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神樂
來源/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近日,國際油價仍在持續攀升中,當每桶100美元的大關不斷被突破后,有媒體預測,國內成品油調價會進一步推高燃油車車主的用車成本。
正當廣大燃油車主對于如何“喂飽”油箱發愁的同時,有行業消息稱,高油價或導致大量消費者在未來半年“轉投”電動汽車,部分熱銷車型甚至會進一步漲價。
那么,國際油價輪番滾動下,國內電動汽車行業是否會迎來漲聲一片?這背后又會凸顯出什么新的行業風向?
消費者紛紛“轉投”新能源?
“希望油價上漲的消息,能沖淡目前新能源車漲價對銷量的影響。”
聽聞油價上漲的新聞,Sharry(化名)沉重的心情頓時輕松了不少。在深圳龍華一家新能源4S店擔任銷售經理的Sharry表示,受成本上漲與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影響,元旦后陸續有新能源車企宣布上調售價,她負責的某知名品牌也不例外。
“盡管只是小漲了兩、三千塊錢,但已經勸退了不少消費者。”Sharry告訴懂懂筆記,由于新車漲價,導致部分有購車意向的顧客轉為觀望。二月持續走低的終端銷量,也讓她不由得擔心三月份店里的銷量考核。
然而,近期油價上漲,燃油車用車成本增加,正在影響一部分準車主的購車計劃。原本打算買燃油車的消費者,如今有可能轉而考慮新能源汽車。
因此,眾多新能源車 4S店要爭取的,便是這一批計劃購買、置換燃油新車的消費者。
趁著國際油價上漲的檔口,公司安排Sharry 與同事借勢做了一輪焦慮營銷,“最近銷售們在朋友圈轉發的,全是油價上漲的消息,效果似乎不錯。”
除了Sharry之外,有好幾位新能源汽車銷售向懂懂筆記透露,從2月底開始,到店選購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有所上升,有的消費者甚至專程請了假到店買車,他們認為零售終端的銷量似乎有大幅度向好的趨勢。
“但我不是很認可,油價上漲會成為左右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因素。”廣州一家汽車自媒體的主創“阿辰”表示,新能源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用車成本,乍一看似乎比傳統燃油車低。
他舉了一個例子:以一般燃油車百公里6升油、純電動汽車百公里15度電計算,一升92號汽油約8元,而一度電只需要六、七毛錢,能耗成本高下立判。然而,消費者選購家用車不能單純考慮油價成本,還需要考慮車價、保養花費。
“即便漲價前的新能源車,裸車售價也要比燃油車高一些。同一級別的車型,新能源要比燃油車貴30~40%。即便新能源免購置稅,落地也比同級油車貴。”除此之外,阿辰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每年的車險費用,也比燃油車高出10~20%。
他以十萬元家用車、每年行駛兩萬公里,以及油價未來真的站上“9時代”來計算,一輛普通燃油車每年連同保養費、保險和油費,用車成本約15000元。
以新能源快充均價(電費+服務費)1.2元計算,每年用車成本為 9000元左右(含保險、保養費用)。如此一看,兩者每年用車成本差距僅為6000元左右。
“八年用車成本算下來,燃油車只比新能源貴5萬塊,算上購車差價,打成平手了。”阿辰強調,目前左右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主流決策仍是城市限號、續航焦慮、電池衰減、保值率低等因素。因此,油價的快速上漲仍不足以促成大量燃油車消費者“轉投”新能源。
由此可見,導致近期新能源汽車不斷銷量上升,應該還有別的原因。
車主自發搶先鎖價?
“昨天(周一)特地請假,終于將這臺(新能源)車拿下了。”
在一個新能源汽車的車友群里,一位昵稱為“子皓”的群友透露,自己上周一請假到4S店訂車的經歷,并呼吁其它車友趁早訂車,以免因國際局勢變化導致心儀的車型再度漲價。
以準車友的身份,懂懂筆記聯系上他,試圖了解其購車時的決策心理。據“子皓”透露,出于指標考慮,他計劃購買的是一臺落地價近12萬元的純電動車,原本打算今年一月初訂車,以便春節后能提車。
“但看車的時候,恰好趕上官宣漲價,綜合優惠之后仍比之前貴了大約六千。”子皓坦言,他選擇按揭的方式購車也不缺這幾千元,但覺得臨近春節新車漲價,錢花得有點不值,因此便想觀望一下、春節后再說。
只是,他一觀望便是整整一個月,心儀的車型春節前后一直沒有促銷的消息。除此之外,更有幾家主機廠一并官宣漲價。
“本算當個繼續觀望。但這幾天國際局勢變幻,我坐不住了。”作為半導體行業的從業者,子皓深知,國際環境對于汽車等制造業而言的重要性,“芯片供應會進一步緊張,價格上漲,新車降價估計就盼不到了。”
眼看心儀的新能源車型降價無望,甚至有可能因為核心的零部件供應緊張出現新一輪漲價,“子皓”果斷訂車。即便目前新能源車提車周期普遍較長,他仍直接下定以便“鎖住”購車價格。
那么,子皓的擔憂到底有無道理?
