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得到
2021年12月31日20:30,五糧液成都金融城演藝中心,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如約而至。
羅胖曾發(fā)下大愿望:跨年演講要連辦二十年。今年是第七場,也是最特殊的一場,羅胖面對12000個空座位,用53個好故事,為你講述“原來還能這么干”。
以下是跨年演講全文稿,與你分享。
開場
歡迎回來,時間的朋友。
我在成都,你在哪里?歡迎你們!
今年是“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第7場,也是倒數(shù)第14場。
跟往年不同,因為疫情,我得獨自面對12000個空座位,完成這場演講。那今年咱們就換個講法吧。
回到那個大家都熟悉的場景:我是你的一個朋友,一整年出門在外。年末的最后幾個小時,回到村里,大家一起坐坐,講講這一年我在外面聽到遇到的故事。
時間很緊,我們開始。
第一部分
[1]行就行,不行還能怎么辦?
昆明有一個小伙子,他叫徐偉,開著一家淘寶店。
兩年前,他28歲,他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一家子都挺高興。
這個孩子半歲的時候,查出來了一種病,一種基因缺陷帶來的罕見病,身體沒辦法吸收銅離子。醫(yī)生說,得這種病的孩子,三歲前的死亡率,接近100%。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幸。
設身處地想,為人父母的人,遇到這種事該怎么辦?
是悲傷絕望?還是傾家蕩產(chǎn)四處求醫(yī)?或者找各種偏方?我估計很多人能做到。
但是,徐偉面對的情況更難,這種病沒有能根治的藥物。就連緩解癥狀的藥,國內(nèi)市場上目前也還沒有。
所以,徐偉走上了一條我萬萬想不到的路。
他決定,自己來研制。
這是他家里的雜物間,里面堆滿了土法上馬的研發(fā)設備。
他要攻克的難題是這些:
看到這些專業(yè)名詞,反正像我這樣的文科生,只能跪了。
這條路太難了。要知道,這位徐偉還不是什么理工科高知,他只有高中學歷,沒有生物醫(yī)藥的相關知識。而他居然就走上了這條讓人望而生畏的路。
兩年來,徐偉不斷想辦法,他每前進一小步,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包括專業(yè)機構來幫他。目前,孩子的病情已經(jīng)有了緩解。這已經(jīng)是一個奇跡。
當然,這場搏斗還在進行中,比如孩子還需要基因治療。這是一個難度上了幾個數(shù)量級的任務,絕不是徐偉在自家的簡陋實驗室里能完成的了。所以如果你剛好有相關方面的知識和資源,請聯(lián)系徐偉,幫他一起想想辦法。歷史上,很多藥物和治療方法的開發(fā),就是這樣由患者推動,由專業(yè)機構接力,共同完成的。
除了懇請大家的幫忙,我還想說:徐偉,敬你是條漢子!
聽了這個故事,我不知道你作何感想?這是愚公移山?是精衛(wèi)填海?還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這種不信邪的精神在今天的回響?
但是你發(fā)現(xiàn)沒有?徐偉不僅是不信邪,不僅有一股子沖天的豪氣,更重要的是,他不是憑熱情蠻干,他是真的去查科學論文,到處去請求專業(yè)機構的幫助。
記得德魯克說過一句話:“人們喜歡說意志可以移山,但其實只有推土機可以。”
但是,如果徐偉來說這句話,他一定會說:“要想移山,既要有意志,也要有推土機?!?/p>
在徐偉這個故事里,你會發(fā)現(xiàn),他是兩頭都有。他既依靠父愛如山的個人意志,也依靠人類共同文明成果的那臺推土機。
他把愚公移山的古老故事,往前推進了一小步,具有了當代意義。
我知道,2021年,很多人都過得不容易。
這一年,我們都浸泡在這些詞的環(huán)境里。大家可能或多或少地有點慌。
不光是你慌,其實我也慌。
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跨年演講,第一次沒有現(xiàn)場觀眾。我面前的12000個座位,全都空著。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距離跨年只剩90個小時了。
幸虧多年以前看電影,有一句臺詞,我記到了今天:“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辦法。”
既然來都來了,還是那句話:“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辦法。”
空場演講的難題是,沒有互動的對象,無法感知觀眾的情緒。
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我對面的音樂導演飛羽老師,已經(jīng)陪著跨年演講五年了。
今天,我邀請他把鍵盤樂器搬到了場中央,就坐在我對面。一張琴,兩個人,待知音,這個意象多好。
飛羽老師身邊的那些大熊貓玩偶,就代表我們所有的觀眾來到了現(xiàn)場。
眼前這個場景,我把大唐詩人李賀的詩改了幾個字:
飛羽老師就是我想到的那個辦法。
讓我們一起,見證今天晚上的那個主題:“原來,還能這么干!”
