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洪雨晗
來源:資本偵探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
你下班回家后,趁外賣送來的半小時想玩一會兒游戲,于是打開投影儀和switch的開關,拼接好游戲手柄,等待進入switch的操作界面,結果發現昨天因為練《健身環大冒險》而將《塞爾達》的游戲卡取出來,這時,你要去卡盒中重新尋找新的游戲卡……已經疲憊了的你拿起手機,打了一把《王者榮耀》度過了剩下的20分鐘。
如果有一個云游戲平臺,只需手機、平板、電視、投影儀等顯示端加上高速穩定的網絡,即可隨時隨地玩《賽博朋克2077》等顯卡燒爆的3A大作,那么你一定不會拒絕。
這樣的場景早已成為現實。
從國外微軟xCloud、谷歌Stadia,以及亞馬遜Luna,到國內市場的騰訊START、虎牙YOWA、金山云等等,云游戲服務在近幾年已是處處開花。
對于關注游戲產業的人而言,云游戲不是一個陌生名詞,重要玩家悉數布局。但是從實際體驗來講,云游戲還是偏前沿概念式的存在。云游戲究竟前景如何?它蘊藏的機會真的存在嗎?
5G時代最快落地的應用
什么是云游戲?
云游戲是利用云技術讓游戲軟件的資料和運算都在網絡內,服務器將渲染后的游戲畫面或指令壓縮后傳給用戶,使用者只要透過網絡就可以直接點選進行游戲,而不需要通過其他的游戲機,它的本質是交互性的在線視頻流。
理想中的云游戲場景,就跟當下的人們打開任意一個視頻網站即可觀看到高清內容一樣。
行業公認的支撐云游戲運行的核心技術有四個:5G、GPU虛擬化技術、音視頻編解碼技術和邊緣計算技術。
早年間,云游戲流技術實際上已經比較成熟。
G-Cluster從2004年開始便已經在日本提供流媒體游戲服務近十年。2010年,云游戲新創公司OnLive推出MicroConsole,使電視通過路由器能與公司的串流游戲服務聯機,后于2012年被索尼收購,并于2014年開始用于索尼旗下PlayStation。
具體來看,GPU虛擬化技術是指可以讓運行在數據中心服務器上的虛擬機共享同一塊或多塊GPU處理器進行圖形運算,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或者多個作為自己云游戲主機的配置,從而實現了服務器資源的有效利用。如:AMD虛擬化GPU解決方案MxGPU;Nvidia的GRID 顯卡方案;華為鯤鵬的MonBox等。
音視頻編解碼技術現階段通常為視頻流實現。游戲運行在帶有GPU的邊緣計算節點,將GPU生成的游戲圖像轉換為H.264/H265的視頻流以及音頻數據,通過網絡傳到終端,同時終端將操作指令如鼠標,鍵盤,觸控等數據回傳到服務器中。
邊緣計算技術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采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其應用程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目前來看,支撐云游戲發展的技術問題基本已經攻克。
OnLive創始人Steve Perlman便曾表示:“(云游戲)技術上十年前就已經可行了。你只需要每秒五六兆的速度,一般的家用寬帶就足夠。延遲也控制得可以了。少數競技游戲玩家可能會說他們能注意到延遲,但這是會變的,而大多數游戲玩家根本注意不到差別。我們可以在數據中心放上一個一般人買不起的昂貴的顯卡處理器。游戲機運力不夠,個人電腦又風扇過大,并且也不舒服。”
5G浪潮的到來再一次推動了云游戲熱潮。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同年,中國的游戲廠商、云服務提供商、網絡運營商蜂擁而動,云游戲市場大熱。
因游戲延遲卡頓的問題隨著5G網絡傳輸速度的提高而逐漸優化,云游戲被認為是5G時代可最快落地的應用。不少第三方研究機構也因此看好云游戲市場。
Newzoo發布的《2020年全球云游戲市場報告》顯示,今年底全球云游戲市場收入將達5.85億美元;伽瑪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云游戲市場預計超10億,未來年增長率超100%;艾媒咨詢預計在5G網絡的助推下,2023年云游戲市場規模有望沖擊千億元大關。種種數字無不預示著一個新的機會正冉冉升起。
云游戲的機會究竟在哪,需要先從產業鏈條說起。
云游戲的生態鏈
云游戲的路徑非常清晰:用戶手中的硬件到云端,再回到終端設備,這其中需要游戲廠商的內容,以及網絡運營商的網絡支持。細分下來,國內外已有不少廠商在上下游布局:
游戲開發商:騰訊游戲、網易游戲、EA、暴雪、完美世界、三七互娛、游族網絡等;
云服務提供商: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AWS、金山云、青云等;
服務器廠商:英偉達、英特爾、AMD、ARM(已被英偉達收購)等;
云游戲平臺及服務商:騰訊即玩、咪咕、達龍云電腦、小沃科技、格來云游戲、紅手指、海馬云等
網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LG U+、AT&T等;
終端設備商:蘋果、華為、聯想、小米、戴爾、索尼、微軟、任天堂等。
而隨著市場熱情不斷變化,云游戲的產業鏈也在變化。
2019年以前,國內已經出現大麥云游戲、格來云游戲等國內云游戲先行者。但最終因為云游戲的C端需求和體驗水準還不能達標黯然收場——大麥云游戲關閉,格來云游戲也一直不溫不火,難以出圈。
到了2019年,云游戲產業鏈眾多玩家云集,行業正處于劇烈變化的時期。
首先從創業公司方面來說,隨著各方巨頭入局云游戲,針對C端市場的云游戲創業公司已難以生存。一直對云游戲領域保持關注的辰海資本合伙人陳悅天對‘資本偵探’表示,去年10月曾持續關注過云游戲C端創業公司,后來認為機會有限,將方向調整到B端,投了蔚領時代這樣為云游戲需求方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乙方公司。
針對C端的云游戲創業公司面臨的壓力也確實不小,作為深耕云游戲領域的投資人,陳悅天表示,從其觀察到的現象來看,早期投資機構并不愿意投入過多資金直面巨頭入場的C端市場。實際情況也是如此,2020年上半年,瑞云科技孵化的斗龍云倒閉,達龍云電腦和格來云游戲已加入騰訊生態,百度收購老牌云游戲廠商微算互聯。市場加速分化,創業公司紛紛開始站隊。
其次,從二級市場上的頭部到中腰部游戲公司來說,競爭同樣火熱。從騰訊、網易到西山居、三七互娛、完美世界、盛趣游戲,各游戲廠商紛紛宣布入場,最近收獲首月全球手游收入排行榜第一的《原神》,也在剛剛發行之時便上線了云游戲版本。
云游戲的前景早已是行業的共識,但現階段云游戲的發展態勢似乎不如預期,究竟有哪些問題限制了其當前的普及?
