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不停發癢,醫生從他眼里取出十幾條蛆

眼睛不停發癢,醫生從他眼里取出十幾條蛆
2022年04月17日 10:00 環球科學

  蠅類幼蟲自帶的尖利武器,會如何傷害眼睛?

  撰文 | 栗子

  審校 | 二七

  一位53歲的法國園藝師,在工作的時候感到有什么東西進了他的右眼。

  然后,這只眼睛開始發癢,過了幾個小時依然沒有好轉。園藝師意識到,指望癥狀自己消失是不太可能了,于是去往急診室,尋求醫生的幫助。

  醫生為園藝師檢查了視力,結果左右眼都是1.0,并無異常。但仔細查看右眼后,醫生發現他有結膜充血的癥狀。除此之外,園藝師右眼的角膜、球結膜、結膜上穹和結膜下穹,都有半透明的蠅類幼蟲在“游動”,總共十幾只。

  那么,這些幼小的生物是從哪里來的?詢問園藝師本人后,醫生得知他的工作地點在一座農場旁邊,那座農場里養著綿羊和馬。而園藝師眼睛里的蛆蟲,正是羊狂蠅的幼蟲。

  從羊鼻子里開始的一生

  許多蠅類喜歡在溫暖潮濕有腐敗氣味的地方生活。前者代表了適于繁殖的溫度與水分;后者可能意味著,有充足的食物為生育活動保駕護航。

  比如,當動物遺體開始腐爛的時候,麗蠅科的選手通常能快速飛抵現場,并在一些開孔的部位(如眼口鼻處)踴躍繁殖,家蠅科則緊隨其后。所以,法醫學者時常根據昆蟲的繁殖周期,來推測尸體的死亡時間。

  然而,羊狂蠅(Oestrus ovis)與這些親戚有些不同。它來自狂蠅科(Oestridae),這一科的昆蟲雖然也愛溫暖潮濕的環境,卻不以追逐死亡氣息而聞名。羊狂蠅理想的繁殖地,常常是活著的動物。

  這是因為,羊狂蠅是一種專性寄生生物。也就是說,它的生命周期中有一部分必須靠寄生來完成。羊狂蠅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以幼蟲形態存在,需要一個宿主持續為它提供養分,直到幼蟲發育完全,才會離開宿主。所以,母親在產下后代之前,就要為孩子選好未來的成長環境。

  而綿羊的鼻孔,成為了羊狂蠅的熱門產子地點。只不過,母親并不直接產卵,而是先在自己體內將卵孵化為幼蟲,再在綿羊的鼻孔區域產下幼蟲,即是我們俗稱的蛆。自此,體長1毫米左右的蛆可沿著鼻道向上蠕動,而后進入鼻竇。在那里,幼蟲吸收著宿主的營養繼續成長(到大約20毫米),發育完全再回到鼻孔附近,隨著綿羊的噴嚏落地,鉆進土壤開始成蛹;最終破蛹而出,以成蟲的身份交配,開啟下一個繁殖周期。

  其實不止綿羊,山羊和鹿也是羊狂蠅的常見宿主,它們都可以承載這樣的生命輪回。與這些動物相比,人類或許算不上羊狂蠅的優質宿主,但當人類在那些動物附近出沒的時候,也就有了被選中的機會。

  如果深入人類眼球

  每一次,羊狂蠅在宿主身上產下的幼蟲,通常有幾只到十幾只,而宿主的健康狀況也會因為這些寄生蟲的存在而受到影響。

  例如,幼蟲利用腹部的小刺和口鉤在動物的鼻腔里攀爬時,會刺激鼻腔黏膜而令宿主流鼻涕。同時,鼻黏膜腫脹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就算沒造成呼吸困難,也可能讓宿主動物因為不舒服或注意力分散而減少進食量,甚至死于營養不良。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一些綿羊被羊狂蠅寄生后,體重下降幅度可達4.5千克,羊毛產量降幅可達500克,羊奶產量降幅可達10%。

  而在人類身上,羊狂蠅感染鼻腔的案例比較罕見,典型的癥狀有鼻黏膜炎癥和打噴嚏,好在蛆蟲通常能被機體自行排出體外,也很難留下后遺癥。與之相比,羊狂蠅給人造成的眼部感染更加常見,那位不幸中選的園藝師便是如此,而他患上的疾病叫做眼蠅蛆病(ophthalmomyiasis)。

  雖然,感染部位從鼻子變成了眼睛,但蛆蟲身上的刺和口鉤同樣會給宿主帶來傷害。隨著幼蟲軀體的蠕動,這些“銳器”可能會讓眼睛發癢、發紅、灼熱、腫脹或流淚等等,也會令人產生異物感。

  如果說人類的眼睛與綿羊的鼻子,對羊狂蠅來說有什么明顯的不同,大概就是人類的眼睛不太適宜蛆蟲的生長,羊狂蠅幼蟲通常撐不到發育完全的那一刻便提前死去,無法走完整個生命周期。

  這些逃不出去的蛆蟲,多數不會深入眼球的內部結構,只是生活在一些外部結構。比如,那位園藝師感染的羊狂蠅幼蟲,被醫生發現的時候,正在角膜、球結膜,以及結膜上穹和下穹活動。

  此類情況屬于外眼蠅蛆病(external ophthalmomyiasis),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手動清除異物。醫生用鑷子幫園藝師取出了蛆蟲。另外,由于入侵的蛆蟲數量不少,醫生擔心它們的刺和口鉤給患者的角膜造成擦傷,于是在清除蛆蟲后,還輔以外用抗生素,作為預防性治療手段。

  醫療團隊把這位園藝師的病例報告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告里寫到,在清除羊狂蠅幼蟲10天后的回訪當中,患者的癥狀已經得到了緩解。

  當然,并不是所有眼蠅蛆病患者都像他一樣幸運。在少數極端情況下,羊狂蠅幼蟲也會在眼球里挖洞,鉆入內部結構。如此一來,就算蛆蟲死去,難以移除的尸體也可能給眼球引起嚴重的炎癥,甚至危及視力,帶來失明的風險。這便是眼內蠅蛆病(internal ophthalmomyiasis)。

  那么,醫生通常是怎樣診斷眼內蠅蛆病的?假如從顯微鏡中觀察眼球,可能會在前房(anterior chamber)、視網膜下腔(subretinal space)或玻璃體(vitreous)中,發現運動中的幼蟲;幼蟲甚至還有可能在視網膜上留下一條鮮明的運動軌跡,仿佛在告訴觀察者,它來過。

  原報告: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icm2115416

  參考鏈接:

  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46/11/e124/377921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criid/2016/2456735/

  http://www.merckvetmanual.com/mvm/index.jsp?cfile=htm/bc/121502.htm

  https://entnemdept.ufl.edu/creatures/LIVESTOCK/sheep_bot_fly.html

  https://www.agric.wa.gov.au/livestock-parasites/nasal-bots-sheep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book/9781416040446/feigin-and-cherrys-textbook-of-pediatric-infectious-diseases

視網膜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