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海虹:藥品招投標中的資本與權力結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12:39 和訊

海虹:藥品招投標中的資本與權力結合

  海虹:一個政經博弈的樣本

  透過海虹公司的發展軌跡,可以清晰觀察到,在藥品招投標中另一個利益新貴——藥品招標中介成長的“鏡像”。

  改革,是對原有利益的一種重新調配,并使其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藥品招投標制度同樣如此。其目的是通過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從而降低藥品費用并造福于群眾,這是國家推動藥品招投標制度的一個初衷和良好愿望。

  然而,預期并沒有達到:時至今日,從生產到終端的流通環節依舊存在著太多的灰色交易——2006年打擊商業賄賂六大重災區中藥品購銷不幸入圍、藥品價格居高不下、藥品中標死亡、新藥審批泛濫、藥品生產企業缺乏創新動力、與藥品相關的利益鏈越發延伸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前進中的醫改,也讓政府備受眾多責難。

  百姓不滿意,生產、流通企業不滿意,醫療機構不滿意,政府不滿意。那么誰是藥品招投標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透過海虹公司的發展軌跡,可以清晰觀察到,在藥品招投標中另一個利益新貴——藥品招標中介成長的“鏡像”。

  不可否認,藥品招投標存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6年來,該制度對原有藥品流通秩序改觀,實現藥品物流配送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于在初期忽略了對醫院補償長效機制的建立,執行一段時間后,這一制度的缺陷性開始凸現,并進而引發關鍵環節的反彈——醫院的變相抵制——中標藥品不用,而這種抵制恰恰又符合眾多藥品生產商的利益,于是利益共同體形成,而為保障這種利益的最大化,并繞開該制度,又延伸和壯大了新的藥品審批利益鏈。于是,對制度的抨擊開始了。

  而在利益的另一面,以海虹為代表的中介機構,利用制度在推出時間上的缺陷性和掌握政府賦予的權力資源——市場限價準入——藥品招投標制度,來實現了對壟斷資源的最大價值獲取,而當這種利益遭到抵制時,對制度的捍衛開始。從而引發了兩大利益陣營對藥品招投標制度的廢立辯論。

  “海虹的成長歷史,藥品流通制度改革過程,其實也反映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所存在和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孫東東直言,從某種意義上理解,圍繞藥品招投標進行的政經博弈,正好可以提供這種觀察的樣本。

  但是, 不應該對樣本僅僅停留在觀察上,更要對這種資本與權力結合的樣本進行處理,中紀委于2007年5月29日印發《中共中央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要求在2007年6月29日前,有問題的黨員干部要主動交待問題,在國家藥監局鄭筱萸大案后,對海虹的關注能否對藥品招投標制度和時下正在進行的醫改提供可知借鑒的參考。

  藥品招標的利益怪圈

  這是行業與政府職能部門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藥品從生產到流通到最終患者手里,其價格將呈幾何級的增長,有的高達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羅紅霉素出廠價為6元,市場上驟升為26元。一瓶200毫升的氟康唑出廠價只要4元,在衛生系統招標中能漲到25元,賣到病人手里卻一路狂漲到76元。

  在所有瘋漲的藥品中,抗生素漲幅往往是最高。通常成本十分低廉,單價數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藥品成本往往只有幾元錢,利潤率卻高達近20倍。但其中用于回扣、返利卻占到了30%,有的甚至更高。一藥商舉例:以頭孢三代為例,其市場零售價是170元一針,藥廠給地區銷售商的價格是12元。僅為零售價的1/14。暴利是這樣分配的:每針零售價170元的抗生素類藥品,醫院得到66元,醫生回扣35元左右,增值稅16元,藥廠12元,維護醫院關系每支產品需要10元,經銷商5元,其他協調費用5元,醫藥代表提成十幾元。這里面利益最大的是醫院和醫生,分別占40%和20%,這也難怪醫生、醫院都喜歡賣高價藥。

