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在歐美加速傳播!這國一周300萬感染!張文宏、梁萬年、吳尊友重磅研判!

XBB,在歐美加速傳播!這國一周300萬感染!張文宏、梁萬年、吳尊友重磅研判!
2023年01月08日 22:22 上海證券報

  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亞型XBB在歐美加速傳播

  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亞型XBB引發的感染病例目前在一些國家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歐洲和北美。XBB還可進一步細分為XBB.1、XBB.1.5等子系毒株。有專家指出,從病毒演變的角度來看,XBB.1.5的傳染性非常強,而歐洲和北美出現新變種的可能性也更大。

  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目前XBB.1.5毒株主要在歐洲和北美的一些地區傳播,尤其是在美國的東北部地區。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美國40%的新冠確診病例感染的是XBB.1.5毒株。在美國東北部的比例更是達到75%。

  而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估算,在截至2022年12月28日的一周內,英國有近300萬人感染了XBB.1.5。英國病毒學家溫蒂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表示,從病毒演變的角度來看,XBB.1.5毒株的傳染性很強。

  近期,德國病毒學和流行病學專家克勞斯·施特爾也認為,新冠病毒的新變種會出現在免疫力已經存在的地方。歐洲和北美出現新變種的可能性更大。

  張文宏最新演講,發出兩個呼吁!他研判:我國具備這一能力→

  我國新冠疫情的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怎樣挽救更多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生命?

  昨天舉行的第二屆光華論壇上,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張文宏教授作了主題演講。

  在他看來,

  中國進入大規模流行第一波后,

  將逐漸進入地方性流行階段,

  與世界“同步”。

  張文宏呼吁:在從大規模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的轉化期,盡快根據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數,完成藥物儲備。“如果能對100%高危因素患者覆蓋抗病毒藥物,將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人群的重癥率。”

  他還呼吁:盡快將6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種率提升至90%。

  “我相信,中國具備把新冠疫情變成地方性流行的能力。”張文宏說。

  論壇主持人、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表示:“張主任的演講堅定了大家的抗疫信心。”

  新加坡抗疫“成績”為何優于美國

  張文宏在演講中介紹,近百年來,全球有5次大規模的傳染病流行。除了新冠,前4次都是流感,分別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1958年亞洲流感、1968—1969年香港流感、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

  如今,流感已成為地方性流行傳染病,全球每年只有近20萬人因流感死亡。當然,因為流感病毒檢測量不足,這個數據可能存在低估。

  那么,新冠是否也會從全球大流行演變為地方性流行?張文宏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在一些國家,公眾經歷了大規模流行的陣痛后,目前超額死亡人數已大幅降低。超額死亡是指一個地區實際發生的死亡人數與未發生傳染病年份估算得到的死亡人數之間的差額,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傳染病的致命性。比如新加坡,超額死亡已接近0,新冠病死率近期也非常低。

  張文宏認為,新加坡之所以在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期間,超額死亡人數大幅降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德爾塔變異株流行期間,絕大多數老年人都完成了3針疫苗接種。

  與新加坡形成對比的是,奧密克戎在美國的致命性很強。統計分析顯示,奧密克戎引起的65歲及以上美國人超額死亡率峰值是德爾塔峰值的163%。這和美國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種率不夠高有密切關系。就醫和住院老年人的急劇增加,還導致了醫療資源擠兌,從而進一步抬高了超額死亡率。

  “很多人擔心,各種疫苗產生的抗體水平都會減弱,導致突破性感染。那么接種疫苗是不是就沒有作用了?”對于這個問題。張文宏介紹了他帶領課題組去年開展的一項研究——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在疫苗接種3—6個月后進行B淋巴細胞克隆擴增分析,結果發現:在6個月后抗體水平很低的情況下,B淋巴細胞、特別是記憶B細胞在遇到奧密克戎入侵后,會迅速克隆擴增。這說明免疫細胞的“記憶力”很強,即便沒有抗體,病毒進入人體后仍會觸發免疫反應。