你也可以倒上一杯酒,或者是泡上一壺茶,遇到心有所感的人和事,你可以舉杯敬他,也敬自己心里這點觸動。
在大屏幕上,會有一個滾動數(shù)字。當它倒數(shù)到了1的時候,故事也就講完了。而那個時候,已經(jīng)是2022年的第一天。
那個時刻,我們這群人就可以帶著一兜子的實干辦法,迎接它。
[2]四毛三的物業(yè)費真的能掙錢嗎?
下面這個故事,是在一個小區(qū)里發(fā)生的。這個小區(qū),就離北京最繁華的CBD三站地。
這個小區(qū)的物業(yè)管理不錯,居民滿意度很高,在北京有點名氣。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價格。你猜猜,這小區(qū)的物業(yè)費得多少錢?我先給你一個參考:全國大中城市小區(qū)物業(yè)費的收費平均數(shù)是每個月每平米2塊錢左右;這個叫勁松北里的小區(qū),距離北京的CBD這么近,那是什么房價水平?但這里的物業(yè)費只有0.43元,全國平均值的1/5。
沒錯。你算算:一套50平方米的單元房,一個月只交21.5元,一年258元。
那為什么這么便宜呢?因為不能貴。
這里就是中國城市很常見的那種居民區(qū)。一般建成于三四十年前,那時候人們喜氣洋洋住上了單元房;但現(xiàn)在,居民老了,小區(qū)舊了,成了大家說的——“老破小”。
今年,我聽說一家公司就專門做這種小區(qū)的物業(yè)改造和服務,好奇心就上來了。我不要聽好人好事,我想搞清楚的是:這能掙錢嗎?
這家公司叫愿景。
我替它算算賬。收入,就是0.43元的物業(yè)費,再加上一些停車費,一些閑置空間改造后的商業(yè)租金;但投入呢,是動不動就幾千萬元的改造費用。據(jù)說十年才能回本。
你可以判斷一下,十年才能回本的生意能干嗎?即使能干,又能有多大發(fā)展前途?
愿景的董事長陶紅兵說,“確實可以掙到錢,也可以做大。就是慢點。”
0.43元的物業(yè)費,就不能請那么多專職清潔工了。在北京雇一個清潔工,月工資起碼得三四千塊,20萬平米的小區(qū),大概需要20個人,那每個月就是六到八萬元的人工成本。請不起。
怎么辦呢?
愿景發(fā)現(xiàn),這種老社區(qū)里不是有不少撿紙殼、撿礦泉水瓶的人嗎?他們有些就是附近上歲數(shù)的居民,子女反對他們干這個,換不了幾個錢還沒面子。可是沒辦法,這屬于一種“生活方式”,人人都需要點兒事兒干啊。他們不光撿,還鬧矛盾、搶地盤,給小區(qū)治安增加了不少負擔。
愿景把他們給組織了起來,解決了小區(qū)清潔工的問題,分五步:
第一,先分地盤,這三棟樓的紙殼子、礦泉水瓶歸你撿,那三棟樓的歸他收,每個人把片區(qū)的衛(wèi)生包了。這下,他們的責任感有了:這是我的地盤啊!
第二,每個人發(fā)一件工作服,背后寫上“社區(qū)清潔志愿者”。這下,榮譽感有了——志愿者,正經(jīng)事!子女們也不那么反對了。
第三,專門在樓下給他們搭了小棚子,他們在垃圾里扒拉出來的紙殼子有地方放了。這下,主場感也有了。
第四,不光要把樓前樓后的衛(wèi)生搞好,還要負責指導居民垃圾分類。這下,工作的價值感又上升了。
第五,每人每月再給發(fā)500塊津貼。這下,收入也提高了。
0.43元的物業(yè)費,還能把社區(qū)的清潔搞好,謎底就這么簡單。
原來,還能這么干!
