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葛煜
來源:鋅財經(ID:xincaijing)
Soul與Uki之間的“過結”告一段落。
去年年初,Soul運營合伙人因故意設局、惡意舉報Uki涉黃被逮捕。目前,上海市普陀區檢察院一審判決認定Soul員工犯損害商業信譽、商業聲譽罪,Soul已被凍結2693萬元。
在這場商業糾紛的風波里,Uki用戶數據出現斷崖式下跌,恢復上架之后公司業務幾乎陷入停滯。另一邊,Soul卻只做出官方回應稱“我司對此有一定關注,但案件與公司并無任何關系”。
兩周前,Soul剛剛提交招股書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但擺在其面前的問題還有很多。平臺不斷采取監管措施后,詐騙與涉黃等違規行為仍屢禁不止。
在商業變現上,Soul沒有摸索出可行的模式,仍處在虧損狀態。根據招股書顯示,Soul在2020年凈虧損達到6.01億元,2021年Q1凈虧損為4.10億元。
即便“干掉了”一個Uki, Soul的陌生人社交之路還充滿著諸多未知數。
正面干不掉,就讓對方下架
“如果正面干不倒,那就把競爭對手搞下架”,有陌生社交領域的從業者曾向媒體透露,有些企業會用非常規手段把對手搞下架,以此來爭搶市場份額。
Soul與Uki之間的這場鬧劇,源于Soul的前員工李某2019年7月時授意下屬范某收集Uki的有害違規言論。之后,李某繼續讓下屬通過釣魚的方式收集證據并設局進行惡意舉報,導致Uki被下架處理三個月。
所謂“下架”風波,其實是競爭者通過炮制虛假非法內容,然后向監管部門舉報,導致對手在應用市場中被勒令下架處理。這也是陌生社交領域最為慣用的一種低級做法,雖然不光彩卻十分直接有效。
從2019年11月初開始,Uki的APP陸續被主流應用商店下架,至2020年2月底才再次上架。在此期間,Uki每日注冊用戶量出現斷崖式下降,公司運營一度停滯。
本質上,Soul和Uki都是以年輕人為目標,做陌生人社交領域交友APP,這也是Soul將火力對準Uki的主要原因。
即便一個強調靈魂,一個強調興趣,但二者盯準的都是年輕人。在招股書里,Soul在不斷強調自己的“Z世代”屬性。數據顯示,在2021年3月,其DAU為910萬,其中73.9%為90后用戶。同樣的,Uki也將自己標注為年輕人的交友軟件。
其實,Uki在體量上遠遠不及Soul。Soul是2016年上線,Uki則是2018年才上線。根據相關數據顯示,Soul的日活躍用戶數逼近千萬級別,但作為Soul的競爭對手,Uki的日活躍用戶數僅僅為一百萬。
真正讓Soul忌憚的,是二者“太像了”。作為競爭對手,Uki在很多功能上都與Soul比較相似,其中包括了在文字匹配和語音匹配,二者的語音匹配同樣有次數限制。
由于功能風格相似,晚上線兩年的Uki在Soul的眼皮子底下還是獲得了快速發展。提到Soul,大部分年輕人都會想到Uki。這次事件一出,不少用戶稱要“卸載Soul,力挺Uki”。
另外,這不是Soul第一次采取惡意舉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曾經火熱一時的社交產品一罐創始人@純銀V曾在微博上表示,“Soul舉報競爭對手也不是第一次了,受害者眾多。實際上Soul和那些被舉報者的日活有5倍以上的差距,領先如此之多還玩下三濫,只能說管理層基因優良。”
Soul尊重年輕人的多元靈魂,卻并不尊重同一賽道上的其他玩家。
繞不開的灰色空間
