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孫光辛
來源:光錐智能(ID:guangzhui-tech)
近日,特斯拉要在北京建立設計中心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
在北京市《2022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中,第60條顯示,推動小米汽車制造工廠、衛藍新能源固態電池一期等項目開工建設,支持北京奔馳提高產能、投放新能源產品。完成理想汽車制造基地工廠改擴建,確保設備順利進場安裝調試。支持北汽集團等傳統車企轉型升級。
此前,“特斯拉設計中心”、“豐田燃料電池研發中心”也列入其中,但隨后,這兩家被從該文件中刪除。
這源于北京想“大力促進高精尖產業能級躍升”,而新能源和智能汽車作為其中的重點,也得到大力扶持。
在《清單》披露的項目中,理想汽車是汽車新勢力“三劍客”中唯一落地北京的,蔚來和小鵬的總部則均在廣州。
理想汽車北京工廠的前身為北京現代的制造工廠,預計2023年末改造完成并投產,改造完成后,北京工廠的預計產能為10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接手北京現代工廠只是理想擴充產能的一部分,當前理想汽車的常州工廠也在擴建產能,新車間竣工后產能將擴大至20萬輛。1月27日,理想汽車全資子公司以4.31億元的價格拿下重慶兩江新區一塊土地,這或許意味著理想汽車將在重慶再建一座工廠。據相關報道,重慶工廠產能或將超過常州和北京兩座工廠的總和。但理想汽車對此表示“不予置評”。
小米汽車落戶北京已經確定,這其中不僅包括設計、研發,還有汽車制造。小米汽車的工廠位于北京亦莊,共分為2期,每期規劃產能為15萬輛。
在電池方面,衛藍新能源是蔚來半固態電池的供應商,同時也為廣汽等傳統車企提供電池,研發基地便位于北京,在北京房山也有生產基地。2021年11月,衛藍新能源獲得了小米、華為、蔚來等企業約5億元的C輪融資。但衛藍新能源是否將是小米、華為的供應商,雙方將展開哪些合作則還未披露。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的產業鏈正悄然北上。
北京新能源戰事升級
特斯拉在中國的布局已經包含了生產和研發,設計中心也不是空穴來風。
早在2017年,特斯拉就在北京注冊了科技創新中心,負責電動汽車及零備件、電池、儲能設備及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等;2021年10月,特斯拉上海研發中心已經投入使用,該研發中心設有28個實驗室,負責在華軟硬件、流程和技術的開發工作。
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建成時,馬斯克就曾透露過有在中國設立設計中心,以及設計一款“中國風”電動車的想法。在2021年4月份,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也曾表示“特斯拉準備在中國從0開始進行整車研發,其中新的產品將會有很多中國元素,并基于對中國消費者的研究,進行一些產品和功能設計”。
與專注于軟硬件技術的研發中心不同,設計中心是整車定位的核心。以蔚來為例,蔚來汽車的外觀、內飾、人機交互等都是在其慕尼黑設計中心完成的,工程開發、具體實施則由上海完成。外觀、內飾、人機交互對人們駕駛體驗的影響更為直觀,且在汽車智能化的過程中,設計為車企技術的研發也提供了指導,如蔚來的人機交互系統NOMI就是在慕尼黑設計中心誕生的。
慕尼黑聚集了大量知名車企的設計中心,汽車設計人才層出不窮,但蔚來設計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要經常到中國出差了解中國市場情況。蔚來如此大費周折的原因,除了要獲得優秀的汽車設計人才和技術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方便日后在歐洲開拓市場。
特斯拉想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產品,效仿傳統國際車企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也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中國是所有世界級車企都無法輕言割舍的市場,不少車企都在中國設有設計與研發中心,開發針對中國市場的車型,寶馬、大眾、本田等車企在中國均有研發中心,奔馳在中國的設計中心此前也在北京。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突飛猛進,不少外資車企看到了中國在汽車技術上的發展潛力,現代汽車集團總裁兼研發部負責人Albert Biermann曾表示,憑借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穩固地位,中國市場已經開始向技術創新轉型,不少外資車企也開始在中國做起了研發工作。北京既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也有大量的人才儲備,在北京建設設計研發中心也有利于尋找相關人才。
即使特斯拉設計中心是否落地北京尚未定論,但小米、理想等公司在北京的加碼,也透露出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北上的趨勢,北京新能源戰事正在升級。
小米將造車的主陣地放到了北京。結合此前的招聘動作看,小米正在積極搶奪北京的汽車人才。1月17日任命的小米汽車副總經理兼小米北京分公司政委于立國便來自于北汽。
自動駕駛、系統軟件工程師等軟件方面的人才更是小米關注的重點,近日有部分小米手機用戶發現,在MIUI13開發版內測更新后,在“連接與共享”設置中發現新增了一項“CarWith”,似乎是小米的車機互聯系統。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也對其產能提出了挑戰。理想收購北京現代順義工廠的主要原因就是產能。2021年,理想的銷量為90491輛,同比增177.4%,當前能夠使用的常州生產基地產能僅10萬輛,已經無法滿足理想的生產需要。2021年2月,李想曾在一封內部信中表示,2025年要完成160萬輛的銷量目標。
與此同時,北京現代產能過剩的問題突出,正在被理想改造的就是2019年暫停的第一工廠,出售閑置產能也是其解決產能過剩的方法之一。
可以看到,盡管具體的原因不同,但越來越多的車企在北京落地具體項目,填補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空白的同時,對北京地區的資源、人才的爭奪也將愈演愈烈。未來,或將有更多車企看到北京乃至整個北方新能源研發生產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在北方投資。
新能源為何北上?
