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現高致死病毒,死亡率是新冠數十倍

印度又現高致死病毒,死亡率是新冠數十倍
2021年09月09日 10:00 新浪科技綜合

  來源:醫學界

  病毒在伺機沖出亞洲

  撰文 | 燕小六

  新冠疫情還未消退,黑白黃綠4種真菌病愈演愈烈,印度又出現致死率達75%的尼帕病毒疫情。

  美聯社報道,印度喀拉拉邦一名12歲少年因高燒入院,隨后病情惡化致腦炎。住院一周后,少年身亡。經檢測,少年被證實死于尼帕病毒感染。

 圖片說明:9月5日,身穿防疫服者準備埋葬12歲尼帕病毒感染致死少年的遺體。/AP

  截至當地時間9月7日,喀拉拉邦至少有188人因密切接觸而隔離。其中包括129名醫護人員。CBS新聞臺稱,男孩去世前,至少在4家醫療機構接受過治療。

  喀拉拉邦報告,有8名密切接觸者的病毒學檢測結果為陰性。其他樣本有待進一步分析。

  目前,當地政府已封鎖男孩住家周邊約3公里范圍,并對所有毗鄰地區民眾進行癥狀篩查。鄰近的泰米爾納德邦也開始嚴查發燒病例。

  這是喀拉拉邦3年內第2次報告尼帕疫情。2018年,當地確診尼帕病毒感染19人,其中17人死亡。同時,喀拉拉邦當前的新冠病毒感染率非常高,每日確診數約占印度報告總數的68%。

  “這提醒民眾,其他病原體不會因為新冠大流行而‘休假’。”《福布斯》雜志寫道。

 圖片說明:2019年,講述喀拉拉邦2018年疫情的電影《尼帕病毒》上映。/Aljazeera

  為什么尼帕病毒具有“大流行潛力”?

  “尼帕病毒是真正需要關注的病毒之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環境與全球衛生系教授約翰·萊德尼基稱。

  該病毒于2018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發藍圖”列為“可致嚴重國際暴發”的重點疾病之一,在生物安全等級上屬于最危險的第四級。

  CBS新聞臺形容它是一種“極度危險的病毒”。“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毒。它不僅能從動物傳播給人類,也能通過被污染的食物傳播給人類,還能直接人傳人。”

 圖片說明:顯微鏡下的尼帕病毒。/Getty Image

  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是果蝠,蝙蝠的一種。《福布斯》健康專欄文章寫道,為生產棕櫚油、獲得木材和養牲口,東南亞大面積砍伐熱帶雨林,無家可歸的果蝠們落腳在養豬場,從而把病毒傳染給豬。人類若接觸攜帶病毒的果蝠、豬,碰觸到其口鼻分泌物與排泄物,就有感染風險。

  1998-1999年,全球首次暴發尼帕病毒疫情,就是通過豬這個中間宿主而完成傳播。當次疫情造成馬來西亞當地百萬頭豬被撲殺,百余人感染死亡,病死率達48%。新加坡也被波及,報告1例死亡、11人感染。同時,在馬來西亞,其他家畜如馬、羊、貓和狗等,也被發現能感染尼帕病毒。

  此外,果蝠會啃食水果、椰棗等。人類食用被其污染的水果也是高危行為。2004年孟加拉國暴發尼帕疫情,就被證實是人進食帶毒生棗果肉汁而感染。為此,WHO特別聲明稱,“可以通過徹底清洗和去皮,來防止果蝠尿液污染水果或水果產品,導致病毒傳播。應丟棄有蝙蝠咬傷跡象的水果。”

  最后,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尤其是接觸到口鼻飛沫、尿液或血液等,也極可能染疫。2001年至2008年,孟加拉國報告的約半數病例,都源自人際傳播,發生在為感染者提供護理的過程中。

