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張霏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社區團購行業的暴雷潮還在持續擴散。
據企查查顯示,7月28日,同程生活關聯公司蘇州鮮橙科技有限公司新增破產重整案件,案號為(2021)蘇0591破申72號,經辦法院為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申請人及被申請人均為蘇州鮮橙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連線Insight最新獲悉,曾去同程生活總部維權的供應商們,簽訂賠付方案后,目前仍有較大比例人員尚未收到貨款。至于具體維權過程,連線Insight曾在文章《同程生活破產陰霾中的供應商:被欺騙、被拖欠、被迫轉行》中有過詳細闡述。
同程生活已是無力回天,而另一家社區團購平臺食享會也陷入了困境。
近日,據新京報等多家媒體爆料食享會武漢總部已人去樓空,大多內部高管離職。另據AI財經社報道,食享會創始人戴山輝聲稱:“公司沒有倒閉,依舊是存續狀態,對于網傳的供應商貨款以及員工欠薪問題,并沒有收到任何訴訟,遺留款項后續將會給到。”
但目前,食享會的官網、小程序都已無法打開。
多位食享會團長向連線Insight反映,他們申請傭金提現一個多月了,至今仍未到賬。
對于食享會已轉型做社區零食便利店項目——愛零食一事,戴山輝也向AI財經社表示“創業者不可能只關注一個點,現在我們已經轉型新業務”。
除了轉型社區零食便利店,食享會還在安排旗下社區團購業務人員的去處。
據連線Insight獨家獲悉,武漢的多數食享會員工已轉移到本來生活旗下另一平臺“本來鮮”。不僅如此,武漢食享會的部分供應商和團長自今年6月份,也已遷移到該平臺,為”本來鮮“開辟社區團購市場。而此前,“本來鮮”并無社區團購業務。
游走在出局邊緣的企業不只食享會。另一生鮮品牌寶能生鮮,自今年1月便被曝出裁員、員工被拖欠工資、門店逐步關閉的信息。
社區團購賽道內,創業公司的高光時刻早已過去。同程生活、食享會等曾經的老玩家陸續退出市場便是直接證明。
這一寒冬,像是“灰犀牛”事件——所有參與者眼睜睜看著卻躲不掉,除了自身平臺管理模式不成熟等問題,創業公司資金緊張也是大背景。從去年開始,這個市場已經是巨頭燒錢的戰場。
“創業公司成為過去式,互聯網巨頭當道”的聲音開始被不斷提及。
當前,互聯網巨頭的社區團購業務已經開拓了一年。據多位投資人向連線Insight表示,目前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屬于第一梯隊,盒馬集市、興盛優選、十薈團、橙心優選位列第二梯隊。大部分原先做得還可以的創業型公司,已經不再關注范圍內。
創業型平臺在逐步退出,只留下被欠款的供應商、被拋棄的團長和一片狼藉的業務,成為證明它們存在過的證明。
跌入泥潭的昔日“黑馬”
2020年10月,戴山輝或許很難忘卻這個日子,因為這正是互聯網巨頭一窩蜂殺進武漢的時候。
作為一家起家于湖北武漢的社區團購企業。一位前食享會員工曾對連線Insight透露,在互聯網巨頭沒有侵入武漢前,武漢當地的社區團購市場主要以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三家為主。
據連線Insight獲悉,2020年10月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進入武漢市場后,僅不到兩月,食享會被瘋狂的燒錢大戰裹挾,銷量一路滑出本地“前三強”,日訂單僅不到10萬。當時銷量第一的興盛優選日訂單將近120萬。
原負責武漢食享會貨物配送的祝一山,最先感受到食享會的異樣,“去年十月份開始,食享會在武漢的銷量縮水至少一半,加之我負責貨品配送,從業務增長曲線、結算標準、管理流程流暢性等維度分析,都感覺食享會生存艱難。”
為此,祝一山果斷暫停了與食享會合作的所有業務。
祝一山的判斷沒錯。食享會聯合創始人劉晨在2020年10月發朋友圈感慨:“戰爭才剛剛開始,沒有哪個賽道進攻如此猛烈和堅決,穿越漫長的生鮮賽道,不輸光,就會看到曙光。”
但最終,食享會還是未能迎來屬于它的曙光。
據連線Insight了解,多位食享會供應商從今年年初便覺察出反常氣息,其中一位供應商直言,“武漢食享會今年開始單量急劇下滑,基本淪為供應商的洗尾貨平臺。一些與多家社區團購平臺合作的同行,今年只在食享會洗尾貨,商品上架頻率和數量并不多。”
