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一份針對國際經濟學家和政治分析人士的調查顯示,國際社會對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看法相當樂觀。87%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政府在三中全會后實施下一步改革藍圖的能力有信心。而德銀、渣打、中金、瑞銀等全球大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仍能實現7%以上的增長。本報記者今天梳理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外匯占款、資本市場表現、重點領域改革進程、政府職能轉變等五個方面,對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進行解讀。
三中全會成風向標 中國經濟四季度將繼續復蘇
政策調控的作用正在顯現,我國實現年度經濟目標的概率加大
■本報記者 丁 鑫
“從經濟數據上看,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都保持了較為理想的增長。雖然9月份相關數據有所下滑,但并不影響我國年度經濟目標的實現。四季度我國經濟最大的利好消息就是即將在本周末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年底的政治局會議。”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期,德銀、瑞銀、中金、渣打、高盛等國際大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紛紛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前景。這與我國近段時期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顯示出的企穩回升不無關系。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867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對此表示,前三季度,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定宏觀經濟政策,創新宏觀調控方式,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國民經濟呈現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除GDP增速體現出了我國國民經濟穩中有升的趨勢之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數據也給我國四季度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數據顯示,2013年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920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2%),增速比1-8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此外,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5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3%。
對于前三季度我國各項經濟數據的回暖,白朋鳴分析稱,二三季度經濟數據的回暖意味著我國經濟的各項改革將有更加良好的環境,政策的制定也將有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另一方面,二三季度經濟數據的反轉也顯示著,相關政策調控的作用正在顯現,我國實現年度經濟目標的概率將加大。
不過,經濟數據回暖的背后還需要注意什么?,白朋鳴表示,雖然各項經濟數據有所回暖,但從終端需求的角度上看,不管是投資、出口還是消費都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二三季度經濟的反彈將更多的是庫存調整所導致,而這個過程并不可持續。因此,我國還需警惕四季度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潛在不利因素。
“二三季度經濟數據的回暖提升,則為各項改革的推進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對于經濟數據的變化會給我國接下來的經濟發展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白朋鳴表示,目前,我國正處于各項改革推出的時期,三中全會或將為未來三五年的經濟改革定基調并推出諸多領域改革的細則,這將給我國經濟帶來積極的影響。
與此同時,白朋鳴還指出,目前,國內工業企業的庫存壓力相對較小,其生產也并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總需求,因此,四季度經濟的動能應該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持,以使經濟不至于大幅下滑。但本周末所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年底的政治局會議或將成為四季度經濟的最大變數,各項改革的深化將對經濟形成利好。
重點領域改革陸續展開 中國經濟收獲“第二季紅利”
隨著改革紅利次第釋放,中國將進入速度有所降低但質量效益得到提高的新增長階段
■本報記者 徐 科
自中國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重磅改革新政陸續推出,經濟學家預計,隨著改革紅利次第顯現,中國將會進入速度有所降低但質量效益得到提高的新增長階段。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市場普遍預期,正在緊鑼密鼓制定之中的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有望進一步打開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空間。
今年以來,國家加速推行財稅改革方面的新舉措,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8月1日起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暫免征收、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在全國鋪開。據測算,今年上半年,僅“營改增”帶來超過500億元的減稅規模,如果“營改增”改革全面推開,未來減稅規模將在數千億元,企業減負效果明顯。
梳理近期的改革動向,可以看出新一屆政府當前聚焦的財政問題。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白景明介紹,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是當前財稅改革的重中之重,這項改革的核心就是設計預算績效目標,使得政府預算有的放矢。
“財政改革最終還是要解決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問題,如果現行財政制度得到合理的設計和完善,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將更加規范化、邊界更加合理,政府和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都將得到充分發揮。”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剛剛過去的10月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八大重點領域改革方案,其中專門提到要以重新界定職能、國有資產資本化為重點,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近日指出,要認真準備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爭取三中全會后盡快出臺,形成上下聯動的改革局面。
分析人士預計,三中全會后有望出臺的《關于完善公有制實現形式的指導意見》,將繼續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途徑,進一步深化對民資開放力度。
國務院常務會議9月就提出“盡快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導向、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指出,國企改革也是民企的機會,此前的“新舊36條”已經對民資開放了絕大部分可放開的領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拿出實際行動來破除國企壟斷,打破人為設置的“玻璃門”,促進國企與民企的共贏。
“顯然,國資國企改革將在四大方面有明確目標。”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這四個方面即:一是“進和退”的問題,要明確央企及國企在哪些領域有所進退,特別是要加快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二是企業自身改革,要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及推進董事會建設等;三是建立適應市場化的企業運行機制;四是解決央企國企歷史遺留問題。
