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華藥:慘淡又一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08:09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專注于原料藥生產——這一點正在從華藥的“基石”變為“軟肋”。效益持續下滑,令改革中的華藥又將面臨2006 年的“寒冬” 本刊特約作者 孫書博/文 50年前,華北制藥(資訊 行情 論壇)廠作為國家在抗生素領域的戰略投資項目,解決了我國長期以來抗生素依賴進口的困難局面。50年后的今天,這家企業已不見往日輝煌。 原料藥:“基石”成了“軟肋” 根據華北制藥(600812)2005年年報顯示,虧損達到1.88億元。這是公司自1993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據公司內部人士近日向記者透露,公司2006年的銷售情況更令人擔憂:以1—5月份的銷售情況看,華藥集團原料藥的銷售情況甚至低于2005年同期銷售水平。而原料藥銷售額繼續下滑的因素,并不僅僅是華藥集團自身原因所造成的。 雖然華北制藥集團下轄30多家公司,但是,由于歷史上華藥采取的以母體為主的發展思路,其精力主要是投入到抗感染藥物領域的開發生產當中。專注于一個領域的發展思路,也是華藥與哈藥、石藥等同類企業的最主要差異。 其他領域如生物工程等方面,公司雖然也有涉足,但在過去幾年中在這類產品的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方面投入精力較少,致使這些企業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其中的一些企業甚至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在原料藥市場情況較好的情況下,這些公司的盈利狀況對于華藥并沒有造成太大影響。但是,隨著國際原料藥品市場的價格競爭逐漸激烈,國內連續幾輪對抗感染類藥物發布降價政策,使得華藥產品結構不均衡的問題凸現出來。 以2005年10月10日發改委正式執行的第17次藥品降價政策為例,22種抗生素類藥物的平均降幅達到40%。 華藥集團前總經理劉壽文介紹,連續的降價政策不僅讓華藥產品的利潤空間變小,更重要的是產品已經失去了在醫院中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即使在石家莊市的醫院里,大部分醫生開青霉素處方都需要醫院院長的簽字同意,其他地方的醫院就可想而知。”劉壽文講。 各種原材料價格上漲也給華藥雪上加霜。水、電等能源費用提高,產品所需生產原料價格也在節節攀升。 據有關專家介紹,一旦生產成本增長,企業所采取的方式一種就是提高產品價格,另一種就是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但從醫藥行業的整體情況看,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又明顯慢于其他行業。我國一直以仿制藥為主,要在短期內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是不可能的。 產業結構調整難 “華北制藥等于青霉素”,這是華北制藥遭遇品牌外延過于狹窄的最嚴峻考驗。 公司在2004年提出的“四個轉變”中,其中三項都是涉及到產品結構的調整工作:由原料藥為主向原料藥與制劑并重轉變;由抗生素類產品為主向抗生素類產品與非抗生素類產品并重轉變;由青類產品為主向青類產品與非青類產品并重轉變。 企業產品的結構調整并不是短期就能實現的過程,而技術上的提升更是難上加難。以華藥的產品為例,與同類企業哈藥、石藥等企業的抗感染藥物、原料藥產品同質化情況非常嚴重,且在產品技術上的優勢還沒有達到使自身與其他公司的產品明顯領先的競爭優勢。而哈藥、石藥在保健品、OTC(非處方藥)產品方面早已走在華藥前面。而華藥在這方面卻剛剛起步,至少要在2至3年后,才能在保健品方面的發展有所收獲。 賭命外資 面對困局,華藥集團將目光投向了國際原料藥巨頭帝斯曼身上。自2004年12月之后,雙方于2005年10月25日再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據雙方宣布的合資計劃,華北制藥將與帝斯曼共同出資建立營養品、抗感染藥合資公司,其中,華北制藥以維生素業務和部分抗感染藥業務的資產作為出資;帝斯曼則將投入現金1.04億美元,約合8.42億人民幣。華藥股份公司持股51%,帝斯曼公司持股49%。 與帝斯曼合作將成為華藥集團渡過目前難關的一根“救命稻草”。“一方面,帝斯曼的加入能夠給華藥注入一定的資金,并且帶來一定的新產品,而另一方面,雙方的合作能夠使華藥集團原料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銷路更加暢通。” 但目前為止,雙方合作遲遲沒有實質舉措,帝斯曼絕對不可能滿足于在雙方的合作中依從華藥地位。而其目標,必然是瞄向華藥的支柱——原料藥物。因此,雙方的談判將會經歷非常漫長的過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