重慶某新能源車企研發人員張帆(化名)對此無奈地說,外部環境、油價上漲等因素與其說利好新能源行業,不如說是讓車企承壓,“如果說之前造車屬于是困難模式,現在就是殘酷模式。”
最近一年來,芯片短缺、電芯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導致國內的新能源車企產能受限,成本居高不下。
然而如今,近期國際環境的變化繼續推動了芯片短缺、成本上漲,產能困難將繼續存在甚至加劇。
“而且不只缺芯那么簡單,原本鋰價格已經很高了,現在鎳的價格也在飛漲。”張帆解釋道,作為三元鋰動力電池重要的正極材料,鎳的供應原本已經很短缺。而國際局勢的變化勢必加劇鎳供應短缺,導致價格飛漲。
他強調,2022年初以來已有多家車企陸續宣布漲價,并計劃于年底、明年初的新能源補貼徹底取消后,再次上調新能源車型售價。
但就目前外部環境來看,新能源車企極大可能在今年年中,就掀起新一輪的漲價潮。
“如今消費端也都在傳,新能源車還要漲價,很多剛需用戶都搶著訂車。”張帆分析,原以為補貼退坡、新車漲價,造成新能源汽車終端銷量下滑的效應,會在今年三、四月會逐步顯現。但現在看來,三、四月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還會再漲一輪,“所以,趕緊下手吧”。
不過,對于一眾新能源車企而言,即便終端銷量大漲,似乎也很難高興得起來。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銷量越高車企壓力越大
“中低端(新能源)車型賣得越多,廠家虧得越多。”
上海一家車企新能源銷售公司的張經理告訴懂懂筆記,自家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車,春節之前剛剛宣布漲價,并于3月1日正式實施。至于理由,同樣是電芯原材料漲價,以及新能源車補貼退坡。
然而,國際局勢的變化讓他更為擔憂——漲價的節點以及幅度都太突然了。
他告訴懂懂筆記,目前,品牌旗下新能源車終端價格均上調6000 ~12000元不等,但也剛好打平成本,利潤增加無從談起。
“一旦芯片、原材料繼續漲價,剛剛上調的價格大概率又包不住成本了。”若短期內再次調價,他擔心難免會影響品牌口碑、市場信譽,甚至引發大量的負面解讀。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即便是成本再次上漲,車企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對此張經理坦言,車企自然不會繼續做“賠本買賣”、拼命沖量,為所謂銷量新高感到興奮。
因此,廠家只會合理地優化產能,將有限資源投入在價格較高、利潤可觀的終端車型上。
這會帶來市場的哪些變化?
或許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消費結構,或將由“啞鈴形”往“紡錘形”、“橄欖形”發展——增量車型的價格區間將集中在15~30萬元的區間。
“實在沒啥利潤的低端車,車企也不會再賣了。”除此之外,最近一年由于各種“缺”導致新能源車企產能普遍受限,因此新車提車周期,普遍也都較長。
在北京亦莊的幾家自主品牌新能源車4S店里,相關銷售人員也向懂懂筆記透露,目前,店里大部分新能源車提車周期,都在一個半月到三個月不等。
“最極端的有半年甚至以上周期,訂單量增加會導致提車周期進一步拉長。”個別人員透露,巨大銷量和訂單量一旦遇上產能不足,車主就無法及時提車,這會給車企售后網絡造成巨大壓力。
因此,部分新能源車企也將適當控制終端的訂單量,避免因提車周期長,訂單大量堆積而產生負面影響。
臨近“3.15”了,很多車企也會盡量避免售后糾紛出現,“訂單量越大,投訴風險越大,售后網絡怎么高興得起來?”一位銷售人員表示。
綜上所述,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消費者搶訂新車并提前鎖價,與日益激增的成本、有限的產能之間,將形成嚴重的矛盾體,這也是新能源車企的新一輪挑戰——如何平衡產銷矛盾,成為新能源車企的當務之急。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