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全國,卻搶不到代言!為國爭光的全紅嬋們,哪里不如娛樂明星了?

爆火全國,卻搶不到代言!為國爭光的全紅嬋們,哪里不如娛樂明星了?
2021年08月11日 20:29 財經自媒體

  文/祥燎

  來源:金錯刀

  奧運會結束了,熱鬧卻還在延續。

  全紅嬋老家的門外,每天聚集著2000多名網紅,全天候全方位地直播她家人的生活點滴。

  全紅嬋的家人煩不勝煩,出來勸說:請大家聲音小一點,全紅嬋的奶奶已經兩天沒有休息了。

  以往不怎么走動的親戚也蜂擁而至,全紅嬋的媽媽表示:原來都不知道自己家里有這么多親戚。

  相比全紅嬋的遭遇,其他運動員就正常多了。

  中國健兒目前都在接受隔離,閑來無事,紛紛拍vlog滿足網友,獲贊無數。

  舉重運動李發彬,硬核訓練搭配少女濾鏡,反差感十足。

  游泳運動員汪順的近距離鍛煉視頻,則是要撩撥網友的少女心。

  奧運結束,人們對運動員的關注度仍然居高不下。

  這當然是件好事。有關注有流量,運動員才會有更多出路。

  但是,運動員想名利雙收,卻沒那么容易。

  就算是奧運冠軍,也沒法輕易拿到代言

  這屆奧運會,獲得了網友空前的關注,中國運動員霸榜熱搜。

  討論奧運的微博條數多達7592萬,網友互動量突破2.5億,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483億,有551個相關話題登上熱搜榜!

  網友對運動員的喜愛,不僅體現在熱搜里。

  看到拿下7金1銀的舉重夢之隊里,有很多運動員的家境都相當一般,例如諶利軍,家里一直是特困戶。網友急得到處幫他找代言,希望他能改善生活。

  最終,平安健康險邀請諶利軍擔任健康大使,讓大家松了口氣。

  還有全紅嬋,同樣家境貧窮,網友得知她愛吃辣條后,紛紛@衛龍辣條,希望它能早日請全紅嬋代言,衛龍也表示正在積極接觸。

  整個奧運期間,網友一直在呼吁國內品牌和綜藝“多多關注咱們的運動員”,并且承諾“簽下運動員,我一定買”,為運動員的“錢途”操碎了心。

  事情也似乎正朝著網友希望的方向發展。

  奧運前后,與運動員達成合作的品牌,一個接著一個。

  8月10日,小米邀請蘇炳添成為品牌代言人。除了小米,過去一個月,蘇炳添還為伊利、水滴保、菲林格爾以及廣汽傳祺等品牌做過推廣。

  8月1日,女子鉛球運動員鞏立姣拿下冠軍。當天,特步便官宣其成為代言人。

  7月30日,游泳運動員汪順強勢奪金。也是當天,他成為了曼秀雷敦的代言人。

  .....

  形勢一片大好,但是運動員們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事實上,身處聚光燈下的運動員們,還是沒能像明星藝人那樣,將流量順利地變現。

  有媒體統計了8月以后的品牌代言情況,發現選擇運動員的品牌,寥寥無幾。

  例如8月6日,龔俊成為百度APP代言人;8月9日,肖戰成為京東電器代言人;8月10日,鄧倫宣布成為雪花秀亞太區代言人...

  就連那些和運動員契合度極高的品牌,在運動員的熱度還居高不下的8月,還是選擇了娛樂明星。

  例如Keep邀請了易烊千璽成為品牌代言人,FILA宣布倪妮成為其高級運動時裝代言人。

  可以說,大部分中國運動員,即便有奧運冠軍的光環,也很難拿到代言。

  那些沒奪冠的中國運動員,就更可想而知了。

  一夜爆火的運動員,卻幾乎都實現不了一夜暴富。

  

  中國運動員,哪里不如娛樂明星了?

  很多人不明白,品牌為何寧愿花更多錢請娛樂明星代言,也不肯找運動員代言。

  更何況,娛樂明星時常有翻車的風險,很容易給品牌招黑,鄭爽、吳亦凡之流充分說明了這點。

  相比之下,中國運動員就保險很多。請他們代言,性價比極高。

  品牌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本質原因是:中國運動員帶給品牌的價值,不如娛樂明星。

  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主要有三點。

  1. 運動員的人氣,太不穩了

  品牌選擇代言人,人氣至關重要。

  娛樂圈頂流,其龐大的粉絲基數和瘋狂的粉絲購買力,能讓品牌的營銷、促銷活動事半功倍,任誰都要心動。

  比起娛樂明星,中國運動員在人氣方面毫無優勢。

  首先,不同于娛樂明星,運動員很難炒出高人氣,必須有實打實的亮眼成績。

  劉翔在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后,人氣飆升,隨后10年稅前收入超5億。然而,在其倫敦奧運受傷退賽后,除了耐克的終身代言合同,他失去了其他所有代言,此后也沒有簽約新代言。

  這樣可遇不可求的頂級運動員,都難以維持高人氣,何況他人?

