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還是“心理危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11:24 新民周刊
目前有關全球金融危機的想法,根本上還是心理意識上的陰影,那就是對美國經濟走向的信心。 撰稿/牛 震(本刊特約記者) 信心恢復將帶來回暖 索羅斯認為,由美國次級債所引發的這場金融危機,意味著二戰結束以來長達60年的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已過。 索羅斯的表述以理論為主,而其他一些學者則更愿列舉事實。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田勇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認為,目前美國以及其他主要國家金融市場出現的過度反應主要是由于投資者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隨著各國央行對金融市場的不斷注資以及各國政府干預及救助措施的不斷推出,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發生轉變進而恢復信心,那么市場就會回暖。從目前來看,各國政府的干預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全球性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極小。 但是,他說,今年全球金融經濟的不確定性將大大增加,這也將考驗各國如何控制可能發生全球性危機的局部性因素。 郭田勇說,首先,最近接連出現了花旗、美林等跨國金融機構因次貸危機而出現的巨虧,無疑加大了銀行業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其次,由于此次危機有可能打擊消費者的信心,從而使其減少消費,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如果美國的消費增長出現停滯甚至是下降,那么全球經濟無疑將會出現衰退,美國自身也會陷入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進而引發全球性的金融經濟危機。最后,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由于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對沖基金等國際游資可能會掉頭轉向中國等新興市場。對沖基金投機的天性將會推高這些新興國家和地區的資產價格,加劇這些國家的資產價格泡沫,擴大其金融領域的風險。 美國次貸危機所制造的瘟疫已經在歐洲進行著可怕的復制與蔓延。先是法國和德國等金融機構遭遇次貸危機襲擊,接著英國第五大銀行北石銀行也因次貸問題遭到儲戶的瘋狂擠兌。1月25日法國第二大銀行興業銀行70億美元的損失突然曝光,面臨破產境地。 “不管銀行采取多么小心謹慎的風險管理機制,似乎都很難避免對經濟盲目樂觀而出現的監察漏洞”,美國《商業周刊》的一名資深編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興業銀行的丑聞和美國次貸危機一樣,只是國際次貸市場危機的冰山一角。美國和世界股市的考驗才剛開始。”“事實上,次貸危機在世界范圍內存在”,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的美國學者理查德·科克在與記者的一次談話中提到,亞洲各地包括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地區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信貸問題,只是現在還沒有暴露或能夠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如果作為世界經濟龍頭的美國經濟持續下滑,亞洲似乎很難避免一段景氣不佳的時光。 “全面危機”未免夸張 七次競選總統的美國左翼經濟學家林登·拉魯什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的風險在于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世界金融體系對美國的畸形依賴。比如,在美國建立的經濟霸權下,世界各國都將美元作為重要的儲備和投資工具,大舉購買美國的債券和股票,使美國民眾養成了負債消費的習慣。如今,美國經濟出現危機,世界各國都要買單。“最壞的局面是,各國支撐不住,紛紛放棄美元資產的投資,全面的危機就會大爆發。”不過,“全球金融危機論”也引來一群堅定的批評者。他們認為,雖然美國和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困難,但目前形勢仍不確定,下結論還為時過早。此外,不應夸大次貸危機對經濟的破壞力,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仍有強大的實力防止大蕭條的到來。 《時代》雜志著名經濟專欄作者賈斯汀·福克斯日前撰文指出,美國經濟放緩是一個暫時的周期性現象,通常兩個季度或者1年后就會出現反彈。去年第四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確實出現疲態,但遠遠不是最糟糕的時刻。例如,即便是危機的核心部分——住房和信貸市場的表現,也要比1981年里根接手美國政府時的爛攤子好得多。況且美聯儲的降息和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一定程度上對于美國股市起到了提升作用。 福克斯認為,金融危機并沒有損害美國的核心競爭力,而只要美國的消費和投資能夠穩步繼續,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蕭條很快就會過去。他還警告民眾不要相信美國總統候選人對經濟的危言聳聽,“他們只是為了炒作議題來爭取選票。當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明年登上總統寶座時,經濟衰退已經變成歷史。”總部位于華盛頓的美國智庫哈德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理查德·維茨表示,全球股市動蕩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悲觀情緒。美國經濟的問題絕不僅僅是次貸危機,多年來美國經濟積累了嚴重的失衡——巨大的經常賬戶赤字、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國內儲蓄缺口,加上戰爭和高油價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美國經濟的恐慌產生了連鎖反應。但是美國經濟特性并不具備全球特征,也就是說美國的衰退并不是全球性經濟衰退。以歐洲為例,他們的經濟具有彈性,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經濟活躍的亞洲也是如此。 將美國與全球市場做區分的還有一種表述,那就是世界經濟的整體發展勢頭是好的,尤其是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經濟的高歌猛進似乎可以抵消美國衰退帶來的負面影響。美國智庫彼特森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弗里德·伯格斯坦稱,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當今世界對美國經濟的依賴程度已不一樣。2006年,當美國經濟開始放緩,世界經濟仍保持強勁擴張。“美國似乎越來越依賴其他國家的發展。”伯格斯坦解釋稱,這里面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中印等新興強國在全球經濟中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健康指數和病毒抵抗力也是決定這場金融危機能否蔓延全球的要素。 “九七版本”不會重演 在各種爭鳴聲中,有一個話題被提到:發生在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至今讓人記憶猶新。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祥征兆是否預示著另一場災難的開始? 美國經濟學家們的回答多數是否定的。標準普爾的首席經濟學家戴維·韋斯稱,每一次經濟衰退或者危機的原因都不相同,1997年金融危機的原因很多,直接觸發因素是國際炒家對發展中國家貨幣的短缺投機行為,索羅斯當年的對沖基金就是禍首之一。此外,當時的危機與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外債結構以及金融市場監管機制不完善等都有關系。現在的問題,源頭在于美國的次貸市場,這跟美國民眾長期的負債消費習慣、金融市場的信貸機制失范等因素有關。 “問題的關鍵是,美國經濟的自我調節能力是否已經用盡?亞洲國家抵御金融風險的免疫能力到底有多大?”美國《經濟信息評論》雜志的主編比爾·瓊斯告訴記者,目前有關全球金融危機的想法,根本上還是心理意識上的陰影,那就是對美國經濟走向的信心。“次貸危機涉及的資金對于整個美國經濟來說,畢竟是有限的一部分。我認為,顯示美國經濟健康程度的基本條件都還健在,政府和經濟部門的調節能力尚有發揮空間,對美國經濟的評判須再觀察兩個季度再做結論。”另一方面,瓊斯認為,亞洲國家在經過1997年的危機洗禮后,應該積累了充分的經驗和相對成熟的風險管理機制,能夠沉著面對潛在的挑戰。在此過程中,中國、印度等新興強國的作用非常值得觀察。“雖然亞洲的股市近來出現了暴跌,但其中未必全是美國的原因。適當的回落,或許更符合市場的價值。”讓瓊斯好奇的是,中印等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勢頭能否扭轉國際金融市場的風向﹖“如果那樣,它將給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帶來深遠的影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