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李健華
來源:遠川科技評論(ID:kechuangych)
自從明州事件后,劉強東低調了許多。2019年初,裁員10%高管的東哥雖然少了一些兄弟,但扛事兒的左膀右臂卻“長了起來”。比如,京東零售CEO徐雷上臺后,京東便在下沉市場業務上取得突破,創下歷史新低的股價也重新漲了回去,東哥總算可以松一口氣。
而在電商領域,過去對外合作不多的京東,也變得開放起來。5月14日,有消息稱,京東將在抖音開設小店,雙方年框協議京東今年需在抖音實現200億元GMV轉化,以店播+達人方式實現[1]。
京東與抖音的升級合作,表面看來是兩家公司的商業動向,但背后透露的,其實是整個電商行業的格局變化。
本文將聚焦解決三個問題:
1. 電商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2. 三大電商的軟肋是什么?
3. 電商格局的新舊交替是怎么發生的?
亞馬遜CEO貝索斯有一個關于商業本質的論斷。他說,相比未來的變化,他更愿意思考未來10到20年什么不會發生變化。從亞馬遜的角度看,不變的是,人們永遠想要更低的價格和更快的送貨速度。
這話同樣適用在貝索斯的中國同行。分析電商的方法無數多,但歸根結底離不開“多、快、好、省”四大核心要素。用高逼格的話說,這完美符合MECE分析法的不重疊不遺漏原則,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多一個,少一個都不行。
多、快、好、省四大要素直接反映當下中國電商行業格局:
多的代表是淘寶。所謂多,指的是SKU數量。電商出現前,線下實體店由于物理空間限制,能夠出售的商品非常有限。2003年,淘寶上線后打破了這種限制,一個電商網站可以引進無數品牌和品類,并且輻射全國各地的用戶和商家,實現商品聚合和流量壟斷。
作為國內最早最大的C2C電商平臺,淘寶上面有無數貨品,比如汪峰老師在中國好聲音一個戴眼鏡的表情火了,第二天淘寶馬上就能出現汪峰同款眼鏡貼。萬能淘寶就是這么來的。
省的代表是拼多多。現在大家對省錢低價最耳熟能詳的電商,非拼多多莫屬。其實在2003年后,淘寶和京東能夠崛起同樣因為做到了“省”,因為電商比線下實體店少了占營收10到30%房租成本,可以做到對用戶低價讓利。
2016年,兩家電商開始對“省”的理解發生變化,天貓和京東在一二線城市走向消費升級道路。被舍棄的白牌商家則被拼多多承接起來,借助微信流量,拼多多用“5塊錢一斤蘋果包郵拼團”撬動8億下沉市場用戶,從此成為最“省”的電商平臺。
對于“省”,黃崢曾說過一個觸發他理解人們追求實惠的洞察:他觀察到母親喜歡購買高配iPhone、品牌電視機,但同時在購買肉菜食品和紙巾等日常物品時,仍然會非常在乎一塊錢的價格,從中明白低價硬道理。
好的代表是網易嚴選和京東。有好的商品,自然有回頭客,所以電商有足夠的利益驅動把商品做好。好商品的“先驅”有2010年風靡全國的凡客優品,到現在大家能想到的好商品代表,則是網易嚴選和京東的3C家電商品。
然而商品的“好”是存在環境條件的,一線城市用戶可能會認為拼多多的商品質量還缺點啥,但在下沉城市的用戶看來,拼多多的商品已經比他們原來能夠觸達購買的商品好很多了。
快的代表是京東。早在2007年,東哥力排眾議自建物流體系,到2010年,京東物流開始發揮效果,在用戶中打響口碑。2019年,京東物流倉儲總面積達到1690萬平方米,相當于2366個國際足球場面積大小。京東物流的大、中小件實現國內幾乎100%覆蓋,超過90%自營訂單可以在24小時內送達。
由于自建物流,京東得以能夠跟淘寶迅速打開差異化競爭,在電商贏得一席之地。但2013年,阿里創辦菜鳥網絡,把四通一達納入旗下,通過電子面單、信息系統等方式,來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用戶體驗。包括順豐也開始組建“豐網”,承接電商快遞。大家在“快”的道路上,持續比拼。
回顧來看,電商企業只要能在“多快好省”四個領域占住一個,基本都能活得還不錯。但這并不意味著,巨頭們從此就可以安枕無憂:各有各的軟肋,也都在各自明爭暗搶對方的地盤。
阿里京東拼多多各有軟肋:
淘寶占據了“多”的優勢,作為流量平臺,但自身并不碰貨、物流也一度成為短板。2013年以前,沒有物流體系的淘寶天貓,經常被用戶投訴物流慢、服務差、包裝破損以及不能送貨上門,到雙十一就更嚴重,物流經常爆倉發不了貨。
所以,阿里為了補齊物流這個軟肋,在2013年創辦了菜鳥網絡,這個問題才開始得到解決。
