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開閘法人股現暴利機會 收益率遠高于流通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6日 08:59 南方日報 | ||||||||||||||||||||||
核心提示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股份制改造過程中,為了確保公有制的主導地位,國家設計了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等不同種類的股權,其中國家股、法人股被定為“暫不上市流通”,故稱“非流通股”。法人股又包括國有法人股和社會法人股。
國家規定,“國有股的協議轉讓價不得低于其每股凈資產”,在具體操作中,目前非流通股的成交價僅在其“每股凈資產值”上下。因此,通常來看,非流通股的交易價格遠低于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價格。由于未計入這筆凈資產未來可能產生的現金流量,優質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價值被嚴重低估。因此以凈資產為參照投資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與投資其流通股相比,不論從分紅派息的回報率還是將來股權并軌帶來的套利空間來看,獲利機會都大了不少。 在直某機關工作的朱女士是中國股市中“股民”套牢成“股東”的典型代表,對手中的股票早已心灰意冷。 漲停!又一個漲停!但最近兩個交易日,手中一只股票的異動又把她拉回到久違的K線圖前。這只股票正是當前股市最耀眼的“四小花旦”之一——清華同方(資訊 行情 論壇)! 中國股市曾經上演過股民一夜暴富的神話,但近幾年連續的大熊市卻成了讓股民血流成河的傷心地。而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推出,又讓一些人看到了希望,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在計算試點方案給各方帶來的收益。在非流通股大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有著一個獨特的利益群體——法人股投資者! 據了解,這些法人股投資者多年來一直以接近凈資產的成本獲取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和進入成本遠高于自己的流通股東一起分享派息分紅。而全流通的開閘,對于他們而言,是否也能和非流通股東一起分享套現的快感? 上周,在市場就試點方案熱炒的時候,記者采訪了法人股投資市場的相關人士,探討全流通破題情況下,法人股投資的嶄新前景。 個人投資者可曲線進入法人股投資市場 據了解,國家有關規定禁止個人投資者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資。但記者調查發現,在市場上存在一些類似基金的投資機構,他們吸收社會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并利用法人的身份,收購優質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獲取穩定的股息回報。這類投資機構每年在固定時間向個人股東分紅,也在指定的媒體上進行重大信息披露。 記者在一家法人股投資公司的內部資料上,看到了對投資法人股為何是筆“穩妥劃算的買賣”的解釋。 據介紹,投資法人股,在上市公司正常經營情況下,除了凈資產正常增值外,還可以得到現金分紅;如果上市公司再融資,發行溢價可以產生凈資產增值;變現的話,可以得到買賣價差的收益。而最豐美的潛在收益,則是全流通帶來的“并軌價差”。正常情況下,并軌后非流通股價格有很大可能居于并軌前“流通股價”與“每股凈資產”之間。對于非流通股來說,只要“變現價格”高于變現時的每股凈資產值,就將產生額外的“并軌價差”。雖然近期股價暴跌,但流通股市價平均仍為每股凈資產的2倍以上。 投資回報遠高于流通股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兩個法人股投資案例。 案例A: 一家法人股投資公司在2002年以2.0393元/股的價格受讓了285000股唐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000709)法人股,總價為610260元,2004年7月以2.2元/股的價格轉讓。 持有唐鋼股份法人股期間的分紅派息情況如下: 年份 分配情況 2003年 10派3.5元 2002年 10轉增3股派2.5元 2001年 10派3.5元 經轉贈,公司擁有唐鋼股份(000709)法人股股份增加為: 285000×(1+0.3)=370500(股) 三年總共分紅為: 285000×0.35+285000×0.25+370500×0.35=300675元 買賣價差:(370500×2.2)-610260=204840元 累計回報共計505515元 三年間投資回報率達到505515÷610260=82.84% 案例B: 深圳某法人股投資機構在2003年以1.85元/股的單價受讓260000股四川美豐(資訊 行情 論壇)(000731)法人股,總價為481000元,至今尚未轉讓。 持有四川美豐法人股期間的分紅派息情況如下: 年份 分配情況 2004年 10派4.5元 2003年 10派3.5元 持有期內總共分紅所得為: 260000×(0.35+0.45)=182000(元) 投資收益率為:182000÷481000=37.83%。 