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董溫淑
來源:市界(ID:ishijie2018)
在2020年8月的小米十周年紀念日活動上,雷軍在演講中特意提到了小米投資的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
在雷軍口中,2015年時,30歲出頭的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還是“一個剛剛從大公司出來創業的小伙子”,誰也沒有想到,“只用了5年,石頭科技就成為了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領導者”。
2020年2月上市的石頭科技,當年年底時股價漲至千元以上,成為茅臺之后又一支千元股,同時還是科創板第一高價股,總市值一度近千億元。石頭科技因此多了個稱號——“瘋狂的石頭”。
昌敬,曾經的大廠打工人——前騰訊高級產品經理、前百度高級經理,由此身家飛漲。
但如今,石頭已不再瘋狂。
4月21日,石頭科技披露的年報顯示,2021年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僅2.41%,扣非凈利潤甚至負增長,增速罕見地創下了近五年的新低。
截至4月29日收盤,石頭科技的總市值為382億,相較于2021年6月高點的993億市值,減少了611億,跌超60%。
牽手“米系”資本
石頭科技是昌敬的第二次創業。相比僅持續了10個月的第一次創業,昌敬與掃地機器人的故事長了許多,也多了一些坎坷。
2011年,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率提升,美圖軟件市場日趨火熱。彼時在騰訊擔任高級經理的昌敬也下場“參戰”,從2月開始創辦“魔圖精靈”App,并拿到了李開復創新工場的投資。但是這次創業僅持續了約10個月,就以“賣身”給百度告終。昌敬也由此進入百度工作。
在百度工作到第三個年頭,2014年初昌敬的創業之心再次“萌動”。這次他選擇的賽道是掃地機器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正式開始創業前,昌敬開始密集接觸投資人。據《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這本書描述,當時許多投資人聞風而來,但其中大部分又在聽到掃地機器人幾個字后選擇搖頭離去。直到公司注冊成立的2014年7月,仍未敲定投資。
投資人的不看好,一來由于當時掃地機器人市場尚未爆發。但更重要的是,投資人認為昌敬的大廠工作經歷和創業經歷偏向軟件,對家電類硬件創業不夠“懂行”。
幾經碰壁后,昌敬輾轉聯絡到了小米的投資部門,并花費42天時間做出了一版簡陋的產品demo。
在小米眼中,昌敬的軟件經歷反而成為了優勢。
小米、米家品牌的智能家居產品,一貫的思路是用性價比爆品敲開市場大門。而性價比的背后,是對硬件供應鏈成本的極致壓縮。爆品的口碑,正來自于軟件優勢。
平衡車企業九號公司創始人王野,曾在一次訪談中將這種模式描述為,“投入大量的研發資源,用軟件去替代硬件,用軟件去做復雜的算法,讓低成本的硬件能夠具備高成本硬件的性能和安全性,這樣來降低成本”。
掃地機器人早期被視為“人工智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清掃效果差、清掃范圍不精準、易被卡住等問題。
昌敬當時提供的demo雖然只能以“龜速”移動清掃,但重點展示了產品的規劃路徑算法,后者正能夠規避上述運行問題。
小米旗下谷倉爆品學院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昌敬團隊展示完demo之后)小米有了底——即使項目不成,投資這樣一個軟件團隊也是有價值的。
根據石頭科技招股書,小米系資本天津金米在2015年3月參與了石頭科技的增資。此外,雷軍聯合創立的順為資本也從2016年4月起,參與了石頭科技的多次增資。