  其次,中國體育的一些優勢項目,例如舉重、跳水,在中國鮮有群眾基礎,所以相應的優秀運動員難以出頭。

  沒有群眾基礎,商業化就寸步難行,這個道理放諸四海皆準。

  2019年法國女足世界杯,觀眾為奪冠后的美國女足高喊“equal pay!”(同工同酬),為女足收入遠少于男足的現狀鳴不平,但是并沒有多大改善。

  人們今天為小眾運動的冠軍們吶喊,明天就可能將他們遺忘,這一點品牌心知肚明。

  2. 中國的職業賽事,太不職業了

  小眾運動難出高人氣運動員,那么大眾運動就可以嗎?

  理論上可以,但在中國,同樣艱難。

  2021年《福布斯》雜志運動員收入排行榜前十中,有足球運動員、籃球運動員、網球運動員、F1車手等。

  足球運動員C羅,他在Ins上有超過1.7億粉絲,根據社交網絡研究公司Hooper HQ的計算,他的一條Ins動態平均價值達到97.5萬美元。換到國內,相當于發條微博就能買一套北京的房。

  這些運動員,都來自職業化程度非常高的比賽項目,上中下游的產業鏈相當完善。

  相比之下,中國體育賽事的職業化程度弱了一大截,極大影響了運動員人氣。

  中國男籃的頭號人物易建聯,多年來才手握十多個代言,完全比不上當紅明星。例如今年靠《山河令》爆火的龔俊,三個月拿下8個代言,代言數量很快超越易建聯。

  而之所以職業化程度不高,是因為中國的許多體育賽事受到了“專業體制”的影響,俱樂部的經營自主權非常有限。

  對此,社會體育學者盧元鎮曾表示:“正是NBA的成功,造就了美國男籃的強大實力。我們的體育管理者不能太過狹隘,要是真把職業體育搞好了,還愁人才嗎?”

  3. 簽約運動員,風險也不小

  最后,就算一名運動員擁有超高人氣,想拿下代言也并不容易。

  眾所周知,我國大部分運動員都是通過舉國體制而成才,因此簽訂商務代言,也往往要受到國家隊的統一管理和運營。

  出于集體的利益和榮譽考慮,國家隊選擇代言謹小慎微。

  此外,運動員的個人代言,還不能與團隊代言有沖突,例如兩個代言不能是競品關系。這個問題,劉翔、林丹、張繼科都遭遇過。

  如果協商不好,運動員甚至可能退隊,造成國家隊、運動員、品牌三輸。

  影響最大的例子就是田亮、寧澤濤。2005 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將田亮除名,理由是參加過多商業活動,違反隊規做廣告代言等;2017年2月,國家隊也以未經批準私自代言廣告等理由,強制“逼走”了寧澤濤。

  層層限制到最后,可供運動員選擇的代言,就遠少于娛樂明星了。

  對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品牌而言,既然簽約運動員有這么多顧慮,自然只好去追求娛樂明星。

  雖然明星可能不靠譜,但出了問題就可以換,畢竟娛樂圈永遠不缺明星。

  

  運動員的好日子,快來了?

  即便沒有商業代言,奧運冠軍的日子也不會差到哪去。

  話雖如此,人們還是希望運動員能有更高的回報。

  在娛樂明星頻頻曝出天價片酬的今天,這種情緒就更明顯了。

  大眾的這種態度,對運動員是一個好消息。過去,反對運動員接商業代言、參演綜藝的聲音比比皆是,認為是“不務正業”。如今,看到運動員接到代言,卻是一派喜大普奔的場面。

  有了大眾的支持,運動員的其他“錢途”就變得更加明朗。

  例如短視頻等平臺的興起,給了運動員很好的曝光渠道,可以向人們展示他們接地氣、有趣的一面,持續吸引關注。

  “奶兇奶兇”的乒乓球運動員孫穎莎,走過路過的人,都不忘捏一把。

  舉重運動員李雯雯,和其教練組成的反差萌,被稱為現實版《功夫熊貓》...

  通過短視頻等平臺,有實力、有個性的運動員,即使從事小眾運動,也能加速擴大知名度,并做到流量變現。

  憑借一句“洪荒之力”成名的傅園慧,就成了品牌的香餑餑,一度代言了冰泉、科拓生物等品牌,并加盟《我家那閨女》《女兒們的戀愛》等綜藝節目。

  更具代表性的是已經退役的跳高運動員張國偉,因其搞笑內容,在抖音的熱度至今居高不下。

  運動員靠奧運會贏得一時的流量,或許不會讓品牌太心動,但如果能持續贏得流量,品牌很難不刮目相看。

  最后,最重要的推動力還是來自于大眾消費。

  根據《體育產業的經濟學分析》一書介紹: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人均年收入超過6500美元后,對體育消費較大規模的有效需求才開始形成,支持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如今,中國人均GDP已經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與之對應的則是不斷增長的健身人群。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的健身人群達7029萬,且還在增長。

  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運動員的人氣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也就有了更多出路。

  運動員收入向明星看齊的日子,還會遠嗎?

  

奧運代言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