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唐亞華 宛其 李秋涵 鄒帥 王敏
來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畢業前后消費觀變化有多大”,近日,這一話題在這個畢業季登上熱搜,引起了廣泛討論。
大學畢業,步入職場,是很多人一生當中的重要轉折點,這意味著一個人開始真正進入社會、走向獨立,也因此很多人的消費觀念,在畢業后發生了變化,花錢更加謹慎。
“畢業前,隨便花;畢業后,不敢花”,社交平臺上有人說道。很多大學生進入社會后,才懂得賺錢不容易;還有些人,大學時只考慮日常生活,而畢業后要自己做長遠規劃,開始精打細算每一筆開支。
深燃和五位畢業兩三年的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畢業后更加精打細算的變化。他們當中,有人讀研三年打車花了上萬,工作半年發現都沒存到錢后,現在控制自己一個月只買一件衣服;有人大學時半個月花完2000元生活費,畢業后租的房子卻越來越小,到現在和朋友合租一間房。
有人北漂為了省錢租了半地下室,覺得還不如大學的宿舍,但堅信年輕時吃苦是為了以后生活更好;有人大學時每個月追星要花四五百,畢業后開始消費降級,買東西要貨比三家;還有人畢業后開始明白,身上的經濟壓力遠遠不止于自己的物欲,要存錢買房買車。
這些人消費觀改變的背后,實則也是明白了成年人肩負的責任與擔子,不再能像在“象牙塔”里時一樣肆無忌憚。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上學時旅游、追星、買新款,
工作后學會延遲消費
媛媛 | 23歲 上海 互聯網從業者
我2021年大學畢業,大學期間父母每個月給我1500元生活費,我自己也會去一些機構做助教兼職。上學時花錢沒什么顧慮,比較大手大腳。
我記得最大一筆花費是和朋友去中國香港旅游,四天三晚花了差不多5000塊錢,還為此特意花了3700塊購置了幾年前比較火的網紅相機。
奢侈的花費還有追星,我有一段時間特別迷戀韓國女團,買專輯買周邊集資打榜,被飯圈文化洗腦,不但讓自己成了月光族,經常還要提前預支下個月的生活費。追星那段時間一個月至少要為此花四五百元。
那時候買的很多化妝品也是沒有必要的,當時聽朋友推薦或者看博主上妝效果不錯,就沖動買了同款,結果口紅、眼影盤買了一大堆,實際每天用的就固定那幾個。
有時候拿到生活費才半個月就快花完了,為了省錢我不吃晚飯,買參考資料就去學校書店淘二手的。
畢業后我從事電商行業,月收入大約13K,我沒有再找父母要錢,獨自承擔生活費用。我現在開銷最多的是房租和上下班通勤費,房租占據了1/5的工資。
消費上我更加理性,傾向于實用主義,不再因為好面子買一些并不常用的物品或去打卡高消費場所;學會了要合理規劃支出,養成記賬的習慣;不再超前消費,反而會預留備用金。
現在也沒有之前那樣在意擁有的東西是不是最新款,一是因為工作忙沒有很多時間關心熱門潮流,二是因為交際圈更廣更成熟,談資比這些更深。
現在我的旅游花費大幅度減少,因為旅游時間少了。買東西都是貨比三家甚至消費降級,還降低了和朋友吃飯逛街的頻率。我的省錢小竅門就是提前列好購物清單延遲消費,先加購一兩天,過幾天看是不是還想買,囤物品只囤必需品。
節省花費一方面因為收入來源于自己每天辛苦上班,消費之前會更加考慮這錢花的是否值當。其次是經濟環境和疫情帶來的危機感,讓我覺得更需要提高抗風險能力,所以金錢自由度更低。另外,朋友們開始討論買房買車了,促使我也開始做這類生活規劃,想要攢錢早日在老家付首付買房。
我的朋友們畢業后消費觀變化都挺大的,都會覺得畢業后反而更不敢花錢了,害怕哪天被裁員沒了收入或者生了大病需要錢等,比大學時期有更多的考量和焦慮。
從大學進入社會,要經濟獨立,要獨自承擔風險,并且交往的人更成熟,學到的生活經驗更多,知道什么才是實用有效的生活。
不過我也不推薦過分省錢,心思花在了一味省錢上,失去了生活品質,還會感覺很累,該省省、該花花就行。
讀研時三年打車費上萬,
現在不必要的錢堅決不花
于小文 | 25歲 深圳 運營
讀研期間,我日常花銷是靠家里人定期給生活費,加上每年接近五千元的獎學金,三年下來,平均每個月的日常吃喝要花掉一千多元,有時買衣服、和朋友們出去玩,會花到兩千多元。
沒工作之前,我對花銷沒有概念。比如,稍微出趟遠門,就不想坐公交地鐵,有時,去校園外買個東西,也是直接打出租車。讀研三年下來,我估計打車費都上萬元;研三時,畢設特別忙,壓力也很大,空下來我就喜歡看直播購物解壓,還因為害怕變老,經常囤護膚品,不少東西就只拆開,試用了一下,就扔掉了。