自國務院年初公布《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來,不同行業和領域都在探索改善收入分配的方法,輿論普遍期待三中全會能進一步推動這項涉及億萬人利益的重大改革能有突破。
收入分配改革實際上是經濟改革、政府改革、社會改革的交叉點,其復雜性和重要性都在于此。目前,中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應該是“提低、擴中、控高”。“這幾年來收入分配一直在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應該給予肯定。”國家發改委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首先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城市的救濟、農村的救濟,最低生活保障線一直在不斷提高;保護老年人方面,特別是企業離退休人員的低工資群體每年收入遞增10%;在城鎮里面,國企、央企管理者的收入得到了適當的控制,可能會使在職普通職工的收入會相應有所提高。
中國的分配制度改革已啟動多年,但在推進過程中幾經周折,主要因為它與經濟轉型和社會公平密切相關。專家呼吁,改革者必須突破既得利益群體的阻力,從機制入手,建立科學的保障機制。
市場化改革后首輪牛市周期或將到來
歷史上中國股市每一輪牛市都是一步到位的暴漲并且時間短,而熊市則十分漫長,這種畸形的“快牛慢熊”形勢正在發生改變;未來的資本市場將會以“慢牛短熊”為主要發展路徑
■本報記者 丁 鑫
下半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繼續推進制度改革,為市場回歸良性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加之逐漸穩定的經濟數據,走在改革路上的中國股市也將愈發成熟和穩定。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正在悄悄的發生變化,大盤的基本企穩以及創業板下半年創造了歷史新高,股市結構性的變化和調整對市場以及經濟未來發展構成積極影響。”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微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做出了上述表示。
董登新進一步分析稱,暴漲暴跌現象的逐漸消退也是我國資本市場結構性變化的一個方面,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退市制度改革的推進將使我國資本市場愈發平穩。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沒有經歷市場化改革之后的牛市周期,按照過去的牛市周期情況來看,每一輪牛市都是一步到位的暴漲并且時間短,而熊市則十分漫長,這種畸形的“快牛慢熊”形勢正在發生改變。未來的資本市場將會以“慢牛短熊”為主要發展路徑,從而使整個市場逐漸平穩。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微博]也指出,發展資本市場是中國金融改革的一個戰略。沒有資本市場發展,就沒有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沒有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就沒有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保證。如果沒有發達的資本市場,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就沒有保障。可持續發展,要在全球配置資源,又可以在全球分散風險,資本市場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自今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在信息披露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給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層面的改革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今年9月初,監管層就表示,信披狀況良好的公司將獲得豁免或進入快速審批通道。隨后,上海證券交易所制定的一系列信息披露評價辦法為加大力度監管信息披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資本市場制度方面的改革來看,董登新指出,目前,股市改革的核心首先是信息披露方面的力度正在加大,不論是IPO信息披露還是上市公司的常規信息披露,都加強了質量的考評以及違規的懲處,信息披露方面力度的加大,不僅在于提升質量,更加體現出監管層對于監管模式的轉型,這是對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推進的支持,并且也成為了制度層面改革當中重大的進步。
吳曉求也指出,原來制度、規則、政策不適應現在的市場,從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并購重組、員工持股、減持、增持、退市、再融資等規則,都要重新梳理。最近一段時期股市大幅波動,既有短期因素,更多地與市場內在因素、制度有關,所以,要進行整體全方位的改革。 董登新進一步指出,接下來對于資本市場更加期待的是新股退市制度的啟動,新股退市制度啟動之后將對市場的投機行為、炒殼重組以及垃圾股爆炒等行為具有十分強烈的震懾作用。與此同時,新股退市制度還將更加真實的體現股票價格,在很大程度上還原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和資源配置的功能。未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也將循序漸進、卓有成效的推進,我國股市也將在改革的路上愈加完善。
外界睜大眼睛看中國:為何如此適合長期投資
有研究報告稱,三中全會很大程度上可能成為中國甚至全球新興市場未來一段時間的“風向標”
■本報記者 傅蘇穎
伴隨著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海外資金呈現出流入的跡象,從數據上看,外匯占款的大幅增長就是最好的佐證,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向好趨勢進一步穩固。
央行29日發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9月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大幅增長,9月末余額達253548.68億元,較8月末的250866.64億元增加2682.05億元,增長幅度觸及5個月新高。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微博]指出,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變化導致企業售付匯和結售匯出現變化,最終導致央行外匯占款的變化。
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是市場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判斷的具體體現,從國內方面看,我國8月進出口貿易在7月恢復的基礎上繼續向好以及主要宏觀經濟數據指標都表明了我國采取的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國際方面看,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預期放緩,新興市場的貨幣出現探底反彈,再加上我國經濟向好趨勢明顯,人民幣面臨一定的升值壓力,外資流入的進一步加劇就是最具體的表現。
分析進一步指出,由于美國政府兩周關門事件的負面影響,以及對債務違約擔憂,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普遍振蕩,并因此產生了向下預期,新興經濟體前期資金外逃現象與最近因美國債務違約擔憂形成較大反差,比較之下,中國成為安全避風港,因為無論是仍然疲弱的新興市場國家,還是美國,以及仍然沒有走出泥潭的歐洲,都不能讓投資者放心。隨著中國改革進程的加快,特別是中國新一輪外交攻勢,都表明,只有中國更適合長期投資,中國也具備政治穩定和經濟增長土壤。當然,僅從這些外匯流入還尚難判斷其中長期資金占比有多大,但至少說明,外資不但沒有大舉逃離中國,反而在大幅增加,預計這種局面還將持續。只是有所擔憂的是,央行可能借對沖外匯流入過程,適度收縮信貸增長。
近日一份針對國際經濟學家和政治分析人士的調查顯示,外界對于三中全會后的中國經濟前景普遍抱有更大信心。高達87%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政府在三中全會后實施下一步改革藍圖的能力有信心。
其中,高盛、瑞銀等大行認為,本次三中全會將設定中國未來幾年所有重要領域的改革框架和方針。而瑞銀有關人士甚至樂觀地表示,哪怕沒有任何改革出臺,中國經濟仍能保持7%的增長。
三中全會召開時間在即,德銀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三中全會很大程度上可能成為中國,甚至全球新興市場未來一段時間的“風向標”。
渣打發布的一份報告還指出,“中國經濟進入復蘇模式,我們預期四季度復蘇態勢將會持續。”
中金發布的報告則是,投資驅動增長企穩,認為四季度經濟環比增速將保持平穩,全年GDP增長目標維持在7.6%。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