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陳橋輝
來源:Tech星球
1月18日,“快遞單上的這種碼不要掃”的微博話題沖上了熱搜,當天閱讀量高達9500萬次。
事情的起因,是緣于安徽省消保委發布的一則警示,指出快遞單上的二維碼小廣告并不能確保真實性和安全性,可能還會獲取個人信息。目前,消費者多半是看到快遞廣告上帶有“免費抽”、“待領取”、“1元抽”等字樣的二維碼,拿起手機掃碼,然后一步一步被二維碼中的內容騙取財物或身份信息。
在武漢從事社區團購行業的小文,就是因為看到了快遞單上的一則帶有誘惑性的二維碼后,便以為是官方的廣告,掃碼領取所謂的電商紅包。
但真實情況是,網頁中的紅包并不是電商平臺的紅包,而是一個游戲下載界面,于是小文準備選擇點擊廣告頁右上方的退出選項,關掉該廣告,但沒想到的是,廣告頁不僅沒關掉,手機還自動下載了該小游戲,并且還連帶著自動下載了其他亂七八糟的軟件。
盡管最后成功刪除了這些牛皮癬軟件,但這種經歷讓小文直言以后再也不會碰這種快遞廣告了,小文對Tech星球表示,“以后不會再因為貪小便宜,而去掃這種未知信息的二維碼了。”原以為可以領取一些電商紅包,可以用來網上購物,卻被惡意侵犯了自己的手機,差點弄的手機死機。小文現在在其社區團購群里,反復向群友揭露此類欺詐廣告,防止他們受騙。
小文只是千千萬萬個被這類二維碼所“圍獵”的對象之一,幸運的是,這些牛皮癬廣告并未對其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有些快遞二維碼廣告可不會這么“溫和”,會采取套取身份信息甚至詐騙等形式,讓網友造成巨額的損失。再加上如今詐騙技術越來越“高超”,使得許多網友在不明覺厲的情況下,就成為了這些二維碼背后抄控者的“韭菜”。
快遞二維碼割韭菜的套路
據媒體報道,從2022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上獲悉,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085億件,支撐網絡零售額接近11萬億元。快遞業務高速發展的背后,也逐漸催生了一系列廣告生意。
比如,有些快遞車上會打上一些平臺廣告,有些則是電商平臺在快遞單上打一些紅包廣告,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有些人則看到了其中有利可圖,便將一些灰色廣告縮小成二維碼,融入到快遞單上,使快遞單成為了他們灰色生意的一張“名片”,送入千家萬戶,最終變成了他們賺取利益的“快遞”。
對此,Tech星球梳理了幾類常見的“割韭菜”模式。
一種是,捆綁式下載各類軟件的廣告,這類廣告模式被視為是PC時代的產物。
在PC時代,用戶基本都體驗過這種捆綁式下載軟件的經歷,利用網友的不細致觀察,當在下載平臺下載所用軟件的同時,也會自動勾選其他應用,從而連帶著其他的應用一同下載。
如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捆綁式下載軟件的模式更加“簡單化”。相關人士告訴Tech星球,當網友掃描快遞上的二維碼后,發現掃碼的內容與快遞單上宣傳的文字內容不符后,會點擊“退出”按鈕退出該界面,實際上“退出”按鈕就是背后平臺故意設置的“下載”按鈕。
當點擊該按鈕后,界面會自動下載捆綁式的軟件,如果這類廣告背后的平臺方有良心,那么只會讓網友的手機里出現一些無用的App,如果是不正規的平臺方,那么很有可能會植入詐騙App以及偷網友手機流量的App,甚至可能會造成用戶經濟損失。
還有一種是,利用優惠去套取用戶身份信息的廣告,這種快遞單上是比較常見的廣告。通過誘惑性的宣傳語,誘導掃描二維碼,領取所謂的“優惠券”、“手機靚號”等。
小楊就有這樣的經歷。小楊告訴Tech星球,他此前曾在自己快遞上看到了貼有領取手機靚號的二維碼,當時他要換手機號,正好可借此機會去換一個手機靚號,于是就拿起手機去掃描快遞單上的二維碼,然后進入了選號界面,在選中了心儀的手機號后,按照訂單流程,不假思索地填上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并付了3000多元。
但過了兩三天后,他一直沒有收到相關快遞信息,也沒人聯系他,他按照當初網頁上留下的聯系方式,試圖去溝通,但是空號,最終發現自己被騙,然后連帶著自己的真實身份信息也泄露了給對方。
Tech星球了解到,套取網友身份信息的廣告千奇百樣,并不僅僅是領取手機號,還會讓網友領取保險、信用卡等。
最后一種常見的模式就是,永遠讓網友深陷小游戲提現陷阱的廣告。
