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侯敏
來源:科技新知(ID:kejixinzhi)
在經過13輪風險融資和自我造血的苦苦掙扎后,這個科技明星獨角獸終于坐不住,要上市了。
2020年的最后一天,原本打算在美國上市,但沒走通的柔宇科技,終于決定闖關國內科創板IPO,募資額高達144.34億元,僅次于中芯國際,估值577.36億人民幣,排名國內科創板第二。
三年連虧31億,多次嘗試市場競爭敗下陣來,始終商業化動能不足的柔宇科技,真能撐得起577億估值嗎?
柔宇科技,可能是樂視后,市場反饋最為兩極分化的一家公司。
一方面它具備超強的融資吸金能力,成立至今僅在一級市場的融資額累積已經高達近百億規模,投資方有IDG、中信資本、保利資本、深創投、松禾資本等,融資路上一路開掛,“市面上有錢的機構都給了錢,沒給錢的機構都在后悔錯過”。但另一方面,成立八年,這家被成為中國最“硬核”的科技獨角獸,燒錢近百億也沒“硬”起來。
可見國產科技公司“自主創新”這四個字的背后何其艱難,但也有認為,這些年柔宇科技之所以被罵慘了,是因為它只是在扮演一個講好資本故事的角色,做了很多“表面功夫”。
柔宇這些年,關于產品的故事可謂講得面面俱到:既要做To B業務,賣力在技術上與三星、京東方柔性面板行業主流走出不一樣的路線,努力將自身本來相對劣勢的技術與主流分割開來;又要做ToC業務,不斷在消費市場搶鏡,如研發柔面屏手機。但萬萬沒想到,他ToC的結局,最終是將客戶變成了對手,以至于招股書中除了三星、LG、京東方等屏幕面板巨頭外,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也全都成了它的競爭對手。
此次招股書一遞交,柔宇商業化變現能力上的窘境,暴露無疑。年年虧損的窟窿急需它硬著頭皮到二級市場上去找錢,身后的41位投資人也急于套現離場。
01 招股書疑云
在超強的吸金能力和高估值之下,柔宇科技的商業化能力始終表現出較大反差,單是招股書中就列出近16條經營風險因素。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累計營收僅有5億多元,而虧損卻高達近32億元,公司還預計短期內依然無法盈利,高企的費用成本尤其是研發支出成為公司長期虧損的重要誘因。
同時,柔宇科技主打的柔性顯示屏產能閑置情況嚴重,產能利用率一度低至5%,且存在滯銷風險,而公司面向B端的企業解決方案業務連續多年虧本銷售,以FlexPai柔派系列折疊屏手機、智能手寫本柔記等為代表的消費者產品同樣略顯薄利。
其中釋放的一個信號尤其值得關注,公司主營業務里to B業務占比從2017年的82.04%,一路下至2020年上半年的22.02%,to B的業務收入僅為2476萬元。這也就意味著,柔宇深耕多年的柔面屏技術,依舊沒有在B端市場被接納。
目前華為、小米、蘋果等手機巨頭均未選擇與柔宇達成合作,公開承認合作的只有中興,但后面中興負責人調整后又轉而選擇了京東方。據國內某手機廠商負責人透露,不合作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其屏幕面板良品率較低的問題。
招股書上看,最不被看好的C端消費品市場卻成了柔宇的營收主力,奇怪的是,C端產品卻從未在市場中掀起風浪甚至討論。
柔宇科技消費端的產品,主要包括FlexPai柔派系列折疊屏手機、智能手寫本柔記等,營收占比雖持續增長,并在去年上半年逆襲成為第一大業績來源,為公司貢獻了近78%的營收。但產品收入半年營收僅9048萬元,不足億元。
目前,FlexPai柔派手機,在京東旗艦店僅有1200余條評價,淘寶只有200人在柔宇數碼旗艦店(深圳)付款,其余店鋪購買柔宇折疊手機人數多則47人,少則7人。而且線下渠道,目前僅存在于柔宇大本營深圳,包括一個直營門店和8個線下經銷商,相比華為、小米手機,柔宇科技旗下產品“遇冷”,甚至連個水花都沒打響。
而且,據某位投資人爆料,此營收通常包含直銷與經銷之間的“水分”。“一般而言,經銷的數據只要是產品給到供應商就可以記賬了,供應商賣不賣得出去是他們的事情,直銷這塊營收只有2000多萬,但是一部手機單價就近一萬,數量級太小,因此真實性也無法驗證。”
除此之外,據網易財經報道,柔宇科技與多家大客戶交易蹊蹺。一份法院判決書顯示,柔宇科技曾向一前五大客戶供應TP/LCD框貼組件、TP+LCD組件等貨物,即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的組件。
但業內專家稱,柔宇科技采用的是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 OLED,并不生產LCD組件。柔宇科技招股說明書,亦無LCD組件相關業務。柔宇科技為何向大客戶供應自己不生產的LCD組件,成為一個待解之謎。
單就目前營收結構來看,公司的營收毛利接近于0,分析收入結構分析意義不大。柔宇的C端產品不僅不受市場“待見”,還被曝出交易造假行為。
照此營收狀況下去,如果公司在上市后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含被追溯重述)為負且營業收入(含被追溯重述) 低于1億元,或經審計的凈資產(含被追溯重述)為負,則很可能觸發退市風險。
02 污名背后,還洗得白嗎?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得到市場的認可,不再被罵“騙子、PPT公司”。
柔宇的故事,是從自主創新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講起的,資本們一度期待柔宇能講出一個與三星的低溫多晶硅(LTPS)技術一較高下,走出一條純國產柔面屏技術的勵志中國故事。
但很可惜,這一切至今未能實現,甚至差距越來越大。這家成立于8年前的企業,自從2014年發布了世界上厚度只有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后,已經有6年沒宣布什么吸引人的產品了。
8年13輪融資后,遲遲沒找到可驗證的商業落地模式,上市前鋪天蓋地的質疑聲集中爆發了。
雖然劉自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不在乎外界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司,所有的質疑都是正常的。但他所做的一切外界認為“不可思議”的舉措,似乎都在急于證明柔宇科技不是騙子。
比如,去年9月22日,柔宇科技發布了旗下FlexPai柔派折疊屏手機2代,9988元的售價成為市場上最便宜柔面屏手機,相當于對柔派一代手機進行了一次升級。
一個屏幕面板供應商,真的有必要自己親自下場造手機嗎?
