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趙晨希 編輯/饒霞飛
來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受芯片荒的影響,號稱擁有全球供應鏈的蘋果也沒能獨善其身。
11月2日消息,據多家外媒報道,過去兩個月蘋果iPad產量急劇減少了50%。據報道稱,這是因為iPhone和iPad核心芯片、外圍芯片重疊較多,很多可以通用,為了優先保證iPhone 13的生產,蘋果削減了iPad的產量,甚至將一些舊款iPhone組件也轉移給了iPhone 13。此前,iPhone 13還被爆出減產1000萬臺的新聞。
不久前,蘋果CEO蒂姆·庫克承認,因供應鏈緊張,蘋果已經損失了超60億美元的營收。
“目前,全北京市所有的蘋果直營店,iPhone 13 Pro/Pro Max任何顏色、任何容量都沒有貨。今年特殊情況,庫存嚴重缺貨,特別是iPhone 13 Pro/Pro Max,不僅僅是北京,全國直營店都屬于非常缺貨的情況,請您理解。”家在北京朝陽區的王女士,10月中旬在蘋果官網上訂了一臺遠峰藍iPhone 13 Pro,但官網顯示到貨時間要在一個多月之后,12月中上旬。
王女士撥打蘋果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訴王女士,蘋果根據客戶下單時間排單,目前物流排單已經排到12月份。并且全北京市所有蘋果直營店均不支持iPhone 13 Pro新品線下排隊購買。因沒有庫存,也不支持iPhone 13 Pro到店取貨。
“雖然確實不著急用,但等一個多月時間,也的確太久了。”王女士告訴燃財經。
10月26日,蘋果新品MacBook Pro、AirPods 3以及屏幕拋光布正式在其官網上開售,燃財經隨即登錄蘋果官網查看,MacBook Pro14英寸顯示無貨,16英寸高配置版本無貨,僅有一款入門級配置版本顯示支持到店取貨。
10月初,iPhone 13正式發售時,#iPhone 13創下蘋果最長等待期#的話題一度登上熱搜,供應鏈緊張和需求強勁兩個因素,導致蘋果iPhone 13成為近些年用戶等待時間最長的產品系列。該話題下,網友投票顯示,超過半數用戶只接受現貨,僅有不到5%的用戶能接受一月以上的等待期。
一位南京的網友10月初訂貨,等待了整整一個多月依然沒有收到產品。“需要等一個多月,甚至兩個月,有點無語。再等下去,iPhone 13用不了幾個月,iPhone 14又發布了。”該網友有點無奈地對燃財經表示。
是什么原因讓蘋果缺貨?業內認為,蘋果嚴重缺貨可能是缺芯造成的。
“目前,全球芯片用量在大幅度提升的消費電子和汽車行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鑒于汽車行業規模大,此前引起的關注更多。現在尤其是主要采用代工模式的芯片都有短缺,重點類型有顯示驅動IC、MCU(微控制單元)等等。”芯謀研究副總監謝瑞峰告訴燃財經。
實際上,蘋果要擔心的不僅僅是供應鏈危機而導致的缺貨,它還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如消費對其缺乏創新的失望。近年來,蘋果新品缺乏新意,消費者已經對蘋果新品的創新失去了耐心。在iPhone13發布的時候,“毫無新意”幾乎成了消費者對其的共識,這導致國內一些忠實果粉忠誠度降低。
11月1日,Strategy Analytics發布了2021年Q3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數據。數據顯示,vivo在2021年Q3保持了領先地位,OPPO、HONOR緊隨其后,分別占據了20%和15%的市場份額,小米和蘋果出貨量排名第四和第五。
很顯然,蘋果有必要正視目前的現狀,如何提升果粉忠誠度,如何保障出貨量,否則,在國內競爭激烈的智能機市場,自顧不暇的蘋果將“壓力山大”。
iPhone 13 減產了
疫情、自然災害、企業提前大量囤貨,再加上供應鏈變動,用戶高端需求旺盛均造成蘋果產品創下“最長等待期”。
10月13日,據彭博社報道,因旗艦產品長期面臨芯片短缺,包括博通、德州儀器芯片公司的供應問題,還涉及其他供應商零部件的短缺問題,蘋果預計會將2021年iPhone 13的生產目標下調1000萬臺,今年Q4蘋果將生產9000萬臺新iPhone機型。
據了解,博通、德州儀器生產的芯片均為一些“邊緣”、“非核心”類型的芯片,如顯示屏電源芯片、Face ID激光陣列新品、USB連接器芯片等等。