針對“洗尾貨”行為,上述供應商解釋道,“例如給其他社區團購平臺備了1萬份貨,最終當天只賣出8千份,供應商便把剩余2千份庫存放在食享會進行低價傾銷售賣。”
隨后低價傾銷這一行為,也遭受政府監管。今年3月份,國家市場監管局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5家社區團購企業進行行政處罰。處罰原因便為,以上企業通過巨額補貼,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擾亂了市場秩序。
而供應商劉君則從結款方式變化,感受到食享會資金鏈出現了問題,“我們一開始走代銷模式(需供應商開發票結帳),去年12月份到今年3月份遲遲不結算貨款后,便通知平臺準備停止供貨,采購經理立即把結算方式改為分帳系統(供應商可在后臺自主提現貨款),我們又恢復了正常供貨。但沒想到最后迎來平臺關停的結局。”
如今,食享會小程序和官網均無法打開。企查查顯示,創始人戴山輝于今年6月30日退出食享會母公司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管理層和董事也相繼進行更換,武漢總部也已關停。團長傭金和供應商貨款,成為“爛尾”問題。
據連線Insight了解,較多供應商未被退還保證金(約1萬/人),被拖欠貨款的供應商,大多數未結款項集中在1萬元到10萬元之間。
一位前食享會員工向連線Insight表示,“大部分供應商在早期便實現盈利,不太在乎1萬元的保證金,而且早前便停止供貨。目前只有一直為食享會供貨的少量供應商,受影響較大,在尋求維權渠道。”
相比于簽訂合同擁有法律保護的供應商,食享會團長成了“裸奔的棋子”。
今年6月6日晚上8點,一則發在湖北食享會團長群的停團通知,成為食享會在武漢大舉撤離的“信號彈”——“因為近期武漢氣溫急劇上升,我們的冷庫條件不具備,考慮到食品安全,我們計劃今晚停團,明天配送結束后開始搬新倉,于下周五在新倉開團,特此通知。”
詭異的是,6月6日,劉君竟正常收到平臺采購發來1.5萬元的貨品清單,她并未察覺到不對勁,為此還正常供貨。到了6月8日,劉君才得知,與她對接的這位武漢負責人搖身一變,已進入“本來鮮”工作,不再負責食享會事宜。拖欠她的13萬貨款,也成了“無解”難題。
此外,食享會群里200多位團長也未迎來重新開團的通知,這讓團長們慌了神,同時她們還發現傭金提現也出現了問題。
因為與食享會有著多年合作的信任,老團長們并未每天提現。但如今老團長們積壓的傭金周期,長則8個月,短則1個月,最后全部淪為了干癟的數字。大團長梅玫記得很清楚“此前提現幾天內便可到賬”,現在過了一個月,仍未兌現成功。
如今面對拖欠的供應商貨款、團長傭金和司機工資,食享會官方給出答復的共同點是“北京公司賬戶暫時被凍結,等解凍后便可正常發放。食享會還未宣布破產,資金到賬只是時間問題”。他們也提出團長可為“本來鮮”服務,繼續推送商品,平臺可通過返優惠券方式,抵扣食享會拖欠的傭金。
但遭受“背叛”的團長們,均拒絕為本來鮮服務。
本來鮮為本來集團旗下社區生鮮連鎖O2O平臺。2017年7月,武漢開出首家社區店“本來鮮”,截至2019年,該線下門店在武漢等6個城市開設約400家門店,90%的成熟門店也實現盈利。目前,其號稱是武漢本土最大的社區生鮮連鎖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戴山輝在創辦食享會之前,曾參與創辦本來生活網,原為本來生活副總裁。本來生活方面對食享會供應商表示,目前戴山輝已不在本來生活任職。
一位湖北區域團購公司負責人向連線Insight進一步解釋,本來生活或有上市打算,需要增加自身業務多樣性,所以直接吞并了食享會的內部員工,開設了“本來鮮”社區團購業務。
相比如今的慘淡結局,食享會也曾頗受資本和市場青睞。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食享會一共獲得過4輪融資,其中2018年接連完成3輪融資,最新一輪融資是2019年10月,獲得由騰訊主導的B+輪融資。并且,在最鼎盛時期,食享會也收獲一系列亮眼的數據。基于創始團隊的生鮮電商基因,食享會迅速擴張。
據投資界報道,2019年初,食享會已覆蓋45個城市,近20000個小區,超2萬名團長為其服務,日GMV破億元。并且食享會當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其80%的覆蓋城市持續保持盈利。
但巨頭進入社區團購賽道后,食享會迅速淪為敗者。
這也驗證了關注社區團購賽道的一級投資者的預言,大量資本進入社區團購賽道后,原本實現盈利的商業模式可能會被破壞,將有更多社區團購平臺死于過度競爭。
