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梁云風
來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近日,寧德時代這個長期績優生的一次小考失利引來了市場上的廣泛熱議,有依然看好寧德時代長期價值的,也有以股價為依據說寧德時代跌落神壇一無是處的,廣大股民們更是用買與賣表達了對公司價值的內心看法,5月5日當天成交量220億元,創了A股今年內最高成交紀錄。
如果寧德時代跌落神壇,那么誰來代替寧德時代站上神壇,孔夫子言,“未知生,焉知死”,透過短期數據很難找到長期趨勢,我們不妨看看,要超越寧德時代總共需要幾步。
第一步,科技超越
電池是高科技集合體,古迪納夫老爺子因為在無線電池上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這種無線電池有多好用,看看戴森就知道了,只因為少了一根線,戴森很快就成為了吸塵器的王者。而動力電池要比這些消費類鋰電池更難,難在安全、使用壽命、充電等多維度的性能體系,我們可以一年換一個吸塵器,但是車要用八年十年甚至十幾年。
電池的基礎科技是材料化學體系,如果你覺得這個詞太陌生,那你一定聽過這些企業,美國的3M/霍尼韋爾/GE/陶氏杜邦、歐洲公司巴斯夫/林德,日本的信越/三菱化學/日東電工,韓國的LGC/SDI等,這些都是材料企業,他們是海外科技制造業的重要構成和競爭力。
電化學材料體系不像高分子材料做成產品那樣看得見摸得著,他們被電池外殼罩得嚴嚴實實,里面蘊含的材料體系卻價值連城,連添加劑的配方都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因為先進的材料體系是建立在元素的基因密碼之上的,企業需要利用高通量計算找到元素之間的配比,并通過模擬仿真來捕獲每一個變量影響,這些實驗室的技術奠定了實用技術路線的方向與真實性能。
LG在電化學體系的領先曾經幫助它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寧德時代是憑借著在消費類鋰電池十多年的技術沉淀,在高鎳體系下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并一舉拿下了大量的海外訂單。如今,能夠實際量產高鎳體系的廠家都是鳳毛麟角。這些實車上路跑出來的數據池,是企業的瑰寶,別的企業買不來也拿不走。
如果想在技術上超過寧德時代,意味著要在技術上超強投入,不算之前的研發積淀,就以現在寧德時代的研發數據來看,一年77億元的投入,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擁有及在申請中的1萬多項專利,哪個都是硬數據,剛剛上市的LG新能源2021年研發投入32.8億元,其招股書披露的研發人員3332人,是寧德時代的三分之一。而國內的其他電池廠家,高一點如國軒高科,研發費用11.7億元,更多的是像中創新航那樣研發金額尚不足3個億的。你相信在沒有顛覆性技術的情況下,3個億的能超越77個億的嗎?
研發不是變魔術,它是真金白銀的投入,投入才能有產出,在目前量產車型中,寧德時代在能量密度、壽命、低溫性能、安全等維度上均位于行業榜首,而其對未來技術的研發路線,包括了鈉離子電池、無鈷電池、固態電池等十余個路線,也就是說,未來其他哪個技術路線開花了,它出自寧德時代也是大概率事件。
在汽車圈有一句話,汽車界或許不需要華為的靈魂,但是離不開它的專利,寧德時代也正在鞏固自身科技企業的話語權,公開信息顯示,寧德時代的專利許可已經授予了ATL和韓國現代。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近日還透露,專利戰中敗訴的塔菲爾也提出了技術授權的請求。突破寧德時代的技術大網,讓企業從制造業成為和寧德時代一樣的科技企業,這是二線電池企業的第一步。
第二步,搶客戶搶訂單
寧德時代的客戶和市場占有率在目前看來依然是一騎絕塵。這賣動力電池和賣水、賣包這些一錘子買賣不一樣,像海外車企,整車廠有自己嚴苛的供應鏈體系,先磨合產品,過關了才能加入供應鏈,才可以拿到訂單,送樣到訂單、再到量產,沒個三年以上下不來,因此現在電池企業搶的其實是2025年、2026年以后的訂單,在這之前的市場格局基本是確定的。