手機行業分析師張鳴告訴燃財經,“部分熱門芯片平臺天璣700(中低端芯片)、電源IC、LCD驅動芯片是目前比較緊缺的幾種芯片。個別廠商的缺芯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消費端。”
“其實,今年包括OPPO、vivo、小米、三星等,都面臨芯片短缺。只不過,這些品牌在國內手機市場需求不夠旺盛,所以,缺貨主要體現在海外市場。”手機行業人士李強認為,國內市場高端品牌缺失,用戶對高端品牌需求量較大,而蘋果新品發布后,蘋果機會更多,在國內市場的缺貨問題反而最為明顯。
燃財經來到位于北京三里屯的蘋果直營店,盡管處于夜間,非客流高峰期,蘋果店內依然用戶眾多。工作人員告訴燃財經,店內很多新品沒有現貨,不僅僅是iPhone 13 Pro/Pro Max、MacBook Pro高配版本,今年功能升級最大的iPad mini也面臨缺貨。
如報道所說,博通、德州儀器交付出現問題不同。蘋果工作人員告訴燃財經,iPhone 13 Pro供應緊缺主要是SoC芯片緊缺導致的。“雖然iPhone 13系列都采用的是最新推出的A15仿生芯片,但核數不一樣,生產難度也不一樣。iPhone 13只有4核圖形處理器,iPhone 13 Pro/Pro Max均為5核圖形處理器。”
燃財經追問博通、德州儀器情況時,蘋果工作人員表示不太清楚。
通信行業分析師項立剛認為,包括今年年初的暴風雪,再加上疫情因素影響,波及德州儀器的開工運營,從而影響了德州儀器整個生產工藝鏈條。
實際上,正如項立剛所言。受天氣和疫情的影響,“芯片荒”還在加劇。今年年初,美國得克薩斯州因冬季暴風雪,導致大面積電力故障。得克薩斯州聚集了眾多國際半導體巨頭企業,如汽車芯片供應商恩智浦、英飛凌,射頻巨頭Qorvo,三星晶圓廠,以及芯片生產涉及的應用材料公司,這其中也包括德州儀器。
另一方面,缺貨也與蘋果供應鏈的管理和調整有關。
張鳴表示,相反,國內不少廠商此前對高風險芯片,進行了提前備貨,囤了很多芯片。但蘋果歷來以下游需求為推動力,注重供應鏈效率。庫克時代蘋果采用JIT模式(及時生產制),追求零庫存,不囤貨。
“另外的情況是,蘋果供應商遍布全球,包括國內、中國臺灣地區、東南亞的供應商。蘋果每年都會調整供應鏈名單。目前,美國的供應商生產、制造出現比較大的問題,多少會影響蘋果的新品供應。”項立剛說。
蘋果新品沒有驚喜
實際上,蘋果不僅卡在了缺芯,更卡在了產品創新方面。
“iPhone 13在沒發布之前,相關手機外觀、參數都曝光的差不多了,沒有什么期待。這一次購買iPhone 13 Pro主要是因為2017年買的iPhone X使用的時間太久了。”北京三里屯的蘋果直營店中的一位顧客告訴燃財經,自己還有一臺華為備用機。
“如果華為鴻蒙做起來,可能會考慮買華為。現在蘋果唯一吸引自己的點在于iOS系統和蘋果生態。家里的電腦、平板都是蘋果產品,用習慣后,再返回Android會有些不習慣。”
另一位顧客則說,“不久前,蘋果發布的新品MacBook Pro出來后,看到電腦也帶一個劉海屏,第一反應是,這個產品設計實在太丑了。”
蘋果工作人員向燃財經展示16英寸MacBook Pro時表示,今年是特殊情況,MacBook Pro不僅將工具欄上移,挪到電腦頂部,與電腦的劉海屏幕做融合。外觀上也比往年厚重了許多,一臺16英寸MacBook Pro重量達三斤之多。此外,MacBook Pro的14英寸和16英寸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的核數搭配也異常復雜。
而在iPhone 13展示區,工作人員則重點演示了屏幕刷新、拍照功能的升級和更新。“iPhone 13 Pro/Pro Max均采用120Hz高刷新率屏幕,指尖滑動屏幕會比較流暢。拍照和視頻錄制也有較大提升,攝像頭變得更大,進光量更多。尤其是iPhone 13 Pro/Pro Max的人像、夜景、微距性能,以及視頻支持電影效果,自動追蹤視頻主體,背景虛化。”
“這些新品的功能升級都不能打動我,Android手機早就支持120Hz高刷了。我不打算買,就是過來看看。”一位消費者告訴燃財經。
蘋果缺乏創新早已成為共識。
2017年9月,蘋果秋季發布會同時發布兩款手機,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與iPhone 8的非全面屏、實體Home鍵設計不同,iPhone X在外觀上,做了iPhone產品線十年以來最大的革新,取消Home鍵,采用劉海屏、雙攝像頭。
