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暴跌伴隨成交量萎縮
本周大盤大幅下挫,出現連續5根中陰線,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較為罕見的。大盤跌幅雖大,但成交量未見放大,顯示并無恐慌性拋壓或刻意砸盤,探究大盤如此急挫的原因,有必要從基本面因素入手。
國有股減持定價市場不認同。大盤下挫與周二公布發行4只新股并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消息有關。管理層已做出解釋,新股發行密集主要由于《減持辦法》在6月下旬出臺后,新股發行的國有股減持部分要按規定程序報批部際聯席會議,因而造成延遲。
另外,這4只新股的國有股減持價格和新股發行價格一致且未進行網下詢價,均采取事先定價的發行方式,與投資者預期有不小差距。《減持辦法》中第六條規定,減持國有股原則上采取市場定價方式。如何理解市場定價成為市場爭論的焦點。不進行詢價而采取事先定價用以試探投資者的承受能力,顯然不被投資者認為符合市場化原則。不過,7月初財政部有關官員曾指出,國有股減持的具體辦法有望在國慶節前后出臺。因此目前還在試點階段,根據暫行辦法,國有股減持還將有多種可操作方式。
再融資如洪水猛獸。目前擬增發上市公司已過百家并持續增加,4月份以來還有15家公司擬發可轉債,再加上核準制后的新股發行所造成的擴容壓力,以及海外上市公司紛紛回國融資引發“海歸潮”,對市場的資金需求急劇放大。有消息指出,大部分擬增發上市公司并不缺錢,而且募集資金所投資項目在可行性上也有疑問。
目前上市公司更為迫切的任務是完善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不是圈錢,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用拋售進行了回答。去年以來共有40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增發,其中10余家公司跌破增發價,其他公司的市場價也接近增發價。
從中國石化申購凍結了5000多億元資金的情況看,市場并不缺資金,只是投資者的眼光更加成熟,出錢更加謹慎。
基金減倉股票遭拋售。近期公布的基金組合顯示,大部分基金在6月份進行了減倉或倉位調整,并繼續減持前期的重倉股。此舉被投資者理解為基金經理看淡后勢,故紛紛拋空被基金減持的股票。
需要指出的是,6月份大盤創出新高,基金理應獲利回吐,這是正常的操作策略;還有些基金因要進行分紅而兌現部分現金。因此,不應理解為所有基金都對下半年行情看淡。
另外,有些基金經理正在調整投資理念,逐步放棄帶有科技光環且價值被高估的股票,在我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利好背景下,相應進行戰略轉移。此次大盤急速下跌恰恰給予了基金經理減倉后的良好建倉時機。
中期業績制約中報行情。披露中報和年報期間,無論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都會為了避免非系統風險而減少持倉比例,造成了目前入市意愿不強的狀況。
同時,新的法規規定預計中期虧損或業績下滑的上市公司要在7月31日之前相應公布預虧或預警公告,造成7月份個股地雷不斷引爆的集中化現象。
目前共有50余家上市公司預虧,20余家上市公司預警。由于2000年度共有98家虧損,但只有66家發布預虧公告,因此實際虧損家數要遠遠大于預虧公司數量。另外,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嚴格執行財政部頒布的新會計政策和法規,上市公司虛增利潤、虛增資產等現象會得到一定遏制。
由此看來,今年上市公司的中報將更能體現真實的經營狀況,預計中期整體業績不會超過去年同期水平。這也是今年公布中報期間行情表現欠佳的原因。
近期造成大盤急挫的基本面因素除對投資者產生了利空效應外,更造成資金面的緊張,可以說市場資金入市謹慎是造成大盤難以上揚的主要原因。
投資者要冷靜看待并分析這些因素:國有股減持會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加強監管有助于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再融資行為會由市場做出判斷;基金完成戰略性減倉和調倉后將進行戰略性建倉;今年中報會將上市公司重新排隊而出現真正的白馬。□西南證券張剛/文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