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小葵
來源/科技新知(ID:kejixinzhi)
在61個日夜等待之后,自游家NV的24376名意向用戶,最終落了個被“打賞”200塊咖啡券,以及一臺車模作為補償的結局。
得益于“華為逆子”李一男的名號,自游家NV兩個月前被市場狂捧。而如今幾乎暴斃的現狀,著實上演了一把什么叫“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從吹捧到譏諷,圍觀者固然能獲得快感。但智者不止步于現象,探究事件背后的邏輯,才更具有警醒意義。
萬事俱備,沒有東風
自游家NV這部車,可以說是靠大量采購現成供應商方案組合而出,基本沒有自研的獨特賣點。一句話總結就是,消費者關注的地方,全都外包出去了。
首先在動力系統上,用的是東風風神的發動機當增程器。而東風風神同級別配置車型,10萬就能拿下,比30萬左右的自游家NV便宜得不是一點半點。
在電池上,自游家沒能拿到頂級電池,直接采購了蜂巢能源和欣旺達的電池系統。其他車企縱使暫時沒有自產電池的能力,但也都會買來電芯按照自己的需求封裝。這意味著,自游家在動力系統上相當于完全外包。
其次在智能座艙上,更是一言難盡。自游家沒有像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把自研車機系統作為智能座艙的主要體驗,而是選擇直接用手機接入CarPlay,來作為整套“智能座艙”的車載娛樂系統。
直接把蘋果CarPlay和華為HiCar搬進車,與自游家自己的NIUTRON OS系統融合在一起。先不說融合3個系統的嵌合難度,單說體驗都無法保證。由于 CarPlay 的主要算力來自于手機本身,所以但凡車主的手機性能不佳,車機的操控就會開始卡頓。從這個角度來說,自游家的智能座艙體驗,可以說是外包給了車主自己的手機性能。
最后是輔助駕駛上,自游家NV號稱的高級輔助駕駛功能,實際上是采用了地平線的Mono前視輔助駕駛解決方案。雖說地平線的方案允許車企在配好的芯片和算法之上,自行配置輔助駕駛的功能。例如理想采用的就是地平線的方案,搭配自研的輔助駕駛系統。而自游家直接采用了國內知名汽車Tier1福瑞泰克的功能開發,輔助駕駛也外包給了別人。
這種“應外包盡外包”的模式,像極了一眾“山寨”智能手機。由于手機配件早已高度模塊化,使得一些山寨廠在手機外形上就沒得選擇。畢竟為了定制需求重新開模又是額外的大筆成本,這也造成了山寨手機大多外觀神似的奇妙現象。
但手機只要賣得出去可以隨便造,造車賣車還得先拿下牌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勢力們一般選擇的方案是收購有賣身需求的主機廠,比如小鵬收購福迪汽車獲得了資質。
這本來是你情我愿的商業交易,造車新勢力想要自己產車,那就得替這些經營不善的車廠擦屁股。但自游家選擇的大乘汽車,實在是爛泥扶不上墻。
本次自由家NV暴斃的核心原因,就是大乘汽車的生產資質沒能搞定。
大乘雖然同時擁有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雙重生產資質,但從2019年開始就被爆出資不抵債、停工停產的消息。2020年工信部發文,對于停產24個月以上的新能源車企,想要再次復工生產就需要核查通過才可以開工,否則包括不能保持準入條件和已經破產的企業,就有可能會被撤銷整車生產資質。
24個月的時間窗口,留得可以說是相當久了。然而自游家在了解風險的前提下,沒有尋找替代下家,也沒有先找代工廠生產的方案,反而“頂風作案”發布新車,開啟了預訂。
自食苦果的自游家,最終退了兩萬多份訂金,順便倒貼給了星巴克487萬的營收,屬實是虧麻了。但如此鋌而走險、功虧一簣,一開始又圖的是什么?
創業?搞錢!
