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飛龍的出現使中科創事件更加撲朔迷離,姜偉是一個投機分子嗎?
“中科創”事件環環相扣的進程猶如一部情節曲折的偵探大片,吊足了觀眾的味口————先有“中科系”股價義無反顧的連天重挫,后是近日突然的強勁反撲;先有證監會的 冷眼旁觀、不置一辭,后是元月11日姍姍來遲的表態;先有呂梁獨爆驚天黑幕、后是突然三緘其口。而牽扯其中的各色人等對呂梁言論的逐一批駁搞得觀眾亂了眼神,更為刺激的是沈陽飛龍總裁姜偉重現江湖,搶灘上海,讓整個事件進一步撲朔迷離。
“上市之夢做了7年”
元月10日下午6時,姜偉在金茂大廈23層上海中科的辦公室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諾大的辦公室此時已空空蕩蕩,一片狼籍,姜偉告訴記者,剛才這里塞滿了人,同時有8個律師正在做重組的法律文本。
其實姜偉的上市之夢到今天已經是第7個年頭。“1994年,沈陽飛龍業績相當好,年占利益達1·7億,延生護寶液風靡大江南北,當時就想上市,理由很簡單,一可以籌錢,二可以出名。但東北這地方老國企集中,一起往資本市場里擠,我一個民營企業要拿到指標簡直是天方夜譚。那時正值H股熱,靈機一動就想到了香港市場,百富勤的梁伯韜與我一拍即合,94年10月我第一次與梁伯韜在北京見面,僅僅談了20分鐘就基本搞掂。”
但姜偉的靈機一動卻使當時的證監會犯了大難,那時在香港上市,你姜偉一個個體戶要往香港鉆能行呀?在姜偉94年11月只身鬧到證監會時,接待他的高西慶和李曉雪有點不知所措,說要請示研究。當年12月,證監會口頭通知,沈陽飛龍在香港上市不需要中國證監會批準,障礙掃除了。
對沈陽飛龍能夠上市而沒有上市這一歷史,姜偉說:“1995年初香港股市大跌,我權衡了很久,主動提出中止上市,歷經6個月,耗資3000萬,可我換回了一套規范的財務報表和評估報告,我認為值。”
1996年姜偉又有了新的計劃,在美國“買殼上市”,通過收購一家美國的上市公司,使飛龍集團躋身美國資本市場,可其中的驚險讓姜偉現在都有余悸:“當時準備收購美國一家公司70%的法人股,可按美國法律,法人股要經過批準才能變為普遍股,我不僅沒融到資,反而還要出大筆的美金,哪有這種賠本的買賣。在美國談判,給我的資料全是英文,談判也用英文,翻譯又不管用,自己成了瞎子聾子,幸虧關鍵時刻靈感出現,才化險為夷。”
兩次海外上市計劃均無疾而終,姜偉并未斷了這個念頭,但1998年底飛龍推出"偉哥開泰"而吸引眾多“眼球”的時候,卻被遼寧省衛生廳定性為“ 劣藥”,這一打擊是致命的,令飛龍的生產整整停頓了兩年,兩年之間沒有現金流通、沒有利潤,一切財務指標都沒有意義。“我當然想上市:想上國內的A股,想上創業板,可我到哪里去弄這三年的財務指標,今年我已46歲,不是10多年前30多歲的姜偉了,我再也耗不起這個時間。”在姜偉的思路中,只剩下買殼上市這一條路可走了。
“我是救火隊員”
46歲頭發已花白的姜偉是個與優雅絲毫沾不上邊的人,滿口東北腔,說話粗聲粗氣,當著記者的面,他可以說得興起時在煙缸里隨便揀個煙頭點著火就抽起來。
“沈陽當地的新聞界送我個外號不倒翁,對此我很自豪,每次我快要倒時總能及時地收住腳。”
“凡是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肯定是一波三折的,有波折才有抗風險能力。有波折才是健康的企業,我還有個外號叫活化石,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成長軌跡,它所包含的機遇和風險,在我的企業中都能找到。可能正是基于這點,在北京中科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時才想到我姜偉這個救火隊員。”
姜偉元月4日飛赴北京,據他介紹是受北京中科之托,而北京中科與沈陽飛龍的財務顧問恰好同為萬盟投資公司,而萬盟的董事長王巍與姜偉是從小玩到大的“哥們”,有這層關系,北京中科有難,姜偉出山就天經地義了,而此次合作,在姜偉看來,也是一直磕磕絆絆的飛龍集團一次難得的機會,“但我不是山東三聯的張繼升,他需要一夜成名,我姜偉以前就大大有名。”通過北京中科這一跳板,最終躋身資本市場這一可以施展拳腳的舞臺,姜偉的“上市”之夢也可以圓了。
姜偉透露,此次收購北京中科30%的股權并不象外界所傳,僅僅是口頭交易,而是精確到以“元”為單位,“親兄弟也要明算帳,我姜偉在這方面是毫不含糊的。”收購北京中科的股權當然是看中它持有中西藥業公司20%的股權,而且最近又有新的進展,中西藥業的另兩位股東海南樂華和海南中網也給姜偉發來了授權委托書,委托其擔任他們的全權代理人。也就是說,姜偉已經是中西藥業三大股東的代理人,所代表的股權占到中西藥業股東的30%,超過了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數量。
