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王慧瑩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遍布街頭巷尾的商超小店遇上往來穿梭的外賣小哥,催生了即時零售新業態。
美團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美團實現營收509億元,同比增長16.4%。其中,即時零售新業態儼然成為美團新的發力點。一個披露分部的關鍵變化是,美團即時零售的代表業務美團閃購,從新業務分部調整到了核心本地商業分部,這一分部目前由餐飲外賣、閃購、到店酒旅、民宿及交通票務等業務構成,Q2同比增長9.2%至368億元。
在相關業務的帶動下,二季度美團平臺用戶人均交易頻次同比增長16.2%至38.1筆。同期,美團平臺年活躍商戶數增長至920萬。隨著全國生產有序恢復,即時零售業務給實體零售商戶們提供新的銷售渠道,并帶來新增量。
近幾年,疫情悄然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即時零售市場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增長。招商證券的相關報告預計,2025年,即時零售的規模有望達到10964億元。未來五年,年度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6%。
簡單來說,即時零售就是通過一小時以內的即時履約,拓展和連接實體商戶、倉儲等本地零售供給,服務于消費者的即時需求。
在外界看來,即時零售考驗的是美團的履約配送能力和流量,但如果將即時零售拆解為本地門店和即時配送兩大核心元素,便可發現,本地實體零售商構成的“本地供給”才是即時零售的核心基本盤。只有本地供給豐富了,即時零售才能爆發出更大的能量。
本地供給,撐起即時零售基本盤
一小時內吃到熱乎乎的飯菜、買到應急所需的物品,疫情加速釋放了消費者“萬物到家”的即時需求,也讓即時零售成為美團財報的新亮點。
美團2022年二季報披露,報告期內,美團外賣和閃購剛需大額訂單顯著增加。在此帶動下,二季度,美團即時配送訂單數增長至41億筆,包括餐飲外賣、美團閃購業務在內的核心本地商業板塊季度收入增長至36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美團將此前的三大業務板塊改為本地核心商業、新業務兩大板塊。
具體而言,餐飲外賣與到店、酒店及旅游,還有美團閃購、民宿及交通票務合并為核心本地商業;美團優選、美團買菜、餐飲供應鏈(快驢)、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充電寶、餐廳管理系統及其他,統一劃分為新業務。
對于調整的原因,美團表示,“新的分部披露更能反映我們的業務策略、各種業務的發展階段及財務表現,也更好地與我們的資源分配保持一致?!?/p>
最突出的變化是,美團閃購被從新業務中剝離,列入到了核心本地商業。在財報中,美團提及,“美團閃購不僅與餐飲外賣共用用戶群和現有的即時配送網絡,盈利路徑也十分清晰,同時有著相似的單位經濟模型。”
財報顯示,美團閃購日均單量達430萬,用戶數及交易頻次也顯著增加。這也意味著,美團“本地供給、即時配送”的即時零售服務在滿足日常需求方面發揮了更大作用。
事實上,即時零售已經頻繁出現在巨頭們的故事中。比如京東在二季報多次提及小時購、京東到家等即時零售業務,強調線下直營、倉配體系、干線物流等供應鏈體系。
從本地生活起家的美團,則更多依托于本地實體零售商發展即時零售。
正如美團CEO王興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過去幾年美團閃購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配送方面復用了美團遍布全國的即時配送網絡,也積累了行業最大的本地商戶基礎,擁有最多元的本地供給?!?/p>
從數據上看,二季度美團平臺年活躍商戶數增長至920萬,較2022年Q1增加了20萬,創下歷史新高。
正是實體商戶的支撐,才讓騎手可以將遍布大街小巷的物品即時送到消費者手上。相比履約能力和線上流量,以“本地實體零售商”為代表本地供給才是即時零售的核心。
所謂本地供給,指的是區域內有實體倉儲和服務能力的零售商、品牌商或倉儲網點等,既包括便利店、雜貨店等小微業態,也包括了中大型商超,品牌線下直營店等。
眼下,實體經濟正處于快速反彈復蘇階段,美團即時零售業績的強勁表現正是其縮影。換句話說,美團即時零售業態發展迅速,主要是受益于線下實體零售的快速復蘇和強大韌性。
反哺本地實體的新增量
今年五一假期,北京暫停堂食,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熱鬧的黃金周變得冷清,也給商戶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這時候,外賣訂單成為線下實體商戶經營的重要渠道。5月1日當天,北京有473家餐飲商戶通過綠色通道申請上線外賣,其中包括高星酒店和高端餐飲品牌。
如果說反復的疫情給線下商戶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那即時零售新業態的發生便給商戶們帶來了一束光。更重要的是,即時零售已經跳出“送餐”范疇,“外賣點一切”展現著零售市場的更大可能性。