自游家的老板李一男,被譽為是中國科技圈生涯最跌宕起伏的人。26 歲就被任正非任命為常務副總裁,一度被認為是華為欽定的接班人。但李一男沒有安于“華為太子”的頭銜,反而出走創建港灣網絡與華為斗爭,轟動一時。
2006年,港灣網絡被華為打敗,李一男回到華為繼續出任副總裁??蓛赡暌院笤俅纬鲎?,又先后出任百度CTO、中國移動旗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12580的CEO。
2014年,李一男創辦小牛電動車,并聲稱是自己最后一次創業。然而在2015年聲勢最鼎盛時因涉及內幕交易被帶走,鋃鐺入獄兩年多。好在小牛電動挺了過來,于2018年10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出獄的李一男沒有消停,選擇繼續創業。一開始大家都以為又是個褚時健種橙子的勵志故事,但實際上沒那么簡單。
首先,小牛電動車表面看著名氣大,但實際在行業上基本沒啥掙扎的空間。電動兩輪車的市場在新國標的限制下,重量、車速、電池電壓都有明確的標準,很難實現“破壞性創新”。
在這樣一個“答案”公開了的考場上,如何擴規模降成本才是考好的關鍵。而不是類似小牛、九號這種,希望拼高端和智能化就能彎道超車的基本面。
事實上,兩輪電動車市場如今呈現雅迪和艾瑪雙寡頭格局,兩者加起來有近50%的市場集中度,并且還有進一步抬升的趨勢。小牛在一二線城市口碑雖好,2021年銷量103萬臺,市占率依然僅有2.5%。
根據三季報表現,小牛的毛利率表現相比2021年呈下降趨勢,同時銷量也在下滑,屬于“弟中之弟”。如此便也不難解釋公司市值從2021年初便開始一瀉千里,今日已不及最高點的二十分之一。
其次,新能源造車的故事更容易講。
2018年,李一男決定下場造車,這時候剛好是新勢力們第一次交答卷的時候——小鵬G3量產;蔚來發布ES6;理想發布理想one。這些事件證明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何小鵬、李斌、李想這些造車外行,是真能做出產品來的。
這些造車新勢力初期混得都很慘,又是找人代工,又是對供應鏈求爺爺告奶奶。但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已經到了成熟時期,不會再出現核心零部件過不了車規,甚至連供應商都找不到的尷尬局面。現在的供應鏈,從汽車模型到車身到芯片解決方案,幾乎要啥有啥,硬件和軟件方案自研、采購皆可。
能貼牌,誰不想貼呢?能躺著賺錢,誰想下血本研發呢?但說到底,造車是一門規模生意,沒有量,就沒有發言權。
兩年前,造車新勢力在沒形成規模的時候,還能講講汽車智能化,賣賣高價車的情懷。更別說特斯拉、蔚小理們,把產品力拉到相當高的門檻上。
如今的市場環境開始進入到比拼性價比的階段。換句話說,在當初10月這個時間節點,自游家NV要是再不發布,那也就用不著發布了。
可賭博還是失敗,以鬧劇般的形式收場。因為兩輪電動車撲騰不起來,李一男決定再次創業;因為造車是風口,那就造車。想坐收行業發展的漁翁之利,卻連一口熱乎的湯都沒喝上。
寫在最后
自游家NV的失敗,還會繼續對行業造成更深遠的影響。或許賠償的星巴克咖啡是甜甜的,但市場看待其他造車新勢力的心情是苦苦的。
自游家的案例,警示著后來者。當新能源汽車進入到性價比戰爭的時候,當產品混戰階段結束的時候,還未入場的小米、蘋果汽車,究竟需要多么強橫的產品力,才能脫穎而出?
自游家的案例,也警示了賽力斯、零跑這些意圖“走捷徑”的車企。新能源汽車終將有一天,比拼的是“人無我有”的核心能力,而不是現在“天下大同”的堆料。
今后,消費者也將會對這些新品牌愈發謹慎。畢竟誰都不想花幾十萬買個“盲盒”,為別人的試錯當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