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童年回憶里的這只狼嗎?
它叫威利狼,是卡通《樂一通》里很受歡迎的喜劇角色。但是,你可能對它的原型了解不多了。
它的原型動物是北美最受迫害的動物,美國政府曾撥款1千萬美金研發屠殺它們的方法。然而在最近的200年里,它們卻從北美洲的小角落擴散到了整個北美洲,連美國的大城市也都被它們占據了。
它們在被人類無情打壓的情況下是如何獲得成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越挫越勇的郊狼的故事。
郊狼(Canis latrans)是犬科動物,體型和哈士奇差不多,和胡狼是近親,但和狗子和狼也可以“通婚”生下奇奇怪怪的后代。
不過對于美國人來說,郊狼并不是入侵物種。實際上郊狼在北美洲存在了數百萬年。在北美原住民的神話里就有郊狼形態的神明,這個神是個搞怪的角色,類似于北歐神話里的洛基。
但是郊狼在科學文獻中的出現時間就和北美殖民史對齊了。關于郊狼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1804年。當時,在美國國內首次橫越大陸的考察活動——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中,人們在美西地區發現了郊狼。
他們一開始以為郊狼是一種狐貍,后來又覺得它們像狼,一時半會兒沒搞清楚這是什么物種。不過,西方人從一開始對郊狼就沒有什么好感。文豪馬克·吐溫曾經在出版于1872年的《苦行記》一書中對郊狼進行了嘲諷,把它們描繪成了膽小卑鄙的動物。
基于類似狼的外貌,當時的人們想當然地以為郊狼也吃牛羊鹿等大型食草動物,會危害牲畜的安全。
可是事實上,郊狼的食譜上主要是小動物(比如老鼠、兔子、昆蟲),再不濟也能吃點腐肉和果子。
此外,郊狼一家通常由爸爸媽媽以及當年出生的幼崽構成。一年后幼崽們往往離家,因此郊狼的家族往往不如世代迭代的狼群龐大。所以,郊狼沒法像狼群一樣打團戰,基本沒可能獵殺體型比它們大得多的鹿或牛。
但人類對郊狼的無知并不妨礙對它們開啟長達兩百年的迫害。
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政府成立了生物調查司(Bureau of Biological Survey),試圖把威脅牲畜的狼趕盡殺絕。狼被殺到差不多瀕危了以后,他們又開始屠殺郊狼。
美國政府還成立了一個叫做郊狼清除辦法實驗室(Eradication Methods Laboratory)的科研單位,專門研發毒殺郊狼的藥物。1931年,美國國會批準了一項法案,為該實驗室撥款1千萬美金。
用于毒殺哺乳動物和昆蟲的劇毒農藥1080,即氟乙酸化鈉就是這個實驗室在獲得了政府資金支持后研發的。而在1947-1956年間,美國聯邦政府僅在美國西部就殺死了650萬只郊狼。
美國蒙大拿大學的榮譽教授 Dan Louie Flores 表示,這也讓郊狼稱為北美歷史上最受迫害的動物。
美國政府對待郊狼的態度在20世紀60年代末有所緩和。當時,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簽署了一項總統公告,要求禁止在美國西部的公共土地上用毒藥毒殺郊狼。
但是,對郊狼的迫害仍未停止。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Wildlife Services Agency)開始駕駛飛機在空中擊斃郊狼,每年大約射殺8萬只。現在每年,美國約有50萬只郊狼被毒死、打死或被陷阱抓住。人類甚至嘗試了悄默默給郊狼吃避孕藥的方法。比如,美國東海岸為了限制郊狼和紅狼產生雜種,曾經試圖給郊狼喂藥。
但奇怪的是,郊狼的數量并沒有因為人類兩百年的迫害而下降。20世紀50年代以來,郊狼的數量一直在增加。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對郊狼施加的各種控制手段均告失敗。
實際上一開始,郊狼只存在北美西部的草原和沙漠里。現在,郊狼卻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平原、森林甚至城市里。20世紀50年代以來,郊狼在北美的棲息地面積增長了40%,是北美食肉動物之最。現在除了夏威夷,美國每個州都有郊狼。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動物學家 Roland Kays 表示,郊狼在美國東部呈現指數級增長模式。而因為郊狼的數量太難控制了,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New Hampshire Fish and Game Department)甚至允許獵人在全年任何時候在不用匯報的情況下獵殺郊狼。
郊狼最南的棲息地已經壓到了南美洲的北部。2013年,人們首次發現郊狼擴散到了南美洲的巴拿馬。現在限制郊狼繼續南遷的是哥倫比亞和巴拿馬之間的達連隘口(Darién Gap)。一旦突破這個地方,郊狼的地盤就會向南美洲輻射開去。
看起來郊狼很快適應了人類的惡意,并且隨著人類領土的擴張而欣欣向榮。郊狼是少數在人類遷入后,種群數量還能擴大的大中型動物之一,有億點點像干脆面君(浣熊)。
這是怎么回事呢?