  2007年初,本刊記者參加央視《對話》關于藥品招投標節目錄制時,與舉報醫藥回扣已經十年的安徽醫生張曙相遇,他告知:安徽淮北市金蟾藥業公司生產的華蟾素注射液是一種抗腫瘤藥物,以前每盒原價3元都賣不動,爾后通過改劑型、包裝等手段,現在賣到了288元一盒。目前,華蟾素注射液經過招標、降價,在張曙工作的醫院其售價為266.8元,醫生每一盒的回扣是50元。

  雖然藥品價格越來越高,但是藥品生產廠商的利潤卻沒有得到等量的增長,由國內制藥企業、醫藥協會和相關主管部門的一項調研顯示:目前國內40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中,近三分之二面臨著生存危機。

  據了解,1995年到2005年,醫藥工業占GDP的比重10年翻了一番,達到3000億元,但利潤逐年下滑,醫藥生產利潤率降到了5%,商業利潤率降到5‰。國內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不足銷售額的5%,且有限的經費大都投入到“短平快”的仿制藥上。2002年藥監局批準仿制藥不到1500個,2003年就猛增到6000余個,2004年達上萬個,直接造成行業內的低價競爭。

  在新藥審批數量激增的這段時間,也是藥品招投標在全國風生水起之際。有這樣的疑問,藥品招投標把很多藥品價格都提高了,為何藥品生產廠家利潤還大不如從前?這是藥品利益分配進入了一個怪圈所帶來的結果,藥價高了,用于支付的隱形費用也上升,而緊隨其后的國家政策性降價又會把更多的藥品價格逼回到原點,為了保證利潤,藥品生產商開始不斷更改藥品劑型、包裝來申請新藥。通過這種更換,只要在同行業同類藥沒有與其相同的,即便藥品的生產成份還是與以前一樣,其價格比原來的藥品價格高出數十倍都能中標,因為它是唯一的。

  于是,越來越多的機構、廠家、民眾、學者開始對藥品流通的怪圈發難。

  2007年7月10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被執行死刑,這是中國第一個因為沾染藥品利益被苛以死刑的大員。而一年前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衛生法學會上,就有醫藥廠家代表叫板在主席臺就座的鄭筱萸,直指其濫批新藥。當時鄭筱萸辯稱:不要把板子打在新藥審批上,藥品招投標制度本身也有問題。

  “不管這種辯論是否屬單方面的理由,但都反映出了藥品流通中存在的問題,事實上,藥品招投標確實存在很多問題”,當時與會的一位專家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直言:如果招投標沒有問題,能通過這種手段降低老百姓的負擔,那么國家發改委就不會每年都要強制性地對藥價降價,這其中就包括許多是招投標進來的藥品。

  到2007年2月28日,國家發改委已經進行了22次大規模藥品降價。  

  欣弗事件直指招投標制度

  藥品招投標引發的不僅僅是藥品價格問題,還有藥品質量問題。

  2006年5月中旬,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假藥使得全國多名患者死亡的事件陰影還沒有消除,同年8月前后,中國華源集團旗下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再次奪取3名患者的生命。

  2006年7月19日,因肺心病急性發作,河北省滄州市一名70多歲的老人,使用安徽華源生產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過敏性反應,最終因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

  此后的7月25日,因化膿性鼻竇炎,湖北省宜都市一名48歲的患者開始使用與衛生部要求停用的批號相同的“欣弗”,8月2日死亡。

  同年8月3日,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劉思辰靜脈點滴“欣弗克林霉素”而死亡。

  據官方披露的消息,先后致人死亡的這兩種藥品均是通過藥品招投標采購渠道進入的醫院。而解決藥品質量,杜絕問題藥進入醫院正是藥品進行招投標所想達到的一個目的,但事實顯然大相徑庭。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據了解,發生不良反應的“欣弗”涉及到5個批號的產品,分別是06060801、06062301、06062601、06062602和06041302,這些產品均為2006年6月生產。

  公開的消息顯示,2006年6月1日至7月28日,安徽華源共生產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27大批、308小批,總計368萬多瓶。安徽華源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按照公司此時的生產能力,全年可生產近2000萬瓶的克林霉素,按照前兩個月的銷售量來看,銷路應該是很暢通的。

  據了解,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品是我國近年來增長最快的抗生素品種。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國內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總需求量每年大約在3000萬瓶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按照安徽華源的生產能力,一個廠生產的克林霉素可供應大半個中國的需求,而全國同類生產企業有18家。那么,為何安徽華源兩個月賣了300萬瓶,該藥品為何如此暢銷呢?