行業洗牌猛烈,創業公司接連滅亡
互聯網巨頭的加入,逼死了社區團購市場里的創業公司。
互聯網巨頭入局整一年后,第二輪洗牌正式開啟。這次的退出者,不再是社區團購中小創業平臺,而是包括曾跑到頭部的創業平臺。
回想2018年,風口之下社區團購經歷了第一次“洗牌期”,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又給社區團購續了命,市場“復燃”,商超、社區店,互聯網巨頭紛紛開始涉足……當時,不論是各平臺負責人,還是資本市場,都不敢確信誰是最終幸存者。
作為食享會創始人,今年1月戴山輝在接受《商業觀察家》專訪時曾斷言,當時的社區團購市場,全國層面是5+5的結構,分別為5家創業公司(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同程生活、美家買菜),和5家平臺巨頭(京東、阿里、美團、滴滴、拼多多)。
公開講話5個月后,戴山輝悄悄卸任食享會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直接關停相關業務。
同程生活創始人何鵬宇則在7月7日供應商的圍堵中,痛苦流涕,同日便宣布同程生活破產、準備清算;至于美家買菜,一位美菜網前中層管理人士向連線Insight透露,去年12月美家買菜高層與京東的收購一事并未談攏,美家買菜已關停這一C端業務,相關高層也悉數離職。
創業公司的退出,從融資頻率急速下降和被投企業數量減少也可看出。
據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1上半年社區團購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1-5月,社區團購賽道僅8起融資,資金大多涌向頭部平臺,其中“興盛優選”在此期間的兩次融資,金額高達31億美元,“十薈團”也獲得了7.5億美元融資,僅兩家企業的融資金額占比就已達到整個行業的95%以上。
對于頭部創業公司潰敗的原因,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直言,食享會、同程生活等這類初代社區團購頭部平臺爆雷,與和前期跑馬圈地過度有關。彼時玩家較少,市場空白,他們大多采用快速融資、快速發展團長、自營采購或加盟的模式,尋求巨頭并購,或者獨立上市。這便導致2020年互聯網巨頭親自下場時,這些平臺沒有護城河而一潰千里。
無疑,同程生活便是這一路線的踩雷者。2018年同程集團內部孵化成立了同程生活(運營主體為“鮮橙科技”)。根據公開信息,初上線4個月,其已入駐1000多個社區。
發展最迅猛階段無疑其并購時期。2018年12月,同程生活并購廣州千鮮匯,進入華南市場;2019年9月,同程生活收購湖南的考拉精選;2020年8月,同程生活與蘇州本地的鄰鄰壹完成戰略聯姻。
同程生活希望以快速兼并,吃透國內主要優勢市場。其主要市場版圖開設逐步明晰:以江浙為主要優勢市場的華東地區、以廣東為核心的華南地區以及湖南為主的華中地區。
這也讓何鵬宇有了對外發聲的底氣,據其曾經透露,2020年同程生活的GMV接近100億,月均GMV約十億。并宣布2021年的目標是GMV翻三倍,做到300億-500億。
但這一野心,卻在互聯網巨頭進場后打擊的七零八落。何鵬宇不止一次提到巨頭涌入對行業及公司的影響,直接導致同程生活失利。
他接受億邦動力專訪時直言,互聯網巨頭入局后,將毛利硬生壓到5%,甚至零毛利、負毛利。這種無序競爭讓毛利維持在20%的同程生活背上價格壓力。“實際上大廠進來之前,2020年我們的整體是盈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同程生活曾經也是資本市場的“明星”項目。2019年5月,同程生活完成Pre-A輪數千萬元和A1輪數千萬美元融資,之后又進行了多輪融資,投資機構包含了騰訊、微光創投、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元禾控股、真格基金等。直至宣布破產前,同程生活共進行了八輪融資。
同程生活把鍋甩給了燒錢太猛、拼不過巨頭,但這一理由并不能說服所有人。
多名同程生活前員工以及相關合作商向連線Insight直言,同程生活存在的內部問題也頗多。
以內部BD員工考核為例,BD考核指標只有開團數量,這種工作方式給公司物流端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負責的地推工作,無需任何成本,讓團長同意開團即可。但一味狂增團點,卻不考慮后續復購等運營工作,給公司的其他部門帶來巨大壓力。
