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冷澤林 吳先之
來源:光子星球(ID:TMTweb)
美東時間8月26日晚,小鵬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Q2營收37.613億元,同比增長536.7%。二季度已交付的P7中,有97%支持XPILOT2.5或3.0,相比一季度增長了1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都在加速完善線下銷售網絡,小鵬也不例外。截至6月30日,銷售與服務網點分別為200、64個,覆蓋74個城市,皆高于一季度,其中銷售網點增加22個,新覆蓋4個城市。何小鵬在業績報告會上還進一步將原計劃年內布局300個銷售店上調至350個。
銷售與服務網點加密,第二季度交付量也創下新高。該季交付量為17398量,同比增長439%,環比增長30.4%。P7是小鵬目前在售的主力車型,截至6月30日,共計交付11522輛,環比增長44.5%。
在運營層面,超級充電站在一個季度增加59座,擴展至231座,環比增長34.3%,覆蓋65個城市。
總體而言,Q2報表延續了小鵬之前高增長態勢的同時,對P7的依賴度也同步加深。
短期看銷售,長期看科研
電動車還未到討論盈利的時候,短時間持續投入依然是主旋律。
造車新勢力財報中,營收與銷量表明市場競爭情況,成本與毛利率反映投入與實際效果,現金流則預示著究竟還有多少子彈去打這場持久戰。
例如理想汽車在今年主要將精力花在試產建設上,今年一季報也曾提到:公司將增加技術(投資技術、產品組合)與銷售(營銷網絡與品牌建設)投入,在二季度,相關數據皆環比抬升。
最近幾個季度,蔚小理三家都不同程度地加碼科研投入,只是科研在整體成本中的占比各有不同。蔚來科研與營銷兩方面的投入分別占總成本的37%與63%,小鵬為四六開,理想后勁十足,將錢幾乎都用在刀刃上,其科研與營銷費用基本維持在五五開。
綜合規模與實際投入情況,相比蔚來與理想,小鵬近來在技術投入上明顯要更加大方和有魄力。
大量投入帶來最明顯的變化是研發團隊迅速擴張。截至二季度末,研發團隊超過3000人,何小鵬預計年底研發團隊規模將超過4500人,其中自動駕駛軟硬件、大數據、地圖等底層技術研發人員將超過1500人。
團隊擴張進一步加速其智能輔助駕駛平臺XPILOT的迭代。據悉,小鵬將在明年推出XPILOT 3.5版。
即便如此,短期還是很難量化技術投入帶來多少價值,而銷售投入則可以通過財務與實際情況測算。整體上看,該季度小鵬銷售投入繼續攀升,P7交付數據創下新高。
效率是衡量各類投入的重要指標,例如通過銷售投入與對應銷售數據間的關系,大致可以估算效率。
小鵬從下單到交付的周期一般需要6-8周,其銷售投入的效果會遞延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如果用一季度銷售投入7.208億元作為基數,那么對應的交付時間便是2-4月,彼時小鵬交付總計12742輛,平均每投入5.66萬元賣出一部車。
第二季度銷售投入為10.31億元,4-7月總計交付20291輛,平均每投入5萬元左右賣出一部車,其銷售投入的效率初步顯現。這很像汽車起步與巡航時的耗油關系,前者油耗高、速度慢,一旦處于巡航狀態效率就會高很多。
慣性之下,蔚小理如今即便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投入鞏固線下銷售網絡,但整體銷售效率都將高過剛剛進入市場的階段。
橫向對比,小鵬的銷售投入效率在三家之中處于第二,已披露二季報的蔚來,大概每花費6.59萬元賣出一部車。理想尚未公布二季報,根據一季度數據,每賣出一部車約需花費4萬元。如果考慮到純電的市場認知程度低于混動,蔚來與小鵬對比之下,后者的效率稍高。
投入效率增加,是該季度毛利率改善的重要因素。該季度小鵬汽車毛利率繼續回升,Q2錄得11.9%,距離蔚來與理想還有不少距離,同期蔚來整體毛利率為18.63%。
蔚小理三家之中,小鵬毛利率漲跌直接反映產品競爭力。蔚來定位高端,競爭者少,而理想主要是增程式,也不存在激烈競爭。
只有小鵬面對著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EV國內外兩大巨頭。二季度毛利率提升表明小鵬在兩個對手陷入價格戰的情況,并未受到太大沖擊,關于這一點,后文將詳細討論。從財報來看,小鵬夾縫求存主要還得從銷售效率與銷售策略上找出路。
總而言之,該季度持續投入是主旋律,這需要充裕的現金儲備。截至6月30日,小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計328億元,同蔚來(二季度483億元)、理想一樣,當下蔚小理都還處于“飽腹”狀態,完全不存在糧草問題。
重頭戲在下半年
蔚小理的競爭格局在最近變為理小蔚,到年末,可能三家排位還會有新的變化。
眾所周知,新車型上市能帶來新的增量,改款也能延續老版本的生命周期。例如蔚來之所以能在此前長期維持新造車銷量第一,就是因為ES8、ES6、EC6上市時間早,且連貫。
理想雖然僅有理想ONE一款車型,5月改款上市后,6月開始陸續交付,據理想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改款助推其6-7月銷量跨過5000量級,邁向8000。
小鵬也不例外,在售的兩款車型中,P7的占比越來越高,今年1月占比為61.7%,到7月已達75.3%。不過分地說,短時間P7能賣多好決定了小鵬整體銷量。
P7自去年四月上市以來,有兩個階段放量,一個是在交付初期,另一個是今年推出磷酸鐵鋰電池時,因此之故,小鵬一度反超理想,躋身新造車榜眼。
下半年,造車新勢力頭部三家中僅有小鵬有新車與改款上市,其中G3i即將在九月陸續交付,P5交付時間則在第四季度。
從2018年到今年,小鵬G3即將年滿三歲,作為一款緊湊型SUV,其產品競爭力今非昔比。今年以來,G3銷量僅有3、4月邁過2000量級,業績說明會上何小鵬提到,G3i市場反饋遠超原有預期,這個中期改款將彌補G3增長乏力的短板。
何小鵬認為,隨著產能的提升,G3i與P5上市很可能會讓小鵬Q4交付量再上一個臺階,并期望突破1.5萬輛的月度交付峰值。當然,供應鏈帶來的挑戰仍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大挑戰。
此外,P5的定價在16-23萬,與P7的價格區間存在交集,這是否會導致P7低配與P5高配產生左右互搏的局面呢?