在米系資本助力下,石頭科技團隊共計花費了26個月的時間完成掃地機器人的軟件設計。
小米模式下,石頭科技負責產品的研發,將掃地機器人的生產委托給欣旺達完成。2016年9月,石頭科技為米家代工的首款掃地機器人亮相,首批3000臺定價1699元。當時,市面上主流的iRobot、Neato等產品售價普遍在6000元左右。
除了“腰斬”行業均價,首款米家掃地機器人還提供激光導航功能,相比傳統“撞到哪里掃哪里”的傻瓜式掃地機智能了許多。
事實證明,小米生態鏈中“軟件優勢+低成本硬件”的生意經,在掃地機器人市場再次奏效。
告別“小米式”性價比
可以說,石頭科技是小米一手“扶持”成長起來的。
成為“米鏈企業”后,憑借小米的訂單,以及小米系的供應鏈、營銷渠道優勢,石頭科技發展飛速。
根據招股書,2016年,石頭科技營收為1.83億元,2017年就升至11.19億元。而這兩年中,石頭科技代工米家掃地機器人的收入分別為1.81億元、9.89元,營收占比達98.58%、88.36%。
小米化是把雙刃劍。
以“小米式”性價比闖入市場,快速搶占地盤。這是許多小米生態鏈企業成長過程中的共性。
不過,性價比的另一面是米鏈企業普遍面臨“叫好叫座不賺錢”的局面。米家品牌產品普遍定價較低,而且銷售過程中,產品無論是由石頭科技直接銷售還是通過小米渠道銷售,小米均參與利益分配。
因此,石頭科技早期的盈利能力在同行業企業中偏弱。2016、2017年,石頭科技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而可比公司科沃斯、福瑪特的毛利率均在30%以上。
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之后,石頭科技又開始“去小米化”,走上了告別“小米式”性價比之路。
在2017年與2018年,石頭科技分別推出了“石頭”與“小瓦”兩個自有品牌——產品主要由石頭科技自有渠道進行銷售,幾年間自有品牌營收占比迅速提升。
昌敬對此解釋道:“我認為一家成功的公司必須具備自我存活能力。從我們的初心來說,石頭科技不想只做ODM(原始設計制造商)企業。”
石頭科技兩大自有品牌同樣聚焦于地面清潔機器人市場,不同的地方在于目標市場定位——“石頭”品牌定位中高端市場,“小瓦”則定位于低端市場。
“石頭”品牌掃地機器人功能比米家產品豐富,除了能夠激光導航之外,還具備掃拖一體功能,平均單價比米家產品更高;“小瓦”品牌則推出傳統的隨機碰撞式、慣性導航式掃地機器人產品,平均單價比米家產品更低。
以2018年為例,“石頭”掃地機平均單價為1866元,米家產品為1160元,“小瓦”品牌為965元。
石頭科技的自有品牌產品中,從2018年起,“石頭”品牌營收占比超過米家,達48.5%,成為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小瓦”營收占比較低,2018、2019年均為3%左右。
隨著自有品牌收入占比的提升,即使米家品牌的毛利率在下滑,石頭科技的綜合毛利率也一路向上。
根據中怡康數據,從2019年開始,石頭科技穩居國內掃地機器人市場前三名隊列中。
“獨立成長”的代價
2020年是石頭科技發展的關鍵節點。
這一年,石頭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小米生態鏈中的第三家上市企業。與此同時,石頭科技的“去小米化”更徹底了——關聯交易占石頭科技營收的比例降至10%以下。
不過,在這一年,石頭科技的業績增長卻遇到了瓶頸。
上市第一年的年報,石頭科技的營收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就創下2017年以來的新低,分別為7.74%、74.92%,且遠不如前三年。
2021年,石頭科技“去小米化”更徹底了,自有品牌營收占比升至98.8%,與小米的關聯交易占營收的比例已降至約1%,但業績仍延續了上年降速的勢頭,營收增速雖略有回升,但仍不及上市之前;歸母凈利潤增速進一步放緩;扣非凈利潤增速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離開石頭科技后,米家品牌掃地機器人還有云米、追覓等供應商,而石頭科技卻丟掉了部分原有的國內市場份額。