  在合肥市的另一家公立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媒體記者,曾經有藥商對他們醫院進行“公關”,要求使用他們的“欣弗”。他說,藥品進入醫院后,一般實行代銷制,如果沒有患者使用,最后要退給藥商。為促使手握處方權的醫生給患者多開這些藥,藥商就給醫生明碼標價發“處方費”:每開一瓶“欣弗”,回扣3元。 他說,在醫院里,醫生一般會這么告訴患者:只能用這個藥,用別的藥效果不好,如果不用這個藥,病治不好醫生不負責任……

  “這種情況在醫院很常見,以前生產的‘欣弗’沒有什么問題,而且藥商、醫院、醫生都有好處。我們醫院前兩天用的也是‘欣弗’,要不是這次出了事,還是像以前一樣。”他說。

  這位醫生認為,“欣弗”的回扣多,所以大家都在用,只要“以藥養醫”的體制不變,使用這種“回扣藥品”的情況就不會變。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醫生的回扣和醫院的藥品收入是成正比的。

  這僅僅是藥品流通過程中參與利益分配的一個群體而已,而在之前,藥品要進入一家醫院,還得進行招投標,在這個環節,需要繳納各種用于招投標的費用,打點負責招投標的各個關鍵人物和機構。再往前,為了保持企業的基本利潤及其生存和各方利益主體對利潤的分割,報批新藥就成為企業首要的任務。在這個新藥審批這個環節,沒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錢根本下不下來,不要看新藥的價格高,但要錢的人太多了,最后到企業手里已經所剩無幾,所以不報批新藥不行。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利潤,部分企業就開始用替代的費用低廉的化工原料參與分配的環節,并加劇了市場的惡性競爭。  

  藥品招投標引發的不僅僅是藥品價格問題,還有藥品質量問題。

  2006年5月中旬,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假藥使得全國多名患者死亡的事件陰影還沒有消除,同年8月前后,中國華源集團旗下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再次奪取3名患者的生命。

  2006年7月19日,因肺心病急性發作,河北省滄州市一名70多歲的老人,使用安徽華源生產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過敏性反應,最終因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

  此后的7月25日,因化膿性鼻竇炎,湖北省宜都市一名48歲的患者開始使用與衛生部要求停用的批號相同的“欣弗”,8月2日死亡。

  同年8月3日,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劉思辰靜脈點滴“欣弗克林霉素”而死亡。

  據官方披露的消息,先后致人死亡的這兩種藥品均是通過藥品招投標采購渠道進入的醫院。而解決藥品質量,杜絕問題藥進入醫院正是藥品進行招投標所想達到的一個目的,但事實顯然大相徑庭。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據了解,發生不良反應的“欣弗”涉及到5個批號的產品,分別是06060801、06062301、06062601、06062602和06041302,這些產品均為2006年6月生產。

  公開的消息顯示,2006年6月1日至7月28日,安徽華源共生產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27大批、308小批,總計368萬多瓶。安徽華源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按照公司此時的生產能力,全年可生產近2000萬瓶的克林霉素,按照前兩個月的銷售量來看,銷路應該是很暢通的。

  據了解,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品是我國近年來增長最快的抗生素品種。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國內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總需求量每年大約在3000萬瓶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按照安徽華源的生產能力,一個廠生產的克林霉素可供應大半個中國的需求,而全國同類生產企業有18家。那么,為何安徽華源兩個月賣了300萬瓶,該藥品為何如此暢銷呢?

