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孫鵬越
來源/鋅財經(ID:xincaijing)
“我的眼睛就是尺!”
“我上我也行!”
“你自己摔倒是自己摔的,和別人沒有關系!”
……
一連串兒的“濛言濛語”、東北味十足的金句,讓王濛連續拿下十幾個熱搜,成為另類的“冬奧會頂流”。
跟著這屆冬奧會出圈的還有咪咕。在獲得了冬奧會的轉播權后,咪咕的下載量也隨之暴增。
尤其在咪咕花重金邀請的王濛激情解說下,更是拉來了巨額的流量。
截至當前,在#王濛解說#的微博話題中,已經有19.9億瀏覽量、39.4萬討論、252家媒體報道、王濛金句集錦播放量超過2500萬次……如此火熱的數據,不僅搭上了流量的車,讓咪咕APP下載量、搜索指數大幅度飆升;還讓母公司中移動A股增漲了7.4%。
借著冬奧會的“東風”,咪咕視頻的日活用戶迎來了近10倍的增漲,但熱度就像灰姑娘的“限時水晶鞋”,咪咕如何守住這波洶涌的流量,完成新用戶的留存,都是個不小的挑戰。
畢竟,在冬奧會和楊夢之前,咪咕背靠中國移動,還請來了周杰倫作代言人。但即便不愁錢花,可它并沒有在市場上取得穩定的位置。
咪咕全力押注冬奧會
今年1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關于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版權保護的聲明》,強調了央視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在中國大陸地區(含澳門)的獨家全媒體權利及分授權權利。
其中只有6家獲得大陸地區北京冬奧會總臺授權,分別是:咪咕、騰訊、快手、北京冬奧紀實頻道、上海五星體育頻道、廣東體育頻道已獲得總臺授權。
除了在電視上看傳統衛視的冬奧直播以外,在互聯網平臺中,騰訊和快手只能提供圖文直播;只有央視頻、咪咕視頻兩家App可以滿足觀眾在手機上看冬奧。
拿下直播權的咪咕,成為了它在長視頻賽道突圍的利器。
不僅僅是這一次冬奧會,世界性體育賽事一直是咪咕的突破口。先是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咪咕拿到了央視分銷出去的世界杯轉播權,這也是咪咕第一次舉辦世界性體育賽事轉播。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世界杯開幕式當天,咪咕視頻的日活躍用戶數突破1200萬,日新增用戶突破1000萬,整個六月活躍人數增長率超過90%。
但對于當時初出茅廬的咪咕來說,輝煌過于短暫。世界杯結束以后,咪咕視頻日活滲透率從1.7%下降到了0.6%-1.2%。
雖然日活跌了,但咪咕憑借這次世界杯的成功轉播,讓央視在2020年和咪咕達成戰略協議。然后連續在接下來的2021年歐洲杯、2021年東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咪咕都拿到了央視分銷的轉播權。
憑借多屆世界級體育賽事的轉播,咪咕不斷重復著“大起大落”:用戶暴增、用戶暴跌,但并不是每一次潮起潮落都不留下痕跡,大賽結束之后,都會有一小部分的用戶流量存留住。
據2021年6月中移動招股書顯示:成立7年后,咪咕視頻全場景月活躍用戶達到2.42億戶。在長視頻領域,雖然落后愛優騰,但咪咕視頻也有了一席之地。
咪咕持續走高的趨勢下,除了母公司中移動不遺余力的砸錢以外,咪咕也有著獨到之處。
對于世界性賽事的轉播,咪咕除了保證網絡通暢不卡頓以外,還斥重金,積極邀請業內知名解說嘉賓。如2018世界杯上的詹俊、李元魁、顏強等知名解說員;2021歐洲杯上的黃健翔、詹俊、張路、董路等足球領域的“門面擔當”;2021東京奧運會宋世雄、韓喬生、蔡猛等大腕名嘴……一時間,咪咕的“嘉賓解說天團”響徹全網。