我們來復個盤。按傳統(tǒng)思路,解決一個小區(qū)的清潔問題,那就是花錢、堆資源。有錢就有辦法,沒錢就沒辦法。
但是在這個故事里,你會發(fā)現(xiàn),堆資源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道路。還是那句話:“處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于你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
讓更多的人,甚至讓自己用戶之外的人,比如說這些撿垃圾的人過得更好,這本身就是問題的解決方案。
[3]怎么收老破小社區(qū)的停車費?
繼續(xù)說發(fā)生在勁松小區(qū)里的故事。
物業(yè)公司的一個收入來源是停車費,但是不好收。
你別忘了這里曾經(jīng)是個“老破小”,車主過去都是直接亂停亂放,根本不交費?,F(xiàn)在車有人管了,環(huán)境規(guī)范了,但是到收費的時候,工作人員就容易和住戶起沖突了。
那怎么辦?
愿景的想法是,雇外地小伙兒來收北京小伙兒的停車費,工資高,而且也收不上來。但請北京大爺來收北京小伙兒的停車費,沒問題??!
小區(qū)里那些剛退休的北京大爺,剛退休回家,渾身都是勁兒,也渾身都不得勁,正琢磨著去哪兒找點兒事兒干呢。給他們發(fā)個紅袖箍,去管停車收費的事。
怎么管這些北京大爺呢?北京大媽,一個大媽管理一幫大爺,效果好著呢。
然后,每個人每月再發(fā)點辛苦費。大家都滿意。
你看,還是剛才說的那個思路:通過解決別人的問題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成本下來了,受益的人多了,4毛3分錢的物業(yè)費也能干了。
你看,做事都需要資源,但是資源可能不是我們原來想的那樣。
我們經(jīng)常需要拆掉思維里的墻。
[4]未來的好公司究竟什么樣?
說到拆墻,我還有一個故事。
一般的小區(qū)都是由物業(yè)維護樹木。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這其實也是我們觀念里的一堵墻。
愿景把小區(qū)里的一些樹換成果樹,請居民自己來認養(yǎng),到了秋天,結的果子就歸認養(yǎng)的人。那你想,主人伺候樹不比園丁更精心?“這是我孫子吃的果子,不能讓人給糟蹋了”,會天天到樓下轉悠。有盼頭、多活動,對老人的健康也好。
然后,每個周五小區(qū)里還放電影。這除了能豐富文化生活,也是為了讓居民多下樓來活動活動;社區(qū)里走動的人一多,大家就熟悉了,互動就多了,來小區(qū)租鋪面、做生意的商戶也跟著多起來了,商鋪的租金也就可以高一點了。
愿景這么一重組運營邏輯,拆掉舊墻,這盤棋就活了。
我特別不想給你留下兩個印象:
第一,這是一篇好人好事的表揚稿。第二,這是一個精明生意人的如意算盤。
我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回答一個問題:未來的好公司,該是什么樣子?
今年有一個很大的變數(shù):很多有名的大企業(yè)陷入困局。它們光環(huán)褪色,魅力大減。過去,它們可都是大學生找工作的目標、創(chuàng)業(yè)者奮斗的標桿啊。
但這一年,更高、更快、更強,不再天然帶來贊譽,甚至“一家獨大”正在被全社會警惕。
你要是說,“好企業(yè)的樣子,因為要為人民服務,所以就不能掙錢;因為不能搞壟斷,所以就不能長大。”這個很難說服人。
我們剛才講的愿景公司,可不是小生意?,F(xiàn)在,他們在全國簽約管理的老舊小區(qū)已經(jīng)有2.1億平米,預計服務700萬人。
算筆社會賬:一家收費低、服務好的物業(yè),老百姓高興,打市長熱線的投訴也少了,政府也高興,怎么會不受各方面的歡迎呢?
再算筆經(jīng)濟賬:雖然利潤不高,一年只有6%的收益率,但是,有規(guī)模,且穩(wěn)定,還能良性發(fā)展,不錯啊。
如果你再考慮,700萬人把日常生活開放給你,讓你有為他服務的機會,每天看著你的表現(xiàn),將來零售、養(yǎng)老、房產(chǎn)銷售和租賃這些機會,是不是也有可能是你的?
