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鄧孝慈 范安琪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青木 任 重 柳直】在刷新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紀錄后,3名中國航天員于17日順利返回地球,標志著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成為太空大國的最新里程碑。”法新社17日評論道。3個月前,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發射當天航天員就進入空間站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其間,航天員們執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太空行走、科學實驗,向網友們直接展現工作和生活狀態,被戲稱為“出差3人組”。而在未來,這樣的“出差”將成為常態。神舟十二號已回,中國下一步做什么?這引起頗多外媒關注。美聯社稱,中國尚未宣布神舟十三號飛船的具體發射日期,《聯合早報》猜測屆時可能會有女航天員執行任務……中國的“空間站時代”已經到來,中國的太空計劃正在不斷創造歷史。
“中國航天員乘‘魔船’重返地球”
“在空間站待了90天后,中國航天員返回。”美聯社17日的一篇報道稱,周五,3名中國航天員從該國第一個空間站返抵地球。根據中國媒體播放的視頻畫面,航天器在戈壁灘沙漠著陸,那里有直升機和救護車等候。幾分鐘后,一組工作人員上前將看起來完好無損的返回艙打開。約30分鐘后,3名航天員出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東風著陸場首次執行載人飛船搜索回收任務。據了解,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第一時間抵達著陸現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后,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健康。
神舟十二號返回引起外媒普遍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7日稱,該飛船于周四早上與空間站分離,飛船飛行乘組為駐守中國空間站的首批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3個月。東風著陸場首次用作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著陸地點,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此前一直使用的是四子王旗著陸場,同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國航天員乘‘魔船’重返地球,”德國電視一臺稱,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最長的載人任務。
法新社評論說,這是中國成為太空大國的最新里程碑,也是中國大力推進的太空計劃的一部分。該報道還關注中國航天員需隔離一事,稱他們回家前需經14天隔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解釋說,這和新冠沒關系,“因長期飛行,航天員的免疫力等方面會有變化”。
美國太空網17日稱,中國新空間站的首次載人任務已載入史冊。在軌道運行期間,中國航天員拍攝了一些令人驚嘆的地球照片,并進行各種科學實驗。他們還有兩次太空行走,旨在幫助16.6米的天和核心艙啟動和運行,并為未來的訪問做好準備,未來幾個月的訪問將很頻繁。
神舟十三號會有女航天員?
“此次任務的成功完成,為中國空間站未來的常規任務和使用鋪平了道路。”據法新社17 日報道,專注中國太空計劃的媒體“GoTaikonauts”的獨立分析師陳藍表示,“對于中國空間站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的開始。” 奧地利《標準報》17日稱,中國5年來的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已告結束,下一批飛行乘組預計10月啟程前往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計劃是在其投入使用后,保持在400至450公里高度的近地軌道上。按照中國航天規劃,中國今明兩年共實施11次發射任務,包括4次載人飛船發射,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
據《聯合早報》報道,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任務結束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將在一個月內發射升空,將另外3名航天員送入空間站。有消息說,其中可能包括女航天員王亞平。
路透社稱,在執行神舟十三號任務前,中國將向天和核心艙發射貨運飛船天舟三號,為下一批航天員運送所需物資。據了解,天舟三號與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組合體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近日將擇機發射。神舟十三號的3名航天員將在軌駐留6個月。
神舟十三號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主任設計師姚元福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神舟十三號將首次進行徑向對接,飛船由后向繞飛至天和核心艙下方,在垂直方向與核心艙對接。和神舟十二號相比,神舟十三號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空間電磁環境,原因是屆時空間站雙船組合體要比神舟十二號對接時的單船組合體更加復雜。而且相比其他對接口,徑向對接的復雜場景對微波雷達提出更高要求。
“神舟十二號展示了中國執行長時間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包括一系列耗時長且具有挑戰性的操作,如艙外活動和提供必要的地面支持。”專門報道中國航天項目的美國太空網記者安德魯·瓊斯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空間站建設是一個復雜、密集的項目,它的完成將是中國執行復雜、長期空間項目能力的展示。它也將帶來科學國際合作機會,同時在太空活動優先性和資源方面給其他太空活動參與者帶來挑戰。”
慶祝當下,回想18年前……
“中國空間站正變得越來越現實。”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17日稱,中國正在推進空間站建設計劃,到目前為止都取得了成功。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后,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唯一的空間站,這樣中國將成為超級太空大國。文章稱,這一項目推動了工程、軍事技術和通信的發展,如此規模的太空工程將大幅提升中國形象。
“不同的計劃,新的太空競賽。”德意志廣播電臺評論說,幾十年前,美蘇為第一個載人登月展開角逐,現在,一場新比賽迫在眉睫:一邊是美國和歐洲,一邊是中國和俄羅斯。中俄計劃聯合在月球上建立一個科研站,大概在南極附近。報道認為,中國在太空探索的很多方面已經超越舊大陸——歐洲,后者只在地球觀測方面明顯領先。而俄羅斯與西方在國際空間站合作了20多年后,卻沒有加入美國的“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
美聯社稱,上世紀90年代,在因美國反對而被國際空間站排除在外后,中國開始著手實施自己的空間站項目。“自2003年以來,中國已將14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那一年,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自主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也提到,歡迎并慶祝神舟十二號回家時,“我們不禁回想起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的景象。時至今日,中國自主實施載人飛行任務已有18年”。趙立堅表示,中國空間站已進入全面建造階段,中國將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使中國空間站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
香港大學空間研究實驗室負責人昆汀·帕克17日對香港《南華早報》說,神舟十二號的完美回歸顯示了中國最新的技術能力,以及世界空間強國合作的巨大潛力。他說,“這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神舟十二號的成功返回發生在美國SpaceX公司成功將4名游客送入太空之后不久。你能想象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太空力量能走到一起,我們能完成什么嗎?”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