去年畢業,我入職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工資上萬,但工作半年多,依然沒有存下錢。我開始思考,我的消費觀是不是存在問題。
在學校,不需要租房,節約了一大筆開支。工作之后才真正發現,在外面租房有多貴。我又是一個對居住有一定要求的人,現在的房租是3500元,價格我是能接受的。在租房時,我還把房東的家具全部置換了,像床、書桌、柜子這些都是自己另外買的,還買了不少居家物件。搬進去的花費,都接近一萬五千元。
今年過完年,我開始記賬,并整理工作之后的花銷,一拉消費清單,也被驚到了。不過,既然這筆錢已經花出去了,現在節流就從日常開支入手了。
我在電子產品上一向很舍得,以前手機和電腦都是全系蘋果新款,現在已經不打算再去了解新品了;在穿著上,以前我幾乎不會去買優衣庫、淘寶之類的,且只要看到自己喜歡的就買了,但現在我會控制一個月只買一件衣服,且不能超過一千元;在吃的支出上,咖啡、奶茶這些能節約就節約,也盡量少點外賣,在吃飯上能自己做就自己做。我現在已經在做每月的減肥計劃表。
現在花錢的原則是,不必要的花費,就不要去花;在必要支出上,保持低消費;控制購買欲,就算是看到喜歡的東西,也要保持理性消費,看看是否實用。最重要的是,每月要留出一定的余錢,去理財。
就我對身邊人的觀察,今年大家似乎都變得節約了。我猜想,找工作不容易,大家都怕失去工作后生活沒有回旋余地。特別在一線城市生活,高物價高消費,需要攢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回想,我以前的確有很多不節制的地方,大學生在上學時,盡管手上的錢不多,但還是要盡量養成記賬,甚至理財的習慣。
畢業前是月光族,
想不靠家人就要精打細算
莉莉 | 25歲 重慶 醫藥行業
我是2018年大學畢業的。上大學的時候,我每個月錢都不夠花。學校的伙食很便宜,滿打滿算六七百塊錢就足夠,但2000塊錢的生活費,我半個月就能花完。買護膚品,買衣服、鞋子,偶爾去學校周邊玩,當時還有點小虛榮,衣服都要買牌子的。
一般月初我會把錢充到飯卡里,所以下半個月不至于沒飯吃。不過還有一些其他開銷,就靠借錢,或者找借口向家里要錢,挨過去。
這樣過了四年,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在一家公司實習,當時一天補貼50元,一個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塊。當時我們已經不能住學校了,我和朋友一起合租了一個兩室一廳,平攤下來一個人800元。押一付三,就是3200元,再加上生活費,家里給我一次性打了7000元。
一開始手里錢夠,工作完一天很累,下班路上我會路過一道天橋,有很多小販賣水果、零食,我每次都忍不住買十幾二十塊錢的。
很快,7000元花沒了。這時候我已經畢業兩個月了,還向家里要錢已經張不開嘴,后來實習轉正,就更不好意思開口了。
一開始,我工資非常低,月薪3000多,還要扣五險一金。每個月不想靠別人,就得精打細算過。
從那時候開始,為了節約開支,我開始自己做飯。晚上不管下班多晚,回家都會自己做,第二天帶到公司吃,做一頓吃一天。后來工作實在是太忙了,我開始點外賣,但會點那種大份的,中午吃不完,留著晚上加熱一下吃。對于電子產品、潮牌衣服之類的東西,我更節儉了。
畢業第二年,一整個夏天我都沒有買新衣服,我當時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工作壓力很大,那時我整天想的都是怎么能應付工作。
有了前兩年的積累,再加上換工作,我第三年的月薪漲到了8000元,一個月至少能存下4000元。但是,我現在還是很節儉。租的房子可以說越來越小,一開始我還有自己的獨立房間,后來為了省房租,和朋友只租一間房,一張床兩人各睡一半。不過吃的方面,會稍微對自己好一點了,至少不會強迫自己吃中午沒吃完的外賣。
我身邊的朋友,每次聚在一起,大家常常分享的主題是怎樣精打細算,總覺得錢好像不夠。有的朋友有一點存款以后,就很想買房,有的在家里幫助下買了房,還想要買車,沒有個盡頭。
看到很多人說大學剛畢業,自己能省則省,我很有共鳴,可能年輕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我覺得,剛畢業沒有錢的時候,就要好好磨煉自己的能力,在有限的范圍內消費,苦一點沒關系,等自己有能力了,賺的錢夠花,還有剩余,可以稍微對自己好一點。
是自負盈虧的成年人了,
得學會控制物欲
