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靳夕
來源: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
這段時間,廣電系上市公司的家長們,也許正在圍坐一室,拿著各自的Q3業績成績單集體嘆氣。不過,當大家身處同樣的窘境之下時,各自的境遇也許顯得沒那么難堪。近期,11家廣電系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0年1-9月業績數據,營收下滑、凈利下滑、轉盈為虧,總有一個難關,是11家公司難以逃過的坎。
而也在同期,11家公司宣布,在中國廣電牽頭下,參設“全國一網”股份公司,布局5G。
有人說這是轉型良機,有人說這是強行“續命”,舍本逐末。可必須承認的是,廣電系上市公司們已遇發展瓶頸,5G布局恰逢其時。
為什么說是轉型良機?
因為中國廣電拿下的是700M的頻譜,而這個頻譜恰好是覆蓋面積最廣、穿透能力最強的,再加上有線廣電網絡一直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有優勢,那么有可能中國廣電能在四五線城市彎道超車聯動、電信等競品嗎?
這份信心起碼他們自己是有的,像之前中國廣電的5G規劃描述,其目標是在2021年底左右達到覆蓋全國用戶數95%的規模。
為什么又說是“強心續命”呢?
細看江蘇有線、貴廣網絡(貴州)、吉視傳媒(吉林)、歌華有線(北京)等地的詳細披露,其寬帶用戶不過占據了15-40%的用戶比例,而且絕大用戶月付費都在15-30元之間,這也充分證明其寬帶用戶大多數為“辦有線送寬帶”的低價值用戶,他們真的能承擔起動輒上百的5G收費標準嗎?
更何況,目前已經開啟超過一年的中國5G,仍停留在“收費高、不穩定、基站少”的境地,甚至被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批評為“有些方面過度超前,抬高了用戶成本或不可持續的公共部門債務”。
在同樣運營了快一年的韓國,近日也被曝出有超過56萬的5G用戶重返4G網絡,
中國廣電,5G續命,路在何方?
強弩之末?11家凈利潤全員下坡,3家轉虧
先來看看引人嘆氣的成績單。
分科來說。在營收方面,11家上市公司中,共有9家營業收入在2020年前三季度有所收縮,其中電廣傳媒下滑18.7%,僅實現39.5億營收,減幅排在首位,其次是湖北廣電、廣西廣電,營收實現16.15億、11.7億,收縮比例都在10%以上。
營收排在廣電系上市公司前列的江蘇有線,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53.35億元,較上年同期出現3%的縮減;同時,歌華有線、吉視傳媒、廣電網絡半年營收也均有5%幅度左右的下滑。
反之,天威視訊、貴廣網絡、華數傳媒以及東方明珠,則各有不同程度的營收上行表現。其中,天威視訊營收同比增長15.29%后達到8.86億元,而營收上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三線下地”工程項目收入增加。
貴廣網絡、華數傳媒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24.35億、28.01億元,同比均有增幅。貴廣網絡營收的上行,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扶貧、民生工程的推動,如在疫情期間,推出“陽光校園 空中黔課”全省中小學生在線教育平臺,在電視端開設14個直播頻道和互動點播專區,向貧困學生家庭捐贈電視機;超額完成多彩貴州“廣電云”戶戶用工程建設任務,在上半年新增“廣電云”用戶22.7萬戶。
華數傳媒則是借疫情影響催生線上娛樂需求的機遇實現互聯網電視公網收入快速增長、寬帶及數據通信業務收入較好的增長,拉升營收整體上行。
此外,還有東方明珠,達到76.28億元,但營收上行主要基于東方有線進行并表,而當剔除東方有線并表影響,同比變動則為負值,并不好看。
更為“慘烈”的,是上市公司們凈利潤表現,2019年同期全員盈利的廣電系,在今年前三季度,集體坐上滑梯下行,無一幸免。
電廣傳媒、廣西廣電、湖北廣電在2020年上半年分別凈虧損'9.09億、1.33億元、7419萬元,而在上年同期,這三家上市公司均還位列盈利名單之中。
逆水難行舟?競爭+疫情扼住廣電系發展之喉
一兩家公司業績下滑可以深挖是否經營不善,而當每家公司均出現業績低迷的現狀,則必存行業通病。
各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也將主要問題,歸咎到了行業環境的頭上。
其一,是行業整體競爭壓力加劇的無奈。
從市場環境來看當下,各省網公司已盤踞市場,拿下各個山頭的有線用戶、寬帶用戶,并通過相關付費服務,支撐起業績。
但科技的賦能使各個行業的發展周期明顯提速,近年來,伴隨著IPTV、OTT TV與移動互聯網視頻的發展,逐步侵占市場空間,用戶在移動端的使用頻次激增,大屏換小屏,市場切割,沉淀下來的電視遺留用戶以十代以下,六十代以上為主,直接導致有線電視的傳統TV業務受損,電視用戶粘性也隨之動搖。
此外,在三大運營商接連啟動5G套餐后,腳步落人之后的廣電,也留不住那些愛嘗鮮的用戶了。
