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損失會是多少,我們甚至還沒有觸及皮毛。我認為我們根本沒有接近終點。相反,我們才剛剛開始。”
撰稿/劉文越(本刊駐紐約特約記者)
去年5月,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說:“我們認為,次貸市場不會對其他經濟領域或整個金融體系造成嚴重影響。”然而,3個月后次貸危機全面爆發,金融市場劇烈震蕩,投資者損失慘重。
2007年最后一期的美國《商業周刊》毫不客氣地把伯南克的這句大話列為當年“十大最失敗預言”之一。
危情溯源
聽現在美國政府官員的言語,似乎仍依稀可看到伯南克當時的自信。
比如,美國總統布什,他在最近多次講話中就反復強調,美國經濟仍有彈性,雖有所困難,但美國肯定會度過難關。
但事實勝于雄辯,從布什最近一系列舉動——緊急出臺一攬子刺激經濟法案,緊急約見國會領導人商討對策,加之日前美聯儲緊急大幅降息0.75個百分點救市,都可以看出:美國經濟不容樂觀,衰退并非杞人憂天。
美國經濟糟糕,會糟糕到什么程度呢?
先看次貸危機的直接損失。按照《華爾街日報》的統計,次貸危機已造成全球金融機構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一些赫赫有名的大銀行現在都虧損累累。
在次貸上受損失慘重的,不只是投資于相關理財產品的銀行。股市的巨幅下挫,更導致眾多機構和散戶血本無歸。而當初舉高貸購買房屋的住戶,現在很多則面臨無錢還貸、房屋被收的命運。
IDEA全球研究咨詢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喬·布魯蘇埃拉斯坦言,損失之巨大可能令人吃驚。他說:“損失會是多少,我們甚至還沒有觸及皮毛。我認為我們根本沒有接近終點。相反,我們才剛剛開始。”
他的觀察確實不錯。至少從目前的狀況看,次貸危機還在朝最糟糕方向發展。因為按照放貸時間推算,很多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拖欠還貸高峰尚未出現。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將是非常關鍵的時期。
資本經濟公司的保羅·阿什沃思則認為,即使能度過第二和第三季度,以后的日子仍可能是危機四伏,道理很簡單——“各公司會隱瞞或拖延報告損失。因此,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危機外溢
與中國現在存在流動性過大不同,次貸危機給美國,也給發達經濟體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則是損失嚴重的金融機構惜貸成風,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信貸之于經濟,猶如血液之于生命。信貸不足,消費和投資就難以持續,整個經濟體自然就無法正常運行。
次貸危機源于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
2006年初美國房市急轉直下,至今新房開工量已下跌40%左右。在舊房方面,2007單戶住宅舊房銷售量出現25年來最大降幅,銷售平均價則出現美國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首次全年平均房價負增長。
在美國住房市場上,舊房銷售是主力軍,其銷售量占到了整個房市銷售量的約85%。一些專家認為,房價可能還要下跌15%至20%,然后才會觸底反彈。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家努里爾·魯比尼說:“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預測,抵押房屋被沒收在今年將會加速,銀行會遭受更大的損失。這就會削弱銀行的貸款能力,從而進一步減慢經濟活動的速度。最終的結果就是,美國經濟走向嚴重衰退。
魯比尼說:“我們正面臨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風險。這不僅是次級抵押市場的問題。在整個金融系統都出現了同樣的草率借貸。不僅是抵押貸款,現在連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的問題也日益增多。到處都是有毒垃圾。”
與伯南克當初預言的恰恰相反,隨著次貸危機的惡化,其消極影響正向美國經濟基本面擴散,美國近來消費不振、失業上升,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其中,12月美國失業率躍升到2005年11月以來的最高點5%,當月0.3個百分點升幅也創下“9·11”事件以來的最大單月升幅。
在樓市降溫、次貸危機惡化、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低失業率已成為美國經濟強健的心理支撐,但近來失業率的突然上升,則成為美國經濟不容樂觀的最直接證據。
《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就認為,美國經濟正在呈螺旋型下降,每則負面新聞都會引發新的負面新聞。房價下跌削弱了房主抵押貸款的能力,影響到他們的消費能力。對消費開支緊縮的擔憂促使企業放慢雇用,限制工資增長,從而進一步限制消費開支。
按照美聯儲費城分行最近的一份報告,美國已有約一半州的經濟活動收縮,換言之,這些州經濟可能已陷入衰退。
面對嚴峻的形勢,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可能事實上美國經濟已經處于衰退狀態。
滯后之患
應該說,在次貸危機并引發美國經濟衰退問題上,布什政府和美聯儲也早有預感,且各有應對。
以布什政府為例,除了反復強調美國經濟基本面良好以安撫人心外,布什提出刺激經濟的退稅一攬子方案。整個一攬子計劃耗資1400億-150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全年GDP的1%,按照布什的說法,救助方案有足夠的規模和效力,一旦實施,將能使本來就穩健的美國經濟獲得新動力,并能確保美國工人和小企業主避免蒙受更大的經濟損失。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看好布什的政策,一攬子方案公布后,美國和全球股市不漲反跌,就顯示投資者對該方案可行性和力度的擔憂。
首先,一攬子方案何時才能出臺?