據電商在線報道,同程生活在江浙地區的活躍團點僅十分之一,但車輛運行成本、貨物包裝費用、貨損、售后,對團長的培訓等后續環節依然要全部跟進。而同程生活送貨門檻是80元,這意味著只要一個團點的商品下單額達到80元,不管里程多遠,公司都要配車去送到。
彼時早期社區團購企業考慮的是,占領市場為主。若BD還要權衡團點的后期效益,推廣效率會低很多,遠沒有先推再運營來得高效。
追求開團數量和位置、內部運營效率低、部門之間未能良好協作配合,種種問題成了同程生活崩盤的內因。
同時,后續的降薪、裁員、強制輪休,都讓效率進一步降低,從去年開始,倉庫工人陸續辭職,倉庫缺人后,履約能力也必然削弱,直接導致團點和客戶滿意度直線下降,開始了無法停止的惡性循環。
類似同程生活的種種頹敗跡象,在美家買菜和寶能生鮮身上也有跡可循。
去年互聯網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賽道后,美菜網(美家買菜母公司)等頭部生鮮創業企業均出現人才流失、業績下滑的現象。
美家買菜逐步關城的信息,在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被報道。據時代周報爆料,去年11月,美家買菜的長沙供應商被提前通知清貨、退押金,隨后便關停該地業務。在長沙業務關停之前,廣州等多個城市早已關閉相關業務。
據億邦動力的報道,美家買菜項目早年成立時,還曾受到順為資本董事長、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的高度重視,他還在與美菜網聯合召開的會議上直言,要All in 這一項目。最終,美家買菜迎來的結局是直接關停,草草收場。
即便背靠房地產商寶能的“寶能生鮮”,如今也深陷裁員、管理混亂迷局。據Tech星球報道,其在去年疫情期間押寶社區團購,僅不到一年,便砍掉昔日重金“發力”的社區團購業務,終止C端團長模式。而后重資試水生鮮社區店,但仍運營乏力,如今也難停關城步伐。
據投中網報道,十薈團聯合創始人陳郢對社區團購企業倒下的根源做出過解讀。在陳郢看來,那些被市場淘汰的企業并未真正看清社區團購的零售本質。社區團購終究是零售的生意,需要深耕零售產業鏈的每個環節,而不能僅僅只靠市場BD能力。
這意味著,社區團購并不是標準化的信息服務業務,燒錢打流量的策略不完全有效。“這個行業需要General Manager,既需要精通商品與市場,又需要整合倉配供應鏈等。”陳郢對投中網坦言。
興盛優選總裁周穎潔在《中國企業家雜志》采訪時也坦言,興盛優選的成功,跟自建物流體系有很大的關系,可以有效壓縮生鮮物流體系的成本。這也成為興盛優選完成突圍的王牌。
燒錢搶市場只是一個階段的競爭主題,核心壁壘構建才是玩家留到終局的關鍵,而那些被市場拋棄的玩家,似乎都未做到這一點。
巨頭入侵之下,剩下的創業公司還能撐多久?
社區團購 “復燃”一年后,徹底淪為互聯網巨頭收割流量的武器。
對于剩余的創業平臺而言,沒有消息恐怕就是“好消息”。嚴格說來,目前,仍在市場活躍的頭部創業公司,只有興盛優選與十薈團兩家。
而就在半個月前,據36氪報道,興盛優選即將完成新一輪3億美元融資,由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OTPP)獨立領投,融資并未最終敲定,估計投后估值達120億美元。這對創業公司來說,是少有的好消息。
從成立至今,興盛優選已經獲得8輪、累計超50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陣營也十分豪華,包括今日資本、紅杉資本等頂級投資機構,成為社區團購賽道內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
2017年,興盛優選經過四種業務模式轉變,最終探索出依托社區實體便利店,采用“預售+自提”的模式為用戶提供服務,而后在湖南長沙起步,逐漸站穩跟腳,在2019年社區團購“遇冷期”拔得頭籌。
但2020年,“新三團”(滴滴、美團、拼多多)等互聯網新貴相繼涌入社區團購賽道后,巨頭均瞄準興盛優選,不斷有媒體曝出其員工集體被挖墻角的新聞。
一位興盛優選前員工對連線Insight表示,創始人岳立華去年在一場核心高管參與的會議上坦言:“我們已做好了打拉鋸戰的準備,可能要長達三年到五年。”
岳立華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在互聯網巨頭優勢流量池、巨額補貼、高價挖人等系列猛烈攻勢下,興盛優選的優勢從去年開始慢慢被削弱。
