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原標題 三次制裁后的華為全面出擊,九大看點……
文/溪村風云
來源:藍血研究(ID:lanxueyanjiu)
芯片是信息科技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于某一實體企業,對芯片的依賴程度可以調控。亞馬遜(AWS)、谷歌、微軟和華為,都是《財富》世界50強高科技企業,但,前三者做硬件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僅憑軟件與服務,年度收入照樣能做到數千億美金。
剛剛結束的2021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可以看作是華為公司的一個轉折點,經受住他國三輪極限打壓的華為不僅活過來了,還將全面戰略轉型,由硬件為主,轉向硬件和軟件并行,靠軟件及服務拉動增長。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大會上說,過去兩年的時間主要花在了應對一輪又一輪的打壓,經過長時間的盤點及業務調整,發現不僅能活下來,還可能活得好一點點。這是講得低調了點,講直白了,以往是別人進攻,華為被動防御,現在對方招數使盡了,華為活下來了,下面該華為出擊了!
任正非說過,我們再怎么讓步,競爭對手也不會饒了我們,他們太自私了,不如與他們競爭!
盤點一下華為近期的一系列動作,看看華為如何從九個方向全面出擊。
一、5G專利
3月16日,華為發布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同時公布了對5G手機的收費標準,這是針對全球手機廠商的,當然包括市場份額第一和第二的三星及蘋果。因為華為5G專利全球最多,遙遙領先于其他手機廠商,不能通過相互授權抵消。
華為5G收取專利費,理所當然,任正非曾說過,以前忙了沒空收,有空了是要收的。
其實,收手機的專利費僅僅是一部分,還有各國運營商,買了華為設備的無需,不買華為設備的就理當該繳。
2020年2月6日,華為宣布,在德克薩斯州東區和西區法院,向美國最大的無線運營商Verizon提起訴訟,請求法院認定Verizon侵犯了華為在美國授權的12項專利,同時要求Verizon就其專利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早在2019年6月,華為就向Verizon提出了支付超過230項專利許可費,共計總金額超10億美元。
任正非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愿意向美轉讓全套5G技術,不知是沒有談妥,還是他們壓根就沒想談,就想著整華為。那就江湖上見,或法庭上見了。
預計,未來全球將有更多的運營商,特別是惡意排除華為的運營商,都將陸續收到華為收取專利費的訴求。
二、華為云
大家都已看到,短短幾個月,華為云組織結構經過三次重大調整。從去年底到今年初,任正非密切調研,并組織了二次與華為云相關的座談會,發表了兩篇華為云相關的重要講話;再到最終塵埃落定,任命徐直軍為華為云董事長,余承東為華為云CEO,華為云BU相對獨立運作,無不突顯華為云的重要性!
徐直軍在分析師大會上也說,這是華為強化華為云BU的定位,強化軟件投資的一個舉措。華為云將放開手腳去發展,以提高軟件和服務在華為整個收入的占比。
華為將把端、邊、云、網拉通,聚焦華為云、終端云、煤礦云、GTS云、IT應用云等融合發展,做成業界領先的SaaS服務,推動IaaS的快速發展。
顯然,華為云現在對標的已經不是國內第一的阿里云,而是,老任講話中多次提及的全球第一的AWS。盡管華為云與AWS現在差距很大,但華為有華為的優勢,詳細分析可參考筆者另一篇文章。
三、鴻蒙OS與HMS
鴻蒙OS作為華為自研的面向智能終端的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目前已經大量搭載在華為智慧屏、智能穿戴、車機設備上,4月開始搭載上智能手機,后續還將更多的搭載上平板電腦、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等。
目前已經有20家硬件廠商、280家應用廠商共同參與鴻蒙OS的生態建設,華為王成錄預計,今年保守估計3億臺智能終端搭載上鴻蒙OS。僅美的一家公布的數據,今年美的全系近200款產品將搭載鴻蒙OS上市。
華為移動服務HMS,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應用生態。截至去年底, 全球注冊開發者超過230萬(海外開發者30萬),基于HMS Core的應用數量超過12萬個,已上架華為應用市場的海外APP較2019年增長超過10倍。
華為HarmonyOS和HMS要對標的,顯然是Google的Android和GMS。盡管華為是后來者,然而,華為是面向全場景的所有智能終端,華為在全球170+國家/地區已經擁有超過7億華為智能終端用戶。盡管華為高端智能手機受限,但,榮耀終端及其他若干家智能終端廠商會陸續加入進來。
所以說,搭載華為HarmonyOS和HMS的全場景智能終端數量,用不了多久將超越搭載Google的Android和GMS。
四、智能駕駛
華為布局智能駕駛已近十年,終于迎來全面爆發。華為智能駕駛的定位,是做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通過強力投資自動駕駛軟件,融合華為先進的ICT技術,推動汽車行業的網聯化、智能化、電動化和共享化。
其實,華為智能駕駛除了軟件,還有硬件部件,如三合一與多合一電驅動系統、激光雷達、角雷達、充電模組等等,與芯片先進制程弱相關的部件。
我國是汽車制造及汽車消費的第一大國,年需求3000萬輛車,若按華為拿下1/3市場份額,每輛車智能駕駛附加值1萬元計算,這就是千億的營收,即使沒有海外市場,內循環的市場空間就很大!