按照美國的相關程序,布什的一攬子方案還必須得到國會的批準。盡管國會領導人已就此達成協議,財政部長保爾森也表示,將加快退稅支票的寄發。但由于整個程序需要時間,美國民眾最終接到退稅支票,可能必須要等到5月底或6月初。
2001年“9·11”事件后,為刺激當時的經濟,布什也提出了類似的經濟振興計劃,該計劃也最終被拖延至2002年3月才出臺。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時間滯后可能也是這個方案最致命的弱點。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主任皮特·奧斯澤格(Peter Orszag)就認為,刺激經濟的時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在經濟緩慢增長或是衰退時政策不能鼓勵消費增長,這個方案將不會給經濟帶來幫助。”
《紐約時報》的報道說,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像美國這樣龐大的經濟體,即使是有意義的政策也要幾個月后才能見效,而“到政策見效時,美國可能已經陷入經濟衰退”。
其次,該法案規模是否已經足夠?
在美國經濟暴跌后,白宮也暗示,布什可能加大救市力度,這意味著其最終規模可能超過1500億美元。一些經濟學家就擔心,過于龐大的方案最終可能會事與愿違,引發通貨膨脹或使財政赤字變得難以收拾。
讓許多美國經濟學家不滿的是,布什政府是最會花錢的政府,布什上臺后,不僅花光了克林頓時期積累的大量財政盈余,而且讓美國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赤字包袱,加上美國的外貿赤字,這就是布什政府備受外界詬病的“雙赤字”。
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就直言不諱地批評,布什提出的方案目光短淺,當經濟開始走向低谷的時候,政府希望通過減稅挽救經濟,實際上是“吃掉玉米種子而不去擔心下一年的收成”。
布隆伯格認為,目前布什政府最根本的,不是大規模退稅,而是阻止住房市場繼續下滑。“當一個家庭即將失去自己的房子時,減稅又能有什么用呢?”