與其探討有沒有必要,不如說這更像是一種自我營救,在To B端發受阻后的自我營救。
柔宇說不出口的尷尬是它沒能成為華為、小米、OV等手機品牌的供應商。在柔性OLED這一領域,無論是技術還是口碑,柔宇科技仍未搶占一席之地。目前在柔性OLED領域,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是三星達到36%,而京東方則達到21%,維信諾為7%,TCL華星則為5%。
未上市前,劉自鴻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曾說,柔宇已經擁有了全球500家的企業及客戶。但據招股書顯示,柔宇的客戶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空中客車、路易威登、瀘州老窖、東方演藝集團、格力電器等,截至目前以上合作客戶均未起量。而目前柔面屏最大的市場應用領域——手機廠商卻一個也沒拿下。
柔宇需要靠實力自己把這個故事圓回來,否則融資再多錢,推出再多款新手機,價格再有競爭力,講再多的商業故事也是白搭。
不管是To B還是ToC,技術實力過硬才是王道。柔宇柔性顯示技術的實力目前還沒有獲得行業普遍認可,公司產能和良率都還沒有跟上。打破三星技術壟斷獲得行業認可,才是柔宇目前最主要的重點,但留給柔宇的時間和錢都不多了。
03 上市闖關,柔宇的最后一根稻草
現在的柔宇,急需一筆錢續命。
招股書顯示,此次集資中4.62億元用于柔性前沿技術研發項目,49.39億元用于柔性顯示基地升級擴增建設項目,11.23億元用于柔性技術的企業解決方案開發項目,7.1億元用于新一代柔性智能終端開發項目,72億元是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從資金使用情況來看,近半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說明柔宇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但還有近三分之一用在擴張產能上就令人不解了。柔宇科技主打的柔性顯示屏產能閑置情況嚴重,產能利用率一度低至5%,且存在滯銷風險。此輪融資用在擴張產能上對于企業商業化意義有多大呢?
其實從行業地位來說,柔宇科技和國內一線面板商,比如京東方、TCL華星甚至維信諾,都具有很大差距的。很多企業都財大氣粗,不僅加大了研發力度,更是積極布局柔性顯示領域布局,如同在國內發展的京東方已經打進了蘋果、華為的供應鏈。
所以,如果順利上市,柔宇科技雖能在資金上解燃眉之急,但也很難破商業化困局,未來發展仍然很艱難。
目前在所有的OLED柔性屏幕制造商中,韓國、日本和中國在制造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主導OLED行業的韓國三星(samsung)和LG脫穎而出。LG在大屏幕電視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而三星利用其成熟的手機制造業,繼續主導移動設備小屏幕的生產。
柔性屏作為是重資產行業,柔宇科技一邊研發柔性屏,一邊要推進產業化,不僅需要真正的技術優勢,還需要強大的渠道和產業生態來支撐。過去柔宇科技憑借領先技術鋪墊了企業的價值,但柔宇科技主導的柔性屏產品并非市場剛需,和京東方、TCL華星甚至維信諾這樣的屏版巨頭相比,市場空間仍有較大差距。
還有很多人猜測,“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可能是柔宇科技最后能打的一張牌。
柔宇科技成功上市后,可能將與中芯國際一道,構成科創板的“一芯一屏”組合,收獲額外的“政治經濟學溢價”。不可否認,顯示屏幕行業是國家間的重要競爭行業,重要性無需贅述。但中國除了柔宇科技,還有京東方、和輝光電、維信諾。柔宇看起來好像沒有中芯國際的命,在柔性面板的世界里,它技術雖有差異,但并非做到了不可取代。
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曾在接受媒體時說:“很多人問我最崇拜的人是誰,阿甘看起來很傻,但是他一生中找到了絕大多數人找不到的真愛和執著,然后傻傻跑了一輩子,這也是我們做科技創新、科技創業非常重要的一種精神,就是傻傻的堅持。”
劉自鴻把自己形容為阿甘,也在傻傻的堅持,但是開公司不是像在斯坦福做實驗,不抓緊時間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就連傻傻堅持的入場資格都會被剝奪。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