試玩不錯,想賺錢還太難
對玩家而言,是否玩云游戲取決于云端游戲能否帶來優質的游戲體驗。
現階段,想要在PC或主機等硬件設備上玩一款優質的游戲大作,需要渲染能力極強的顯卡(GPU)、較大的運行內存、更快的CPU、高幀率高分辨率的顯示器等等,這顯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對提供云游戲服務的廠商而言,幫助游戲用戶降低硬件算力成本是其存在的重要價值。
陳悅天認為,游戲本地計算當中最復雜的計算任務都可以被放在云端,理論上來說,所有的本地計算都可以放在云端。云游戲鋪設的基礎架構開啟了一個叫C端算力云化的時代。
對當前看展云游戲業務的各廠商來說,技術上的實現已無困難,難點在于如何在提供優質游戲體驗的同時,消化、控制這些替用戶擋下的硬件成本是其盈利的關鍵。
就現階段看來,要達到這一目標不容易。
從上文提到的實現云游戲所需硬軟件條件來看,云游戲廠商所需花費的粗略成本構成如下:云游戲的研發成本或購買其他游戲版權的成本;公有云GPU虛擬化搭建或租賃成本;邊緣計算中心搭建或租賃成本;高速網絡帶寬租賃成本。
對于C端運營者而言,一整套體驗良好的云游戲的綜合成本構成復雜,并且與邊際成本下降明顯的傳統互聯網公司不同。每新增一位云游戲玩家,云端(公有云+邊緣計算中心)必須為其分出一定的CPU和GPU算力,高速網絡傳輸流量成本也必然增加,除了游戲的研發或租賃成本外,其它成本并不會隨著云游戲用戶規模的擴大而有效降低。
即便是現在做得比較好的云端技術服務商,能做的也只是現有資源的成本優化,例如云端CPU和GPU算力的動態調度,使其避免因游戲玩家峰值高低的變化而造成算力資源的浪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邊際成本這一問題。
這就意味著,相比于現有的游戲產業鏈而言,云游戲似乎不是一種更賺錢的方式。
Epic Games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Tim Sweeney也對云游戲技術進步速度和成本下降速度抱有消極看法,他認為,盡管互聯網的可靠性、速度和容量正在提高,但本地處理能力(硬件升級)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提高,結果便是“將實時處理交給延遲一側的計劃注定會失敗。”
簡單來說,以現階段游戲硬件設備更新迭代的速度和成本下降速度來看,玩家已經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性能更強的手機,同時,更加優質的手機游戲也在陸續出現。如果游戲硬件廠商能保持高速的升級迭代速度,那么云游戲廠商幫助游戲用戶降低硬件算力成本的需求是否還存在?
對于該疑問,陳悅天認為,在數十年的互聯網浪潮中,受益的一定是技術和算力最頂尖的那一小撥公司,對英特爾、英偉達、AMD等硬件廠商而言,無論實際應用層面發生什么變化,游戲硬件和云游戲的服務器設備都離不開技術最優的那幾家公司。但是從長遠而言,公司上云、數據上云到游戲上云,這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互聯網一定會給技術到達人類頂點的公司機會。
一個確定事實是,云游戲是未來的趨勢,另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只有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大量的投資才能在云游戲時代占據一席之地。如今,云游戲面臨的矛盾是,當下投資云游戲需要大量資金的消耗,而未來能否燒出行業領先優勢還不一定;但如果現在不做云游戲,未來卻一定會落伍。
從現有情況來看,當前的云游戲產業還處于相當初期的階段,但不同位置的玩家已在蓄力。如同流媒體深刻變革文娛產業一樣,云游戲的未來潛力毋庸置疑,只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測那一天何時會到來。
在此之前,誰能成為云游戲浪潮中的重要角色,仍是未知。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