  基層有藥可用

  才能防止醫療擠兌

  在應對疫情第一波沖擊的優化防控應對方案中,做好藥物儲備工作也非常重要。目前,抗新冠病毒藥物已進入多管線競爭局面,Paxlovid(奈瑪特韋/利托那韋)、阿茲夫定、莫諾拉韋、單克隆抗體、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給脆弱人群的臨床救治帶來了多種選擇。此外,托珠單抗、巴瑞替尼等抗炎癥藥物也已到位。

  當前,相關部門應根據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數,盡快完成藥物儲備。“基層要有藥可用,這樣才能防止二級、三級醫療資源擠兌。”張文宏說。

  各地還要加強三級分級診療體系,包括:社區街道行政體系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動,為無癥狀和輕癥患者做好居家康復診療管理;發熱門診篩查出需要到定點醫院的高危人群,及時救治轉診;引入信息化與遠程醫療系統。

  張文宏表示,在感染者起病后的“黃金72小時”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充分用好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同時可采用氧療、中藥和低劑量的激素治療。“中藥會給中國人帶來額外的輔助療效。”

  演講中,張文宏列舉了美國、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在新冠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的多項數據:

  • 美國延續5個月,峰住院人數146328(萬分之4),粗病死率1.8%;

  • 英國延續3個月,峰住院人數20065(萬分之2.9),粗病死率1.13%;

  • 新加坡延續5個月,峰住院人數1442(萬分之2.4),粗病死率0.06%;

  • 中國香港延續4個月,峰住院人數11646(萬分之15),粗病死率0.67%。

  中國內地如今也進入了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隨著醫療資源的逐步到位,我們將過渡到地方性流行階段。“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全球趨同,就像流感一樣,成為季節性流行病。”張文宏說,“當然,新冠病毒今后是否會出現大的變異,使人群缺乏預存免疫,還需要科學家未來進行嚴密監測。”