此后數年,iPhone系列一直延續iPhone X產品的外觀形態。相比之下,Android手機廠商在手機全面屏設計上,嘗試過水滴屏、挖孔屏、屏下攝像頭、升降式攝像頭、彈出式攝像頭,甚至是復古式滑屏設計。后置攝像頭方面,以華為為代表的手機廠商,嘗試過雙攝、三攝、四攝,甚至是折疊屏手機。
今年蘋果秋季發布會后,iPhone在外觀和功能上依然沒有太多變化。
有人打趣稱,“蘋果每年都在銷售同一款手機,唯一有改進的地方就是相機。”iPhone 13系列在外觀上屏占比略有提升,劉海縮小25%,攝像頭排列變為對角線,其余基本延續上一代產品設計。
一位行業人士曾對燃財經表示,“蘋果設計路線一直比較保守,堅持穩妥、成熟的設計。同時,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規律也決定了,蘋果或許很難再有‘大規模’、顛覆式的創新。”
蘋果帶不動“果鏈”
蘋果創新乏力,不僅讓創新不再成為蘋果的標配代名詞,還影響到蘋果的供應鏈。
2018年,蘋果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近幾年,蘋果市值依然在不斷增長,直至今年突破2.5萬億美元。但A股中的蘋果概念股表現并沒有跟上步伐,總市值約2.5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美元4041億),差了6倍之多。
“蘋果股價、市值一直在漲,應該可以帶動一些供應鏈廠商。但是,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很不明顯。和很多業內人士交流后,發現大家投資方向好像都不流向蘋果供應鏈了。”李強說。
過去,蘋果的動靜,總能帶動其供應鏈。2012年起,蘋果每年都會對外公布其供應鏈名單,不斷有舊供應鏈被剔除、淘汰,新供應鏈廠商加入。以往,蘋果發布新產品,都能帶動蘋果供應鏈股價暴漲。如iPhone X發布后包括臺積電、富士康股價都創下新高。
蘋果還成就了一批優秀的供應鏈公司,包括工業富聯、比亞迪、立訊精密、藍思科技、聞泰科技,等等。
但今年蘋果發布會結束后,據富途統計數據顯示,iPhone 13系列發布后,10個交易日中,102家A股蘋果概念股僅有17家上漲,其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投資情緒低迷。此外,港股蘋果概念板塊也創下了年內新低。
“蘋果對供應商規模要求比較高。如果從一級市場來看,如擬投的企業能進入到蘋果供應鏈,說明它的技術水平是被一流公司認可的,是一個投資信心參考。但蘋果股價增加未必能帶動內地供應商股價的增加。”李強認為,這與蘋果重新轉移生產能力有關。
“經貿環境的變化,使得蘋果為了保證自身供應鏈穩定,轉移部分供應鏈到東南亞,或者美國,稀釋了國內供應商的份額。比如,歐菲光被蘋果單方面終止合作后,股價大跌九成以上。”
項立剛也非常認同該說法,“蘋果對待供應鏈比較強勢,尤其是中國區域的供應商,未來蘋果可能隨時會削減他們的份額。所以,當供應商面臨重新尋找新客戶,股價增長自然就會不好。比如,藍思科技近年一直在去蘋果化,發力新產品、新業務,尋找新客戶。而其股價,相比最高點,已經腰斬。”
換言之,蘋果供應鏈廠商地位極其不穩固。
另一方面,“基于今年的情況,資本市場變化一定很多,也有可能很多資金流向了國產化替代。”李強告訴燃財經。
這反映到消費端,實際上是消費者對蘋果失望情緒的一種體現。“蘋果沒以前香了”是越來越多國內消費者的聲音,蘋果是時候重視這些聲音了。
“雖然,目前華為在高端手機市場上的空缺,三星在國內市場份額又比較小,總體來看,蘋果在國內壓力尚好。但蘋果一直吃老本,一定也存在創新的壓力,消費者或許會因為蘋果創新乏力,轉向其他手機廠商。特別是,近段時間供應鏈的問題,已經影響到蘋果產品的銷量。”項立剛說。
參考資料:
《Apple Set to Cut iPhone Production Goals Due to Chip Crunch》,來源:Bloomberg
《港股蘋果概念股繼續“渡劫”!A股蘋果概念股節后能走出“獨立行情”嗎?》,來源:財華網
*題圖來源于燃財經拍攝,部分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文中李強、張鳴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