據多家媒體報道,小米全球副總裁、印度分部負責人Manu Kumar Jain已經離職。
周一,Jain在個人Twitter上宣布,他已經離開了供職9年的小米。
在推文中,Jain對過去9年自己在小米的工作中獲得的支持表示感謝,并表示將繼續開啟一段令人興奮的新的旅程。
在隨推文發表的一篇公開信中,他表示‘經過九年的時間,我將離開小米集團,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將休息一段時間,然后接受下一個職業挑戰。’
信中還回顧了自己自2014年進入小米以來的經歷,以及一些難以忘懷的高光時刻,比如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會面,促成小米智能機和智能電視的‘印度制造’,在當地解決了超過5萬人的就業等等。
信的結尾,引用了一句米粉都熟悉的名言: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不管是推特還是公開長信中,Jain都沒有公開他離開小米的原因。不過據稱,他在過去幾個月來一直在向投資者推介一家電動車創業公司的想法。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Jain已向許多業內人士提過自己要離職的事情。
掌舵7年,小米制霸印度‘第一功臣’
Manu Kumar Jain是小米進入印度市場的重要人物,他于2014年加入小米,負責小米在印度的市場開拓。
在加入小米之前,Jain是印度本土電子商務公司Jabong的創始人。
出于本地人對當地市場的深度了解和準確把握,以及對電子商務業務邏輯的豐富經驗,他制定了一項基于電子商務網站上的手機‘閃電營銷’的戰略,使小米在這個對價格高度敏感的市場上迅速打開了局面。
再加上小米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攻勢,小米迅速在印度市場上嶄露頭角,以更實惠的價格壓制了競爭對手三星、一加、oppo和vivo等一眾品牌,成為印度銷量第一的手機品牌。
除了全面操盤線上銷售策略,并大獲成功之外, Jain還領導了小米線下實體店的擴張計劃,將產品線從手機擴展到智能電視、空氣凈化器等家電產品,大大拓寬了收入來源,也讓印度成功成為小米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沒有之一。
2017年1月,Jain成為小米全球副總裁,繼續負責印度業務。
2021年, Jain離開印度,前往迪拜。
當時有猜測稱,這一舉動與印度國內的對外國公司的監管審查和競爭壓力加劇有關,不過Jain稱,此舉是為了幫助小米其他地區的市場‘向印度學習’。
據消息人士稱,Jain本計劃被提升到更高的全球高管職務,但后來小米改變了主意。
同年,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出現波動和下滑,截至去年Q3,雖仍保持第一,但領先優勢被三星、蘋果收窄。
2020年,中印邊界爆發沖突和對峙,兩國關系降溫,印度開始以‘市場監管’之名打擊境內的中國公司,幾家中國手機廠商首當其沖。去年4月,印度指控小米公司非法向海外匯款,但小米對此予以否認。
Jain本人甚至被印度執法部門傳喚,根據小米的說法,他在稅務糾紛問題上一度受到了‘暴力威脅’。
小米在印度的人事變動也早就到來了。上個月,小米在印度的首席商務官Raghu Reddy辭職。
市場份額下降、高管動蕩,如今又失一員大將,小米在印度的日子遠沒有過去幾年好過了。
小米印度‘受難記’:第一寶座無了、政府突擊檢查
得力干將出走,并非小米唯一遇到的糟心事。
新加坡研究公司Canalys的一份新報告指出,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銷量在五年來首次被三星反超。
這種局面并非無跡可循。根據數據平臺Statista,小米在印度市場的份額,自2021年底一路下滑。
根據Canalys的數據,2022年第四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總量下降了27%,降至3240萬部。
三星第四季度出貨量為670萬臺,市場份額為21%。這是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來三星首次在印度位居第一。Vivo以640萬臺的出貨量緊隨其后,上漲13%。
小米在最后一個季度降至550萬臺,位居第三。盡管如此,憑借前三季度的出色表現,在2022全年,小米仍然是印度第一大手機廠商。
Canalys的報告顯示,印度國內消費者支出在第四季度放緩,這也對智能手機的需求產生了負面影響。對小米而言,必須面對第四季度‘糟糕的電子商務節日銷售業績’。
而除了下滑的業績,小米還要承受日益嚴峻的非市場方面的壓力。
自2020年中國和印度軍隊發生邊境沖突以來,印度政府加強了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審查。
去年5月,印度反洗錢機構以‘違反印度外匯法’,凍結了小米印度分部價值7.25億美元,約合4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約為小米去年在印凈利潤的四分之一。
早在1月,印度財政部就通報小米印度‘逃稅65.3億盧比’,理由是該公司向高通和小米移動軟件公司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專利許可費,未被計入其進口商品的交易價值。
而在2021年12月,印度當局甚至以逃稅和洗錢指控,突襲了小米的辦公室。小米已經關閉了其在印度的金融服務業務,從當地應用程序商店撤回了移動支付和數字貸款應用程序。
緊張的局勢使得公司內部變動劇烈。去年12月,小米印度首席商務官Raghu Reddy辭職,以‘在外部尋求不同的增長機會’。
雙重壓力下,中國智能手機品牌逆風斗爭。去年印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了6%,降至1.516億臺。
如履薄冰的中國廠商
小米被針對,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的日子也不好過。
在印度的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發現,當地的營商環境越來越惡化,大多數公司都在過去一年遇到了法律困境。
7月,印度當局指責Oppo逃避價值5.51億美元的關稅,而調查人員則以涉嫌洗錢為由突襲了Vivo的數十個辦事處。
從事跨境投資和監管事務的律師Atul Pandey表示,小米調查案預示著印度政府對中國廠商的全面審查。
從2020年邊境沖突爆發以來,印度政府對于中國在印企業的小動作就沒停過。
印度政府決定首次對部分外國APP實施禁令時,當即決定要封殺這59個來自中國的應用程序,以明確其對尊重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要求的立場。
據當地媒體報道,包括TikTok、微信和UC瀏覽器在內的兩家公司,也被要求在一定時間段內做出回應。
此事發生后,有知情人士稱:‘目前的情況是印度政府對這些公司的回應/解釋不滿意。因此,現階段對這59個應用程序所實施的禁令是永久性的。’
據彭博社報道,印度已著手審查500多家在印中國企業的賬目,目前,中興、vivo、小米、OPPO、華為、阿里等在印度設有運營部門的企業均在審查之列。
目前,許多中國公司在印度的處境艱難。印度以安全問題為由,禁止了300多個中國app,并收緊了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的規定。
盡管如此,中國公司繼續主導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全球約17%的中國智能手機,都流向了這個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在印度五大智能手機品牌中,中國品牌包攬四個位置,市場占比高達76%。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Dan Wang表示,印度當局對小米的打壓既是由于緊張局勢加劇,也因保護主義抬頭。
國際關系遇冷,對每個企業來說,都是難捱的嚴寒。
如履薄冰的中國企業,在印度的‘受難記’或許還會持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