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個交易日,有12家銀行24次上榜大宗交易,其中16次為“零折價”,且買家多數來自“QFII大本營席位”
■本報記者 張 歆
“QFII席位持續一個多月‘零折價’買入銀行股等藍籌表明了這些交易絕非簡單的倒倉,而確實是跑步增倉”,一位大宗交易領域的資深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QFII尤其是新獲批的QFII正在堅定地抄底。”
在中央匯金10月10日宣布啟動新一輪增持四大行的行動后,銀行股籌碼在大宗交易市場變得炙手可熱,頗有些奇貨可居的味道,“零折價”交易更是常態。
據本報記者統計,從10月15日至11月23日的30個交易日里,12家銀行24次上榜大宗交易,合計成交18288.26萬股,合計成交額達71529.30億元。此外,24次交易中有16次為“零折價”,而零折價的背后往往都跟隨著一個固定的買家席位——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部,而且該席位經常在同一日“批量買入”多家銀行股。
在業內,海通證券國際部有“QFII席位集散地”之稱,海通證券在其官網上也表示,“公司國際業務穩步發展,重點推進QFII、跨境并購、人民幣基金和跨境ETF等業務,公司QFII客戶數和資產規模位于市場前列,QFII交易金額位居行業前三”。
日前,來自監管部門的消息顯示,近期QFII審批速度明顯加快,獲批機構已達199家,即將突破200家,其中11月份新獲批機構7家;此外,今年以來的新獲批QFII投資機構64家,額度119.28億美元。
“目前A股的估值低,藍籌股安全邊際很高,其中已經批量破凈的銀行股更是攻守兼備,因此QFII獲批后首要的配置就是銀行股”,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QFII持倉市值最多的前五只股票均為銀行股,分別為恒生銀行持有的興業銀行、ING持有的北京銀行、德意志銀行持有的華夏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持有的南京銀行和新加坡華僑銀行有限公司持有的寧波銀行。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