在新能源汽車逐漸普及的當下,北方與南方主要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
據Mob研究院2021年5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三線及以下城市份額提升,下沉趨勢明顯。東北、西北等北方區域分布僅3.5%,是消費者認知洼地。
造車新勢力多數首選在南方投資建廠。
如蔚來的工廠在合肥,小鵬汽車的工廠則在肇慶、廣州、武漢;第二梯隊中,哪吒的生產基地在桐鄉、宜春、南寧,零跑汽車則在金華,威馬在溫州、黃岡,愛馳汽車則在上饒,清一色的南方城市,長江以北幾乎看不到造車新勢力的身影。
另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也更傾向于南方。以當前備受關注的電池行業為例,寧德時代總部位于福建,中航鋰電總部位于常州,國軒高科在國內的研發平臺分別位于合肥和上海,也都在南方。
作為北方汽車工業重鎮的北京,近年來也一直在出臺一系列政策,試圖改變缺少高端汽車制造業的現狀。
在2021年8月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新能源智能汽車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體到地區,北京亦莊為鼓勵國內外新能源智能汽車整車廠投資,龍頭企業最高可獲1億元創新資金支持,亦莊新城225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在內的區域也都成為了政策先行區。
在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上,同樣出現著“南強北弱”的局面。根據新車交強險數據,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前20的城市中只有北京、天津、鄭州、西安4座北方城市,廣東肇慶、湖北荊州、廣東揭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幅超過600%,除西藏等特殊地區外,銷量最低的幾座城市幾乎都位于東北和西北。
北京也曾出現過有希望的新能源車企。受政策利好影響,早早入局的北汽新能源曾是北京新能源車企中表現相對不錯的企業,但近年來銷量卻在不斷下滑。2018年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已有15.80萬輛,但到了2021年,北汽新能源銷量只有2.61萬輛。
北汽新能源曾經的輝煌主要來自于對智能化水平要求低的網約車市場。2009年,北汽新能源成立,彼時新能源汽車的主要任務是實現電氣化,通過油改電的模式,北汽新能源迅速上線了新能源汽車產品,依托北京龐大的網約車出租車市場,北汽新能源銷量迅速上升。
但網約車出租車市場畢竟只是汽車市場的一小部分,產品和技術不行,隨著補貼退坡,北汽新能源的銷量也隨之大幅下滑。
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已由政策驅動向需求驅動轉變,能源政策也在倒逼燃油車退出歷史舞臺,雖然北方新能源汽車消費不如南方,也意味著北方有著非常大的市場等待各車企挖掘。但新能源車企要開拓北方市場,仍有一些其他問題需要解決。
冬季續航和補能問題是新能源汽車向北方普及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一到冬天就有不少新能源汽車被調侃為“電動爹”。北方地區冬天的“續航里程焦慮”正在倒逼車企及電池生產廠商涉足充電領域,無論其是否包含電池相關業務。
據中金公司的研報,2022年將會出現“換電大爆發、車企加速超/快充站自建、慢充加速進小區”的變化。
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北方新能源汽車市場開拓遇到的難題或將有所轉機。
除了政策引導和銷售改善,最能吸引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鏈遷移的,恐怕就是人才。
根據華西證券的研報,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供給端質變驅動下迎來爆發,滲透率持續向上,為尋求產品差異化賣點,新老勢力開始將目光鎖定在智能化上,并寄期加速電動化進程,2021年正式開啟智能化元年。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智能汽車時代,和其他汽車工業城市相比,北京擁有豐富的汽車智能化人才儲備。一方面是擁有大量全國頂尖的學府和研究院,保時捷、奧迪等傳統造車企業就長期與央美保持合作獲得人才;另一方面北京早已布局軟件相關產業,有大量來自產業界的人才。
汽車智能或將是北京重塑汽車工業重鎮的主要方向。
2021年1月25日,北京正式開放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配套的管理政策也同步出臺。百度Apollo、小馬智行獲得了首批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服務許可。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不同城市的造車情況與其不同的城市定位有關。作為首都,北京的城市空間更加有限,有更嚴格的規定,不會盲目‘跟風’引進大批車企?!?/p>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中,也已很少出現新能源汽車的信息,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網聯汽車。并表示在2025年,要讓L2級別以上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達到80%,單純以減碳為目標的新能源汽車或已成過去時。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注冊在北京的智能網絡相關企業有328家,電子電器相關企業318家,電動化公司205家,汽車軟件公司90家,僅從數量上看,北京汽車智能化相關企業并不少,百度、小馬智行、圖森未來這樣的自動駕駛企業均位于北京。自動駕駛雖然是一個軟硬件結合的復雜系統,但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車聯網、人機交互、精準定位、規劃決策均是靠軟件驅動。
百度和吉利在上海成立了集度汽車后不久,又在北京獨資成立了集度科技,主要負責技術輸出,對此集度回應稱,“集度是由百度和吉利發起投資成立的科技型汽車創業公司,上海和北京目前是集度業務的兩個重要戰略中心城市。基于企業當前業務需要,兩地設立公司,便于在全國范圍內吸收人才和業務的更好開展”。
更早之前,蔚來分別建設了上海世界總部和合肥中國總部,目的也是分別發揮蔚來在上海的國際化優勢和合肥的產業布局。
隨著汽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北京的汽車智能產業優勢將繼續擴大,從而吸引更多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向北京遷移。
同時,汽車工業是一個復雜的工業體系,且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也被包含進去,車企結合各地優勢和自身布局建立分公司已是常態。隨著北京在汽車軟件方面的優勢不斷擴大,以及中國在汽車智能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高,北京或將成為下一個汽車軟件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