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程怡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2014年馬來西亞演唱會上,周杰倫對會場的歌迷說了一句曾經很火的名言,「即將上市的新專輯,我寫了12首歌,聽就好,可以不用買,因為我不是靠這個掙錢的。」
它像是音樂市場照進現實的寫照,一位音樂人是可以不依靠音樂本身來獲取收入的,他可以通過演唱會、電影、綜藝、潮牌、電競等多種方式實現“人氣變現”。
對于音樂行業而言,邏輯同樣成立。
號稱全球唯一一家盈利的在線音樂平臺,騰訊音樂集團的收入,主要來源是K歌的直播業務,而非音樂為主的在線音樂服務。
這不是企鵝一家的痛。音樂付費平臺的會員收入,不算能支撐盈利的商業模式。流媒體巨頭Spotify,自2018年上市以來,年年虧損。今年一季度付費率達到了44.9%的高位,也難以改變虧損的狀況。
比虧損更可怕的是年年虧損,也燒不出什么內容優勢。如今,音樂更像是短視頻的BGM,神曲廣為傳播,哼唱率高,但也記不住是誰唱的。
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發展十余年的歷史,完美地證明了一件事情,依靠音樂本身是無法盈利的。
丁磊厭惡獨家版權
網易于2000年在美股上市時,曾有記者發問:“有錢了最想做什么?”丁磊回應稱,“我想做一家唱片公司。”
2012年,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早期階段,網易在內部真的立項了一款音樂產品,它有許多傳奇的身世,丁磊直接管理,甚至會親當客服,回復用戶意見,還要求網易所有的員工都要下載使用。
經過近4年的打磨迭代,網易云音樂以音樂社交的產品形態,從一眾音樂播放器產品中,找到了崛起的姿勢。2016年4月,網易云音樂從原屬網易杭州研究院的二級部門“音樂產品中心”升級為一級的“網易音樂事業部”。
此后,網易云音樂開始了從一款音樂社交產品到一家商業公司的發育過程。
最先卡住它增長脈搏的是獨家版權。丁磊對獨家版權的厭惡,已經多次向外界傳遞過。
2017年,在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上,丁磊表示,版權是日常用品,不是奢侈品,不應該被人為地稀缺化。
他抨擊獨家版權甚至取代了產品創新和用戶體驗,成了行業的主要競爭壁壘。中國數字音樂市場本來應該是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自由競爭市場,卻走進了巨頭哄抬獨家版權費、賠本賺吆喝的怪圈。
這一番喊話就差直接報騰訊音樂的身份證號了。
一份網易云音樂與騰訊音樂的裁判書顯示,2016年網易云音樂購買周杰倫的歌曲授權費用為864萬元,然而到了2017年費用已經漲到了1818萬元,同比上漲52%。
但是,丁磊的呼吁沒有得到同行的配合,他等到的,是終止版權合作。
2018年3月31日,騰訊音樂集團對網易云音樂的授權到期,騰訊音樂當天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網易云音樂發出書面通知,要求按照雙方的約定,立即下線周杰倫相關歌曲。
網易云音樂爭取續約無果后,不得不下線相關歌曲。來自行業的傳言,失去周杰倫讓網易云音樂直接流失了15%的用戶。
這算是騰訊音樂集團在上市前,給友司送來的一塊“絆腳石”。
此后是丁磊對獨家版權事情的多次炮轟,2019年5月,在網易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丁磊提到一些企業以高價壟斷囤積版權,不利于中國音樂的良性發展。
今年一季度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丁磊又一次提到獨家版權,他稱過去幾年,世界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國采取的獨家銷售模式,使得中國的音樂運營商,包括網易、華為、小米等需要購買音樂版權的公司,付出了超過合理價錢兩到三倍以上成本。
音樂不掙錢
在獨家版權形成的庇護下,騰訊音樂集團2018年赴美上市時,講的故事是“我們擁有超過8億月活躍用戶”。而根據網易云音樂日前提交的招股書,其月活躍用戶數由2018年的1.051億人增至2020年的1.805億人。
獨家版權是網易云音樂一直“申訴”的理由,但網易云音樂沒有說出口的事情是,它沒有探索出來關于數字音樂的好的商業模式。
騰訊音樂集團重金砸向獨家版權,但是在上市前它們已經盈利了。它的主要營收來源是K歌和直播業務為主的社交娛樂業務,而非音樂為主的在線音樂服務。
騰訊音樂在過去數年一直探索包括發現、聽、唱、看、演出、社交在內的全場景音樂體驗,TME live以平均每周至少一次的頻率,舉辦了超過60場線上演唱會,吸引了包括陳奕迅、劉德華、周深等100余位音樂人參與。
