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28暴露出不足 上交所市價訂單交易規則謀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 01:47 北京商報
杜絕“820元賺56萬”的尷尬 發生在海爾認沽權證上的“2·28”事件曾是市價交易者的噩夢。時隔半年之后,上交所創新實驗室昨日在交易所網站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報告——《市價訂單的交易風險與下單策略研究》(以下簡稱“《研究》報告”),試圖為市價訂單交易規則改革尋找理論根據。 充分肯定市價訂單 據了解,長期以來我國證券市場的訂單(委托)類型一直限于限價訂單。但是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品種的增多以及投資者數量的巨增,限價訂單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上交所于2006年8月7日開始對有漲跌幅限制的證券在連續競價極端增加了兩種市價訂單方式:最優五檔即時成交剩余撤銷申報和最優五檔即時成交剩余轉限價申報。 市價訂單的出現立刻表現出良好的效果。上交所創新實驗室報告的對比統計顯示,實行市價訂單前,在連續競價階段,限價訂單的撤單比例平均高達23.64%,在行情波動較大時,撤單比例更高達40%-50%;采用市價訂單后,平均市價委托訂單的即時成交股數占委托股數的比重提升至98%以上,而同期采用限價訂單的即時成交指標值仍僅有30%。 “2·28”事件暴露出不足 《研究》報告同時也指出了市價訂單存在的不足。該交易模式推出后,“個別投資者利用市價訂單交易規則,借機掛出大量超低價格的買單,等待時機與市價賣出訂單成交,企圖獲取暴利”。 最典型的案例是2007年2月28日海爾認沽權證事件:當天,海爾認沽權證開盤價是0.65元,一位投資者在上午9點15分11秒下達了一筆以0.001元買入100萬份該權證的限價訂單。當該權證集合競價結束并于9點30分進入連續競價后,由于另一投資者于9點30分01秒下達了一大額市價賣出訂單,“掃”光了訂單序列中最優四檔買入訂單,剩余部分不得不以0.001元價格成交。 這一結果使該投資者820元獲得56萬元的超額收益,當天獲利700倍。 提出改進意見 上交所創新實驗室在對今年1至3月的市價訂單成交情況進行統計后認為:無論是從成交量還是從成交額上看,即時成交的市價訂單中約有70%是在第一檔成交,有近90%的即時成交市價訂單是在第一檔和第二檔成交。 這說明,雖然市價訂單的成交存在較大風險,但其交易成本與限價訂單非常接近。 《研究》報告認為,之所以在海爾認沽權證上出現“2·28”事件,主要是由于第五檔保護價格在極端情況下與第一檔出現較大差距,如權證市價訂單五檔成交與第一檔的差距最大曾達到0.848元,股票市價訂單成交與第一檔的差距最大曾達到4.98元。 《研究》報告建議,為了防止極端風險事件,避免第五檔與第一檔差距過大,可以考慮把成交五檔改為成交若干個最小報價單位。 統計顯示,若把成交五檔改為股票成交5個最小報價單位,權證成交10個最小報價單位,則市價訂單不能成交部分僅占總數的4%;若股票改為成交10個最小報價單位,權證改為成交20個最小報價單位,則市價訂單不能成交部分僅占總數的1%。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極端的風險事件。 “這份報告細致而嚴謹,有可能是上交所改變市價交易規則的前奏。”一位投資人士猜測。 商報記者 張景宇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