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可控核聚變重大突破:首次實現能量輸出超過輸入,但馬斯克早就預言:挺酷,但沒必要

2022-12-14 14:14:31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智能車參考   

  作者 | 賈浩楠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新能源重大進展,突如其來:

  人類首次在聚變反應中實現了凈能量增益。

  意思是說,可控核聚變裝置中,輸出的能量首次大于輸入的能量。“人造太陽”朝商業化邁出第一步。

  有多重要?

  馬斯克一生追求廉價、清潔能源,幾乎窮盡一切手段:太陽能屋頂、鋰電儲能站、純電動汽車、可回收火箭……

  他的一切所作所為,永遠圍繞一個主題:提升人類文明利用能源的規模和效率。

  而學界、產業界的普遍共識認為,能源問題的終極答案就是可控核聚變。

  一旦實現商業化,全人類會擁有廉價的、取之不盡的能源。

  人造太陽重大進展

  研究成果來自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

  直接上結果:

12月5日,LLNL一次新實驗,輸入的能量為2.05兆焦耳(MJ),在核聚變反應后的輸出能量約為3.15兆焦耳。

  能量增益高達約150%。

  反應堆輸出的3.15兆焦耳能量,大概夠燒開20壺水。

  看起來不多,但重要意義是維持可控核聚變反應的能量,第一次小于核聚變輸出的能量。

  正循環的基本條件具備了,今后繼續降低可控核聚變的成本、提高效率的基礎也有了。

  從人類認識核聚變,到今天這一步一共走了90年(1932年人類發現核聚變程序)。

  為什么這么難?

  核聚變,即輕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結合成較重原子核(例如氦)時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

  以氘氚聚變為例,一個自由質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07;一個自由中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084;由“兩個質子+兩個中子”結合而成的氦負四原子,相對質量為4.0026。

  而4.0026<2*(1.007+1.0084)=4.0308,等式中缺失的質量轉化為了能量,滿足的是質能守恒定律。

  1公斤氘氚聚變相當于80544.9噸TNT當量,這個效率遠遠超過人類有史以來利用過的任何能源。

  但難點是,核聚變發生條件苛刻,需要極高壓和高溫,而一旦開始,又會瞬間釋放能量,難以控制。

  所以人類對核聚變的首先應用,是氫彈。

  人造太陽要解決的難題,是采取合適的手段,使得核聚變過程受控。

  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之一叫托卡馬克。中央是一個環形的真空室,外面纏繞著線圈。在通電的時候托卡馬克的內部會產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很高的溫度,以達到核聚變的目的。

  而反應開始后,托卡馬克則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

  問題是——要維持托卡馬克內的反應,需要不斷輸入能量,遠大于裝置內核聚變產生的能量。

  而另一條技術路線,就是這次取得重大進展的激光核聚變。

  人造太陽“正循環”,怎么實現的?

  所謂激光核聚變,是用高功率激光作為驅動器,照射核燃料標靶的慣性約束核聚變。

  基于激光的反應堆,可以讓核聚變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而且現在已經一定程度上跨過了凈能量增益的門檻。

  所謂“慣性”,簡單來說,就是在極短時間內對聚變反應中形成的等離子體增溫增壓,利用內部原子核自身的慣性,讓它們在向四周膨脹逸散之前就克服彼此之間靜電斥力,完成融合。

  具體過程是:使用激光照射核燃料標靶,在光束加熱作用下,顆粒等目標容器會向外爆炸。

  在爆炸過程中,除了容器表層,其余部分會產生反作用力,使其向內加速并壓縮里面的燃料。

  另外,這個過程還會產生大量沖擊波,壓縮并加熱中心的燃料,從而促使核聚變發生。

  但如果想要將聚變反應堆應用于商業發電,就需要讓激光器每秒加熱目標至少10次。這并非根本不可能,但從工程角度來看,是非常困難的。

  LLNL實現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美國的國家點火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NIF)——世界最強大的激光點火裝置,用多達192道的激光束,照射處于輻射平衡態的空腔(hohlraum),也就是包裹著氘和氚,針頭大小的球狀顆粒。

  通過激光作用,氘和氚的混合物形成了超熱氫等離子體。

  另外,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的X射線炸開了原來的粒子,燃料層內爆,為核聚變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最終在NIF的加持下,這次實驗產生了足夠多的熱量,并且這些熱量在燃料中傳播足夠快,使得輸出的能量超過了輸入。

  △NIF,已耗資35億美元

  這次實驗結果,其實也是一種“大力出奇跡”。

  距離商用還有多遠?

  知乎用戶@樹樹給出了這樣的估算:

  100萬美元成本,燒了20壺水(還不算35億美元的設施成本),成本依然高得可怕。

  但前景是樂觀的。

  馬斯克怎么看

  馬斯克早就有看法:

  挺酷、行得通,但沒必要。

  因為我們的頭頂一直就有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核聚變反應堆——太陽。

  所以馬院士認為,最好的能源問題終極方案,是利用太陽能(風能本質也是太陽能的一種),而不是不計成本去搞人造太陽。

  所以,馬斯克投資了太陽能、鋰電、新能源汽車、航天、城市交通、腦機接口…..唯獨沒投資核聚變。

  最后,回歸到我們關注的新能源汽車。

  無論馬斯克看不看好,可控核聚變商業化落地,意義依然是巨大的。

  要明確一下,可控核聚變商業化不太可能是安裝在車輛本身的小型反應堆裝置,技術上難度巨大,也不符合汽車本身消費品的屬性。

  真正的意義在于,可控核聚變使電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成本極低,而且完全0碳0排放。用車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人類要做的,只剩下建設合理的儲能運能體系——比如馬斯克正在搞的鋰電池儲能站。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