這是一盤多么好的生意啊。
愿景的這個故事,恰恰就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一家企業(yè)不能僅僅從純粹的商業(yè)邏輯里認知自身,它還要把自己的生存放入到社會的全局利益中。這才是一家好公司的新樣子。
拆掉了思維里的墻,在社會全局的視角下認識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
讓產(chǎn)品更好、競爭力更強,不是只有堆資源這一種方法。提升更多人的生活品質和尊嚴,也是一種方法,而且是更良性的方法。用這種辦法,企業(yè)也可以掙錢,也可以長大。
[5]怎么榮耀用戶?
下面,不只是一個廣告,也是一個故事。
有一個汽車品牌,叫嵐圖,今年成了我們跨年演講的獨家冠名合作伙伴。我們一直有一個愿望,想找一個代表這個時代的產(chǎn)品,比如電動車。很幸運我們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企業(yè),那就是嵐圖。
嵐圖是一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剛剛創(chuàng)立,背后是制造過5200萬輛車的汽車產(chǎn)業(yè)國家隊,東風汽車,實力雄厚。
但是,嵐圖也有自己的難題,畢竟是一個新品牌,怎么讓用戶接受?
如果還是用行業(yè)里的老辦法:發(fā)展經(jīng)銷商隊伍,一點點地擴展網(wǎng)絡,增加銷量,這種方式,哪還能適應現(xiàn)在這個飛速變化的市場?
那怎么辦?
嵐圖的選擇是,拆掉思維里的墻,把生意邏輯還原到社會全景里去,把用戶關系經(jīng)營成真實的人和人的關系。真實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最高境界不僅是“我對你的服務滿意”,而且是“我為這份關系驕傲”。
前不久,嵐圖在武漢舉辦了一次用戶聯(lián)誼會。在這張合影里,用戶在中間,嵐圖的領導在一個看不見的角落里。對面一座百米大樓的立面,一個整座城市都看得見的地方,正一屏屏地閃過嵐圖用戶的名字。
嵐圖今年贊助跨年演講,想把這種榮耀用戶的事做大。
他們挨個征求了用戶的同意,把愿意參與到這個跨年儀式中的第一批車主的名字,都打在跨年演講的大屏幕上。
嵐圖用戶們,你們可以一邊看跨年,一邊截屏,圈出自己的名字,作為自己和跨年演講曾經(jīng)同框的證明。以后有機會遇到,咱們拿這個同框的證明,彼此相認哈。
說實話,我是真沒想到,一個贊助商,原來還能這么干。
我本以為,他們會讓我講嵐圖推出新車型的速度有多么快,增程純電雙動力的技術如何解決了用戶的里程焦慮,直營店的模式怎么更好地服務了他們的用戶。都沒有。
他們說這些不需要我來講,消費者自有評判。國家隊現(xiàn)在做事兒的方法也在變,央企原來還能這么干。
[6]老大為什么要幫老二?
剛才,我都是試圖用好故事,給你描述一個今天的好企業(yè)什么樣。
今年夏天,在一個飯局上,我遇到了一個人,網(wǎng)名叫@tuzhuxi,他提到了一個詞,讓我一下子有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這個詞叫“樸素的道德直覺”。
用這個詞來看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和很多事,就很容易理解了。
話說,有這么一家子。一個老太太,兩個孩子。前幾十年,全家人勒緊褲腰帶,供老大讀書。老大長大了,出息了,開了工廠,賺了錢。老二呢,至少現(xiàn)在沒老大那么出息。
而這個老太太,慈愛、睿智,而且對家庭的未來負無限責任,請問,她會怎么處理倆孩子之間的關系?
