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靠AI換臉拯救一部戲,可行嗎?

2021-08-17 08:14:53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光錐智能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陳思

  來源:光錐智能(ID:guangzhui-tech)

  除了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功能外,AI換臉也逐漸引起了一些影視制作公司的關注,當演員由于一些原因無法出演,是否可以用AI換臉的技術頂替?這樣的做法又會引起哪些爭議?

  前有“電音歌手”吳某凡涉嫌性侵面臨牢獄之災,后有新晉流量張某瀚發表不當言論遭全網抵制,這些流量明星是越發不讓人省心了,犯的錯也是一次比一次出圈。

  在法律與道德面前,這些劣跡藝人都將接受應有的懲罰,但與這些藝人有合作的企業們卻愁壞了。

  尤其是與吳某凡合作的某劇組,以他為男主演的電視劇上映在即,卻突然遭遇這樣的變故,對于同組其他演員、制作方、投資方來說,這都是巨大的損失。

  按照廣電總局在2014年下發的“封殺劣跡藝人”的通知文件,“在廣播電視視頻點播業務中,對于有上述違法行為(指吸毒、嫖娼等違法行為)和丑聞劣跡者作為主創人員參與制作的影視劇、影視節目、一律暫停播出(點播)?!?/p>

  這意味著,吳某凡參演的這部電視劇將面臨兩個選擇:要么放棄播出,要么將他的戲份刪減后再播出。

  選第一條,則意味著該劇3~4億的巨額投資徹底砸手里了,于投資方來說,這條路一般是下下策;選第二條,似乎也不太現實,畢竟這位流量小生是男主演,把他的戲份全都刪了,這部劇也沒什么可看的了。

  于是,有人提出建議,給出了第三個可能選項:是否可以運用AI換臉技術,把另一位男演員的臉換上去,進而滿足各方需求,讓該劇順利播出?

  演員翻車,AI換臉能補救嗎?

  先說結論:能,但是難。

  從娛樂性上來說,AI換臉確實是最近比較熱門的娛樂內容,相信讀者們也看到過不少AI換臉的惡搞視頻。

  比如,前段時間在B站大火的“肌肉金輪”系列,就是網友把知名游戲主播的臉,換在了國外某個肌肉男網紅的身上,其逼真程度一度讓部分網友以為,自己一直關注的主播竟然私下健身并取得了這么好的效果:

(左:原版視頻;右:AI換臉后|來源:嗶哩嗶哩)(左:原版視頻;右:AI換臉后|來源:嗶哩嗶哩)

  此外,換臉二創的視頻作品在B站、微博、抖音等平臺也頗受歡迎。

  B站Up主“電影七十二變”就在個人頻道發布了不少AI換臉的作品,比如,將中國演員的面孔換在歐美電影角色身上,于是就出現了“沈騰版鋼鐵俠”、“趙四版伏地魔”等一系列有趣的作品:

(沈騰版鋼鐵俠|來源:電影七十二變)(沈騰版鋼鐵俠|來源:電影七十二變)

  那么,既然有足以以假亂真的技術可用,為什么我還說這事兒有些難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技術門檻

  如果要采用AI換臉技術,最先要考慮的就是技術門檻的問題。

  先來看幾個反面典型。

  AI換臉替換劣跡藝人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20年一部名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電視劇就采用AI換臉技術替換了劇中一位劣跡演員。

  但是根據觀眾的反饋,這張用AI替換后的臉,怎么看怎么別扭:

(來源:電視劇截圖)(來源:電視劇截圖)

  另一部名叫《三千鴉殺》的網劇同樣因為演員的問題,不得不采用AI換臉技術進行補救。但是經過AI替換之后的效果,給觀眾帶來的只有更加“驚悚”的觀看體驗:

(來源:電視劇截圖)(來源:電視劇截圖)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劇組采用的技術可能偏初級,另一方面則可能是換臉技術本身的短板。