在他看來,政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通過建立預算對長期基礎建設開支進行監督;向那些還貸有困難的家庭提供金融咨詢服務以及貸款補貼等幫助;修改移民法以引入更多勞動力等。
魯比尼也認為,布什主張的退稅卻似乎能鼓勵開支并增加就業機會,但是,要確保經濟增長回彈至少需要退稅3000億美元或4000億美元,政府可能承擔不起這么大數量的退稅。他說:“不管他們采取什么措施,那都是做做樣子而已。”
伯南克的困境
在應對次貸危機和經濟衰退問題上,身為美國中央銀行的美聯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回想過去20年經歷的多次經濟危機,美國經濟最終能恢復生機,白宮的決策固然重要,但更多的人則將功勞歸于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
與中國央行決策體系不同,美聯儲主席雖由總統提名,但其具體決策不受政府影響。一般情況下,降息提息等重大決策都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決定,該委員會一年8次例會,因此美國的降息提息日期基本也都固定。
布什的一攬子計劃沒有奏效,全球股市因美國經濟衰退恐慌出現暴跌,徹底打亂了美聯儲的救市步驟。1月22日,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在伯南克的召集下緊急行動起來,通過電話會議達成一致,并趕在當天美國股市開盤前降息0.75個百分點。
降息作為美聯儲的撒手锏影響深遠。伯南克此舉也果然不同凡響,緊急降息使全球股市止跌回升,一度欲哭無淚的投資者終于可以暫時舒一口氣。
美聯儲的緊急舉動目的大概有二:近則擔心1月22日美國出現股市暴跌,使局勢一發而不可收拾;遠則希望大幅降息避免經濟衰退,重拾投資者信心。
近期目標是達到了,但美聯儲的果斷出招也遭到外界的批評,因為此前的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月底的例會上降息至少0.5個百分點。
英國《經濟學家》網站就發表文章說,美聯儲提前一周突然降息,確實顯得過于驚慌,“在人們對經濟越來越憂慮的情況下做出這樣大的反應可能是對的,但是選擇的時機讓人迷惑”。
持同樣看法的英國《金融時報》也表示,大幅降息是有道理的,但是伯南克明顯是對市場做出反應,這是危險的。該報說:“這種‘緊急’降息有可能給人造成美聯儲驚慌失措的印象。”
美聯儲前官員文森特·萊因哈特(Vincent Reinhart)則認為,美聯儲現在處境艱難,因為它的最新舉動完全是受市場推動的無奈之舉,“假如市場接著下降,你這樣做是否會破壞自己的可信度?我想他們正這樣做”。
一些經濟學家則擔心,降息是以犧牲經濟的長期健康為代價的,只能起到短期促進作用,因為廉價貨幣會鼓勵愚蠢的投資,美國此前的科技股泡沫就是一個例子,導致此次次貸危機的房地產泡沫更是一個直接的教訓。
在當前通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持續降息在增加市場流通性的同時,也會促使通脹進一步加劇,而如果應對不慎,美國有可能重復上世紀80年代初經歷的“滯脹”局面。
對于最新一輪全球股市的暴跌,一些分析人士則認為,原因可能不過是市場對法國興業銀行交易員違規操作巨額虧損做出了過度反應,伯南克也許出現了判斷錯誤。
伯南克無疑正面臨著其上任美聯儲主席以來的最嚴峻考驗,對于他的果斷出招,喝彩者少,批評者多。
倒是他的前任格林斯潘,雖對布什批評有加,對伯南克卻頗多維護。在去年次貸危機突然惡化、伯南克果斷開啟新一輪“降息周期”后,格老就公開表示,伯南克的決定非常不易,因為人們很難對未來進行預測。
可以說,現在的伯南克表面果斷,其實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并努力在通脹上升和經濟衰退的兩大風險夾擊下小心應對。對于當前高度敏感的市場來說,伯南克一招不慎,其帶來的影響將可能是災難性的。
但換個角度看,按照索羅斯的說法——現在美國正經歷二戰后最嚴重經濟危機——但美國股市至少到目前尚未崩盤,那么也可以說,伯南克并非一無是處,誤判雖偶爾有之,但其總體應對之策還是頗為高明的。
經濟危機也往往造就傳奇。想當初,格林斯潘剛接掌美聯儲,也曾碰到股市崩盤危機,他沉著應對,最終讓美國經濟化險為夷。正是資本市場的大風大浪,奠定了格老“經濟學家中的經濟學家”的威望。
以含糊其辭為特點的“格林斯潘式風格”,更成為格老安撫市場的有效手段,遺憾的是,一貫表情嚴肅的伯南克,并不具有這種政治表演天賦。
伯南克在進入美聯儲前,曾被譽為“神童”,是一個造詣深厚的經濟學家,他能否力挽狂瀾,在次貸危機中續寫格老的傳奇,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假如他真能做到這一步,用一些經濟學家的話,他的歷史成就將可能超越格林斯潘,成為美央行行長中的“世紀人物”。-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