調(diào)用我們生活中的常情常理,我們都知道,她會這么做:
第一,她會想方設法讓老大拉扯老二一把,可能是金錢上的,可能是機會上的。反正,你老大得出錢出力。
第二,她也會嚴厲地敦促老二要有出息,向老大學習。
第三,老大拉扯老二的這個情分,她希望不是固定地按月給錢,而是更走心的安排,比如經(jīng)常送盤餃子,或者帶著老二見見世面。她希望老大自己去送,自己去表達。她也會讓老二一家感受到,這額外的情義是來自老大的。
第四,老大一家的日子過得好一些,她沒啥意見。但她會制止老大一家公開炫富。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吃肉回屋吃,不要站在院里吧唧嘴?!?/p>
第五,她希望老大掏錢出來幫助老二,這不是因為她要求,而是出于自愿,這是親人的責任。
第六,如果老大的事業(yè)遇到危機,她會調(diào)動全家的資源力挺老大,也會要求老二全力支持。
第七,家里的孩子們,也都念著一家人的情分,愿意聽老太太的安排,愿意互相幫忙。
這是哪一家?。?/p>
這可以是幾千年前的一戶中國家庭,也可以是幾百年前、幾十年前或者今天的任何一戶中國家庭。
說到這,你已經(jīng)明白我在說什么了。
今年,我們在面對“共同富?!边@個詞的時候,雖然有權威人士出來解釋,說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濟貧,也不是平均主義。
但只要我們把眼睛從商業(yè)賬本上稍微挪開一點,把自己放進共同生活的這個社會全局中,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過去那些我們以為的矛盾,其實并不存在。
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和自愿幫助暫時落后的人,不矛盾;
要共同富裕,但不劫富濟貧,不矛盾;
共同富裕,但首先是發(fā)展,而不是共同貧窮,不矛盾。
只要你感覺自己是在一個共同體里面,認同這個共同體,那去主動幫助他人,不僅不是被剝奪,反而是一種榮耀。
就像一個家里的長子,拉扯弟弟妹妹,心里不會覺得委屈,而是有一種“家有長子,國有大臣”的驕傲感。
所以你看,共同富裕這個話題下的所有糾結,關鍵不在于錢的分配,而在于是不是認同:我們是一個大共同體中的一家人。
你要是不認我們是一家子,總想著劃出一道清晰的邊界,交多少?怎么交?那就難免困惑。你要是認我們是一家子,就可以理解剛才這個老太太,就沒有什么可糾結的。
反過來說,憑著樸素的道德直覺,不用講多少大道理,有些事情我們就能知道它不好。
比如,在另外的一個村子里:
一個人勤勞致富,很好。但是富了之后,動不動就瞎嘚瑟,敲鑼打鼓地繞著全村邊吃肉邊吧唧嘴,那大家就說,這不好。
一家鋪子善于經(jīng)營,掙了村里人很多錢,可以。但是,突然有這么一天,他悄悄把鋪子一賣,也不給大家服務了,而且還把在村里掙的錢全轉到其他地方去了,那大家就說,這不好。
一個媒婆,在村里撮合婚姻,掙點跑腿費,挺好。但是,有一天這個媒婆融資了,要上市,天天堵在鄰居門口催人家結婚,還說誰結婚就送你一盒雞蛋,那大家就說,這不好。
聽完這幾個場景,你心里可能有點怪怪的感覺:按照規(guī)則,這人也沒做錯啥啊,旁邊的人說不好,有什么關系呢?
要知道:在一個真實的村莊里,如果大家都說這事不好,當然就有關系。
雖然是社會的軟約束,但也是商業(yè)的硬邊界啊。大家都說不好,你的生意不可能好啊。
當我們面對每一個人生選擇關口,心里的那個“老太太”其實都出過手、開過口。我們選錯了,只是因為當時不想聽而已。
我們今天感受到的很多“不確定性”,都是因為狂飆的欲望之車,遇到了“樸素道德直覺”的紅綠燈。只要我們肯把自己的小道理,放入到社會全局利益,也就是那個大道理里去,這個紅綠燈其實非常醒目。
如果你和你的伙伴想不清楚該不該做一件事,就在心里設想這么一個“老太太”吧。
她閱歷豐富、充滿善意,有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感。你就想,這個“老太太”看到你、你的公司做了這件事,她置身事外,旁觀者清,會作何感想?
她的答案就是社會的普遍答案。
這就是樸素的道德直覺。這其實是一個無比清晰的標準。這個直覺的標準,往往會比計算和推理更直達事物本質。
作家博爾赫斯說過一句話:“凡事總有一個經(jīng)濟學的解釋。但除此之外,無疑也有其他的解釋?!?/strong>
2022年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關心一下,這個世界的其他解釋。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