  “乙類乙管”時機是否恰當?我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依據是什么?總臺獨家專訪梁萬年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三年來新冠病毒頻繁變異,疫情態勢不斷變化,科學精準防控策略不斷調整,我國為何選擇在1月8日對新冠實施“乙類乙管”,這樣的時機是否恰當,我國疫情防控的步驟、理念又是怎樣變化的,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對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冬春季本來就是新冠病毒相對活躍的時期,在中國1月7日已經開始了春運,我們在1月8日實行“乙類乙管”,很多人質疑這個時機是不是不恰當、不合適,您怎么看?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從科學防控的角度,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能夠選擇比較適宜地實行“乙類乙管”的時機,這也是不論從專家組也好,還是國家層面反復思考的問題。除掉醫學疾病的要素以外,我們還是要考慮到社會、經濟、人口,特別是人群免疫力水平的變化等,眾多因素在一起考慮。我們考慮到,從病人的角度來看,現在是一個奧密克戎的變異株的亞型,雖說傳播力在增強,免疫逃避在增強,但是它的致病力確實是明顯下降。另外人群的免疫水平現在處在比較好的狀態,特別是我們國家主要是靠免疫接種來獲取主動免疫,整個人群的免疫接種率全程都超過90%。另外我們醫療系統的救治準備,包括相關的一些儲備和能力,我認為所確定的時機是科學的,是恰當的,也是合乎有關的要求的。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一些國外的媒體認為中國是被動放開,而不是主動選擇的。在被動和主動之間您認為我們中國是怎么選擇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三年的疫情抗擊以來,我們一直是牢牢把握著疫情防控的主動權。對疾病的深入研究,對病原體病毒的把握,使我們的知識空白點越來越小,我們對它更進一步了解。另外我們邊防控,邊做準備,邊做能力建設,實際上我們一直通過抗疫,就想找出一個最佳的時期,來適時優化完善我們的防控策略和具體措施。除掉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以外,更多要考慮我們如何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身體安全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在這個大的理念下,進行一些措施的完善和優化,我們一直是在主動作為的,在積極尋找條件和時機,成熟一個我們就調一點,成熟的時機更充分,就調的大一些、快一些。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疫情防控到現在三年了,我們一直在說我們是科學精準動態調整防控政策,但很多公眾和網友反映,感覺我們中國的防控政策只有管控和放開兩個階段,而不是像我們說的一直在科學精準地去管理去調控,您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中國的疫情防控一直是依法科學的,按照我們對疾病等相關的認識在逐漸地調整優化和完善的。其實從2020年疫情開始到今天為止,我們經歷了幾個階段,2020年的1月份到4月份,我們面對的是突如其來的一個新發傳染性疾病,當時采取的最重要的策略是應急圍堵,而且是一種超常規的應急圍堵的階段。2020年的5月份以后,進入了常態化的疫情防控階段。這兩個階段的時候,我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終沒變,但是我們的策略發生了變化。現在我們要實行“乙類乙管”,其實又形成了一個大的戰略性變化。不論是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疫區的劃定,包括從全國范圍來看,幾道防線的設立,我想大家都能感受到,過去我們劃疫區大小的時候,一開始最早是以省為單位,后來以地市為單位,然后以縣為單位,最終精確到以街道,以居委會,甚至門洞、班級為單位,這些都是在變化的。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我們一直動態調整的依據是什么?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動態調整的依據主要是幾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這個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臨床學特征,以及導致疾病的病原體,新冠病毒它的變異性特征,致病性特征,我們對它的掌握的程度以及它的變化的情況。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們的抵抗力,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包括衛生健康系統的救治能力和疾病的防控能力。第三就是我們適度的社會公共衛生干預措施,我們采取的強度以及它的執行情況,始終在這個過程來尋求最佳的平衡狀態,來確定我們防控的策略和具體的措施組合。所以它是依據科學的,是考慮平衡,在眾多因素當中來找出一個相對優的權衡的解,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思考。

  在此前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結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確定性。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對新冠疫情仍保持著高于普通傳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后,絕不是放任不管,絕不意味著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強化服務、強化保障。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從乙類傳染病的甲類管理到乙類傳染病的乙類管理,它仍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規定的法定傳染病,沒有變。法定傳染病要采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這個是法律規定的。比如疾病的報告,病人的管理和救治,必要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干預措施,包括監測,都是法定的,所以絕對不是放任不管。像這種重大的傳染性疾病,僅僅靠政府是不行的,必須是政府、社會、單位、部門乃至個人大家形成合力,這就是為什么要提出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大家各自都有責任,當然政府是主導責任,所以每個人都還要做工作的。

  梁萬年表示,為有效防范風險,當下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醫療救治,把重癥治療放在優先位置。加強對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保護,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加快推進農村地區的救治能力建設等。同時還必須要強化對病毒、病原體的監測,一旦有新的變異株或者亞型出現,能夠快速發現、預警,來采取相應的措施。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我們什么時候能夠回到最初的疫情之前的狀態,大家想要的、需要的狀態?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所堅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終沒變,這是我們的宗旨。我們國家三年的疫情防控,我認為是成功的。可以說是在人類和重大傳染病性疾病斗爭史上,中國創造了一系列的奇跡。我認為我們現在已經非常接近疫情前狀態的這種窗口期,但是當下我們仍然是疫情吃緊的階段,還需要大家再堅持一下,再努力一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也期盼著疫情前的狀態早日實現。

