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林夏淅
來源/市界(ID:ishijie2018)
時隔兩年之后,華為Mate系列又回來了。
對比2年前余承東在新品發布會上拿著的Mate40,此次Mate50系列失去麒麟芯片的支持,仍將起售價維持在4999元,但pro版本有所降價,另推出了3999元起售的低配芯片版本,算是一種“曲線降價”的做法。
整場發布會,余承東只在公布手機價格的環節,簡略提及Mate50 E與其他三款手機的芯片差異,其他時候對手機芯片性能只字不提,連一張芯片的PPT也沒有,可以看出芯片依然是華為不愿觸及的一個傷口。
作為彌補,華為在攝影和通信技術方面分別拿出了一個黑科技——即可變光圈技術和衛星通信技術,在業內均屬于較為前沿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華為發布會之后不到2天,蘋果也將在北京時間9月8日凌晨1點舉行新品發布會,頗有“正面硬剛、貼身肉搏”的意味。
據市場消息,即將發售的iPhone 14一改過去幾年的畫風,大概率將有所漲價。
面對來勢洶洶的iPhone 14,沒有麒麟芯片支撐的華為,仍需應戰。
“以長補短”
9月6日下午的發布會上,華為共發布了4款手機,分別是華為Mate50 E、華為Mate50(中杯)、華為Mate50 Pro(大杯)和華為Mate50 RS保時捷設計款。
外觀方面,背面依然采取了經典的對稱星環設計,但不同于Mate40,機身不再采用同心圓設計,只在圓環內規整排列了四個鏡頭圈,正面最明顯的差別則是回歸了“劉海屏”,但屬于細窄的“短劉海”。
具體的配置方面,基本都是安卓手機的堆料頂配,當然,除了芯片。
需要注意的是,華為的中杯基本都會有所減配,此次發布的中杯和大杯分別使用了90Hz和120Hz的刷新率,鏡頭方面大杯將中杯的12MP長焦鏡頭替換成了64MP的長焦鏡頭,電池容量上大杯也比中杯多出了240毫安,減配程度相對緩和。
在Mate40系列上,中杯只支持30W快充,大杯則支持66W快充和50W無線快充,此次Mate50全系列支持66W有線快充和50W無線快充,算是一個進步。
屏幕方面,Mate50系列均采用OLED屏幕,其中中杯是直屏,大杯為曲面屏,且有消息稱華為近兩年均采用維信諾和京東方雙供應的策略。
屏幕還有一個新亮點是華為自研的昆侖玻璃蓋板,發布會公布的測試數據顯示,該玻璃蓋板可將整機的抗跌落能力提升10倍——可惜余承東這一次沒有在發布會上摔手機。
基本配置之外,華為此次還拿出了兩大亮點——一個是衛星通信技術,一個是可變光圈。
先說說這次討論頗多的衛星通信技術。
這個被余承東形容為 “向上捅破天”的技術,事實上依賴的不是以地面基站為基礎的手機移動網絡,而是遠在天邊的衛星互聯網,可實現全球范圍內無縫覆蓋的通信范圍,彌補目前地面互聯網的覆蓋盲點。
該功能對大部分人來說,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極端情況下也可能起到“救命”的作用。
有網友調侃,老板再也不用擔心員工信號差聯系不上了。
據此前報道,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內手機廠商,共同完成了國內第一款手機北斗短信通信射頻基帶集成芯片的研發。部分手機將在今年年底通過北斗衛星實現短報文功能,讓用戶在無網絡的情況下,通過北斗衛星系統進行信息的發送與接收,一次最多可發送1000個漢字。
信號問題一直是果粉最在意的問題之一,而華為Mate50此次作為首家在手機上應用衛星通訊技術的公司,相當于是在蘋果的“雷區”跳舞。
事實上,華為之外,有消息稱蘋果已通過衛星通信相關測試,后續將陸續推出該項功能,而谷歌平臺與生態系統高級副總裁Hiroshi Lockheimer9月1日也在社交平臺上表示,谷歌將在下一個版本中,為與安卓合作的手機廠商提供衛星連接的相關功能。這意味著國內其他手機廠商也將陸續跟上。
攝影方面,華為和徠卡曾保持過幾年的合作,但2022年3月份雙方解約后,徠卡成為小米的新合作伙伴,華為則開創自有的影像技術品牌XMAGE,此次發布會上XMAGE呈現的最顯著突破就是可變光圈。
具體來說,Mate50使用了由6個機械光圈葉片組成的可變光圈,能夠通過葉片滑動形成或大或小的光圈,讓用戶能夠隨著環境光線調整出最適合的光圈,達到提高畫質的效果。
在此之前,諾基亞、索尼、三星都曾推出過搭載可變光圈的機型,但當時的光圈只有固定的兩三個檔位,錄像時如果切換光圈,畫面就會出現突兀的明暗變化,相當不“絲滑”。