  AI換臉的一般流程是這樣:首先,給出原片段,讓AI識別出將要替換角色的臉部位置,據了解,目前先進的識別模型精度已經可以達到98%;其次,通過尋找面部具有鮮明特征的區域,機器可以確定每一幀中人臉的朝向、表情,進而將待換臉視頻中需要插入的人臉與素材匹配起來;最后,再通過合成技術,對光線、陰影等細節進行調整,就可以完成換臉。

  但是!在這套看似簡單的流程中,影響換臉效果的因素其實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是下面幾個:

  1、替換目標與被替換目標所處的環境,以及視頻本身的質量。這是最好理解的一層,替換目標與被替換目標的臉型、表情、角度、背景、光線等等都會有差異,比如,如果被替換目標在陰影里,這首先對目標識別就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在后續執行替換與合成的過程中,也就自然不會那么容易;而從視頻的角度來說,連貫性越好、畫面越穩定,則替換效果會越好,目前熱門的AI換臉視頻里,很少能看到大動作、戰爭場面的片段,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作者注:可能有人會用《速度與激情7》來舉反例,要注意的是,電影里保羅·沃克去世后的大部分動作戲是由他弟弟完成的,兩人本身有相似的外貌,且劇組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摳像合成技術,真正用到AI換臉的只有電影最后的微笑。)

  2、合成質量。從前文中兩個翻車案例不難看出,好的AI換臉效果應該是讓人感受不出替換痕跡的,一如好的整容效果是讓人感覺不到這人哪里動了刀一樣。但是目前在視頻場景下,能夠做到完全看不出痕跡的技術似乎還沒有,網絡上能看到的AI換臉視頻片段,或多或少都能讓人感覺到一些合成的痕跡,片段尚且如此,電影、電視劇這樣的長片就更難了。

  而吳某凡參演的還是一部仙俠劇,其中定然少不了飛來飛去的戲碼,因此想在這樣的劇集里使用AI換臉解決問題,從技術上來說首先就是一個字:難。

  (2)成本問題

  技術問題之外,最讓影視公司頭疼的可能就是成本問題了。

  一方面,采用AI技術實現換臉會產生一定的制作費用,雖然大部分換臉模型是開源的,但是雇幾個會使用、部署這種模型的程序員,價格恐怕也是不低的。更何況,為了適應整部劇的劇情,開發者肯定還有進行針對性的優化,這種操作必然又要加錢,一部幾十集的電視劇全都換下來,成本肯定又要讓制作方哭泣了;

  另一方面,“臉替演員”的費用恐怕也是個難事兒。就比如文章開篇提到的這個劇組,畢竟被替換的是男主角,如果給“臉替演員”支付男主角一樣的費用,那成本必然會提高不少,更何況這位臉替只是出了一張臉,并沒有直接參與演出,花同樣的價錢買來一張臉的使用權,怎么想怎么虧。

 ?。?)欺騙爭議

  在技術與成本問題之外,還有一些道德層面的問題也是不得不考慮的。比如,AI換臉一旦在影視行業大規模運用,演員是否可以不用參與表演,只依靠出售臉模的使用權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對于觀眾來說,這是否造成欺騙?

  綜上,想依靠AI換臉來拯救一部戲難度著實不小。根據最新消息:上述受劣跡藝人影響的劇組應該也是權衡了各種利害關系,決定不準備采用AI換臉來替換男主角,而這部劇的最終歸宿,恐怕也不太樂觀。

  從惡搞到實用,AI催生影視行業新玩法

  想靠AI換臉拯救一部戲不太現實,那對于影視行業來說,AI還能干點兒啥?