  “乙類乙管”后是否會有第二輪感染?疫情信息如何統計?總臺獨家專訪吳尊友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對于疫情監測數據通報、病毒變異是否會引發新一輪感染,我國又將采取怎樣的措施繼續實施監控,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他就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大家都在擔心在國際上的奧密克戎BQ系列,然后包括XBB系列的變異株,它們在我們實行“乙類乙管”,出入境打開以后,進入國內會掀起第二輪的感染,這是大家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您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怎么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我們也對國際社會的各個國家流行的新毒株的情況進行了解追蹤,那么同時對國內發生的疫情也進行了毒株變異的監測,特別是從境外回國人員當中也檢測到這些毒株。會不會造成新一輪的疫情,取決于變異的毒株和我們剛剛流行的這些毒株之間,在結構上面有多大的相似性,或者說它的變異差異有多大。從目前來看,因為它的變異也是奧密克戎亞型里面的分支的變異,馬上造成新一輪傳播的這種風險的話,應該說不會太大。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還有一種擔心是認為中國人口基數比較大,感染的人口基數也大,會不會產生新的變種,從而影響整個世界的病毒序列,或者說整個世界的病毒的進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優化防控策略以后,本地傳播的疫情病例數在有一定的水平和規模的情況下,確實存在著新的變異毒株的可能性,我們也密切關注。所以在“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疫情監測方案當中,就專門提到了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監測,在現階段,每天都在進行新的毒株的樣本收集和測序,來對它的變化進行監測。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我們現在發現的所有的毒株,都是已經在國際共享平臺上分享的毒株,也就是說在國外已經報告了,或者說主要是從境外流行以后傳入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國內新出現的變異毒株。

  為指導全國各地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監測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及時動態掌握人群感染發病水平和變化趨勢,科學研判和預測疫情規模、強度和流行時間,動態分析病毒株變異情況,以及對傳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及檢測試劑敏感性的影響,為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對于之前疫情通報的數字和自己本身的感受,很多公眾覺得差距比較大。我們國家一直的疫情統計和發布的疫情信息,是如何去監測和統計報告的?現在有沒有相應的調整?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在武漢疫情控制以后,到我們優化防控方案這期間,是叫嚴格管控時期。每一起疫情的源頭、造成感染的毒株,幾乎每一個感染者都能夠被診斷管理,所以我們采取的是一個計數統計。現階段由于防控方案的調整,報告病例數和公眾感覺的數字,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造成這種差距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不再實行行政區的大規模核酸檢測了,除了重點機構重點人群以外,采取的方法是愿檢盡檢的方法,這樣的話檢測的人數、報告的人數就有明顯的下降。第二個方面,疫情的感染者主要以輕癥為主,多數人還在家庭自我休息調整、進行抗原檢測,這一部分也沒有納入到傳染病報告,這就造成了這樣的差距。為了更好地做好統計工作,聯防聯控機制制定下發了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采取的是多種渠道的監測,包括住院病例的報告監測、核酸抗原檢測的數字統計,還有重點機構像養老福利機構的監測,再有像學校學生的呼吸道癥狀的監測,以及對部分病人的檢測。還有我們在全國設立500多個流感哨點監測。我們采用了多種統計方法綜合運用,也能夠相對準確評估疫情的發生發展趨勢,能夠對于疫情的發病,流行的強度,流行的趨勢,流行的時間做出研判,對防控效果作出評價。在過去幾年,歐美國家和全球其他的國家實際上也是采取這樣一個統計方法,它主要就是通過抽樣的方法來反映總體情況。

  央視新聞:三年抗疫 我們即將迎來曙光

  2023年1月8日,這個日子將被載入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歷史。

  10班來自境外的航班將陸續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旅客將不再需要前往指定第一入境點的特別專區。陸地上,滿洲里、二連浩特、霍爾果斯、瑞麗等8個邊境公路口岸恢復客運功能,毗鄰港澳口岸邊檢快捷通道也有序恢復,深港口岸有序恢復正常通關,全國各陸路口岸(通道)將逐步恢復客運通關。有外國政要表示,“中國有序恢復公民出境旅游是對世界旅游業的重大利好”,“歡迎中國人民、中國游客和中國投資者。”

  不久前,新冠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冠病毒感染,8日正式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期待中的變化如約而至,人們正在走出疫情,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看似尋常最奇崛。為了這份“尋常”,我們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整整三年抗疫,從“防感染”到“保健康、防重癥”,難忘的日日夜夜,難考的試卷考題,難闖的重大關頭……此時此刻,難以忘懷,歷歷在目!