一位前興盛優選中層管理層曾向連線Insight坦言:“在互聯網巨頭尚未入場開展補貼大戰前,興盛優選內部高層預計劃2021年上市,現在只能暫時擱置。”
沖擊最先影響了業績。據36氪報道,巨頭們去年10月密集攻入武漢后,興盛優選在武漢本地的日單量一度跌幅超20%,僅剩80萬單,倉儲人員更是直接被美團高額挖墻腳。
市場拓展速度也明顯慢了起來,在開城數量方面,據連線Insight得知,2020年10月,興盛優選仍位列行業頭部,約有120城;到了2021年1月,拼多多、美團、橙心優選開城數量均接近300個,興盛優選則不到一半。
互聯網巨頭的虎視眈眈,讓興盛優選不得不被迫作出改變。從2021年元旦期間開始,它嘗試現金補貼等多重互聯網運營策略。
此次活動后,類似促銷活動變得更加頻繁,直接踏上了燒錢道路。但這一曾被自己嗤之以鼻的“撒幣模式”,并沒有拉開其與互聯網平臺的差距,還卷入了燒錢補貼的惡性競爭中。
和興盛優選類似,十薈團也“求生”心切。
同為“老三團”的十薈團成立于2018年6月,由社交電商平臺“有好東西”創始人陳郢與“愛鮮蜂”高級副總裁王鵬二人聯合創辦。憑借生鮮水果起家后,十薈團逐步拓展至生活用品、家居用品等領域。后來相繼并購了“你我您”“好集樂”“鄰里說”等區域性社區團購平臺,進一步擴大了市場。
與其他社區電商項目不同,十薈團一開始就帶阿里投資的光環。成立三年期間,十薈團共獲得7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2億美元。其中,僅阿里便參與了4輪融資。這也被外界解讀為十薈團可能很難逃脫被阿里并購、整合的結果。
同樣面對去年資本的狂熱催熟,十薈團比興盛優選率先蒙眼狂奔,采用激進的價格補貼策略打壓對手,搶占市場。
另外據聯商網報道,十薈團還利用欺騙性的語言、文字等標價,誘導用戶交易;存在虛構原價、謊稱降價等情形。比如2021年4月29日秒殺銷售“黑芝麻糊65g”,標示“¥1.45,直降3.05元”,經查實,該商品原價為1.36元。
這直接導致它在今年連續兩次遭到市場監管總局的處分——3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先對十薈團等五家社區團購企業不正當價格行為,作出行政處罰。5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又對十薈團(主體為北京十薈科技有限公司)處以150萬元人民幣頂格罰款,并責令“十薈團”平臺江蘇區域停業整頓3日。
除了“內憂”,它還在面臨更殘酷的市場競爭。
參與十薈團多輪融資的投資方阿里,已經親自下場。自去年9月立項成立“盒馬集市”后,今年更直接派阿里“十八羅漢”之一戴姍親自帶隊,將零售通、盒馬集市兩大事業部合并后,成立MMC事業群,并提出“投入不設上限”口號。
連線Insight曾在文章《獨家 | 阿里MMC事業群高管變動,今年目標日均GMV3.5億,想進社區團購行業前三》,詳細解讀阿里在社區團購方面的系列業務探索。
可以看出,阿里對社區團購的決心很大,十薈團或許只是阿里布局社區團購的“棋子”之一。
而且種種跡象顯示,即便擁有手淘APP“淘寶買菜”端口的流量扶持,背靠阿里這座大山,十薈團也生存艱難。據財經無忌今年2月報道,其獲得一份2020年12月十薈團粵東區臺賬,剔除一件代發、手機充值等業務影響,粵東區當月剩下的9000余萬GMV,有6000萬元的數據疑似來自刷單。
與刷單騙補貼相伴隨的,還有平臺產品質量的日益下滑。連線Insight發現,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十薈團的投訴多達2400條,類似“雞蛋發霉變質不退款”等投訴理由相對較多。這導致十薈團的口碑一路下滑。
如今的十薈團,既要面對同行業的競爭,又要面臨阿里的內部賽馬,十薈團在這一輪的行業洗牌能否扛得住,是被阿里遺棄還是被整合,目前仍無確切答案。
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今的社區團購戰場,互聯網巨頭的跑馬圈地越來越猛。行業暴雷潮會持續進行,留給創業平臺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少了。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采訪對象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