華為此次的機械光圈葉片,能夠通過“滑動”實現光圈變動,不會帶來突兀變化,還可以支持F1.4-F4.0光圈之間連續十檔的調控,算是一個明顯的技術改進。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機,雖然都只有一個固定的光圈值,但可以通過軟件算法來增強虛化效果。
華為的這項技術,相當于為用戶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相機使用體驗和效果,但如果不是對攝影有極致要求的用戶,感受到的差異還是比較有限的。
芯片方面,華為此次發布的Mate系列中,除了價格較低的Mate50 E使用的是高通驍龍778 plus芯片,其他都是高通驍龍8gen1芯片。
相比之下,同樣使用高通驍龍778 puls芯片的,有小米、vivo旗下售價2千元左右的機型,而使用高通驍龍8gen1的手機,則包括小米12系列、vivo子品牌iQOO 10系列等,發售價在3700元左右。
由此,從芯片角度來看,華為此次發布的Mate50系列與搭載同規格芯片的競品相比,價格是有所上浮的。
華為Mate50 E 128/256GB 3999元/4499元
華為Mate50 128/256/512GB 4999元/5499元/6499元
華為Mate50 Pro 256/512GB 6799元/7799元
華為Mate50 RS保時捷設計 512GB 12999元
總體而言,華為Mate50在芯片方面的能力顯然已不能和Mate40同日而語,幾個“黑科技”雖然可以彰顯華為一定的技術硬實力,但只能屬于“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華為有多難?
Mate50系列向外傳遞的,依然是華為艱難求生的一面,而這一面在華為此前發布的半年報數據中,更能得到深刻的體現。
8月份公布最新半年報數據顯示,華為2022年上半年收入3016億元,同比小幅減少了5.87%,凈利潤150.8億元,同比明顯減少了51.97%%,凈利率則從9.8%跌至5%。
其中2022年上半年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終端業務收入分別為1427億元、547億元和101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4.24%、27.51%和-25.35%。
這意味著在華為終端業務仍在下滑,下滑幅度相比2021年上半年的47%有明顯收窄,但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的增長仍無法填補對應空缺。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下滑的同時華為仍在加大研發投入,上半年研發費用790.63億元,同比增加了62.05億元。
巨額的研發費用,成為華為當前這條蜿蜒曲折之路必不可少的基石。
此次發布會上展現的抗跌落昆侖玻璃,由一家叫做鑫景特種玻璃的供應商提供,而該家公司正是由華為旗下哈勃投資,但哈勃更為重要的使命并不在此,而在于包括5G射頻芯片在內的芯片產業鏈。
現階段而言,國內產業鏈想要真正攻克5G芯片,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也只能先以其他方式自救。
Wit Display分析師林芝表示,此次發布會上可以看出華為正在努力尋找差異化賣點,希望能夠迎合和引導消費者需求關注點,但這肯定是不容易的,畢竟失去5G是一個過于沉重的打擊。
綜合來看,包括可變光圈、衛星通信在內的亮點,事實上還是屬于相對邊緣的賣點,雖然4G手機和5G手機目前在實際體驗上沒有太大區別,但作為一款高端旗艦機,應該滿足“別人有我也有,別人沒有我也有”的特性。
日前,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在內部講話中表示,“這兩年我們能不能突圍,現在還不敢肯定……首先要活下來,活下來就有未來。”
另有消息稱,華為已陸續關閉了海外市場不賺錢的部分業務,相關人員則需要回流至國內。
當5G和華為變成單選題中的兩個選項,曾經的“花粉”如何取舍?這道題用戶已經做了2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