長達四年的連續不間斷砸錢請知名嘉賓,終于迎來了“理所當然”的爆發:王濛。
體育轉播帝國
憑借體育出圈,咪咕并不是第一個這么做的平臺。
國內所有的視頻網站中,最早涉獵體育領域的是樂視和騰訊。曾經輝煌的樂視體育以“大而全”著稱,巔峰時期曾擁有多達300多項世界各類體育賽事;騰訊體育則擁有NBA、歐冠、溫網、法網等影響力巨大的頭部IP。
樂視體育因樂視網和賈躍亭事件一蹶不振,從此銷聲匿跡。而咪咕卻全方位接盤了樂視體育的戰略,并完成了轉播奧運會和世界杯,這是樂視體育所沒有達到的高度。
除了世界性體育賽事之外,咪咕接連拿下足球領域中的歐冠、英超、西甲、意甲、德甲、法甲,歐洲五大足球聯賽都可以在咪咕上觀看。
雖然聲勢浩大,但咪咕的聯賽版權大多從其他平臺拿到的分銷,或是與多家平臺的共銷,主要合作伙伴是央視和愛奇藝體育,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咪咕的成本。
在完成歐洲五大聯賽“通殺”之后,咪咕瞄準了另一個全球知名賽事:NBA。
2021年,咪咕正式買下NBA聯盟通(League Pass)版權,總價為4年約2億美元,每年的轉播費用接近5000萬美元。至此NBA在國內轉播權,由騰訊的一家獨霸,變成了騰訊、咪咕雙雄爭霸。
不單單有國外賽事,咪咕還連續簽下中超、CBA、中國排球超級聯賽,完成了三大球聯賽的布局。
土豪的“撒幣策略”,讓咪咕成了當之無愧的體育賽事“版權王”,背后卻因為大量的版權投入成本,使公司處在巨額虧損狀態。但畢竟咪咕背靠中移動,資金壓力并不大。
咪咕大文娛
咪咕的產業鏈不僅僅只有視頻。
在咪咕的旗下,還有咪咕音樂、咪咕閱讀、咪咕游戲等一系列子品牌,其中的咪咕音樂更是僅次于咪咕視頻的下一個爆發點。
中移動布局音樂領域并不是一朝一夕,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也就是咪咕音樂的前身,在2012年的國內數字音樂市場,占據了75%的收益份額。
借助中移動的資金支持,咪咕音樂的規模也在不斷上升。在2020年底,咪咕音樂客戶端用戶數就突破1億大關,全場景用戶規模達2億,而在音樂數量方面,擁有4000萬正版曲庫,其中還包括現在最受網友關注的周杰倫。
眾所周知,周杰倫的音樂版權是QQ音樂的核心,一直都是“獨家所有”。但騰訊所持有的周杰倫版權僅僅是“互聯網版權”,而咪咕背后的中移動則擁有周杰倫的“通信運營商版權”,也就是遙遠的彩鈴時代的產物。
曾經充話費贈送的咪咕,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行業內的龐然大物,從長視頻、音樂、電子閱讀、手游等領域全面對標騰訊大文娛。再加上背靠中移動,不但沒有資金隱患,還能得到移動贈送流量,讓用戶免去流量隱患。
但咪咕想要追趕上愛優騰的腳步,它還有一項致命缺點。
就是原創內容制作能力。
體育賽事固然流量熱度高,但也只有奧運會和世界杯才能引發全民關注度,而兩者都是四年一屆。當賽事結束,熱度退潮以后,咪咕就會被迅速“打回原形”,不管是下載量還是日活用戶,咪咕都遠遠遜色于其他長視頻平臺。
用戶的留存問題,是咪咕最先面臨的問題。
而長視頻能夠吸引到用戶的手段,無非是熱播劇和熱播綜藝。但咪咕視頻中,2022年上線的新劇僅有10部,獨播劇僅有《冬奧一家人》和《家和萬事興》兩部情景喜劇,名氣小、受眾少。
其次咪咕視頻的綜藝節目全都是非獨家,大眾版權,網絡討論度熱度高的綜藝節目寥寥無幾。
咪咕缺少原創內容制作能力,沒有獨播劇和獨播綜藝,就留不住用戶。單單靠NBA和足球聯賽只能吸引特定的目標用戶,對于整個市場來說,占比很低。
總而言之,咪咕憑借體育賽事版權,已經完成在長視頻領域的突圍,但是想要打破愛優騰三足鼎立的格局,咪咕需要補全內容制作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