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艷艷
編輯/米娜
不到半年,順豐同城就成功推開了港交所的大門。
12月14日,順豐同城(9699.HK)正式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6.42港元/股。在深圳舉辦的上市儀式上,順豐控股董事長、總經理王衛、順豐同城主要高管與來自順豐同城的4位基層員工一起,共同敲響了順豐同城在香港上市的鑼聲。
至此,王衛收獲了第四家“順豐系”上市公司。在順豐同城執行董事兼CEO孫海金的表述中,順豐同城已經成長為“全中國規模最大的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平臺”。此時,距離順豐同城業務獨立還不到3年。在順豐同城上市之前,即時配送領域內唯一的上市公司是京東旗下的達達集團。
重金拿下亞洲飛人蘇炳添為其代言,還拉來脫口秀新星徐志勝擔任其“首席Win健官”,順豐同城正向外界廣泛釋放影響力,但上市首日依舊難逃近期港股“破發”魔咒,開盤就遭破發,股價一度跌超10%。截至當日收盤,順豐同城報每股14.9港元,跌超9%,總市值為139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赴港上市前,阿里巴巴和哈啰出行成為順豐同城的基石投資者。其中,阿里旗下的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認購了8.51億港元,哈啰出行認購了3879萬港元。
“此次上市最大的亮點在于,與阿里系的和解與合作。”順豐同城在場外交易市場也遭遇破發的消息傳出后,有行業人士這樣評判稱。在其看來,只要上市順利完成就是最大的利好,“著眼于一時的股價波動,只會讓我們忘記上市初衷。當我們真正從投資角度考慮,便不會在乎市場一時的情緒。”
上市后的順豐同城仍將面臨眾多難題。
多位行業人士表示,連年虧損已成為順豐同城等即時配送玩家的一大“通病”。而強調自己“獨立第三方”屬性的順豐同城,其業務營收層面,目前階段還在依賴順豐控股。更急迫的問題是,無論即時配送還是同城配送,美團、餓了么等巨頭玩家早已林立,且占據強勢地位。
“我們堅信,作為服務行業,無論大環境和行業格局如何變化,無論產業如何升級,服務好他人就是成就自我,順勢一定會贏!”孫海金在上市儀式上這樣說道。豪言壯語背后,是資本加持,巨頭合縱,對手緊逼的殘酷戰場。身處“漩渦”之中的順豐同城能否一路突圍?
獨而難“立”:連年虧損,營收依賴順豐控股
相對于其他即時配送平臺,剛剛成為港股“即時配送第一股”的順豐同城還非常年輕。2016年,順豐同城作為順豐控股的一個事業部開展同城即時配送服務,2019年正式作為獨立實體運營,并推出“順豐同城急送”品牌。
目前,順豐同城一方面為商家及消費者提供同城即時配送服務,另外也為物流服務提供商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已形成涵蓋餐飲、商超、生鮮、服裝、醫藥、3C數碼、辦公急件等全場景的配送體系。順豐同城的騎手也可以做到像美團小哥一樣,“萬物皆可配送”。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5月,順豐同城業務覆蓋全國超過1000個城市、53萬B端商家及1.26億C端用戶,平臺注冊騎手超280萬名,合作品牌客戶達2000個。據順豐同城方面披露,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內,順豐同城的市場份額占比11%。
在即時配送領域,孫海金曾表示,順豐同城的“獨立第三方”定位已成為其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所在。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在國家反壟斷的大方針要求下,第三方平臺符合國家反壟斷的要求和流量分散化的趨勢,更好地幫助商家與中心化平臺進行博弈。
前述人士認為,從需求端看,一方面,作為第三方平臺的順豐同城可以將服務定義權交還給商家,同時以更高端專業的服務標準滿足商家需求,特別是重視服務品質與體驗的高客單價商家需求。
另一方面,無論是抖音、快手等流量巨頭,還是商超到家、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平臺,都需要一個脫離流量競爭關系的獨立第三方配送平臺的支持;甚至是美團、餓了么這類外賣平臺,在高峰時段也需要第三方平臺進行運力補充。
關于順豐同城的“獨立”問題,業內存有爭議。數據顯示,在順豐同城的營收結構中,來自順豐控股的收入占比已從2018年的2.9%,上升至2021年5月底的38.6%,而來自于第三方的收入占比則從2018年的97.1%下降至2021年5月底的61.3%。
此前,順豐亦有表示,順豐同城可作為集團業務量高峰時期的運力補充。
行業人士指出,作為業內重要的獨立第三方平臺,順豐同城面臨的問題也很明顯。比如,沒有穩定的訂單來源,訂單量起伏也會較大。在快遞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看來,同城配送本質上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騎手成本居高不下成了行業通病,并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盈利水平。