  在合肥市的另一家公立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媒體記者,曾經有藥商對他們醫院進行“公關”,要求使用他們的“欣弗”。他說,藥品進入醫院后,一般實行代銷制,如果沒有患者使用,最后要退給藥商。為促使手握處方權的醫生給患者多開這些藥,藥商就給醫生明碼標價發“處方費”:每開一瓶“欣弗”,回扣3元。 他說,在醫院里,醫生一般會這么告訴患者:只能用這個藥,用別的藥效果不好,如果不用這個藥,病治不好醫生不負責任……

  “這種情況在醫院很常見,以前生產的‘欣弗’沒有什么問題,而且藥商、醫院、醫生都有好處。我們醫院前兩天用的也是‘欣弗’,要不是這次出了事,還是像以前一樣。”他說。

  這位醫生認為,“欣弗”的回扣多,所以大家都在用,只要“以藥養醫”的體制不變,使用這種“回扣藥品”的情況就不會變。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醫生的回扣和醫院的藥品收入是成正比的。

  這僅僅是藥品流通過程中參與利益分配的一個群體而已,而在之前,藥品要進入一家醫院,還得進行招投標,在這個環節,需要繳納各種用于招投標的費用,打點負責招投標的各個關鍵人物和機構。再往前,為了保持企業的基本利潤及其生存和各方利益主體對利潤的分割,報批新藥就成為企業首要的任務。在這個新藥審批這個環節,沒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錢根本下不下來,不要看新藥的價格高,但要錢的人太多了,最后到企業手里已經所剩無幾,所以不報批新藥不行。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利潤,部分企業就開始用替代的費用低廉的化工原料參與分配的環節,并加劇了市場的惡性競爭。  

  藥品招投標引發的不僅僅是藥品價格問題,還有藥品質量問題。

  2006年5月中旬,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假藥使得全國多名患者死亡的事件陰影還沒有消除,同年8月前后,中國華源集團旗下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再次奪取3名患者的生命。

  2006年7月19日,因肺心病急性發作,河北省滄州市一名70多歲的老人,使用安徽華源生產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過敏性反應,最終因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

  此后的7月25日,因化膿性鼻竇炎,湖北省宜都市一名48歲的患者開始使用與衛生部要求停用的批號相同的“欣弗”,8月2日死亡。

  同年8月3日,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劉思辰靜脈點滴“欣弗克林霉素”而死亡。

  據官方披露的消息,先后致人死亡的這兩種藥品均是通過藥品招投標采購渠道進入的醫院。而解決藥品質量,杜絕問題藥進入醫院正是藥品進行招投標所想達到的一個目的,但事實顯然大相徑庭。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據了解,發生不良反應的“欣弗”涉及到5個批號的產品,分別是06060801、06062301、06062601、06062602和06041302,這些產品均為2006年6月生產。

  公開的消息顯示,2006年6月1日至7月28日,安徽華源共生產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27大批、308小批,總計368萬多瓶。安徽華源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按照公司此時的生產能力,全年可生產近2000萬瓶的克林霉素,按照前兩個月的銷售量來看,銷路應該是很暢通的。

  據了解,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品是我國近年來增長最快的抗生素品種。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國內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總需求量每年大約在3000萬瓶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按照安徽華源的生產能力,一個廠生產的克林霉素可供應大半個中國的需求,而全國同類生產企業有18家。那么,為何安徽華源兩個月賣了300萬瓶,該藥品為何如此暢銷呢?

  在合肥市的另一家公立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媒體記者,曾經有藥商對他們醫院進行“公關”,要求使用他們的“欣弗”。他說,藥品進入醫院后,一般實行代銷制,如果沒有患者使用,最后要退給藥商。為促使手握處方權的醫生給患者多開這些藥,藥商就給醫生明碼標價發“處方費”:每開一瓶“欣弗”,回扣3元。 他說,在醫院里,醫生一般會這么告訴患者:只能用這個藥,用別的藥效果不好,如果不用這個藥,病治不好醫生不負責任……

