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曹楊 張琳
來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曾經風靡一時的智能電視正在被用戶拋棄。
“開機后不能直達想看的電視節目”、“設備多(機頂盒、電視機),不知道互相怎么切換”、“操作復雜,不知道怎么找想看的內容”、“遙控器太多,不知道該怎么用”、“遇到問題找不到人幫”……
近日,中國家電網發布的《2022中國適老化電視調研報告》顯示,在使用智能電視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中,上述幾大問題成為了最多被用戶吐槽的使用痛點,分別占比49.6%、28.0%、20.9%、17.6%、13.4%。
在老年人成為觀看智能電視主力軍的當下,智能電視給老人帶來的卻是“越來越不會用”的體驗。根據CSM媒介(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全國71座大中城市的收視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數據),年齡較低的剛剛邁入老年人行列的55-64歲電視觀眾所占的比例達到18.6%,65歲以上群體占到21.8%,且近三年來受眾占比基本保持穩定,成為目前電視節目受眾的最大群體。
其實,“不會用”的又何止老年人。近日,河北邯鄲一女子發視頻吐槽新買的電視機太難用,引起網友共鳴。“我一個年輕人,3個遙控器都打不開一臺電視機,何況現在看電視的都是老年人。”
在該視頻下面,網友紛紛留言吐槽。“別說老年人,我一個90后都整不明白,當大屏用了,除了投屏,基本不開”、“打敗電視機的是電視機”、“以前有電就能看,現在充錢都不一定全部能看。”
除此之外,智能電視的廣告也足以勸退很多用戶。在上述視頻中,該女子稱,電視開機后有十幾秒的廣告,想看的電視劇涉及到多個App,需要購買會員才能觀看。即便開通了VIP會員,還是有一個10多秒的廣告,結果電視劇沒看一會兒,又插進來一個70多秒的廣告,前前后后花了一個多小時。
更有網友對燃財經直言,“智能電視,就是讓廣告更智能。”在知乎帖子,“數據顯示,近五成老人找不到想看的電視節目,為什么「智能電視」的操作設計得這么復雜?”下面,有著1152個網友的回答。
其中,知乎ID為“我要珍惜賬號”的用戶的回答,“因為每多一步操作,就多一個頁面顯示廣告。在我國,智能=更高效的廣告投放,而不是更好的用戶體驗。”下面,收獲了1.8萬的點贊和607條評論。
除此之外,包括知乎最窮百萬大V、ID為“三叔侃侃”的網友,以及ID為“老蕭”在內的多位網友也紛紛表示,智能電視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然而盡管一邊是年輕人的吐槽,一邊是老年人的不會用,但國內智能電視市場,入局的玩家卻似乎絲毫沒有受此影響。不管是從2012年就已經開始布局的樂視、小米等互聯網企業,還是有著先天技術優勢的傳統彩電企業,智能電視市場的爭奪戰,雖從未像智能手機市場那樣硝煙彌漫,但也一直在上演。
業內人士對燃財經表示,如果說早期智能電視的推出是為了搶占客廳經濟以便搶占流量,那現如今,其更是成為了智慧家庭場景布局的重要一環,越來越多的被看作是智能控制中樞。“圍繞智能電視,可以構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鏈,進而打造場景化生活服務。”
但與此同時,上述人士也表示,就目前智能電視的市場格局以及各家廠商之間的關系來看,想要真正實現其扮演的智慧家庭中樞的角色,依舊任重道遠。
智能電視并不友好
年近六旬的楊宇早在2014年就開始使用智能電視了。他對燃財經表示,即便如此,直到現在還是要時不時地遠程向兒子求助。
楊宇家的電視機主要是他和愛人,以及90多歲的老母親在看。“為了讓我們學會使用智能電視,兒子沒少費心。我媽不識字,但學得也特別認真。為了追劇,老太太特意拿著小本子畫箭頭,上下左右各按幾下,標得清清楚楚。學了整整兩天,終于勉強可以找到自己在追的那部電視劇了。”
“可有的時候,不管是系統的自動更新,還是劇集的不斷豐富,都會使電視劇的位置發生變化,這樣一來,老太太就又要重新畫圖。”楊宇對燃財經表示,有時候還會發生誤點付費節目的情況,“有一次我去交錢,發現多扣了150元,工作人員說是點了付費項目。90多歲的老人根本也沒有觀看付費節目的需求,我跟工作人員解釋了半天,人家才幫忙申請取消。”
除了操作不便,會員付費和無休無止的廣告,也成了互聯網智能電視最令人吐槽的點。
和楊宇一樣,80后的王曦也已經開始“遠離”智能電視。王曦和愛人都在外打工,也掙了點小錢,為了孝順父母,兩年前給老家的父母買了臺智能電視。結果每次回家都發現老人并不怎么看,一問才知道,智能電視的廣告比傳統衛視的廣告要多許多。
王曦表示,不僅是廣告多,很多電視劇都需要開通會員才能看,而且這些會員還不能跟手機端通用。“就拿愛奇藝為例,我在手機App上,一直都是愛奇藝會員,但這卻不能在電視端使用,而是要另行購買。”
無奈之下,王曦只得老老實實交了會員費。“最開始顯示的是9.9元一個月,我一看價格很便宜,就沖了50元,想著先用幾個月再說。結果到了第三個月就提示我會員過期了,我仔細一看才知道,首月會員9.9元,第二個月開始就是每個月30元了。”