  2016年6月,導演Oscar Sharp與紐約大學AI研究員Ross Goodwin開發的AI編劇“Benjamin”完成了科幻短片劇本《Sunsping》的創作,該劇本由真人演繹完成了一部時長9分鐘短片的制作。

  2017年,這個AI“編劇”又編寫了短片《It`s no game》的對白。

  到了2018年,Benjamin甚至在連任編劇的同時擔任導演,使用AI換臉、AI配音等技術制作了6分鐘短片《Zone Out》。只不過,這部短片還是有一些“意義不明”的元素出現,比如AI合成了不少雌雄莫辨的角色:

  還有一些角色長著難以閉合的嘴唇:

  人物臉上奇怪的光線也是AI換臉的時候出現的問題:

  雖然短片不算完美,但是這已經達到了導演Oscar的目的,他向媒體表示:“我真正想做的是嘗試將人類創作過程的每個部分自動化,看看我們是否能了解到作為一個人創作電影的真正含義。”

  除了Oscar這樣的獨立導演,一些大型的影視公司也正在嘗試用AI協助創作,迪士尼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沒有讓AI寫劇本,但迪士尼卻通過996個劇本訓練讓AI將文字內容生成動畫,以達到縮短創作時間,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回到國內,AI參與影視創作其實也存在了一段時間,只不過國內影視創作團隊在使用AI的時候更為謹慎,主要應用的場景也是AI技術相對成熟的領域。

  國內影視應用AI的兩大場景是:畫面優化與影片修復。

  比如,中影基地推出的“中影·神思”人工智能圖像處理系統,該系統曾經為電影《厲害了,我的國》處理超過三十萬幀的低清圖像素材,將畫面分辨率提升至2K水平:

  在影片修復方面,部署了神思系統的中影基地,現在每年可數字化精致修復上百部老電影,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同時利用人工智能的技術保障了修復影片的質量,達到影院重映級別的最高質量標準。

  見識了AI在影視行業的多種應用后,想必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能不能把這些AI系統商業化?

  還真別說,國內確實有一些公司在這一方向進行著探索。

  比如一家名叫“海馬輕帆”的初創公司,就抓住了網絡小說改編影視這一熱門市場。根據《2019-2020年度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評估報告》,2018年、2019年309個“熱播”影視劇中來自網絡文學改編的有65個,占比約21%。特別是在“熱度”最高的100個影視劇中,網絡文學改編的共有42個,占比高達42%。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數據則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娛樂核心產業規模達6835.2億元,其中網絡文學市場規模288.4億元,可見網絡小說改編影視這個市場潛力的巨大。

  在海馬輕帆的官網可以了解到,這家公司“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對小說和劇本進行質量評估與預測,能夠在網絡小說和劇本中篩選出文本質量更高、改變可能性更大的具有爆款屬性的IP和劇本”。

  而這家公司最近推出的一種“小說轉劇本”的功能,則能夠通過AI語義分析,將小說中的描述語言重新理解、拆解、組合,“重組”成包含了重要場景、對白、動作等視聽語言的標準化劇本格式文本。

  從產品功能上看,海馬輕帆的這兩款產品都可以極大地簡化劇本創作與篩選的流程,但是,由AI挑選、創作的劇本或IP是否就一定能夠大紅,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AI進入了新行當,帶來顛覆還是威脅?

  文章看到這,恐怕又有一些讀者會覺得背后生出一絲涼意:如今的AI不僅可以替換演員的臉,還能自己寫劇本,甚至可以自己“拍電影”,取代人類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我們還是要回到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AI能否替代人類?

  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目前在影視創作行業里,AI還不太能夠取代人類進行有深度、有情感、有靈魂的劇本創作,它能夠起到的也僅僅是一些輔助作用。這里可以給各位看一個反面案例:

  2019年,DC漫畫公司的一名粉絲 Keaton Patti 使用AI創作了《蝙蝠俠》電影劇本,并將其發表在了推特上,誰承想,劇本一經發布就引來無數圍觀,因為 AI“創作”的奇葩臺詞實在是太可笑了。

  比如蝙蝠俠竟然會說:“我喝蝙蝠,就像蝙蝠一樣!”這種完全不符合原作人物關系設定的臺詞。

  因此,創作者們大可放心,AI創作的劇本暫時不會對你們造成什么威脅,但是,AI輔助創作卻大有成為流行之趨勢。

  人類可以憑借情感、靈魂創作出偉大的作品,可AI卻能在海量數據中分析出偉大的作品如何能讓市場及大眾接受,或許在不久的將來,AI也能成為影視創作者們必不可少的附中工具之一。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