同時,市場競爭在加劇,石頭科技“獨自成長”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回看這兩年,石頭科技在境內市場的營收連續下滑,2020年下滑了26.53%,2021年下滑了7.1%。
這也印證了市場對石頭科技的一些擔憂。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對市界說道:“像石頭科技這樣的輕資產公司有一個特點,一般是早期跑得快,后期跑不動。”
“跑不動”的原因,既有失去小米勢能之后,單打獨斗所需面臨的銷售成本上浮問題,亦有技術創新難度加大后,公司面臨的市場競爭加劇風險。
在小米生態鏈體系中,無論是米家代工產品還是石頭科技自有品牌產品,均可以通過小米渠道進行銷售,無形間節省了銷售費用。
在“去小米化”的過程中,石頭科技進行了“惡補”,一方面加強境內市場的宣傳與推廣,一方面大力拓展境外市場。2021年,石頭科技境外市場營收已超過境內市場,占比達57.63%。
2020年8月,石頭科技公告稱,要以IPO超募資金10.22億元建設“營銷服務與品牌建設項目”。2021年,石頭科技還嘗試了明星代言,簽約當紅藝人肖戰成為旗下系列產品的代言人。
可想而知,“獨自成長”要付出的成本一定不會低。
2020年與2021年,石頭科技銷售費用分別為6.2億元、9.38億元,分別增長了75.24%、67.74%。銷售費用率近幾年也在持續上升。
加大營銷的背后,是石頭科技的綜合優勢面臨挑戰。
石頭科技早期通過激光導航樹立的技術領先優勢已逐漸減弱。
在“石頭”品牌著重布局的路徑規劃式掃地機器人市場,LDS SLAM激光導航、VSLAM視覺導航是主流的導航技術。除了石頭科技之外,科沃斯、云鯨等掃地機器人企業均已對這幾類技術進行了布局。各家均沒有樹立起絕對的技術壁壘,產品功能越來越同質化。
正如劉步塵對市界所言:“目前,各大品牌的掃地機器人產品,功能差異不太明顯,也沒有形成很明顯的品牌梯度差。”
最為核心的導航、避障技術發展進入了瓶頸期,提升掃地機器人的清潔效果和自動化程度,就成了行業突破的方向之一。
但在清潔技術創新方面,石頭科技的反應“慢了半拍”。比如,2019年云鯨率先發布自清潔式掃地機,石頭科技則在2021年才通過發布自清潔掃拖機器人G10補齊了這片產品空白。
石頭科技急需找到新的增長曲線。商用清潔機器人、洗地機兩大新品類產品,成為石頭科技發力的方向。目前,石頭科技洗地機產品已經上市,商用清潔機器人項目尚未達到可用狀態。
在這兩個細分的市場,石頭科技同樣會與科沃斯、云鯨等老對手,狹路相逢。
2020年,科沃斯旗下品牌“添可”發布洗地機產品“芙萬”系列。目前,“添可”牢牢占據著國內洗地機市場,份額高達70%左右。而石頭科技在2021年8月才進入洗地機市場,晚了一步。
2021年6月,石頭科技的股價一度接近1500元/股,創下新高,總市值近千億元。不過,截至2022年4月29日,總市值已跌至382億元。
2022年2月,“小米系”的天津金米再次公告減持計劃。此前,其與“雷軍系”的順為資本已有過減持。彼時,市場上聲音四起:石頭科技“去小米化”,雷軍和小米也正在將石頭“拋棄”。
客觀地說,從數據上看,“去小米化”2018年就已開始加速。
不過,在地理位置上,石頭科技已經變成了小米的鄰居。
石頭科技在2021年購置了北京昌平區8號線朱辛莊站附近的一棟大樓——后來被命名為“石頭科技大廈”。而距離大廈500多米的地方,就是小米智慧產業園區。
參考資料:
1、《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小米生態鏈谷倉學院
2、《中國制造2.0:用科技和創新,服務全球用戶|創新大會2021》,極客公園
3、《米家掃地機器人:零經驗征服“大魔王”》,谷倉爆品學院
4、《對話石頭科技80后創始人昌敬:品牌并非短期能做出,堅持科技創新創造長期價值》,搜狐財經 張瑩
5、《小米十周年公開演講全文》,雷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