在北京通州,來自湖南的小劉經營著一家80平方米的平價百貨超市。伴隨著柜臺電腦不斷傳來的新訂單提示音,小劉每個月能有接近100萬元的銷售額。
如果放到一年前,這是小劉想都不敢想的。彼時,沖著北京大城市的消費能力和機會,小劉和妻子決定“北漂”。但現實給了小劉一記重擊,“起初超市一天才幾單,批發的也不會給你送,就得自己去拿?!?/p>
這令小劉很不解。他經過實地調研發現,“年輕人買生活用品比較多,還多半是網上購物?!焙芸?,小劉把小店掛到了美團上,依托騎手,小劉的超市能在30分鐘內,滿足周邊居民的日用百貨需求,服務半徑也從1—2公里拓展到5—6公里。
在今年5月疫情時期,小劉的超市線上訂單增長了約3000單,是平時的1.5倍。加上線下營業額,總營銷額超過百萬。
美團上,小劉這樣的小微商戶有很多,即時零售借助智能配送體不僅拓寬了他們的服務半徑,也讓更多消費者看到他們。今年1至7月,美團平臺上的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同比增長54%,其中夫妻小店增幅達110%。
如果說小劉是第一批受益的小微商戶,日系便利店品牌羅森也感受到了即時零售的重要性。羅森中國事業推進總部總經理吉田涼平曾表示,外賣給實體門店帶來了很大增量,這一部分的銷售額占整體比重約為10%。
這樣的變化,消費者也能感受到。
五月份,從決定搬家到搬完家,張張只用了半天時間。搬家這件事對于北漂的人來說駕輕就熟,但想要把七零八碎的東西收起來,收納箱必不可少。
由于搬家的決定十分突然,也很著急,張張沒來得及在網上買收納箱,只好在外賣平臺上試試?!皼]想到,3.9元一個的紙箱子,不到20分鐘就送到了?!睆垙埾蜻B線Insight回憶道。
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快”,讓消費者更青睞于即時零售。
相比于電商2-3天的配送周期,如果消費者的需求可以通過即時零售業態下的本地實體商戶滿足,那消費者自然更愿意選擇即時零售。
更重要的是,受疫情影響,電商物流受到沖擊,今年一季度幾乎大半個中國都陷入發不了貨的困境之中。此時,依托于本地的即時消費,美團閃購、京東到家等業務承擔著保供的重擔。
從物流配送的速度來看,消費者電商購物,從最早的半個月,縮短到一周,再后來又有了次日達、當日達,即時零售要實現“三十分鐘”送貨上門,儼然是一個新的挑戰。
這也無形之中提高了平臺對履約配送、倉儲等基礎設施的要求。一般來說,即時履約包括騎手等網絡配送員和智能調度系統,也包括了無人機、自動配送車等科技應用。在這點上,美團二季度研發支出增長至52億元,同比增長33%。
從“外賣到家”延伸到“萬物到家”,依托于本地供給的即時零售,正在反哺各類本地實體零售商,成為實體零售的新增量。
未來密匙:本地供給的豐富度
上個月,本想趁著周末去好朋友家吃飯的王宇遇到了一件十分尷尬的事。因為臨時決定只待一個晚上,王宇沒有拿換洗的衣服,沒想到唯一的一條褲子拉鎖壞掉了。
“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鐘,商場關門,我和朋友衣服的尺碼還對不上,沒有褲子讓我寸步難行。”王宇向連線Insight回憶道。
情急之下,王宇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美團搜索“褲子”,竟然真的有可以配送的瑜伽短褲,而門店距離王宇十多公里。不到一個小時,王宇收到了褲子,“不到三十塊錢,以后可以在家當睡衣?!边@類用外賣App救急的故事不在少數。
如果說騎手決定了商戶的商品能不能送到消費者手中,那本地供給則決定了騎手能不能拿到貨,以及是否能快速拿到貨,這直接決定了用戶的消費體驗。正因如此,本地供給才是即時零售的基本盤。
現實問題是,本地供給的分布呈現著天然的不均勻性。即時零售主要圍繞人而分布,比如大城市的本地供給相對豐富,下沉市場則不然,但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也有即時消費的需求。
與此同時,即時零售的配送速度為至少1小時以內送達,這決定了其商品供給必須達到一定密度,僅僅依賴異地的物流運輸很難達到。
更關鍵的是,從即時零售的成本構成來看,即時零售的配送成本依賴于本地供給的分布密度和廣度。只有供給分布合理,才能降低單均配送成本。用戶3公里范圍內的實體商戶越多,訂單規模也會更多,單均配送成本也會隨之下降。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即時零售模式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是本地供給的豐富度。這也是各大平臺正在努力的方向。
長期來看,即時零售和實體零售是相輔相成,共生共榮的狀態。即時零售反哺本地實體零售增長,實體零售又反過來促進即時零售的繁榮。
放眼更大的市場,即時零售仍是個初期市場。在本次業績電話會議上,美團提到,“在中國即時零售至少是一個萬億人民幣的市場,而且還未成熟,滲透率低。”
這也表明,想要真正實現“萬物到家”,還需要場上玩家們在充實供給數量和質量、提升履約效率、加強培育用戶習慣等層面共同努力。
?。☉茉L者要求,文中張張、王宇均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