2011年,時任淘寶商城(天貓前身)總裁張勇提高了入駐商家的門檻,有意把淘寶商城確立于品質定位,以區分淘寶原本的“多”的特點,把“好”這個短板也補上。
但世事沒有兩全其美,阿里得到了“好”,卻慢慢弱化了“省”。2014到2015年,阿里做出重點扶持天貓,戰略性放棄聚劃算的決策,把資源集中投入到以天貓為代表的消費升級上。這個決定讓原本在淘寶天貓的中小商家流入到拼多多手中,三年后拼多多在下沉市場崛起,一度讓阿里被動挨打。
于是,阿里在2019年復活聚劃算、推出淘寶特價版硬剛拼多多。“省”,現在就成為阿里需要補的軟肋。
拼多多能夠在下沉市場起家,最關鍵的是靠“省”和“多”。目前在拼多多上,已經有800多萬SKU的便宜貨。2017年上市后,拼多多大搞百億補貼,希望從下沉市場進攻五環內,樹立拼多多品牌形象,本質是想把“好”的軟肋補齊。
而最近成為物流行業最新攪局者的極兔,背后也有拼多多的因素,要把“快”的短板補上。
京東,手上原本持有的王牌就有“快”和“好”。一個軟肋,在于“多”。東哥以3C產品在北京中關村實體店起家,從2004年開始進軍電商,四年后,京東擴充3C以外的日用百貨品類。
2010年,京東又開放第三方商家進駐平臺,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想加大對服飾鞋包、家居日用等品類的擴充。這類商品屬于非標品,在整個倉儲、購物過程相對分散眾多,單靠京東自己很難做起規模,所以意圖通過開放模式,達到補充“多”的目的。
另外,由于京東走的是品質路線,平臺上的商品價格自然高,所以京東學習亞馬遜,推出了京東PLUS付費會員體系,這其中就有一系列對會員用戶定期打折優惠特權,就是希望補齊“省”的問題。
通過多、快、好、省,可以動態地理解電商龍頭的變化和發展脈絡。但在這四個要素都必須要建立在一個根本命脈:流量。
一家電商企業就算把多快好省全部做好,如果沒有流量都是白費勁兒。就好比多年重金投入自建物流的京東,不管物流速度有多快,沒有訂單就沒有任何意義。
那么,過去10年,各家的主要流量來自哪里呢?
淘寶來自于移動端的快速布局。阿里能夠成為如今的阿里,是因為2014年成功ALLIN手機淘寶,贏得了昂貴的移動互聯網船票,主導手淘項目的張勇,后續也成為了阿里的新“掌門人”。
拼多多的流量,離不開微信給的九宮格和朋友圈的砍一刀。
京東的流量,有一部分同樣來自微信。先是在2014年跟騰訊達成戰略協議,微信為京東開放了流量入口支持,幫助京東完成移動互聯網轉型。2019年,京東面臨用戶增長下滑困境,騰訊又拉了京東一把,給主打下沉市場的京喜提供一級入口支持,京東的業績又重新復蘇。
雖然說互聯網已經進入存量階段,但,流量的江湖,從來不平靜。當下最大的流量池則是:直播/短視頻。
短視頻、直播對用戶使用時長的搶占已經不言而喻了。就連批評嘎子瞎帶貨的潘長江老師,也在屏幕前賣起了酒。那么,問題是三大電商平臺能坐上這波新流量快車嗎?
淘寶目前已經交出優秀答卷了。2020年,淘寶直播為阿里創造了超過4000億GMV。去年雙十一,淘寶直播帶貨近200億,李佳琦一個人銷售額就有39個億。一哥一姐的扶持,效果真是剛剛的。
拼多多的直播雖然還不成熟,但好在下沉市場的流量還抓住手里。而京東的直播呢,其實跟淘寶直播一樣,早在2016年就開始啟動,但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一直沒什么水花。眼看競爭對手不斷抓住發展機會,京東也急啊。
2020年6月,京東零售CEO徐雷接受騰訊《Q問》節目采訪,當時他對直播電商的評價是:直播會是各種網站的標配,會常態化,直播帶貨不是零售,更多是營銷行為,“目的是為拉新、清庫存、推新品”。[4]
此話不假,直播帶貨不是零售,但不參與直播帶貨,可能沒“零”可售。于是,一番思索之后,這一次,京東直接在抖音上開了店。正所謂,打不過對方,就加入對方。
中國互聯網的精彩之處,就在于變化不斷。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用一個模型、一個邏輯、一眼貫穿到底。而對于電商行業也是如此。就當大家以為格局已定的時候,新的玩家、新的玩法又冒了出來。
加之如今反壟斷的趨勢下,創新的可能性更在大幅提升。而對于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來說,好的產品是根本、把握流量是王道,而面對變化、隨之變化,才是能活得更久的關鍵。電商的戰爭,雖已有幾次壯烈戰役,但,還遠未結束。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