“如果在Uki上找不到違規內容,就用自己注冊的賬號在他們平臺上發布違規內容,然后再截圖”,據了解,此前Soul的李某曾這么授意下屬收集Uki的違規行為。
實際上,標榜自己為“靈魂避風港”的Soul經常因涉嫌網絡詐騙的“殺豬盤”與“涉黃”出圈。
據直面派報道稱,Soul上的大部分騙子以創業者、成功人士、高學歷人士自居,最初對受騙者噓寒問暖,一旦聊到賺錢、副業等話題時便開始推薦類型不一的詐騙項目,涉及彩票、比特幣、投資平臺等。
詐騙者一開始會以幫忙為借口,讓受騙者看到幾次小賺后有了參與意愿,投入金額也從幾千塊上升至幾十萬,整個詐騙時間較為短暫,甚至有的受騙者僅僅在4天內就被騙了30萬。
因用戶內容審核不到位,Soul曾經歷下架風波。重新上架后,Soul做了不少補救措施,比如封號、發送防騙貼士等,然而相關詐騙事件仍屢禁不止。
至今,網絡上仍有很多Soul用戶投訴稱自己遭遇詐騙。例如網絡詐騙、以交友為名義的詐騙“殺豬盤”,還有網絡彩票詐騙等等。這類問題在Soul一度泛濫,甚至衍生為專業集體詐騙組織。
此外,Soul還是“軟色情”的溫床。比如平臺上曾有用戶發“想養個蘿莉,一個月愿意給一萬生活費”,評論區有多名用戶回復。另外來自樹洞的語音,很多是淫穢信息。
最初,Soul來自于其創始人張璐的傾訴欲。她曾在過往的采訪中提到,很多時候她有一些想說的話是微信上不可以發的,只能發到QQ空間設置僅自己可見,那一刻她意識到好像沒有一個這樣的產品。
產生創業想法后,張璐招來大概七個人的初始團隊做了接近10個月,Soul的第一版才上架。為了擺脫“陌生人社交”可能帶來的污名,Soul在踏上IPO時穿上了“社交元宇宙”的衣服。概念加身、風口之下,Soul的估值很快來到了20億美元。
如今,有些跑偏的Soul恐怕要離張璐最初的想法越來越遠了。
解決不了的變現難題
“在此次事件中我們受到的損失在于三方面,用戶數、收入與品牌口碑”,Uki創始人孫銘君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專訪時這么說到。
表面上來看,Uki確實是這場紛爭里最大的損失方。據孫銘君稱,Uki錯過了至少500萬的新增用戶,品牌口碑的折損可能導致老用戶流失、影響新用戶的好感度等等。
但其實,Soul向Uki“開炮”也暴露了自己的窘境——短暫得到了Z世代的心,卻沒賺到Z世代的錢。
陌生人社交如何變現一直是個難題,Soul推出過Giftmoji功能,支持平臺上用戶互相購買、贈送實體禮物。另外,平臺的增值服務也需要用Soul元宇宙概念中的所謂虛擬貨幣——Soul幣購買。
但這些變現模式過于單一,也很難規模化。根據招股書顯示,Soul在今年一季度營收實現營收2.38億元,同比增長259.8%,歸屬于普通股東的的凈虧損卻達到4.10億元。
招股書還顯示,Soul在2019至2020年的月付費用戶占MAU比例從2.3%提升至4.5%。但在擴大用戶基數的同時,4.5%的用戶付費率并不足以支撐Soul實現盈利。
另一邊,Uki的變現模式是用戶購買的虛擬禮物、皮膚、裝扮等服務,處于早期的數據積累階段。
眼看著對手在摸索商業變現的可能,始終無法盈利的Soul確實著急了。更何況,隨著Uki的成長,流量池里的用戶就這么多,二者勢必會迎來正面一戰。
可以預見的是,Soul離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此期間,其還要與層出不窮的對手較量,Uki不會是最后一個。這次Soul急切上市,或許是出于資金上的考量。目前,Soul想做社交元宇宙的前景充滿了不明朗。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