當記者要求親眼看看三大股東的委托授權書時,姜偉稱委托書在律師手中,明天肯定可見到。元月11日當記者回到北京時,姜偉將一份蓋有中西藥廠郵件收發章的郝文華“親筆鑒收的收條傳真至北京記者處,收條稱”今收到《關于召開上海中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臨時股東大會改造公司董事監事的提案》、《授權委托書》共三份文件"。
姜偉在談話中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在與上海醫藥集團的代表商談重組事宜時,醫藥集團的代表給姜偉鞠了三個躬,“他為什么鞠躬,他這是感謝我這個救火隊員,感謝我這個全國最優秀的企業家來排憂解難。”
與姜偉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強烈的個性,他會毫不掩飾地呈現給每個人,甚至包括與他初次見面的人。當他站在金茂大廈23層辦公室向下俯看上海滿城燈火時,卻發出了一句感嘆:“都說上海灘的水很深呢。”“靠實力進入中西藥業”
在姜偉的計劃中,此次重組有三個方面,一是資產方面強化組合,將沈陽飛龍最優秀的資產注入中西藥業,一兩年內完成50%以上的資產置換;二是企業戰略發展方面進一步優化。
姜偉一再強調,這次重組絕對是實實在在的重組,絕對不是“康達爾——— 中科創業”類的重組,“我只要抓住人才優勢、技術優勢、營銷優勢就不愁沒有好業績,就不會招來股民的罵聲,今天下午我與中西藥業的董事長王海鈞交談了幾個小時,十分融洽,他表示歡迎我的到來。有意思的是,在姜偉10日飛赴上海時,迎接他的是中西藥業的跌停,當晚在與記者的交談中,他十分肯定地說: “明天的股票會漲停。”果然,姜偉的魅力在1月的市值中超過了一個億。
從元月4日到現在,不過短短的幾天,姜偉的重組計劃迅捷而果敢,市場反應超常強烈,不僅中西藥業漲停,連續9個跌停的中科創業也在11日由跌停到漲停,“中科系”股票同樣有不菲的升幅戲劇性的變化使各種版本的傳言沸沸揚揚。
“我不懂二級市場”
“我不炒股票,所以不懂二級市場,將來也不會涉足這一市場。”據姜偉所言,他家只有他妻子炒股,而且賠得多,賺得少。
但在這一敏感時段通過控股北京中科而涉及中西藥業肯定會成為焦點當記者向姜偉轉述外界一則頗為流行的傳言:呂梁將姜偉拉進同一戰壕,目的十分明確:圍魏救趙,通過各種概念拉抬中西藥業股價,以達到減少損失、伺機反攻的目的,姜偉聞后表情激動:“我向你,也向投資者保證,我姜偉擅長的是做企業而不是做股票,我之所以進入中西藥業,是想將過去沒有完成的事完成,將企業發展得更規范,至于靠炒股賺錢,對我沒有任何意義。”
在談到中科創業的9個跌停板時,姜偉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雖然我不懂炒股,但我認為并不是很不正常的行為,股市有風險,這個風險包括的涵義很廣,現在應當是一種市場風險,至于外界所說的債務鏈,我看不出來。股票漲停幾次,債務鏈不就沒有了。”
艾曉寧則從更高層次闡述了他的看法:“中科事件應該是我國證券市場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桿問題,這一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是季煥良大額股票賣出導致系列平倉盤涌出,但它應該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更多的問題,如三類企業入市與銀行資金禁入,股票融資問題、莊家的合法化問題等等。據我了解,一個莊家入市,它的背后必然有眾多的法律專家給予法律上的支持,即盡量使其合法化,而對其操縱市場的指責就顯得不那么充分。”
就在艾曉寧與記者談話的第二天,元月12日,《中國證券報》頭版文章《證券質押案大幅膨脹》,引起業內人士普遍關注其中透露的“上證登記公司去年辦理質押登記達56·3億股,超過前五年總和”更讓人浮想聯翩,雖然《中國證券報》對此消息未加任何評述,但其折射出的信息、表達的觀點應是一目了然。
“中科創”的故事肯定還沒有演完,結尾如何,眾說紛紜有說不了了之的,有說要一查到底的,而姜偉在其中充當了一個什么角色,一次簡單的訪談并沒有得到清晰的結果,只有時間才說得清楚。在采訪結束時,他約記者一年后再來上海,真不知道一年以后上海灘上是否還有姜偉那躁動的身影?(本報記者夏冬)《21世紀經濟報道》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