豆豆 | 25歲 杭州 電商行業
我畢業三年,大學的時候跟我媽定好是每個月2500元的生活費,在當時算是比較多的,不過因為家里給我都是五百、一千這么打過來,所以加起來也沒有定數。除了家里給我的錢,我大學還在外面教跳舞,每個月也能掙點零花錢。
大學期間,我花錢基本不會在意價格。喜歡吃、喜歡玩、喜歡買衣服,即便是在一個四線城市,每個月也都月光。
畢業之后我在家做過一段時間家教,還做過代購,花錢也是如流水,一個月要花七八千。我是到了杭州工作,需要自己承擔房租和日常生活開銷之后,才意識到錢不能這么花。
首先是在吃的方面。大學的時候厭倦食堂,天天想著出去吃。工作之后我基本就是訂外賣,要么自己做飯,偶爾出去吃,但也沒有大學時候那么頻繁。
其次是買衣服方面,這是我消費觀變化最大的地方。我嘗試過服裝創業,對渠道有了解,也有資源。所以我基本不會在淘寶網紅店買衣服,或者買大品牌的衣服,我都是看好款式去四季青這種渠道找,買不到的款式就去1688搜同款。
其實,我現在比大學的時候消費的種類肯定多了,但是質量也更高了。年輕的時候愛美,也不知道原廠的價格,更不會看質量,很多錢花得都冤枉。大學也更愛買單價低、好看的東西,現在都是從實用價值、質量等等多維度來考慮。
人情往來、機動資金、以后的車貸房貸,這些都要準備起來,我還想給家里買個房子,我身上的經濟壓力遠不止自己那些物欲。
現在比大學的時候能控制,是因為自己賺的錢是有數的。我大學時從來沒有過缺錢的時候,我甚至不用張口要,我媽都能算著我快沒錢了給我轉點。那時候有退路,所以才更肆無忌憚。現在畢竟是個沒有退路,要自負盈虧的成年人了。
我屬于很早接觸賺錢的人,我個人的體會是,大學可以通過兼職了解到真實的經濟社會。這個很現實,20出頭的年輕人肯定不懂什么布料值多少錢,或者自己的勞動能在社會上被估多少價,那如果有兼職的機會,或搜集信息了解的機會,都要抓住,這樣也能培養自己健康的消費觀。
當然,不是要因為節省而放棄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而是如果能過早擺脫智商稅,總比進入社會再被毒打要好。
住半地下室、減少下館子,
剛畢業苦一點沒關系
張明 | 24歲 北京 互聯網從業者
我是北方人,在家鄉省會城市上的大學。上大學時,家里每個月會固定給一千塊的生活費,再加上獎學金、兼職等收入,加起來一共能有兩千左右。我沒什么燒錢的愛好,除了日常吃穿,就是會在運動、游戲裝備上花錢,這些錢足夠用了,還能留下來一些出去旅游。
2020年大學畢業后,考慮到家鄉發展的機會比較少,就開始北漂。到北京后,第一份工作工資稅后到手只有6000元左右,雖說手里的錢比上學時要多,但其實經濟很緊張,生活水平還不如上大學的時候。
獨自北漂后,我開始明白,不能再跟上大學一樣從家人那里固定拿到生活費了,必須要自給自足,真正獨立。盡管我一個月工資不高,但也不敢完全月光,每個月必須得有點結余,儲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所以當時是能省則省。
為了省錢,租房時,我最開始是租住在一個半地下室里,房租一個月1300塊,而且還不用季付。
單從室內裝修來看,雖然說是半地下室,其實也不算差。缺點是只有一個小窗戶能看到外面一點亮光,我只有晚上才回來住,影響也不大。不過,我上大學時,宿舍是一棟新蓋的宿舍樓,水電、空調設施都比較完善,而且陽光也很好,所以,當我住進這個半地下室后,還是有比較大的心理落差。
至于吃飯,以前在大學時,還會注意營養均衡,買飯也往往能夠葷素搭配,但北漂后,叫外賣比大學吃食堂要貴多了。剛上班時,我的早晚飯常常是地鐵口買卷餅,只有中午一頓會叫外賣。在周末閑下來的時候,才偶爾做一頓飯。每個月自己吃飯都是控制在1000元以內。
此外,和同事、朋友出去聚餐,我一個月控制在500元以內,加上地鐵公交500元、日常用品300元左右,我一個月會盡量存下兩千塊左右。
一直到2021年上半年,我跳槽漲了工資,到手能在萬元左右,才從半地下室搬出來,吃飯、買水果零食上的消費額度也高了一些。
我覺得,可能很多大學生都是剛畢業時會過得苦一點。不過,剛進入社會的這段時間,正是積累經驗、快速成長的時間,這段時間好好積蓄力量,靠著自己慢慢努力,以后一定會過得更好。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un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于小文、莉莉、媛媛、豆豆、張明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