圖片說明:2018年5月21日,在印度喀拉拉邦,畜牧部門和林業官員布置陷阱、抓捕蝙蝠。/Getty   Image

  “讓流行病學家擔心的是,除了能多渠道感染多物種,尼帕病毒的死亡率非常高。”CBS新聞臺報道,根據WHO數據,尼帕感染的致死率在40%-75%。相比之下,新冠肺炎病死率約為2%。

  WHO信息顯示,人感染尼帕病毒,感染潛伏期在4-14天,最長為45天。最初可能出現發燒、頭痛、肌痛(肌肉疼痛)、嘔吐和喉嚨痛等癥狀。由于初始癥狀不典型,部分患者會被誤診、漏診。

  有些感染者癥狀會加重,出現頭暈、嗜睡、意識混亂和表明急性腦炎的神經系統體征。嚴重病例會發生腦炎和癲癇,進而在24—48小時內陷入昏迷。

  尼帕病毒感染的致殘率也較高。20%治愈者會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如癲癇和人格改變等。少數人康復后會復發或患遲發性腦炎。

  圖片說明:2018年5月21日,在印度喀拉拉邦,畜牧部門和林業官員將一只蝙蝠放入容器中。/Getty Image

  病毒正在等待機會,沖出東南亞

  早在今年2月,《衛報》就援引專家發言警示:“尼帕病毒有造成全球大流行的風險。”

  《衛報》援引WHO數據稱,該病毒發現至今,東南亞多國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局部流行。由于果蝠的地理分布廣泛,中國、泰國等地雖無病例報告,但在當地若干蝙蝠種類中也能檢測到病毒。

  柬埔寨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負責人維斯那·董告訴BBC,棲息地被破壞后,人和蝙蝠開始“混居”。“我們在柬埔寨和泰國發現,市場、宗教場所、學校和吳哥窟等旅游景點,都有一大群蝙蝠。正常情況下,吳哥窟每年接待260萬游客。這意味著,尼帕病毒每年至少有260萬次機會,從蝙蝠傳播到人群中。”

  他指出,這種傳播、暴露可能造成病毒變異,導致疫情大流行。“在某些情況下,病毒甚至能找到宿主,將其帶出亞洲。”

  圖片說明:2018年5月24日,醫護人員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埋葬尼帕病毒逝者。/AP

  無藥可用,無藥在研

  “另一個嚴峻問題是,似乎全球各藥廠都還沒準備好。”CBS新聞臺稱。

  總部設在荷蘭的非營利機構“藥品可及性基金會”今年發布獨立報告稱,目前尚無針對尼帕病毒的疫苗和有效療法,只能以強化的支持性護理,治療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并發癥。

  《福布斯》健康專欄文章稱,關于尼帕病毒預防和治療的研究不少,但大部分研究從實驗室到人體后,就因毒性、副作用等而夭折。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難度大。病毒沒有自己的細胞結構和代謝系統,必須寄生在宿主細胞內復制增殖。因此,很難找到只針對病毒靶點但不影響宿主細胞正常功能的化合物。

  馬來西亞相關研究曾發現,在臨床使用中,抗病毒藥利巴韋林能降低36%的尼帕感染死亡。但后續動物實驗顯示,該藥雖然能延緩病程,但無法阻止死亡結局。

  另一方面,尼帕病毒的“關注度”不高。該病毒疫情局限于東南亞區域,難以吸引全球足夠資金支持。

  “但隨著氣候變暖和人類破壞自然棲息地,尼帕病毒大流行的風險會越來越高。甚至出現新型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也在增加。”CBS新聞臺稱。

  資料來源:

  1.Nipah Virus Kills 12-Year-Old Boy In India, Raising Outbreak Concerns。 Forbes

  2.India Nipah virus: Symptoms, origins and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Independent

  3.Authorities race to contain deadly Nipah virus outbreak in India。 CBS News

  4。尼帕病毒。 WHO

  5。尼帕病毒會否變下場全球大瘟疫?。 香港經濟日報

  6。尼帕病毒研究進展。 畜牧獸醫學報。 2012, 43(5) 669-675

  7。 Indian state battered by COVID now on alert for Nipah virus。 AP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