王曦對燃財經表示,就算成為會員也還是有很多節目不能看。有些電視劇或綜藝節目只在某些或者某個App上才能看,每個月沒個百八十元根本實現不了看劇自由。“最關鍵的是,父母也覺得用起來不習慣。到現在,他們還是繼續用老電視消磨時間,而給他們買的智能電視已經被擱置。會員費自然也省了。”
電視維修師傅王毅對燃財經表示,經常有老人因為不會使用智能電視說沒節目,找他上門維修。“傳統電視是傻瓜模式的,上下兩個鍵就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頻道,現在的智能電視功能和電腦差不多,操作界面也和各種App軟件一樣,對年輕人來說是方便了,但對老年人來說,操作起來太困難了。”
王毅表示,通常老人們都希望他們能將智能電視設置成傳統電視一樣,打開即可進入電視直播。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那些按鍵選擇后凸起的框邊,他們看都看不清,更別提還有一些電視需要在2-3個遙控器之間互相轉換。
楊宇表示,自己還是懷念以前的傳統電視,操作方便,質量又好。“我結婚的時候買了臺32寸的電視,花了5000多元錢。那時候還都是‘大屁股’電視,雖然又笨又重,但用了十多年,打開就默認關閉時候停留的頻道,找起節目來很方便。后來換了液晶電視,也就看了三年就花屏了。再然后就是智能電視,用了三四年也黑屏了。”
楊宇稱,越來越麻煩的智能電視也讓他和愛人選擇了放棄。“除非是新聞聯播,不然能在手機上看的,就不會再開電視了。”
智能電視是塊甜蛋糕
但盡管用戶體驗不佳,廠家卻對智能電視趨之若鶩。畢竟,“硬件免費,軟件付費”的商業模式下,智能電視這個市場是塊不可或缺的大蛋糕。
據中科網聯CCData智能家庭大屏用戶及收視行為數據監測顯示,為了得到更優質的視頻資源,有近四分之一的消費者直接購買過智能電視品牌提供的會員服務。
在智能電視終端平臺上,消費者平均月付費花費30元左右。智能電視用戶在智能電視上的月平均花費大約在31元左右,這其中既包含了購買會員的費用,也包含了單片付費的行為。
根據奧維互娛推算,在2020年,互聯網電視廣告運營總收入達121億元,其中系統層收入26.2億元,內容層收入80.4億元,應用及其他收入14.4億元,利潤仍然在不斷擴大。
而這或許也是包括互聯網企業以及傳統電視廠商爭相入局的原因之一。
2012年,樂視網高調宣布投資15億元進軍智能電視,開啟了國內電視的“革命”。小米、暴風、PPTV等緊隨其后,互聯網電視的概念自此走入大眾視野。
隨后,傳統電視企業也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品牌,如海爾的mooka、創維的酷開、TCL的雷鳥、康佳的KKTV、長虹的CHiQ、海信的VIDAA等,并得到了互聯網巨頭們的資金支持。2017年騰訊投資了酷開,2019年阿里入股康佳集團旗下易平方和開開視界(KKTV)。
2018年后,一加、華為、榮耀、OPPO等手機廠商先后入局,為智能電機賦予更多新概念,即智慧屏和智能屏。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講,智慧屏與互聯網電視最大的區別是“多了個攝像頭”,為電視帶來了社交、健身、兒童看護等多種個性化功能。其中,攝像頭最典型的應用場景便是視頻通話。
2021年8月,百度發布V86小度智能巨屏電視,并宣布正式進軍電視行業,成為2021年電視圈的唯一一個新入局者。
數據顯示,樂視TV在2017年的開機廣告達到每天180萬條,這意味著其廣告每秒可以賺取約1138元。2017年底,樂視因債務問題爆發而沉寂,但樂視電視和廣告業務卻并未停滯。
2021年年底,樂視發給員工的內部信顯示,“2021年11月,電視端運營、移動端運營、廣告商業化等業務均提前達成年度經營目標。在不考慮歷史債務影響的前提下,最新的經營數據實現了經營利潤和現金流的雙平衡,這是過去數年來的第一次,意義非凡。”
小米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21年9月,小米智能電視以及小米盒子 的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33%。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米電視的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13.5%至470萬。
而智能電視在AIoT中的地位也成為各路玩家布局的另一原因。
小米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幣207億元增加1.0%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209億元。智能電視及筆記本電腦的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幣60億元增加18.3%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71億元,主要是由于高端大屏電視產品組合進一步拓展(包括小米電視6至尊版 、小米電視ES系列 、小米電視大師77"OLED)以及智能電視及筆記本電腦需求增長。