這類廣告多以小游戲的形式出現,小游戲表示會給予玩家一定的現金獎勵,比如玩了多少關卡后,會送給玩家幾元錢,但當用戶想提現的時候,系統多會以游戲內要達到一定的金額門檻才能提現,后續系統不會讓玩家提現成功,而玩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會觀看一些小廣告,平臺就是通過這些廣告創收。
比如,最近快遞單上就出現了“小豬快跑”、“種樹送果盤”等小游戲的二維碼,吸引網友參與。網友直言,這些小游戲的套路,都是不斷增加升級難度,不斷設置新的提現要求,不會輕易給到用戶提現資金,被平臺耍了。
快遞單二維碼廣告背后的產業鏈
“一切都是利益使然,利用了人們貪便宜的心理”,一位行業人表示。
行業人小星表示,快遞的流動性強、傳播廣、難以追查,這就讓基于快遞的一些灰色生意有了強大的傳播鏈。
據小星了解,快遞單廣告的產業鏈其實很簡單,首先是廣告商與打廣告的客戶簽單,然后快遞員負責設計和分發二維碼廣告貼紙,分發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廣告商與快遞驛站或快遞員合作,也有著商家和廣告商合作,而且這兩種廣告合作模式在快遞圈內已經屢見不鮮。
Tech星球在網上搜索“快遞廣告”等關鍵詞,可以發現大量的有關線下快遞廣告的招商廣告。Tech星球聯系上了一個廣告商,他表示只要不違法,什么形式的廣告都可以做,不僅僅是在快遞單上貼二維碼,還可以在包裹內防止廣告紙張。
上述廣告商表示,每天他都會有生意找上門,一般一天可以接到200張左右的廣告生意,一張廣告利潤在2元左右,量大有優惠。如果按照這個廣告商的數據,一個月凈賺1萬元不成問題。
當Tech星球進一步詢問他如何投放這些廣告時,該廣告商沒有說明,只表示錢到位什么都好辦。小星補充道,這類廣告商接到客戶的生意后,會按照客戶的需求,將客戶的廣告做成簡單的文案和二維碼,然后在讓客戶看看設計好的廣告樣式,敲定設計方案后,就會開始投放。
投放的形式有兩種,一種就是與快遞員或驛站合作,當然這種行為是被各快遞平臺明令禁止和打擊,但仍會有人冒著能賺則賺的想法,以身試險。他們會將廣告商準備好的帶有二維碼的廣告貼紙貼到快遞盒上,一單能賺1.5元。
還有一種投放形式,就是廣告商直接找到商家這個源頭,讓他們在發送包裹時,在包裹內安置廣告圖紙,廣告商給商家的利潤同樣為1.5元一單,商家很難不接受。
作為平臺方能賺到多少錢暫未可知,但小星表示,相比于在網上的一些頭部渠道投放廣告的成本而言,便宜了約30%左右。這吸引著正規平臺往快遞單廣告砸錢,同樣也會讓一些灰色產業的人,將自己的生意投放到快遞單廣告上。
至此,一條從上游到下游,多方參與的灰色產業鏈形成,如果僅僅是正規商家或平臺的廣告宣傳倒好,如果被一些打歪主意的人利用,可能會對網友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不斷變化的廣撒網撈魚
實際上,除了“快遞單二維碼”的生意外,如今也出現了其他的新型“二維碼生意”。
比如,有居民會在樓道中發現一些打著社區旗號,并附有一些官方用語的二維碼貼紙,號召業主掃碼加群。
當業務加入這些假社區群、業主群后,所謂的“群主”會要求業主將昵稱一律修改為“X樓+X室+姓名”,“群主”能夠輕松獲得業主的個人信息,為之后實施詐騙等非法活動提供便利。
此外,有些“群主”則會在群內發送所謂是社區提供的附帶病毒的鏈接、二維碼。業主無意間點擊這些鏈接,手機就有可能中病毒,進而導致手機信息被竊取,甚至手機綁定銀行卡里的錢款損失。這類事例在媒體公開報道中,也并不少見。
有行業人士透露,目前這種二維碼廣告生意已經成為當下割韭菜的新型模式,不僅是老年用戶,年輕用戶同樣容易中招。而造成這種灰色生意層出不窮的原因,則是因為制作成本低、獲利高、傳播廣,而且由于被割的金額少,導致用戶有著得過且過的心理。諸多因素,使這類灰色生意暗流涌動。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快遞面單上發布的“二維碼廣告”,誘導消費者掃碼,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其行為已涉嫌欺詐;誘導消費者填寫個人信息的,侵犯了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受保護的權利,主管部門可對其處罰。用戶也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挽回損失的同時,共同打擊此類行為。
實際上,無論是監管還是快遞公司都在嚴厲打擊這類行為。各地的警方也在加強這方面的宣傳,比如青島網警的微信公眾號,就曾發出提醒,表示這種掃碼免費領的“福利”要警惕,千萬別掃。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