從尺寸上來看P7大于P5,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屬性的不斷強化,硬件性能與軟件流暢度也會左右消費者的選擇。
若將23萬左右的兩款P7與P5 600P進行對比,我們看到P5高配版在續航、硬件設施上均優于P7的兩個版本。如第三代驍龍汽車芯片SA8155P僅在CPU部分性能上就達到了820A的三倍左右,那么在相同情況下,P5車機系統流暢度將優于P7。
有趣的是,在業績發布會上,有投資者也問到類似問題,何小鵬的回答耐人尋味:P5需求強烈度明顯比同期P7高,且規劃比P7更準確。
與特斯拉交鋒的成績單
短期小鵬隨著P5和G3i的交付將獲得不錯的市場份額,但造車顯然是場耐力賽。
在蔚小理三家中,目前僅有小鵬主力車型處于15-30萬價位賽道,該價位段向來是放量快,同時也是競爭激烈的賽道。
小鵬目前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便是特斯拉Moedl 3和比亞迪漢EV,兩者在定位、價格區間均與小鵬的主力車型P7有所交叉,同時兩者背后的企業也有更深的底蘊。
自2019年國產化以來,特斯拉Model 3經歷多輪降價,最近一次是7月末將標準續航升級版價格下調1.5萬元至23.59萬元。次日,另一競爭對手比亞迪也推出漢EV標準續航版豪華型,綜合補貼售價20.98萬元。
雖然小鵬在今年也曾降價兩萬推出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后驅標準續航版,但僅限于智享版和智尊版,且并未打穿22.99萬的底價。由于小鵬毛利仍處于上升階段,也為后續毛利率持續提升提供了可能。
對比去年全年毛利率,比亞迪和特斯拉均處在25%以上,而小鵬在去年三季度跟隨P7的交付,毛利率才首次得到轉正,因此與其余二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不過,這樣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第二季度小鵬毛利率已升至11.9%。
從過去7個月這三款車型的直接競爭數據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沒有跟隨特斯拉降價而降價的小鵬總算開始找到自己的節奏。
特斯拉不斷降價,但剔除每個季度第一個月出口的因素,我們看到Model3的銷量呈現震蕩下降的趨勢,漢EV除了年初的高光,二季度卻開始有些后繼乏力,而小鵬P7的銷量則在穩步攀升。
根據光子星球觀察,今年Model3和漢EV兩款車均出現過負面新聞,反觀小鵬P7一直保持較好的口碑,除了營銷輿論的掌控,也能看出不同車企對于產品力的把控能力存在差異。
新目標與供應鏈挑戰
我們梳理小鵬目前的生產狀況,從去年啟用的肇慶工廠相關的并線生產線已于一季度改造完成。
不過,目前肇慶工廠年產能約為10萬臺,以P7近幾個月的交付量來看,當9月開始交付G3i后或許會面臨產能吃緊的局面,而隨著四季度P5的交付,這一情況或許將繼續加重。
何小鵬在電話會議透露,目前肇慶工廠在8月開始了兩班的生產,隨著產能的釋放,四季度有突破1.5萬輛的月度交付峰值。這是小鵬汽車給自己設定的新目標。
要達成這個目標,除了產能提升以外,更大的挑戰在于供應鏈,只有零部件和芯片短缺問題解決了,才能完成這一目標。
當然,在物料采購方面,造車新勢力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汽車整體交付量不高,需要的芯片絕對量有限,容易被滿足;
第二,汽車業務處于高速增長中,使得自己的話語權和優先級被提高,因為供應商不僅要看當下還要看未來。
結語
何小鵬此前在與光子星球等對話時表示,到2025年全國新能源滲透率將達到35%,超一線城市可能會達到60%左右,因此真正的競爭將在2024、2025年展開。
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何小鵬分享了他對于未來發展的幾個新判斷:
第一,中國15-40萬價格區間將是最大且增長最快的電動汽車細分市場,在這個細分市場,智能化對傳統汽車的顛覆將是最強烈和最迅速的;
第二,真正高等級智能輔助駕駛開始對客戶出行帶來質的改變;
第三,中國將引領全球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中國智能電動車企也將迎來全球化的最佳機遇。
第四,今年6月,中國純電新車滲透率已超10%,一線城市普及率超過15%,純電發展會進入一個新的快車道。
2021年,智能電動汽車普及速度之快,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如今沒有人會否認,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確定性的、高增長的市場。為了搶占這一市場,大家忙完了囤積“糧草”(資金),如今都在忙著準備“彈藥”(新車型)。
但另一面,真正的挑戰也才剛剛開始,此前各家推出的新能源車型面臨的直接競爭較少。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推出同價位段的新能源車型,競爭也將趨于白熱化。甚至此前完全不在同一個價位段的蔚小理三家,很快也將直接在15-40萬元這個價位段展開正面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