依靠騰訊的社交基因,發展在線K歌服務與音樂直播服務,像是全民K歌,或者是玩真心話大冒險的語聊直播等等。這些業務撐起了騰訊音樂集團在社交娛樂領域的收入。
2021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的總營收為78.2億元,音樂訂閱的收入是27.5億元,占整體收入的35%。收入的主要大頭是社交娛樂業務,收入是50億元。
網易云音樂的營收構成,主要依靠付費會員和廣告服務的在線音樂服務。從2018年到2020年,該板塊收入分別為10.26億元、17.77億元、26.23億元。
事實上,網易也意識到數字音樂需要通過直播業務帶來收入,于2018年下半年推出社交娛樂服務。這項業務在最近三年內帶來的收入分別為1.22億元、5.41億元、22.73億元,沒有超過在線音樂業務成為主收入。
正是因為缺少除在線音樂外的收入,網易云音樂在版權大戰中,耗費資金,帶來巨額虧損。從2018年至2020年,網易云音樂凈虧損額約為70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居高不下的內容成本。2018年至2020年,公司內容成本分別為19.7億元、28.5億元和47.9億元,占收入比例為171.7%、123.1%和97.8%。
而它的對手——騰訊音樂集團,除了有騰訊的庇護外,好的商業模式也是它領先的原因,購買獨家版權并沒有讓騰訊音樂虧損。
直播是項好收入,此次赴港上市的網易云音樂披露的募資用途是深耕音樂社區,豐富音樂內容。
但是,網易云音樂失去了先發優勢,后續需要費力帶動旗下LOOK直播、聲波App等音樂直播業務。這就是為什么網易云音樂的用戶時常會出現這樣的使用體驗:用著用著就跳到網易旗下的直播內容平臺。網易云音樂向直播業務上的導流,也是蠻拼的。
新人難出頭
丁磊在抨擊獨家版權時,數次傳遞出來的想法是版權費用應當回歸合理性,讓數字音樂平臺有更多資源去扶持和發展中國的原創音樂。
他一直希望借由網易云音樂平臺在原創音樂方面獨特的宣發能力,幫助原創音樂人打造優質作品。截至今年一月份,網易云音樂有23萬的獨立音樂人,QQ音樂有20萬的獨立音樂人。
但是,中國音樂市場上真正活躍的核心曲目也就3萬首左右。被廣為傳唱的,依然是是華語樂壇黃金時代的老歌。
澎湃新聞在調查中展示了一組數據:中國獨立音樂人中有80%的人,作品幾乎從未被收聽,30%的人幾乎從未獲得過版權收益,55%的人在過去一整年中擁有的演出機會不多于1場。
《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顯示,有 68% 的音樂人,在音樂上獲得的平均月收入在 1000 元以下,而月音樂收入在 1 萬以上的音樂人,占比才不到 5%,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演出和編曲及音樂制作,而非版權收入。
就連在《樂隊的夏天》里面爆紅的新褲子樂隊和刺猬樂隊,都是沒有出場費的,他們需要依靠這樣的S級節目帶來的曝光量,換取音樂節或者商演的收入。
發展獨立音樂人是音樂理想,而非一項好生意。
近年有華晨宇、周深、鄧紫棋等優秀的歌手涌現樂壇,但論國民度,還得是華語樂壇黃金年代培養的歌手,像是周杰倫、林俊杰、李宇春等等。
一位80后跟95后很可能在喜好、消費觀念等許多地方有不同之處,但他們極有可能喜歡同一位歌手。比如說80后喜歡周杰倫,而王俊凱一樣的95后,偶像可能也是周杰倫。
來自2020年中國歌曲TOP排行榜的數據顯示,去年的最佳男歌手和女歌手分別是周杰倫和李宇春。而去年新增了74萬首新歌,被廣泛傳唱的依舊大多是老將的作品。
目前市場鮮有耀眼的新人或膾炙人口的新歌,即使有,絕大多少是通過短視頻走紅,而非音樂平臺。像是抖音捧紅了多首神曲,用戶會無意識的跟著哼唱很多歌曲的旋律。但是歌曲的原唱者是誰,誰知道呢。
在B站的短視頻剪輯中,音樂是短視頻的BGM,它們的使命是為了烘托視頻的情緒,以及如果不加背景音樂的話,二次剪輯的視頻可能會被判侵權。
音樂本身不是賺錢的生意,像是騰訊音樂集團,收入最多的業務不是音樂訂閱,而是直播。在音樂都快成短視頻的背景音的時候,還指望它能成為好生意嗎?
而進入到這個領域的玩家正在變多。日前,字節跳動將音樂升級為P1優先級業務,與游戲、教育業務平級。騰訊音樂被責令解除獨家版權,對于抖音也是利好信息。盛產神曲的抖音,此前最大短板就是音樂版權。
解除獨家版權是音樂行業的利好信息,但是這份行業紅利有多少能夠落到網易云音樂身上,還是未知數。對網易云音樂而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盈利,規模增長和扭虧為贏,總要拿下一項,在資本市場的故事才好繼續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