如果按照2003年—2004年協議轉讓成交平均價的3.5元轉讓出去的話,買賣差價投資回報率高達108.1%。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美豐流通股最近一個交易日的成交價是10元。如果實施全流通后,將法人股變現,投資回報率更將翻上幾番! 法人股拍賣遭遇過戶難題 記者調查獲悉,投資法人股有兩大途徑——“場內協議轉讓”和“司法拍賣”。前者在今年年初《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轉讓業務辦理規則》正式實施后,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司法拍賣”這一途徑仍為不少人關注。目前有一些專業投資網站,不僅定期公布有關上市公司法人股拍賣的各種信息,甚至還提供“網上拍品路演”等專業咨詢服務。 在一家名為“法人股投資網”的網站上,記者在“拍賣中心”一欄里看到了“海南高速(資訊 行情 論壇)(000866)法人股18.3439萬股、長興實業(000827)社會法人股1210.8萬股”等最新的法人股拍賣信息,點擊進入后,還有該股詳細的相關資料。 該網站咨詢部的鄭先生告訴記者,前來咨詢的客戶主要是機構投資者,一場交易下來,“大家就是朋友了。”但他告訴記者,現在的難題是《規則》出臺后,法人股在通過司法拍賣后,卻無法正常過戶。 記者致電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咨詢獲悉,涉及深市上市公司股份司法拍賣的登記過戶,在原有手續基礎上,必須由深交所法律部審核后,登記結算公司才會受理。深交所方面目前是在比照“協議轉讓”的規則受理司法拍賣的股份過戶。 據鄭先生介紹,從年初到現在,他還沒聽說過有通過司法拍賣獲得的法人股在深交所正式過戶,這導致不少法人股投資者名義上是股東,卻無法獲得股息。 鄭先生告訴記者,“法人股投資是一項科學的投資,通過拍賣獲取的價位,是經過估值后的合理價位。”他認為,深交所本身不具有拍賣的經驗,額外地增加這一手續,大大減慢法人股變現速度,減少了法人股投資的價值。 記者多方調查獲悉,因司法拍賣的股權過戶剛剛轉到交易所來做,對于證券交易所來說還是一項新業務,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研究審批政策和辦法。 業內視點 投資法人股并非高枕無憂 對于全流通所帶來的財富效應,是否意味著投資法人股就能一本萬利,高枕無憂?記者采訪證券界人士后意外發現,在股海沉浮幾年后,不少法人股投資者與一般股民一樣,熱情在一步一步降溫。甚至對于全流通,他們也不敢報過高的期望。 破凈股成堆風險不小 這些業內人士共同的觀點是,目前信息披露違規現象非常嚴重,上市公司的質量很難保證;法人股拍賣轉讓具體政策尚不明朗,存在變數;試點方案之間差異明顯,并非存在“普利”機會。 一位曾在機構工作多年,后來專門從事法人股投資咨詢的曾先生給記者算了筆賬。他表示,“全流通試點方案是非流通股大股東做的,投資法人股的小股東沒有多大發言權,卻無法跟流通股股東一樣得到補償。而對于法人股投資者來說,獲取股權的成本相比原始大股東來說,提高了不少。因此,在這場盛宴里我們恰恰是唯一被遺忘的角落。” 他認為,試點方案的差異化也使得投資法人股存在風險。他以清華同方為例向記者闡述這一道理:該公司一季度每股凈資產是5.2元,也是法理上目前投資其法人股的最低成本。按對流通股股東10送10的試點方案,市場自動除權的流通股價應該在5元左右。“相對于10送10的流通股東,沒有獲得補償的法人股投資者實際持股成本優勢并不明顯,變現的話也得不到什么便宜。” 但他同時強調,“不過個股的情況差異很大,不能一概而論。” 在當初熱炒“C股”市場的時候,江蘇天鼎分析師秦洪也曾表示過質疑。秦洪指出,C股市場可能會像A股市場一樣充滿著陷阱。A股市場“破凈”頻頻,如果以凈資產值買入這些股票,豈不是又被套牢!另外,全流通的實現還有相當長時間,C股市場的流動性陷阱不可不防,一旦上市公司基本面發生惡化,到時想拋都拋不掉。考慮到現在已經有18家上市公司瀕臨退市邊緣,秦洪的話絕非危言聳聽。 所以,對法人股投資機構和意圖曲線進入法人股投資領域的個人投資者來說,盡管全流通已經破題,但法人股投資也絕非遍地黃金,在“掘金”的時候仍需再三掂量。 試點股中金牛能源法人股最劃算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投資法人股最大的潛在獲利空間就是全流通帶來的機會。上周,三一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清華同方、紫江企業(資訊 行情 論壇)、金牛能源(資訊 行情 論壇)等首批股權分置試點股的補償方案先后出臺。市場上最關注的話題就是,“對流通股而言,哪家的方案最大方,哪家的方案最小氣?”但對同樣是以上市公司股權為投資對象的法人股投資者而言,對這四家公司的方案又有另外一種看法。 一位法人股投資公司的老總告訴記者,“很簡單,就補償方案來說,非流通股東跟流通股股東之間必然存在博弈,利益不可能統一。對流通股補償力度越大,法人股投資者就越吃虧。” 四家試點公司中,三一重工和紫江企業都只在復牌當日漲停,但清華同方卻連續拉了兩個漲停板。按這位老總的說法,清華同方的法人股投資者是最不“抵食”的。參照渤海證券研究所提供的試點模型來看,這位老總的說法得到了驗證(見下表)。 從表中來看,法人股投資獲利最大的是金牛能源,每股可獲利7.09元,投資清華同方法人股獲利最少,流通股價也因此上漲最多。 專題撰文 本報記者 賈肖明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