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孫光辛
來源:光錐智能(ID:guangzhui-tech)
一天喜提20+熱搜,2月8號是被新頂流谷愛凌刷屏的一天。
憑借逆天一跳,谷愛凌成功奪得冬奧會歷史上首枚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金牌,也成為中國在本屆冬奧會上奪得的第三枚金牌。但就在前一天,本該積極備戰比賽的“谷愛凌”卻還在咪咕的演播室里趕通告,錄節目。
當然,這并不是谷愛凌不務正業。因為在咪咕演播室里的其實并不是谷愛凌本人,而是她的“數字分身”Meet GU。
Meet GU是中國移動咪咕視頻推出的首個體育數字達人。按計劃,奧運會舉辦期間,它將在咪咕冬奧賽事演播室中完成滑雪賽事解說、播報及場景電商的虛擬互動等工作。
當然,Meet GU也并非咪咕打造的唯一一個運動員數字分身,除了谷愛凌之外,像徐夢桃、隋文靜、韓聰、任子威等4名冰雪項目運動員的虛擬數字形象也在此前的相關活動中相繼亮相。
而在整個冬奧會上,虛擬人也并不止運動員數字分身這一項。比如在央視轉播中負責手語解說的主持人,在開幕式上負責表演的演員,甚至在官方直播間負責帶貨的主播等等等等。
總之,這一屆冬奧會,虛擬人含量似乎有點高。
賽場內外,
無處不在的虛擬人
虛擬人從解救被朱廣權“難為”的手語老師開始。
早在2021年11月,央視新聞就已經預告了它和百度智能云聯合打造AI手語主播將在冬奧會上承擔手語翻譯的工作。這一消息在當時也曾在行業里引起廣泛關注。
事實上,手語翻譯師是一個被忽視的剛需職業。雖然作為國際級體育盛會,奧運會早已關注到殘疾人士,并在每屆奧運會后都會開展殘奧會。但由于手語翻譯師的嚴重不足,聽障人士卻只能從轉播畫面中了解到很少的比賽信息。
以南京為例,2020年南京市持證的聽力言語殘疾人約有1.2萬,但能達到聾協服務需求的手語翻譯師只有十幾人。很長一段時間里,聽障人士在事實上被排斥冬奧會觀賞的門檻之外。而AI手語主播的出現卻令聽障人士也能和正常人一樣看比賽。
除了明牌的AI手語主持人之外,從整個冬奧會的進程來看,虛擬人的正式參與,是在冬奧會的開幕式上。
2月2日,在北京舉辦的“相約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開幕式上,中國虛擬歌手洛天依以一首歌曲《Time to shine》受到廣泛關注,這也讓它成為第一位登上奧運舞臺的中國虛擬歌手。
除了舞臺上的震撼之外,在冬奧會上,虛擬人也在更多場景中有過應用。
比如虛擬人熱愛REAI就是首次被采用的數字人奧林匹克公益宣傳大使。熱愛REAI在2021年11月由新華社推出以來,不僅和谷愛凌的虛擬形象Meet GU進行了聯動,也在許多公益宣傳場景中與觀眾有過“接觸”。
除虛擬人宣傳大使之外,虛擬人也在主持報道上展露頭角。微軟旗下的小冰公司利用數字孿生虛擬人技術,以中國氣象頻道主持人馮殊為原型,創造了一個可以模仿馮殊聲音、語氣、口型的虛擬氣象主持人馮小殊,并在冬奧會開幕前10天開始播報天氣,其主持效果已經足以亂真。
此外還有虛擬人航天員、記者小諍。小諍于2021年10月底注冊微博,并在春節前夕從火星上發來一段在火星表面表演的冬奧手勢舞。北京冬奧會開始之后,如今的小諍也已經投入到了冬奧會的宣傳報道之中。
除了場內的虛擬人隨處可見,在冬奧會場外,為冬奧打工的虛擬數字人也同樣隨處可見。
比如作為云上奧運的技術服務商之一,阿里也推出了冬奧宣推官數字人冬冬。盡管賽前新華社將冬冬包裝成特約記者,為冬冬專門拍了一個招聘視頻,但從實際工作職能來說,冬冬更像是一名虛擬帶貨主播。
事實上,冬冬在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的首秀便是與主持人一同到北京2022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介紹各種冬奧周邊商品。
而冬奧會開始之后。冬冬也會在每天晚上7點半之后在淘寶直播帶貨2個小時左右。我們只需要在淘寶搜索“雪容融”、“冰墩墩”等等與冬奧會相關的關鍵詞,冬冬就會從屏幕旁蹦出來和你打招呼。
截至2月8日,冬冬已經連續進行了6場直播,并從2月6日之后,直播間的觀看人數就已經穩定在14萬左右。
總的來說,從冬奧會開始之前就已經火遍全網的AI手語主持人,到冬奧會開始后在淘寶直播帶貨的冬冬。從場內到場外,虛擬人已經滲透到了冬奧會的多個環節。
可以說,冬奧會已經成為國內虛擬人產業最近幾年發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而從這次展示中看,虛擬人技術不僅十分成熟,而且依靠技術驅動的服務型數字人已經可以在相當程度的工作上滿足奧運級別體育賽事的需要。
虛擬人的未來,
勢不可擋?