從《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有線電視行業季度發展報告》所提供的數據來看,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我國有線電視用戶總量為2.06億戶,凈減少了310.4萬戶,有線電視在中國家庭電視市場的份額降至了45.58%。其中,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凈減少202萬戶,降至1.90億戶。有線數字電視繳費用戶為1.42億戶,凈減196.2萬戶;而在2019年四季度,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總數為1.92億戶,繳費用戶為1.44億戶。
寬帶用戶總量也在壓縮,2020年一季度,廣電寬帶用戶總量為4186.9萬戶,較2019年四季度的4244.6萬戶,凈減少57.7萬戶,首度出現負增長。
此消自然彼長,三大運營商IPTV用戶至今年7月達到了3.05億戶,固網寬帶用戶則達到了4.68億戶。
盡管廣電系上市公司居安思危的意識驅動他們在IPTV、OTT TV與移動視訊端有所布局,如湖北廣電的鱷魚TV,主推OTT業務,搭建內容聚合平臺;電廣傳媒推出的“蝸牛TV盒子”與移動端“蝸牛視頻APP”;華數傳媒互聯網電視業務收入在營收上行的前提之下,營收占比也在上半年增至將近3成。但放眼至行業,這種廣電系主導的OTT,和小米、海信等硬件商主導的OTT,完全不在一個用戶心智獲取層次上,難以攔住用戶流失所帶來的營收下滑。
各上市公司披露的有線電視用戶、寬帶用戶變動數據,也為之提供佐證,江蘇有線、廣電網絡、東方明珠、吉視傳媒上半年電視用戶較之上年末各自流失21萬、14萬、9萬、2萬,天威視訊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終端數縮減4.66%。廣電網絡、東方明珠寬帶用戶則在上半年分別有0.54萬、4萬流失。
其二,在于疫情的影響。
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在直接或間接的沖擊著廣電系的城墻。
疫情期間,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廣電系企業調整部分有線電視內容進行免費播放,原本需付費點播的影片、節目也調整免費放開,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營收縮水。
線下有線電視、寬帶用戶新裝、推廣等動作,也因為疫情而束住手腳,限制了用戶的新增規模。
同時,疫情也在通過限制文旅活動而間接對廣電企業營收產生影響。一方面,疫情期間酒店停業、企業停工等不可抗力,使非居民電視用戶的收費率大打折扣,給營收帶來損失;另一方面,文旅業務板塊整體受挫,使得在這一產業有所布局的廣電上市公司,也元氣大傷。
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電廣傳媒。在電廣傳媒的主營業務之中,文旅業務僅次于有線網絡業務之后,電廣傳媒旗下手握長沙世界之窗主題樂園、五星級圣爵菲斯酒店,電廣傳媒也強調將把文旅業務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已經設立芒果文旅公司,整合湖南廣電內容IP資源,布局文旅業務的新增長點。
但也正是文旅板塊,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世界之窗虧損954.44萬元,圣爵菲斯酒店虧損955.42萬元,電廣傳媒的文旅、廣告代理等業務出現近幾年來的首度虧損。
同時,電廣傳媒旗下韻洪傳播高鐵自營媒體等廣告業務受疫情影響嚴重,與上年同期相比,業務量呈大幅下降態勢,半年度凈利潤虧損約2759萬元,下半年情況仍不容樂觀。
5G破局?千億“全國一網”整合成救命浮木
疫情影響因素,或尚有回暖的可能,但市場空間的擠占、用戶流失的趨勢卻是頹勢難挽,居安尚要思危,更可況,此時的廣電系,到了不得不轉型的岔路口。
市場從來無情,跟不上,只能被淘汰。
其實,破局的謎底,或早就擺在廣電系的面前。
今年2月,中宣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加快推動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廣電5G建設一體化發展。根據《實施方案》,“全國一網”整合由中國廣電聯合省級網絡公司、戰略投資者共同發起、組建形成中國廣電控股主導,對各省網公司按母子公司制管理的“全國一網”股份公司。建設具有廣電特色的5G網絡,實現“全國一網”與5G的融合發展,推動大屏小屏聯動、無線與有線對接、衛星與地面協同。
其實,近20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國家政策一直在推動電視與網絡的整合。20世紀初,“三網融合”提出,電視、電信、計算機網絡融合的戰略規劃明確;隨后,又提出建設集有線、地面、衛星傳輸于一體的數字電視網絡。經過十年發展,到2010年,”一省一網”的架構網絡基本形成。同期,“三網融合”啟動12個城市的試點,落地推進。但不可否認的是,鋪設艱辛,各省網也仍是“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
隨后,為推動實現“三網融合”,中國廣電獲批成立,2014年中國廣電正式掛牌。正是在此前提下,面對當前推動“全國一網”和5G融合的任務,廣電總局又把指揮棒放到了中國廣電手中。具體方案是,由中國廣電攜5G牌照與資金入股,各省網按照凈資產認股,引入阿里巴巴、國家電網作為戰略投資者。