  “這種情況在醫院很常見,以前生產的‘欣弗’沒有什么問題,而且藥商、醫院、醫生都有好處。我們醫院前兩天用的也是‘欣弗’,要不是這次出了事,還是像以前一樣。”他說。

  這位醫生認為,“欣弗”的回扣多,所以大家都在用,只要“以藥養醫”的體制不變,使用這種“回扣藥品”的情況就不會變。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醫生的回扣和醫院的藥品收入是成正比的。

  這僅僅是藥品流通過程中參與利益分配的一個群體而已,而在之前,藥品要進入一家醫院,還得進行招投標,在這個環節,需要繳納各種用于招投標的費用,打點負責招投標的各個關鍵人物和機構。再往前,為了保持企業的基本利潤及其生存和各方利益主體對利潤的分割,報批新藥就成為企業首要的任務。在這個新藥審批這個環節,沒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錢根本下不下來,不要看新藥的價格高,但要錢的人太多了,最后到企業手里已經所剩無幾,所以不報批新藥不行。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利潤,部分企業就開始用替代的費用低廉的化工原料參與分配的環節,并加劇了市場的惡性競爭。  

  藥品招投標引發的不僅僅是藥品價格問題,還有藥品質量問題。

  2006年5月中旬,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假藥使得全國多名患者死亡的事件陰影還沒有消除,同年8月前后,中國華源集團旗下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再次奪取3名患者的生命。

  2006年7月19日,因肺心病急性發作,河北省滄州市一名70多歲的老人,使用安徽華源生產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過敏性反應,最終因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

  此后的7月25日,因化膿性鼻竇炎,湖北省宜都市一名48歲的患者開始使用與衛生部要求停用的批號相同的“欣弗”,8月2日死亡。

  同年8月3日,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劉思辰靜脈點滴“欣弗克林霉素”而死亡。

  據官方披露的消息,先后致人死亡的這兩種藥品均是通過藥品招投標采購渠道進入的醫院。而解決藥品質量,杜絕問題藥進入醫院正是藥品進行招投標所想達到的一個目的,但事實顯然大相徑庭。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據了解,發生不良反應的“欣弗”涉及到5個批號的產品,分別是06060801、06062301、06062601、06062602和06041302,這些產品均為2006年6月生產。

  公開的消息顯示,2006年6月1日至7月28日,安徽華源共生產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27大批、308小批,總計368萬多瓶。安徽華源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按照公司此時的生產能力,全年可生產近2000萬瓶的克林霉素,按照前兩個月的銷售量來看,銷路應該是很暢通的。

  據了解,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品是我國近年來增長最快的抗生素品種。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國內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總需求量每年大約在3000萬瓶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按照安徽華源的生產能力,一個廠生產的克林霉素可供應大半個中國的需求,而全國同類生產企業有18家。那么,為何安徽華源兩個月賣了300萬瓶,該藥品為何如此暢銷呢?

  在合肥市的另一家公立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媒體記者,曾經有藥商對他們醫院進行“公關”,要求使用他們的“欣弗”。他說,藥品進入醫院后,一般實行代銷制,如果沒有患者使用,最后要退給藥商。為促使手握處方權的醫生給患者多開這些藥,藥商就給醫生明碼標價發“處方費”:每開一瓶“欣弗”,回扣3元。 他說,在醫院里,醫生一般會這么告訴患者:只能用這個藥,用別的藥效果不好,如果不用這個藥,病治不好醫生不負責任……

  “這種情況在醫院很常見,以前生產的‘欣弗’沒有什么問題,而且藥商、醫院、醫生都有好處。我們醫院前兩天用的也是‘欣弗’,要不是這次出了事,還是像以前一樣。”他說。

  這位醫生認為,“欣弗”的回扣多,所以大家都在用,只要“以藥養醫”的體制不變,使用這種“回扣藥品”的情況就不會變。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醫生的回扣和醫院的藥品收入是成正比的。

  這僅僅是藥品流通過程中參與利益分配的一個群體而已,而在之前,藥品要進入一家醫院,還得進行招投標,在這個環節,需要繳納各種用于招投標的費用,打點負責招投標的各個關鍵人物和機構。再往前,為了保持企業的基本利潤及其生存和各方利益主體對利潤的分割,報批新藥就成為企業首要的任務。在這個新藥審批這個環節,沒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錢根本下不下來,不要看新藥的價格高,但要錢的人太多了,最后到企業手里已經所剩無幾,所以不報批新藥不行。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利潤,部分企業就開始用替代的費用低廉的化工原料參與分配的環節,并加劇了市場的惡性競爭。  

  驚人的藥品招標費用

  簡單地看,通過藥品招投標,企業增加了哪些成本?

