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5日消息,0.66億年前一顆小行星碰撞地球導致恐龍物種滅絕消失,然而這場災難中鱷魚卻頑強地幸存下來,鱷魚能存活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鱷魚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存活很長一段時間;其次,它們生活在小行星碰撞地球影響最小的地區。
當小行星碰撞地球
大約0.66億年前,恐龍統治著地球自然界,但隨著一顆直徑超過9公里的巨型小行星碰撞在現今墨西哥淺海區域,由此產生的爆炸非常巨大,導致了全球地震、海嘯、森林大火,甚至出現毒雨。
此外,小行星碰撞地球的地點可能是最糟糕的區域之一,這里的巖石很容易“爆炸”或者蒸發,這將導致大量塵埃拋向星際空間,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遮擋了太陽光線,使地球進入漫長、黑暗和寒冷的冬季。
沒有陽光,綠色植物就會死亡,其次是以綠色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以及以食物動物為食的食肉動物,科學家認為,地球上四分之三不同種類的動物現已滅絕,其中包括大多數恐龍。
但由于某些原因,一些物種存活了下來,一群會飛的恐龍頑強渡過了這場災難,這得益于它們的飛行能力和在遙遠地區尋找食物的能力,它們的羽毛保護它們免受寒冷,突出的喙部讓它們吃到掩埋在死亡植物附近的種子,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恐龍幸存者的后代仍然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它們就是鳥類!
鱷魚掌握著“生存密鑰”
鱷魚是此次小行星碰撞地球后的另一組幸存者,顯然,它們不會飛行,也沒有羽毛,更不會吃種子!但是它們還有其他成功幸存的秘訣。
首先,鱷魚的身體消耗能量很少,它們經常躺在地上,緩慢地呼吸,甚至心跳速度也很慢,這就是它們如何在水下憋氣一個多小時的方法。
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幾個月不吃食物,有時甚至長達一年多,當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鱷魚的食物變得十分匱乏,它們獨特的生存能力對于適應環境非常有益。另一方面,恐龍是較為活躍的物種,這意味著它們需要更多的能量——尤其是像迅猛龍這樣的肉食恐龍,如果短期內無法獲得食物,它們很快就會餓死。
更重要的是,鱷魚生活在那些失去綠色植物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環境,而恐龍生活的森林或者草原,如果那里的植物死亡,那么所有需要它們的動物也會死亡,包括那些無法覓食的食肉動物,但鱷魚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海岸等環境,生活在這些地方的動物不需要太多的綠色植物,死去的植物和動物從周圍的陸地沖入水域,被微小生物吞食,一些動物尸體則被鱷魚在內更大的動物吃掉。所以與生活在陸地上的恐龍不同,水域中的鱷魚不會在綠色植物死后就被餓死。
哺乳動物的祖先也幸存了下來
一個類似的原因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人類的祖先也能在小行星碰撞地球中幸存下來,它們是生活在恐龍時代末期的小型哺乳動物,它們最終產生了現今所有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
哺乳動物的祖先是類似老鼠一樣的小家伙,在地上枯葉中四處覓食,吃昆蟲和蠕蟲,這些小生物不是靠綠色植物生存,而是依賴從樹上掉落的樹皮和枯葉,或者是被風吹來的其他物質為食。
所以就像鱷魚一樣,我們的小祖先在小行星上幸存下來,部分原因是它們不太依賴現存的植物,這也是一件好事——正是這樣的生存技能,才使哺乳動物祖先存活下來,并逐漸演變成現今各種各樣的哺乳動物群。(葉傾城)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