智能駕駛這塊,華為對標的是特斯拉,徐直軍說,現在華為的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做到在市區1000公里無干預的自動駕駛,比特斯拉好多了!
就在昨天,4月15日,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ADS的北汽極狐車公開路測的視頻傳遍全網,紅綠燈啟停、無保護左拐、避讓機動車/非機動車、禮讓行人等等,無需人工干預,都很流暢,真正實現了自動駕駛。華為甩開了特斯拉,又一次站到了行業最前列。
五、5G技術
前幾年,華為5G盡管遭受他國的全球阻擊,去年第四季度華為5G設備的全球市場份額仍以31.4%居第一位。今年以來,明顯感到華為5G繼續強勢出擊,從2021MWC上海,到近日的分析師大會,一個又一個領先的5G解決方案不斷推出,主要亮點有以下。
1、5.5G演進。華為首先提出5.5G愿景,牽引5G持續演進。在5G三大應用場景,即大帶寬、廣連接、低時延基礎上,增加UCBC(上行超寬帶)、RTBC(寬帶實時通信)和HCS(通信感知融合)三個新場景。對拓展垂直行業應用、人與虛擬世界交互體驗、通信感知融合意義重大。5.5G的技術、專利等方面,華為又占先了。
2、5G to B應用。5G大規模建設已進入第二階段,廣泛的行業應用的市場空間很大。截止去年底,華為已在制造、鋼鐵、煤炭、港口等20多個行業,簽署1000多個5G to B項目合同,未來將會有更多的5G智慧工廠、智慧煤礦、智慧港口、智慧醫院等落地。特別是在我國這樣的產業大國,又有全球領先的基礎網絡設施支撐,華為5G to B大有作為。
3、6G研發。華為幾年前已開始6G基礎理論研究,并與產業界共同探討未來6G的演進,演進不可能一蹴而就,過程中不斷的技術及專利積累,為未來掌握主動打下基礎。
六、光技術
華為在光通信領域已持續領先多年,在骨干光傳輸設備及光交換芯片等方面已進入無人區,不過華為并沒有停下腳步,在如下幾方面繼續研發投入。
1、在光技術實用性應用方面探索新機會,開創新產業,如光桌面顯示器、車載顯示、激光大燈、光纖傳感器等等。
2、在光收發激光器、光放大器、光網絡動態控制等推動光纖容量持續增長的新技術研究方面繼續推進。
3、在光子芯片、光子計算等未來戰略科技領域持續投入。
七、運動健康
華為究竟有幾個運動健康實驗室,筆者沒有準確的數據,只記得先在東莞松山湖與國家體育總局等單位聯合搞了個運動健康實驗室;又在南京與東南大學聯合成立了運動健康實驗室;去年底又在西安半導體產業園成立了一個號稱最大的運動健康實驗室。足見華為在運動健康領域的大手筆投入!
有投入就有回報,華為2020年報顯示,去年華為可穿戴設備收入同比高速增長65%,去年連續四個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均保持第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期望壽命的延長,運動健康領域未來的市場空間很大,華為將攜ICT技術優勢,在運動健康的可穿戴設備方面爭取更大的優勢。
未來在醫療級水平的可穿戴設備、能主動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設備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
八、數字支付
華為涉足數字支付已有多年,從多年前的華為手機自帶的HuaweiPay,到去年全球發布華為數字支付云解決方案,再到近期獲得支付牌照,顯然,華為要在數字支付領域做大、做強。
盡管,在近日的分析師大會上,華為企業BG全球金融業務部曹沖說,華為即使有支付牌照,也暫不進入數字支付市場。曹只代表華為企業業務,不能代表華為整體利益。從企業業務角度看,華為如果進入支付領域,就會像支付寶和微信一樣,對現有銀行體系構成沖擊,華為與各銀行就形成競爭關系,華為企業業務的整套銀行解決方案可能就推不出去了。
事實上,華為支付牌照現階段主要服務于華為移動服務HMS,HMS的生態繁榮需要支付牌照,遍布全球170+國家/地區的超過7億的華為智能終端用戶將會帶來可觀的收益,這也有助于RMB的國際化,抵抗USD的全球壟斷。
所以,我們說華為獲得支付牌照意義重大,想象空間很大。
九、綠色能源
我國已經承諾在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節能減排,發展綠色能源有很多市場機會。
華為主要是做兩方面事情。
一方面,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融合數字信息技術,將光能高效轉化為更多電能,同時更高效地管理、使用電能,促進綠色能源發展。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及行業綠電解決方案業界領先,華為智能逆變器已連續多年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另一方面,華為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幫助各行各業降低能源消耗,不斷降低華為終端設備、網絡設備、通信設備對能源的消耗,為綠色、低碳做出貢獻。
如華為的間接蒸發冷卻和智能調優技術,能讓1500個機柜的數據中心每年可以省電1300萬度,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同時又低碳環保。
未來,華為將進一步聚集大數據、AI、云等ICT技術與能源互聯網融合,通過能源云+能源網,實現比特管理瓦特。
綜上,華為強力出擊的這些方向,除了已具有行業優勢的,繼續發力,保持優勢。其余都是對標軟件與服務行業中的頂尖美企,勇于直面競爭,看誰是最后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