可能許多人會有疑問,畢竟相較于體育競技而言,虛擬人這種事情對于奧運來說基本上算是細枝末節,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關注?
這是因為奧運賽事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展示,而且作為集中一個國家最先進技術應用的體育盛會,它實際上也是這個國家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比如以科技奧運為主題的08年奧運會,其中運用并大力推廣的如電子商務、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場館數字化系統等等先進技術,僅僅是在奧運會之后的一年時間里,就已經成為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一次在冬奧會中被廣泛應用的虛擬人技術很大程度上也會如此。而這次在冬奧會上應用的技術及其背后的企業,也必將在未來虛擬數字人的普及應用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就AI手語虛擬主播來說,其背后的技術就分別來自百度和騰訊,其中百度主要為央視電視直播提供手語翻譯服務,騰訊的聆語主要為央視頻提供手語翻譯服務,并上線小聰在騰訊體育上進行手語翻譯。
AI手語翻譯的主要困難在于,手語也有自己的“語法”,語序也并不一定與漢語相同,且手語也存在“方言”,即便是真人手語翻譯師也難以保障百分百的可懂度。因此AI手語虛擬主播本質上仍是一個即時翻譯功能。
由百度開發的AI手語虛擬主播由其數字人平臺曦靈打造,主要是通過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手語翻譯引擎,再通過專為手語優化的自然動作引擎獎授予實時演繹為數字人的表情動作。而“聆語”則由騰訊云小微聯合PCG AI等技術團隊共同打造,通過整合多模態交互技術、3D數字人建模、機器翻譯、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優化手語翻譯。
相關報道顯示,百度通過百度智能云構建手語翻譯引擎,可懂度達到85%以上,聆語詞匯和語句覆蓋量超過160萬,手語翻譯的可懂度可達90%,基本可以滿足電視直播手語翻譯的需要。
而在手語翻譯之外,另一位關鍵虛擬人,天氣主持人馮小殊背后,則是微軟小冰在虛擬數字人技術上的積累。
據了解,微軟小冰所提供的馮小殊僅用了1周的時間就完成了對馮殊本人的學習,這背后是微軟小冰通過深度神經網絡渲染技術及小樣本學習技術。用少量樣本就令馮小殊的面容、表情、肢體動作的整體自然度就達到了與真人相似的程度,再經過語音、嘴型、人臉渲染專家模型訓練,學習了馮殊本人的嘴部動作、眼部及臉部肌肉之間的協同關系。
而作為冬奧會備受矚目的運動員,谷愛凌的數字分身Meet GU則是則應用了3D人臉關鍵點位置精確修正、眼眶眼球自動適配、任意姿態人臉配準等核心技術,讓3D人臉擬合精度達亞毫米量級。
但與微軟小冰的馮小殊不同,Meet GU在冬奧直播間里的做報道并非其主要任務,從Meet GU自誕生到現在的主要活動中不難發現,代替谷愛凌進行冰雪運動推廣才是。
自Meet GU在“中國移動5G冰雪之隊”發布會上首次亮相以來,Meet GU先后受邀擔任首檔元宇宙交互冰雪音頻節目的DJ,以及成為熱愛REAI的“探秘伙伴”共同為冬奧做宣傳。
Meet GU的出現令谷愛凌可以在不影響日常訓練生活的情況下完成上述工作。而除此之外,在更多虛擬主播的應用場景中,這種“替代”關系也隨處可見。
比如AI手語主持人替代了人類手語主持人的工作,阿里的冬冬替代了帶貨主播的工作,小諍替代了體育記者的工作。
而觀察這些虛擬人的應用場景我們也會不難發現,雖然自2021年以來,各種虛擬人已經層出不窮,但真正在這種國際盛會上展示應用的,除了像洛天依這樣的元老級虛擬偶像之外,娛樂型、表演型的公司出鏡卻并不多。更多的還是以技術驅動,并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類工作的服務型虛擬數字人。
這種趨勢,反映在虛擬人的發展上也是如此。
比如,雖然最先興起的是以虛擬偶像為主的表演型虛擬人,但在實際應用當中,虛擬客服這樣的to B場景反倒后來居上。2021年,萬科更是將最佳新人獎頒給了工作效率比人類高千百倍的虛擬人員工崔筱盼。
顯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隨著虛擬人技術的普及,這種對人類簡單重復勞動的“替代”必然還將繼續。
當然,這其實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應了未來虛擬數字人發展的廣闊前景。據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的預測,2021年虛擬人的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而至2030年,我國虛擬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
雖然當前虛擬人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虛擬人的智能化水平還比較初級,無法應對復雜的工作環境,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一段距離,但在經受了冬奧會的考驗后,數字人終將迎來的爆發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