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2021年會暨第14屆金麒麟論壇于12月2日在線上舉行。英國科學院院士、《人口大逆轉》作者查爾斯·古德哈特出席并發表演講。
演講中,查爾斯·古德哈特提及了他和他的朋友兼同事馬諾杰·普拉丹共同撰寫的新書內容。他表示,書中主要傳遞的信息在于,過去三四十年的關鍵時代特征是中國經濟的急速增長。接近上世紀末時,中國仍是一個不太富裕的,以農民為主的農業經濟。而在三十年間,中國經濟急速增長,增長速度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了世界工廠。在本世紀初,美國工人的平均工資是中國工人的三十五倍,而現在只有大概四倍。短短二十年間,差距變化有十倍之巨,可見中國經濟增長極快。歷史上從未有過像中國近幾十年這樣,快速而持久的產出和增長率的提升。
他表示,中國經濟的增長來自兩個因素的結合:適齡勞動人口數量的急速增長和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隨著中國從低生產力的農業,進入高生產力的制造業,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西方國家的制造業開始大批轉移至中國。西方國家的勞動適齡人口數量,顯著低于全球人口第一的中國的勞動適齡人口數量,也低于東歐的勞動適齡人口數量。
1970年,中國年輕人占整個人口的40%,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這是因為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間,嬰兒出生率非常高,所以在1970年,不少于40%的中國人口都是年輕人,而退休人士占人口的比例非常低。而到了2010年,中國人口中年輕人的比例,從40%跌落到了只有20%,和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口比例接近。換句話而言,年輕人口在經濟中的比例跌幅超過20%,比退休人口的增速比例大很多。但是2010年之后,年輕人口的比例大致不變,同時退休人口的數量開始上升,而且將非常快速地上升。高比例的年輕人口導致工作人口占比大幅上升。
工作人口的數量增加會導致通貨緊縮,因為工人的工資永遠低于他們實際產出的價值,他們還要為養老存錢,所以工人實際上產出的價值永遠要高于他們同時期的花銷。而受撫養人口,只要生存就必須消費,而他們不事生產,所以從定義上來說,他們會導致通貨膨脹。
在此之外,出生率的下降,加上耐用消費品的普及,比如,冰箱的普及,使得女性不需要每天采購食品,帶來了女性職能在這些年的極大轉變,從在家做家務逐漸轉移到商品生產和服務提供中。六十多年前,幾乎所有的女人都在家做家務,而不是做雇員。而現在,女性工作的比例達到了幾乎80%。
這意味著,不但勞動適齡人口數量在急速增加,勞動適齡人口中實際參加工作的比例也在急速增加。這導致中國在那段時間,勞動人口數增長地非常非常快。而勞動人口多,導致工資較低,使得中國擁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在制造商品方面。
所以現在中國成為了世界的生產中心,因為海外的企業,尤其是美國和日本的企業,將其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大陸是有利可圖的。不過,這也會帶來問題。勞動力的巨量增長,主要來自于中國勞動力的增長,包括勞動適齡人口數量的增加,女性進入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中,和勞動力人口從西部遷移到東部的制造業城市。這意味著工資,特別是無技術工人的工資下降很多,因為勞動力供給非常充足,甚至是過量的。
而這一效應不光發生在中國,也發生在了將其生產轉移到中國的國家。但是有技術的人,比如有管理、科技,或者其他能力的人,實際工資增長了很多。所以,中國效應,加上全球化和勞動力的增長,帶來了包括中國在內多個國家居民收入不均衡的增加。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