根據順豐同城招股書,2018年至2020年,人力外包成本及順豐同城雇員福利開支分別為11.98億元、23.77億元、49.21億元,均高于當期營業收入,且占營業成本比例分別為97.8%、97.3%、97.8%。今年,截至2021年5月底,該成本支出高達30.05億元。
過去幾年,國內即時配送賽場競爭激烈,“以虧損換市場、以虧損換規模”的做法成為常態。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的5個月內,順豐同城分別實現收入為9.93億元、21.07億元、48.43億元及30.46億元;同期虧損凈額分別為3.28億元、4.7億元、7.58億元及3.53億元。
換句話說,從2018年起,不到3年半時間,順豐同城虧損接近19億元。何時盈利,仍然是順豐同城面臨的核心問題。據順豐同城方面披露,利潤率方面,順豐同城數據呈現迅速回正趨勢,截至2021年5月末,毛利率已收窄至-0.9%,預計短期內可實現毛利轉正。
申萬宏源今年7月發布的研報稱,順豐同城瞄準高端外賣市場,憑借其差異化發展和細化定制化解決方案,正借力順豐的資源,向最后一公里配送、城市供應鏈等環節延伸。但是公司距離實現盈利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巨頭合縱,競合突圍
過去5年,即時配送行業迎來高速增長期,成為一個產值超千億并向萬億市場規模邁進的產業。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即時配送服務行業年訂單量從2016年的46億單,增至2020年的210億單,復合年增長率為46%,并預測到2025年將增至795億單。
一個大趨勢是,第三方配送服務正在填補中心化平臺即時配送服務的空白。傳統物流企業類似于順豐,與原就立身于即時配送的達達、閃送、UU跑腿等企業一起,共同搭建同城物流之網的同時,亦在加強與外賣、生鮮O2O平臺的合作與競爭。
更重要的機會是,即時配送服務的市場格局依然分散。順豐同城招股書援引艾瑞咨詢的報告指出,按訂單量計算,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過去12個月,中國前六大即時配送服務提供商合計市場份額為36.6%,順豐同城市場份額為10.9%。
一個不可忽視的品牌印象是,在消費者眼中,順豐仍是物流領域高效與安全的代名詞。興業證券今年7月的研究報告指出,即時配送、倉配和快遞的最大差異在于商品供給與消費者的距離,并最終反映在運輸時效上。即時配送時效優勢明顯,但規模效應較弱,成本相對較高。
有行業人士認為,順豐同城已在即時配送賽道占得先機。順豐同城母公司順豐速運集團通過多年積累,已擁有國內客單價最高、數量最多的優質客戶,這些都是順豐同城的天然流量,在未來將成為順豐同城在C2C賽道上騰飛的重要動力。
對年輕的順豐同城來講,相比于合作,更棘手的是,如何應對各大平臺服務邊界擴張后的“競爭”難題。行業人士指出,零售、電商和近場服務場景,能夠讓順豐同城相對容易地快速圈地,但一些場景類O2O平臺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塊香餑餑。
即時配送的屬性,決定了其與外賣、生鮮O2O等場景化平臺的競爭不可避免,但攫取市場份額并非易事。此外,順豐同城并未在招股書中披露各個配送場景的營收占比,如何處理結構復雜且個性化的訂單,如何完善科技化能力,將成為其實現C端網絡效應的重要抓手。
赴港上市前,阿里巴巴和哈啰出行成為順豐同城的基石投資者。孫海金曾表示,順豐同城屬于稀缺標的,好賽道,高彈性。淘寶認可順豐同城的長期價值,基于未來雙方的協同,阿里巴巴在商流方面有充足流量,未來合作空間上有非常強的互補性和合作的想象力。
此外,順豐同城將與阿里巴巴在市場營銷、供應鏈、物流及配送、軟件技術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在行業人士看來,順豐同城業務更多依賴順豐“母體”本身資源,阿里的加入,或許可以給其增長帶來新空間。
激烈的競合態勢下,被寄予厚望的順豐同城能否講出順豐的新故事?
今年第一季度,順豐控股的表現差強人意,營收426.20億元,凈虧損9.89億元。到三季度,順豐控股恢復了部分元氣,凈利潤達10.38億元,但仍比上年同期下跌了近四成。
今年5月17日,順豐房托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成為首個赴港上市并以物流為主的國內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9月28日,順豐控股全資子公司完成對嘉里物流的收購。加上如今上市的順豐同城,以及此前上市的順豐控股,王衛的物流資本版圖布局愈加“豐滿”。
東方證券研報指出,綜合物流服務是大物流行業發展趨勢,但多網融合實踐兼具機遇和挑戰。相比阿里系菜鳥的弱協同物流布局和京東物流的內部一體化布局,前者協同效應難度大、后者管理半徑長,順豐控股有望以開放加快成長,以控股保證協同,以市場化縮短管理半徑。
趙小敏指出,中國即時配送市場已是近萬億市場的規模,可以容納更多選手參與競爭。頭部企業的要務是在此期間占據更大市場份額、實現規模效應,做精做專。“預計得歷經3~5年時間,即時物流市場才會真正成熟,企業必須具備強大的數據技術支撐、精細化運營和足夠的資金實力。”趙小敏稱。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