  時間回到三年前的初春,全國人民支援武漢、支援湖北。“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明確要求為戰疫指明了努力方向,給人們注入了信心和力量。三年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大上海保衛戰……先后取得勝利,我們牢牢掌握抗疫的戰略主動權,經受住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的沖擊,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阻止了病毒快速傳播。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們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我國疫情流行和病亡數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均預期壽命從2019年的77.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實踐充分證明,我國疫情防控的大政方針是正確的,防控政策是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的效果是最好的。

  舉國同心,命運與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總體戰、阻擊戰,更是一場人民戰爭。在疫情防控的困難時期,人們以最快的速度奔赴一線,以最大的努力相互支撐,正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同舟共濟,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新年伊始,人們一邊優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一邊加快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按下經濟復蘇“快進鍵”,共同奔向好日子。

  尊重科學,精準防疫。三年鏖戰,我們因時因勢動態調整,避開了早期毒性更大的變異毒株,贏得了德爾塔病毒轉為奧密克戎、毒性持續下降的寶貴窗口期,贏得了對癥藥物研發特別是中成藥大量推出的寶貴窗口期,贏得了全民廣泛接種疫苗的寶貴窗口期,降低了重癥率和死亡率,有力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三年抗疫,在全球疫情海嘯的多輪沖擊下,我們盡量保證了正常的生產生活。國家先后出臺十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和“新十條”措施,保障了人們的健康和安全,為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護航。

  三年抗疫,我們為最終戰勝疫情打了一場主動準備的持久戰。一方面,新冠病毒變異的新毒株大方向是致病性更低、更趨向于上呼吸道感染、潛伏期更短。另一方面,我國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超過34億劑次、全程接種率超過90%,國內外特異性抗病毒藥物研發取得進展,廣大醫療衛生人員積累了豐富的疫情防控和處置經驗。

  如今,病毒變弱了,我們更強了。正是這種客觀實際讓“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具備了基本條件。實施“乙類乙管”,不是放開不管,而是強調更加科學、精準、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地正在結合實際細化實施方案,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確保平穩有序實現轉段。

  當前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癥”,從風險地區和人員管控轉到健康服務與管理。正值冬季,本來就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時期。對于有基礎疾病患者、高齡重癥患者的增加,各地在千方百計做好醫療救治。為了解決防控措施調整初期出現的藥品供應不足等情況,各地擴大產能、精準投放、強化監管,應對舉措接踵而至。防控資源正在逐步集中到重點機構、重點人群上來,包括增加老年人疫苗接種率,對養老院、社會福利院、學前教育機構等加強人員健康監測,在農村地區強化分級診療、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等。

  今年的春運已經開始,人流高峰和疫情流行疊加,將是近年來不確定性最多、情況最為復雜、困難挑戰最大的一次春運,特別是農村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將面臨不小考驗。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像抓脫貧攻堅一樣抓農村疫情防控。從縣到鄉鎮再到村,三級醫療衛生網也已加強了醫療資源配置和防疫科普宣傳,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的醫療保障能力。

  “大家再加把勁,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勝利。”2023年伊始,肆虐三年的新冠疫情陰霾正在消散,神州大地將喜見春風還。

  “生活又在向前流動了”—— 網友們的感慨正是人們信心與決心的體現。點點星火、匯聚成炬的中國力量推動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不斷向前。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上觀新聞報道)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新冠肺炎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1 田野股份 832023 3.6
  • 01-10 鑫磊股份 301317 20.67
  • 01-10 英方軟件 688435 38.66
  • 01-10 福斯達 603173 18.65
  • 01-09 九州一軌 688485 17.47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