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郝嫻宇
4月28日,新浪微博發(fā)布IP屬地功能升級公告,宣布站方將全面開放評論展示評論IP屬地小尾巴功能,上線“個人主頁一級頁面展示IP屬地”功能。緊接著,29日,微信方面也宣布即將在微信公眾平臺展示用戶IP屬地,用戶暫時無法主動關閉相關展示。不只微博、微信,在此前的4月15日,知乎、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百家號、小紅書等多家網絡平臺均已宣布將“公開賬號IP屬地”,測試之后將全量上線。
社交網絡平臺紛紛宣布展示用戶的IP屬地,這意味著,今后所有用戶在網絡上發(fā)言或評論時,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IP歸屬地將被公開顯示。就微博而言,顯示IP屬地功能的上線,讓不少平日里習慣打造人設的明星網紅尷尬不已:一大批致力于推介本地旅游美食攻略的博主IP屬地竟不在當地、熱衷于發(fā)博“營業(yè)”的明星們微博竟是代發(fā)……此外,一大批在敏感熱點事件中發(fā)表不實言論、煽動網民輿論的“正義人士”們也紛紛“現形”,要么IP屬地壓根不在當地,要么批量來源于某些特定國家和地區(qū)。
事實上,對于上線此項功能的初衷,幾大網絡平臺在公告中已給出了解釋,目的在于“減少冒充熱點事件當事人、惡意造謠、蹭流量等不良行為,維護健康有序的討論氛圍,保障用戶第一時間獲取真實有效信息的權益。”
顯示用戶IP屬地,對于打擊網絡暴力、惡意造謠、帶節(jié)奏蹭熱度等人們深惡痛絕的網絡行為而言,的確邁出了重要一步。長期以來,社交平臺的匿名性讓部分不懷好意的群體或是發(fā)表不實言論、散布有害信息,又或是在熱點事件爆發(fā)后冒充事發(fā)地當事人造謠傳謠、帶歪輿論節(jié)奏,網絡空間變得烏煙瘴氣,事件真相也因此難以展現在公眾面前。尤其是今年以來,俄烏沖突、上海疫情等熱點事件更讓不少別有用心的境外網絡用戶“現出原形”,斬斷在網線背后操弄輿論的黑手已變得刻不容緩。從某種程度而言,顯示IP屬地加強了用戶網絡行為與現實世界的聯結,進一步提升了網絡發(fā)聲的門檻,也讓網民在發(fā)言時更加慎重。對于以往那些習慣于肆無忌憚辱罵造謠的“鍵盤俠”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強有力的震懾。
顯示IP屬地提供了一種約束網民不良網絡行為、維護正常網絡秩序的有效方式,但如何用好這項功能,防止其衍生的其他負面效應,也對平臺的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部分網友擔憂,顯示用戶IP屬地后,是否會滋生以IP屬地搞地域歧視、拿IP屬地出言不遜惡意傷人的不良風氣?如何防止一些用戶使用IP虛擬工具制造屬地假象并借此造謠網暴他人的行為?這些都需要網絡平臺對這項功能后續(xù)不斷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堵住相關技術漏洞,從而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正面效果。而對于部分網友擔心的隱私泄露問題,網絡平臺在做好技術完善的同時,也應及時對公眾作出回應。
說到底,顯示IP屬地只是打擊網暴謠言、凈化網絡環(huán)境在技術層面的一種方式。要真正杜絕網絡不良行為、創(chuàng)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huán)境,除不斷加強更多技術層面的探索和約束之外,更重要的是規(guī)范一個個IP背后人的行為。提高全體網民的網絡素養(yǎng)、加大對違法違規(guī)網絡行為的懲治力度,才能從根本上遏制網絡不良之風,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監(jiān)制:孫愛東
主編:王新亞
責編:秦黛新
校對:郭艷慧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