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機器人的印象,一般都是啥樣的?
是賽博坦星球的變形金剛?高達 SEED?還是守望先鋒里的堡壘?
再不濟,也得是鐵甲小寶里面那種吧?
也許,你一直有個浪漫的機甲夢,但抱歉,下面這個可能會毀了你的幻想。
因為最近科學家研究出來了一個 —— 流體機器人。
雖然外形有點對不起觀眾,可它卻是個貨真價實的實力派。
因為它不僅變形能力十分強悍,可以自由幻化成各種形狀,并通過寬度為 1.5mm 的狹窄通道。
就連在水中,它的行動也依然不受影響。
不僅如此,它甚至可以實現抓取、包裹小物體的能力。
并且真的像史萊姆一樣,能進行自我修復。
即使被利器斬斷,也能使用合體技,九九歸一。
據研究人員說,未來的計劃是讓它應用在生物醫學、電子設備修復等領域。
因為目前的微型軟機械人存在局限性,無法在高度受限的環境中導航。
而屎萊姆大兄弟則能實現多種功能,比如:取出、運輸人體內的有害物質。或者,用它來進行電路的切換和修復。
畢竟這玩意連個動力系統都沒有,到底是咋工作的呢?
其實啊,它是由聚乙烯醇( 一種聚合物 )+硼砂+釹磁鐵混合而成的,在外部用磁力就能直接進行控制。
但當下也只是在初級階段,研發人員表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讓它像其他機器人一樣,可以自由操控,從而實現更多特異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它里面的‘釹金屬’非常牛,活脫脫一個稀土領域 “ 釹明星 ”。
這種金屬最早被奧地利老哥 —— 韋爾塞巴赫于 1885 年發現。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它有著卓越的磁力性能,可謂元素屆的萬磁王。
甚至在高溫性能、氣密性、耐腐蝕性上也厲害得一批。
只要與其他元素互相作用、反應,現在不僅在電子機械等行業發光發熱,也常用于航空材料。
在醫療領域,摻了 “ 納米氧化釹的納米氧化釔鋁石榴石激光器 ”( 強調一下,這不是繞口令 ),還承擔著代替手術刀切除組織,或是消毒傷口的任務。
看得出來,釹金屬用途非常廣泛。
因為這種物質對人體皮膚、黏膜、眼睛有著比較強的刺激性,如果不小心吸入,還有可能導致肺栓塞和肝損害。
在很多國家,甚至還有《 釹禁令 》,中國和歐洲已經將釹添加到化妝品禁用物質里了。
美國有些游戲廠家曾經用釹做成強力磁鐵作為玩具,結果是醫院差點被家長擠爆了。
簡單來說,就是在釹金屬的外表面,包上一層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大家應該都熟,就是沙子、巖石中廣泛存在的那玩意。
但這也只是個臨時辦法,畢竟人體內太復雜了,稍不留神可能就出事,危險程度不亞于主刀大夫把剪子落肚子里。
不過,相信以后技術成熟了,這些難題也會被一一攻克。
要是能再把它變成下圖這樣,說不定以后切個闌尾、摘個結石啥的,只要把它吃下去,就能搞定了。
開個玩笑,
配圖是《 惡魔之魂 》里的重裝史萊姆 ▼
不過,相信當下最嚴峻的問題,還是它的表達性狀,與排泄物過于相像。
研究人員顯然也知道,屎萊姆的造型可能會影響大眾對它的接受程度,所以,團隊里的研究人員也補充表示 ——
目前我們在調配時,選擇了棕黑色調,但以后可能會使用可食用顏料或染料,來改變它的顏色,使它更加豐富多彩。
如果是彩虹大便,至少對小編來說,確實體驗會好一點( 也許吧 )。
配圖絕非惡意!!!
實在是找不到其他更像的了 ▼
比起這個,同為液態/流體機器人,小編覺得還是中科大在 2018 年做得這個項目,更炫酷一點。
當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了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蘇州大學,設計了基于鎵基室溫液態金屬的新型機器人驅動器。
這個舉措,實現了液態金屬驅動的‘ 功能性輪式移動機器人 ’。
總之,這個屎萊姆,顛覆了小編對機器人的認知。
盡管距離醫學領域還有點遙遠,但是在電路工作方面,感覺研發大大們可以投入起來了。
說不定,與其治療人類,可能用來治療未來的機器人,更靠譜一點,你說是吧?
總之,謝謝你!大便超人!
撰文:赤膊朋克 編輯:面線
圖片、資料來源:
中國科大液態金屬驅動機器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金屬加工網:什么是激光傳感器 ?有什么作用,原理是什么?這篇文章為你解答所有疑惑
Today:More kids in ER after swallowing small, round magnets, new study finds
Nerdist:MAGNETIC SLIME ROBOT COULD REDUCE INVASIVENESS OF SOME SURGERIES
WileyOnlineLibrary:Reconfigurable Magnetic Slime Robot: Deformation, Adaptability, and Multifunction
engadget:Magnetic slime ‘robot’ could help recover swallowed objects
Science:Magnetic turd’: scientists invent moving slime that could be used in human digestive systems
Google圖片、百度百科
來源:差評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