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盜臉”!你被偷走的臉,存在多大安全隱患?

小鵬汽車“盜臉”!你被偷走的臉,存在多大安全隱患?
2021年12月15日 09:01 新浪科技

被各種商家營銷套路侵害權益?買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訴無門? 黑貓投訴平臺全天候幫您解決消費難題【消費遇糾紛,就上黑貓投訴

  文 | 新浪科技 周文猛

  編輯 | 韓大鵬

  劃重點:

  1、“偷臉”、“盜臉”事件近期頻發。小鵬汽車擅自采集43萬張消費者的人臉照片被處罰,另有男子趁女友熟睡時,用人臉識別功能驗證進入對方賬戶轉錢,后被判刑。

  2、一位AI安全企業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目前人臉識別系統“漏洞”很多,有些技術人員為提高體驗,用犧牲“準確率”的方式保證“通過率”,這在業內很常見。

  3、一個親身經歷的極端案例是,有不法分子利用AI圖片活化工具生成3D圖像,騙過銀行系統并直接騙走逾千萬元資金,而銀行始終未察覺。

  昨日媒體報道,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因線下門店擅自采集43萬張消費者的人臉照片被罰款10萬元,這一數量遠超被3·15點名的寶馬汽車的100倍。

  無獨有偶,兩天前也有一則關于人臉識別的新聞——廣西合浦人黃某輝趁女友熟睡時,用其指紋解鎖手機,翻開對方眼皮,用人臉識別功能驗證進入對方支付賬戶,轉走15.41萬元……最終,黃某輝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兩起案例中,前者是上市公司,采購并使用違反相關法律條款的第三方供應商“盜取”顧客的臉。后者則是趁對方防備不佳,利用人臉識別實施犯罪。

  這不禁讓人思考,那些被偷走的“臉”,存在哪些安全隱患?誰才是背后的“推手”?

  為什么“盜臉”事件頻發?

  根據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文件,2019年3月1日,小鵬汽車與某公司簽訂《小鵬汽車門店客流監測項目框架合同》,花費173822.77元購買相應的門店客流監測項目服務,用以進行門店客流統計和分析,對進店人數、男女比例、年齡及購買力等進行分析,用以輔助開展門店銷售。

  事發后,小鵬汽車表示,由于對相關法律條款的不熟悉,誤采購并使用了違反了相關法律條款的第三方供應商(悠洛客)的產品。同時其對本次行政處罰表示完全服從,并對此事做出深刻反省。

  小鵬汽車盜臉事件發生后,網友們調侃道,“以后去買車,是不是要戴面具了?”。也有網友直接呼吁稱,“希望國家可以控制下大數據,一想到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偷窺,真覺得細思極恐。”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小鵬汽車此次行為可能包含多種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為改善接待流程,更好地服務于到店客戶。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尋找潛在買家,主動進行精準推銷。

  而對于男子趁沉睡中的女友防備不佳刷臉盜走15萬資金一事,網友們也義憤填膺。“我早就強烈建議取消指紋、刷臉開機支付功能了,這只是盜竊存款,更恐怖的是用手機發信息給債權人確認債務,債務是個無底洞”,廣東廣強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杰臻評價指出。更有網友直接評價道,“網絡安全現在有好多隱患,加強防范,最好不要用指紋和人臉識別”。

  當然,上述有些說法過于偏激。但人臉識別技術,到底有哪些安全隱患?

  人工智能安全企業瑞萊智慧高級產品經理張旭東告訴新浪科技,由于人臉識別技術主要由數據和算法驅動,不像人一樣具有常識和應急能力,這導致的結果是,人臉識別技術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對于突發事件與認知盲區,往往不能很好地應對,“即使是在面臨沉睡中的人員眼皮被翻開的情況下,也能做出通過驗證的錯誤決策”。

  還有更極端的情況。他透露,一些人臉識別系統甚至于會出現在不眨眼的情況下,用筆桿從面部晃一晃便能被識別為眨眼,并最終通過驗證的情況。

  他坦言,在實際的技術采用過程中,為了保證人臉識別系統的用戶體驗度,技術使用方往往更看重人臉識別系統的驗證通過率,而不是因為過于嚴苛的識別問題,讓很多人通過不了驗證。而這導致的結果是,為了保證“通過率”和真人不被誤判,技術人員往往會犧牲一定的技術識別準確性,轉而看重通過率,而這也導致了人臉識別技術驗證準確率的下降。

  “試想,如果一家服務超過10萬人的企業可以毫無底線地收集顧客人臉等數據信息,那如果這些數據被網絡黑客惡意攻擊并獲取后,其產生的負面影響,恐怕將不再僅僅只是隱私泄露這么簡單。”業內人士對新浪科技說道。

  畢竟在此之前,一些有關于“醫保卡被人臉識別盜刷”、3D面具騙過人臉識別系統盜刷的新聞報道,便已層出不窮。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甚至還利用電商平臺批量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網絡工具等,以開展非法盈利。

  3D圖像能騙過銀行系統?

  張旭東講述了一個親身案例。他表示,有不法分子利用AI圖片活化工具生成3D圖像,騙過銀行系統并直接騙走逾千萬元資金,而銀行始終未察覺,直至用戶發現后,銀行才得知系統遭遇“詐騙”。

  “在銀行系統提取出的一些后臺辦卡審核信息中,甚至還帶有一些圖像合成軟件制作的水印痕跡,但因為當時審核人員檢查不仔細,并沒有發現這是非法詐騙辦卡”,張旭東說道。

  而在此之前,安徽省合肥警方偵破的一起案件中,作案人員也曾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非法偽造他人人臉動態視頻,欺騙電信運營商后臺審核人員完成手機卡注冊,而這些注冊好的手機卡,最終被賣給犯罪團伙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等犯罪活動。

  據報道,在嫌疑人制作的視頻中,人物是可以依照輸入的指令做出眨眼、張嘴、皺眉等多種精細動作,模仿人物表情變化。而且為了實現以假亂真,人物的劉海還能不時隨風飄動來模擬拍攝時的輕微晃動,有的視頻背景也是可以動的,畫面效果非常逼真。

  “將一張靜態的自拍照輸入軟件后,嫌疑人只需要數十秒就能夠將照片變為相應的動態視頻,可以念數字而且能做到實時的,看起來難以置信的事情,通過軟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完成”。

  結語

  人臉識別是一把雙刃劍。隨著監管對于用戶隱私及數據保護的越來越為重視,用戶們對于隱私泄露事件的容忍度越來越低,經歷過野蠻生長的人臉識別技術及相關企業,也將不斷地被置于監管和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中。

  小鵬汽車以及刷臉盜竊這兩起案件之后,或許還將會有更多采用人臉識別技術的企業主體被公之于眾,接受法律的懲戒與輿論譴責。新興技術的發展固然為人們帶來了便利,但也確實產生了新的威脅。對于更多的開發人員與技術采用者而言,技術的發展可以中立,但將技術運用于何種領域與場景,都需要業內的合規思考與監管機制來約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