奧維云網(AVC)消費電子事業部副總經理揭美娟接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電視做為家庭環境中的剛需產品,具備天然強交互的優勢,隨著AI、5G、大數據的發展,電視將承擔更多的角色,家庭場景多元化的構建都可以圍繞電視逐步的落地展開。
智能電視的窘境
在智能電視發展的近10年中,盡管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第二季度,我國互聯網智能電視的整體滲透率已超50%,達到53.3%,但卻似乎并沒有完成互聯網公司賦予其的“任務”。
相反,出貨量卻在下滑。據統計機構TrendForce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電視總出貨量下降3.2%,累計售出約2.1億臺。除此之外,產品質量不過硬、廣告多、只為賺錢的爭議聲愈加強烈。
在黑貓投訴搜索“小米電視”,共計3383條結果中,多與“質量問題黑屏”、“死機、卡頓”、“小米電視vip”等相關。投訴編號為“17357230796”的匿名用戶寫道,“在拼多多平臺小米家電專賣店下單了一臺‘小米電視ES43 2022款’。2021年12月18日,收到電視后,正常安裝使用。電視正常使用觀看一個月后,在2021年01月21日開始出現開機黑屏現象。”
池魚是一位米粉,他告訴燃財經,2020年2月,他在小米商城下單了“小米全面屏電視PRO 43英寸的E43S”,當時的價格是1499元。但在使用了不足半年之后,就出現了“花屏重啟”、“噪音藍屏”等情況。“我記得很清楚,2020年7月,我還申請了小米的售后,售后態度和上面維修的速度倒是很快,就是沒看出啥問題。也不能退換貨,問題偶爾還是會有,就湊合看吧。”
互聯網分析師楊劍勇對燃財經表示,電視早就已經沒有市場空間了,“但再不好的市場,也有人在做,這只是他們收割市場的另一種形式。”
整體來說,小米有價格優勢,在彩電市場有地位。相較之下,華為的電視(智慧屏),“吆喝聲”更大一些,“因為很難在各機構的報告里能看到華為電視的出貨量數據。”
楊劍勇補充道,這是一個每年都在下滑的市場。只不過至少在現階段,小米在這個市場里面是比較大的贏家。目前來看,智能電視更多的就只是一塊屏幕,沒有太多的角色。
“如果非要賦予它一個功能,那無非就是互動娛樂而已。”楊劍勇表示,現在互動娛樂早就換成pad、帶屏智能音箱了,消費者基本在家里的互動娛樂,都被手機、pad、帶屏智能音箱所取代。而對于一些高端用戶,對大屏、音效等有需求的,會走高端私人影院模式。
易觀分析品牌零售行業高級分析師王方表示,事實上,目前對于廠商來說,智能電視利潤率并不高。但圍繞智能電視可能構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鏈,或許才是真正賺錢的開始。
王方補充道,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傳統電視行業,其實都已經進入了存量時代,甚至出現負增長,相關品牌方都需要開拓新的業務,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而在AIoT時代,誰先占據了用戶心智,便可能圍繞其建立起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鏈,這背后才是巨大的市場空間及機會。
如王方所說,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1.4%至1705億元。隨著互聯網家裝市場滲透率的提高,預計到2022年將突破2000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智能電視更多想象的空間。
但即便如此,在借助智能電視早日完成智慧家庭的布局的道路上,似乎也是任重道遠。
一方面,目前我國智能電視的市場滲透中,互聯網品牌整體市場滲透率與傳統五大品牌之間差距較大。《2021年Q2互聯網電視媒體報告》顯示,當前創維以11.7%的市場滲透率居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第一位置,TCL與海信則分別以11.6%與10.6%分居第二與第三名,長虹與小米居第四、五名,品牌滲透率分別達7.9%與7.7%。
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我國互聯網智能電視的市場滲透率前五中,互聯網品牌只有小米一家,而第二梯隊中的樂視、KKTV即使滲透率相對較高,也只有4.9%和2.2%,其它互聯網品牌的滲透率均不足1%。
另一方面,智慧家庭場景這個概念并沒有真的被大部分家庭所接受。王方表示,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當前智能設備不能無縫鏈接。王方強調,目前多數智能設備處于單品智能階段,智能產品未成體系,而不同系列、不同品牌的產品間匹配性差,跨品類互聯互通能力弱,數據不能共享,極大的降低了智能體驗。
“如果連基本的用戶體驗都不能滿足,談何智能?”這顯然不是一位消費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