  據了解,目前藥品招投標收費項目繁多,有評審費、履約保證金、投標保證金、進門費、管理費、入圍費、專家評審費、中標服務費、藥品質量檢驗費、會務費、場租費、磁盤費、網上招標培訓費等合計多達十數項。在北京,中介機構要求投標企業必須入網,中小企業需交3萬元入網費,大企業入網費高達12萬元。按北京800家藥品生產企業計算,若全部投標,僅入網費一項中介結構最低即可進賬2400萬元。其他地方,如甘肅藥企每投標1個品種大約須向中介機構交200元費用,5000個品種費用就達100萬元。

  2003年11月13日,浙江省醫藥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會作出決議,授權協會就要求降低招標代理服務費收費標準的問題,與海虹旗下的浙江海虹藥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協商溝通。決議指出,未經事先協商約定,投標會員單位一律不予交納招標代理服務費。最后的結果,以海虹浙江海虹藥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調50%的招投標代理費而結束。

  3年多過去了,雖然浙江省醫藥行業協會會長趙博文不愿再過多的“回憶往事”,但無論是浙江還是其他地方,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了對藥品招投標的抵制。因為與此相關的支出對企業來說是一筆不菲的費用:2004年-2005年杭州民生藥業在全國各地招標費用已超過1億元,華北制藥平均每年花在招標上的費用約為2000萬元,東盛集團每年用于招標費用也有幾千萬元,而山東新華制藥市場部一個部門,僅標書費(15萬元)、特快專遞(9萬元)、差旅費(25萬元)3項,每個月就要花銷近50萬元。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大學教授孫東東稱,由于不堪重負,華北制藥現在開始由生產改為大量出口青霉素原料。

  除了這些費用,中介機構還將對藥企的每個中標品種收取交易金額5‰的手續費。

  醫院14元,藥店才1元

  藥品招投標并沒有實現最初預想的功能,畸形的生態利益鏈讓藥品購銷成為2006年打擊商業賄賂的六大重災區之一 。通過該制度不僅沒有有效地控制住藥品質量,而且價格還在不斷攀升。2006年,煙臺市55家醫療機構舉行了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血塞通”作為一種中老年人心腦血管常用藥,中標價為每盒19.17元,是云南特安納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在當地一醫藥商城,同一生產廠家生產、一模一樣的“血塞通”僅賣7元錢。

  同樣在這家醫藥商城,藿香正氣水,醫藥商城賣1.5元,中標價則是4.2元;常用的解熱鎮痛藥尼美舒利,零售價9.5元,中標價竟為16.74元;常用的抗生素頭孢克洛膠囊藥店里賣8.5元,中標價則達16元。

  按理說,為降低藥價、減輕患者負擔,招標品種原則上應選擇低價、大包裝量的藥品,而煙臺藥品招標的結果明顯“事與愿違”。同為“沈陽同聯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胃潰瘍患者需要長期服用的胃鉍治(又名復方鋁酸鉍片),在煙臺太平醫藥有限公司藥店里的銷售價是每盒50片,零售價2.6元,平均每片只有約5分錢;而醫院集中招標采購的同一企業生產的胃鉍治,在包裝“縮水”為每盒24片的同時,中標的價格卻飛漲到16.98元,每片折合0.71元。一片胃鉍治中標價竟然是市場零售價的14倍!