要知道在人類到來之前,郊狼過得也不安生。那時狼群霸占著北美食物鏈的上游,它們也經常干掉郊狼的幼崽,隨時教郊狼重新做狼。
在這種演化壓力下,郊狼和它們的近親胡狼出現了一種名為裂變-聚變(fission-fusion adaptation)的生存策略。簡而言之,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郊狼會組隊行動。但是一旦遭到迫害,它們就會分散獨自活動,逃離高風險地區。
這種策略在人類世也很有用。一旦有郊狼被人類殺死,它的家人就會各奔東西,漂泊到低風險地區。也就是說,人類的迫害反而幫助郊狼擴張了領地。
而讓郊狼能夠頑強抵抗人類殺戮的最強生存技能,當屬它們的繁殖策略。
實際上,郊狼可以“計劃生育”:根據家庭狼口數量調整要生的崽崽的數量。一旦有家人遇害,它們下一窩產下的崽崽數量就會增加。這就是郊狼著名的補償性繁殖(compensatory reproduction)。
一些研究發現,如果被陷阱抓住的家人數量增多,郊狼的懷孕率和每窩崽子的數量就會增加。比如一般來說,郊狼一窩有5-6個崽崽。但是家人大量“掉線”的話,郊狼一窩可以下12-16個崽。
因此,即使在某一年人類殺死了70%的郊狼,它們在下一年又可以迅速補齊隊友,生出整整齊齊的一家人。換言之,獵殺郊狼相當于鼓勵人家生N胎。
而在估算要生幾胞胎的時候,郊狼還有特別的技巧。上文提到的 Flores 指出,郊狼是用叫聲進行“狼口普查”的。要是狼媽“廣播找人”時沒有得到回應,狼媽就會造更多的娃。
當然,如果爹媽都被人類殺了也不怕。在健在的時候,郊狼爹媽會限制崽子們繁殖,控制家族的狼口數量。但是當父母都被殺死,崽子們就會開始繁衍。而當老一輩的郊狼死亡率上升時,郊狼崽子們就會更快地發育,新一代的母郊狼也會下更多的崽。
郊狼有別于其他大中型動物的另一個終極優勢在于對人類社會的適應性。20世紀,郊狼也逐漸城市化,進駐了紐約和芝加哥一類的巨型摩登城市,現在美國首府華盛頓也出現了郊狼。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生態學者 Stan Gehrt 表示:“我們一直以來低估了郊狼的適應力。現在哪兒都有郊狼,不管是郊區還是市中心。唯一沒有出現郊狼的就只有機場了。”
從下面這個策略中,你可以看到郊狼對城市生活的異乎尋常的順應。
一般來說,動物都需要一片足夠大的領地才能獲取足夠多的食物。因此領地的大小往往限制了動物種群的數量。但是郊狼偏不遵從這個原則。
在繁忙的美國大城市的市中心,如果郊狼崽子找不到自己的地盤,郊狼爸媽會出讓自己的一塊地盤給崽子“啃老”,這種策略也被研究者稱為“budding”(出芽)。
在上述種種神奇的打野策略的輔助下,城里的郊狼過得比鄉下的滋潤多了。在野外,郊狼的壽命通常只有2-3年。但是進入城市后,郊狼可以活到12-13歲。
不過呢,和同樣適應了人類社會的老鼠不同,郊狼對人類其實沒有什么不利影響,因為郊狼很害羞也很“懂事”,不太會主動攻擊人類,人類也很難在大白天看到它們的蹤跡。
實際上,被郊狼攻擊的風險遠小于被蜜蜂蟄或被汽車撞。在1977-2015年的38年間,北美只有367起郊狼襲擊人類的事件。Gehrt 指出,郊狼在膽大和心細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因此獲取了足夠的食物,也不會被人類發現。
除了夾著尾巴做隱身“狼”,郊狼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還有好處,因為郊狼喜歡吃老鼠。
而埃默里大學等科研機構創建的大西洋郊狼研究計劃(the Atlantic Coyote Project)介紹,郊狼的便便沒有什么臭味。
拉屎不臭,有較強的自我管理意識,還能抓老鼠的野生“狼狗子”,真的有必要趕盡殺絕嗎?現在很多美國人也開始思考,學會和郊狼共處會不會對大家都好呢?
坐公交的狼的叫郊狼,那坐火箭的人是不是叫箭人。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