舉個例子,國軒高科到現在配套大眾的實際出貨量為0,但是你回憶下聽到他們合作的消息已經多久了?更不要說比亞迪說它跟所有品牌都在談合作,談了兩年多,現在外供不到5%,還都不是一線品牌。
是的,國內車企切換供應商是相對比較隨意,對于想上位的電池企業而言,抓緊機會抱緊國內更多的主機廠大腿是個好思路,可以看到一些二線電池企業已經進入到了部分主機廠的供應鏈體系,也有許多整車廠開始入股這些電池廠。這些電池廠看起來是小媳婦給自己找了個好歸宿,可是這個婆婆卻十分難纏,她不會讓你餓死,但也絕不會讓你吃飽。
從這些電池廠的招股書和年報就可以看到,它們給車企的電池價格是不賺錢的,有一家的招股書披露,賣價為每瓦時價格0.65元,遠低于當年行業平均的0.84元,在扣除其他因素,毛利率微乎其微,這個價格在今年這種上游瘋漲的影響下是虧本的。
為什么會有人愿意賠本賺吆喝,這就要說到現在的競爭格局,寧德時代全國的市場占有率保持在50%左右,一家出貨量是后面九家之和,在海外市占率持續提升到了35%,市場地位和傳統燃油車的博世相似,具有技術和規模的雙重優勢,具備較強的話語權。在這種競爭格局下,動力電池產業有一句話是,只要你能夠穩定為一家車企供貨,就能夠上TOP10的榜單,為了能夠發展,一些電池廠選擇了以價換量的路線,這是搶寧德時代訂單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但問題是在電池這種一個GWh投資在5億元左右的重資產行業,不賺錢的買賣能否長久,尤其是當開端就走了這種低價路線,之后的新客戶要如何提價,而如果只為靠著一家車企吃飯,那只會和松下得到一樣的下場,徹底淪為了整車企業的附屬品并失去了控制權。還有一種情況是先把量做大,趕緊上市,那就是擊鼓傳花讓二級市場接盤了。
寧德時代的客戶構成則較為健康,最大單一客戶占比也僅為10%,前5大客戶占比為31%。其客戶橫向看,幾乎囊括了國內外的所有車企,縱向來看,不僅給乘用車、商用車,還有各種工程機械車,以及船舶、飛機等各類場景的交通工具,可以說是X軸和Y軸基本都拉滿。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電池廠想贏過寧德時代的談判籌碼,怕是格局要打開、再打開。
第三步,完美交付
如果說前兩步都做到了,還有最后一步,就是交付,搶下來的訂單要最終兌現。剛才說了電池產線價格不菲,這里面的設備也是大有來頭,寧德時代已獲批的450億定增中有282億是設備訂單,這些設備大多都有專利。
曾經聽一位行業采購說,產線每年都是要改造的,買別人的產線很難達到合格的良品率,買產線的錢加上改造成本比自己買個新的還貴。
除了要產線,還需要大量的專業工人,這些工人需要專業培訓,老帶新,上機器進行實踐,最終大浪淘沙沉淀下來,還要防止其他電池廠來高薪挖人。這樣的困擾寧德時代正在經歷,但好歹寧德時代已經有了一支能作戰的數萬人的隊伍。而對于只有千余人的隊伍的電池廠而言,少幾個骨干工人就如同工具缺了螺絲釘。
這兩個問題解決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必須面對,那就是上游原材料。因為鋰礦等原材料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翻了10倍的問題,寧德時代的利潤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創傷,如果其他電池企業要做大做強,這樣的問題很可能是致命的。這次上游的暴利已經讓上游企業有了更大的野心,寧德時代這樣的中游企業也開始了大規模布局,而礦產資源是有限的,等到資源名花有主,后進入者就只能以更高的價格受讓,這對企業而言,無疑是一把枷鎖。
有技術作根基,有訂單作樹干,有交付作枝葉,如果有企業能在這三點上全面發展超越寧德時代,那將是一個巨無霸體量的公司,市占率或許能達到70%,其市值也必定會超越茅臺,成為A股第一,而其所具備的技術優勢足可以幫助我國新能源產業鏈笑傲歐美日韓。那么問題來了,重復寧德時代的路又想超越寧德時代,可能性有多少?
而在出現這樣的公司之前,或許可以多一些耐心,寧德時代從優秀到更優秀需要一些時間。
「圖片|視覺中國」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