  在集中招標不能避免高價的同時,腐敗同樣不可避免。2004年,發生在湖北武漢的集中招標腐敗案,因為涉案70多人至今仍是類似腐敗案中的典型。

  在70余名收受賄賂的大小官員中,幾個重量級的人物主要集中在與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密切相關的關鍵環節,如負責編制招標藥品目錄和進行業務指導的湖北省衛生管理中心正、副主任,負責代理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招標公司處長、副處長,幾大醫院負責藥品采購的藥事部主任、副主任等。

  號稱陽光、公開的醫藥招投標制度,為什么會藏污納垢呢? 這主要是通過了招標采購后,藥品生產流通企業還要到醫院進行二次攻關才能最終使藥品走向市場。為此,整個藥品的流通生態完全變形,要求取消藥品招投標制度的聲音此起彼伏。

  國務院官員:藥品招投標市場絕不允許獨家壟斷

  藥品招投標市場絕不允許獨家壟斷

  --國務院糾風辦官員談招投標制度

  從統購統銷到招投標采購,歷經20多年,中國的藥品購銷還未找到一條符合多方利益需求的流通渠道。

  被譽為"陽光采購"的招投標制度越來越受到爭議。伴隨著爭論,藥品招投標制度又將何去何從?面對弊端重重的集中招投標制度,人們開始考慮一場體制上的大改革,以期徹底根除體制弊端。

  2006年5月29日,衛生部規財司官員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稱,衛生部早已注意到了醫藥招投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本刊記者提到的一些衛生行政機構及其人員直接或間接地與藥品招標中介機構發生利益聯系的事情--如海虹公司--衛生部規財司官員說:"歡迎向國務院糾風辦、衛生部及其他機關舉報。"

  站在國家層面,又怎么看待備受爭議的藥品招投標制度呢?2006年5月30日,國務院糾風辦一位官員對本刊記者說,很難簡單地用幾句話來評價。

  國務院糾風辦的這名官員說:藥品招投標制度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在醫藥購銷領域推行陽光采購,從而惠及百姓。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與推行這一制度是兩回事,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制度,尤其是在目前。醫療衛生領域的改革,歷來爭議都比較大,比較敏感,意見很難統一。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依舊找不到可以解決醫藥購銷領域所有問題的一個方法,這也讓中央難以決策。其中關鍵一點,還在于未來的醫改怎么做,醫改方案定不了,與醫改密切相關的藥品購銷秩序的改革也只能在局部進行探索。在歐美,藥品產銷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需要低價,一方需要高價,利益博弈能夠使藥品價格趨于合理;而在中國,以藥養醫的體制沒有得到改變,企業追求高價,醫院也追求高價,而中介機構還是追求高價,這三方都是利益共同體,藥品價格下降也就收效甚微。

  "目前正在改進,調整思路,對于下一步藥品購銷秩序的改革,在藥品招投標基礎上,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和思路,但是,制度有一定的滯后性,出臺還需要一些時間。"國務院糾風辦的這名官員說。至于藥品招投標市場中存在海虹公司一家獨大的現象,該官員表示,海虹是在當時的條件下自然形成,藥品招投標市場絕對不允許獨家壟斷,必須引入更多的競爭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認為,醫改的最大障礙,不是資金也不是人才,而是既得集團的利益。那些賺錢的藥廠、醫院,以及一些政府部門的官員,對整個醫療體制的影響非常大。如果能夠突破這個障礙的話,所有的問題都不是那么難,也都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鏈接

  兩高院明確界定10種新類型受賄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7月8日聯合發布《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了10種新類型受賄刑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具體意見。

  《意見》明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以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請托人財物;收受請托人提供的干股;由請托人出資或者沒有實際出資和參與管理、經營,以"合作"開辦公司或者進行其他"合作"投資名義收受出資或者"利潤";以委托請托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托理財的名義,未實際出資而獲取"收益",或者雖然實際出資,但獲取"收益"明顯高于出資應得收益;要求或者接受請托人以給特定關系人安排工作為名,使特定關系人不實際工作卻獲取所謂薪酬;授意請托人以本意見所列形式,將有關財物給予特定關系人等行為,均應以受賄論處。 (來源:新時代調查)

  相關報道:

  海虹背后的官商資本圖景

  招投標反腐指數

  招投標:多少資質可以胡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8,1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