對于今年《實施方案》的推進,業內不少聲音認為恰逢其時,各省網公司面對著用戶縮水的現狀,拿著營收、凈利潤下滑的成績單,不好交代。而這其實,也是對廣電推動5G建設的催促。
2019年,被稱為中國5G元年的一年。工信部在2019年6月面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中國廣電四家機構下發首批5G牌照,這四家機構成為國內負責5G建設的發包“先行者”,有信任,也有壓力。
2019年6月至今,三家運營商5G基站建設已超40萬個,終端用戶數突破6600萬,“5G+”“5G全場景智慧物流系統”“5G智慧園區”“5G套餐”,從基建到創新,從9元套餐到億元生態場景規劃,三家運營商“斗志昂揚”。
中國廣電卻是老神在在,遲遲未有明確的商業部署動作。但也不能忽視已經完成一定的前期儲備工作,比如頻譜標準、基帶芯片網絡、5G數據呼叫、系統方案等方面已經相應符合5G國際標準,或為5G工作完成相關測試。
8月底,也就是廣電系上市公司陸續披露半年財報的同期,11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對外投資公告,對由47家發起人組建(后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退出,發起人數量減少為46名),中國廣電牽頭,各省網公司參與,阿里巴巴、國家電網戰略投資的“全國一網”股份公司,也就是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披露。8月4日,“全國一網”公司,已經完成申報登記。政策推動下,中國廣電5G布局節奏,明顯提速。
這家注冊資本逾千億的“全國一網”股份公司,喊著金湯匙出生。從股權構成來看,中國廣電持股51%,為控股股東,以其手中較為“值錢”的國家廣播電視光纜干線網公司股權、已投資省網公司股權等資產及現金出資,同時隨身攜5G牌照資質、頻率資源等入局。
國家電網與阿里巴巴分別出資100億元,各自持股9.8813%,其后是廣東廣電網絡發展有限公司,出資62.3億元,持股6.1623%,北京北廣傳媒投資發展中心有限公司出資38.9億元,成為“全國一網”股份公司的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3.8469%。其余約20%股權,則分散于其余41家公司手中。
從11家上市公司的具體認股情況來看,東方明珠、貴廣網絡等9家以現金方式出資,電廣傳媒在出資2億元的同時,將湖南有線51%股份等資產投入其中,同時歌華有線則以股權方式出資認購,北廣傳媒以其所持歌華有線51%股權進行認繳,對應38.9億元,也就是前述“全國一網”股份公司的第五大股東。
對此,業內有聲音提出,歌華有線以股份入股,或有對未來“全國一網”股份公司借殼上市的考量。
廣電系的上市公司們,對于參與”全國一網“股份公司也有眾口一詞的期待,“為了實現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的統一運營管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建設具有廣電特色的 5G 網絡并賦能有線電視網絡,完成以全國互聯互通平臺為基礎的有線電視網絡IP化、智能化改造,促進有線電視網絡轉型升級,實現全國一網與5G的融合發展,中國廣電聯合其他發起人共同發起組建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有利于公司深度參與全國一網整合及廣電 5G 建設,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
政策助推遇上轉型拐點,5G布局對于廣電系已是不得不發,只是,能否真的幫助廣電脫離困局,再度迎來上升期,還是不可蓋章的走勢。
主要是,難點還有不少。
首先,在于5G牌照共用問題,據業內分析,目前工信部要求,兩個毫無關聯的獨立公司無法共同使用一張牌照,即中國廣電的5G牌照,不能與作為獨立法人的地方有線網絡公司共享,華數傳媒等上市公司也曾向媒體表示,中國廣電獲得5G牌照,上市公司與之不存在股權關系,因此對業務并無重大影響。
而按照“全國一網”股份公司的股權架構,僅以現金出資的9家上市公司,或仍面臨無法使用5G牌照的現象,而可能推進的方式,是以成立合資公司等折中方式,獲取牌照使用權。
此外,還有廣電的遺留問題。全程全網、統一管轄下的約束力,與各自為營的“一省一網”截然不同,而融合的難點,往往在于能否形成自上而下的統一決策和自下而上的響應動作,現實中常年“各占山頭”的省網公司能不能聽話,執行的速度,都還是未知數。
不僅如此,對于“全國一網”股份公司而言,盡管廣電擁有700M頻段的絕對優勢,卻仍是難以補足其在通信運營領域缺乏專業人才、技術以及資金方面的劣勢。
目前,“全國一網”股份公司尚未正式掛牌,內部體制機制的搭建、理順,各省網與戰略方協同運營,均需要不少時間。且在業內看來,此次整合“全國一網”,中國廣電以牽頭作用為主,協助實現資源的集約化,而進一步的具體落實,還要看省網如何“接住”放穩,接下來,必然是長線“作戰”。
此時各上市公司家長們圍在一起討論的問題,當不限于當前的成績單,而是不遠的未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