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海虹背后的官商資本圖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12:27 和訊

海虹背后的官商資本圖景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海虹為何能占據全國網上藥品招投標90%的市場?

  對海虹的調查就源于對這一問題的追問。

  4年前,本刊記者受邀參加了一個全國性的藥品招投標論壇會議,與其說是論壇,還不如說是一場針對藥品招投標弊端的猛烈批判會更為恰當。會上,來自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大學教授孫東東的發言引起了本刊記者的注意:“現在很多制度的出臺,背后都是利益集團推動的結果,如果要停止實施藥品招投標,必須找到誰是藥品招投標最大的受益者,受益者就是當初推行這一制度的主導力量。解鈴還需系鈴人,只有找到系鈴人,大家才能找到關于藥品招投標是否繼續的解決之道。”

  那么,誰是最大的受益者?誰是系鈴人?

    新生代調查 程必忠

  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專家、

北京大學教授孫東東表示:現在很多制度的出臺,背后都是利益集團推動的結果,如果要停止實施藥品招投標,必須找到誰是藥品招投標最大的受益者,受益者就是當初推行這一制度的主導力量。

  1.一系列疑問鎖定海虹

  從此次會議開始,本刊記者即開始留意與藥品招投標相關的信息,試圖找到藥品招投標的最大受益者。

  綜合各地的藥品招投標信息分析,全國大部分地方的藥品招投標都是以地域命名的海虹系列的醫藥電子商務公司。而這系列公司,均為海虹企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虹,證券代碼000503)所投資。

  公開的信息顯示,海虹旗下的醫藥電子商務公司占據了國內70%以上的藥品集中采購市場和90%以上的網上采購,并在海南、北京、廣東、重慶、河南、

福建等27個省市建立起了27家省級交易中心。海虹總經理助理景肖魚曾表示:海虹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行業壟斷。

  按照當時規定,藥品要進入醫院,必須經過由第三方組建的招投標中介結構集中競價。當然這種競價不是按照最低價原則來進行,這也是藥品招投標飽受民眾非議的重要原因。市場準入權利賦予了海虹對藥品購銷渠道的壟斷并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海虹2004年第三季度季報顯示,該季度內海虹的醫藥電子商務收入為1.04億元,成本為0.26億元;2005年三季度季報顯示:1-9月海虹醫藥電子商務收入為1.2億元,成本為0.34億元。2006年3月30日,海虹在北京舉行全國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會,采購交易金額超過500億元,如果按照5‰收取交易傭金,海虹獲得的收益將達到2.5億元,除去大約26%的成本(參照海虹公司醫藥電子商務收入與成本的比計算的成本比例),海虹獲得的利潤將接近2億元,這還不算其他的收益,如評審費、履約保證金、投標保證金、進門費、管理費、入圍費、專家評審費、中標服務費、藥品質量檢驗費、會務費等。

  而與海虹同期的收益相比,老百姓承擔的藥品費用支出并沒有因為招投標得到緩解,反而呈遞增趨勢。一名從事藥品管理的官員道出:各地經常提到的藥品通過招投標降低了多少多少億元的說法是不正確的,這是一種靜態的算法,把沒有發生的利益算作是已經給予了民眾,而民眾并沒有得到什么好處,好處都被中介機構拿走了。

  如此高回報的收益,為何受益者是海虹而不是別的公司?這讓眾多藥業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都深感不解。

  不解的事情還有:從2000年7月7日國家起動藥品招標試點,海虹以中國第一家藥品招標中介的身份出現開始,公眾的疑問就從未間斷過:為何海虹是第一家,并且與國家政策對接如此恰到好處?海虹初期在全國各地投資建立分公司省級交易平臺時,其投資絕大部分都是在100萬元左右,從收入和投資比來看,很多企業都愿意去做這樣的事情,尤其是醫藥生產和流通企業。但結果卻是并無藥品方面經驗的海虹勝出。海虹在各地建立省級交易平臺時,為何如此順利實現?海虹背后到底有著什么樣的商業發展邏輯,其推動力量是什么?

  本刊記者的調查便圍繞此中心展開。

  2.老板康健

  2006年3月,在對各方條件分析后,本刊記者幾次南下海南,兩上北京等地,歷經幾個月對海虹發展路徑及其與藥品招投標的關系進行了詳盡的采訪。

  海虹前身為海南化學纖維廠,由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在1986年投資建成的一家國有企業。

  本刊記者獲得的海虹檔案材料顯示:現在海虹的大股東為中海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恒),這是一家原注冊在北京朝陽區的公司,注冊資金為1億元,法人代表為康健。中海恒的控股股東為海南中恒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海南柏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控股,而該公司的控股人為林宗岐,為康健母親。檔案資料顯示,林宗岐曾經在外交部辦公廳工作過,年齡已接近80歲。不難看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康健,同時,康健也是海虹公司的總經理。

  綜合檔案及其公開的信息,康健出生于1956年4月,北京朝陽區人,曾就讀于北京第二十七中。198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管理專業,先后在北京市政府農辦、《中國村鎮百業信息報》、康華國際軟件開發公司等任職。其間,康健前往美國、加拿大學習,主要是學習基金操作。康健在國外學習這段時間,康健的妻子吳曉冰在美國先后擔任華潤集團駐美財務官和一家美國公司副總裁。吳曉冰同時也是海南金陽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的控制人,該公司是1997年6月由香港利邦集團投資組建,吳曉冰為香港利邦集團副總裁。據資本市場一人士稱,金陽咨詢服務公司是為而后中海恒在資本市場運作而生。

  一位長期研究上市公司并認識康健的海南人士稱,夫妻國外幾年的學習工作經歷,為康健進入資本市場奠定了基礎。國外歸來,康健的目標就是希望在資本市場有所作為,誠如后來媒體的報道,康健想做中國的巴菲特。要實現這個夢想,康健就必須有一個實體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買下一個資本市場的“殼”,如果“殼”里面的主業不被看好,就尋找機會引入另外概念從而在資本市場上運作。事后的發展脈絡顯示:這個“殼”就是海虹,概念就是海虹的藥品電子商務網絡,做藥品招投標僅僅是康健資本戰略中的一步棋。而選擇南下是康健邁出的在資本市場操作的第一步。

  3.失蹤的“中海恒”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國內資本蜂擁海南。這時,在國外學習歸來的康健也來到了海南。1993年3月,康健在海南注冊了海南中恒實業有限公司,檔案顯示,公司的主業是做旅游項目和高科技產品開發。一位熟知康健的人士透露,他的第一桶金來自期貨市場。對期貨,康健是行家。賺錢之后,1995年8月,康健在北京注冊了中海恒,成立這家公司就是為今后能進入資本市場做準備(除海虹外,中海恒還是ST吉光華、數碼網絡的股東)。

  然而,尋找中海恒卻發現了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2006年4月5日,海虹新聞發言人陸揮在北京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稱:中海恒注冊地在北京,公司也在北京。但是,本刊記者在北京市工商局系統查詢發現,市局無法查到關于中海恒的一點資料。工作人員告知,注冊資本上億元的公司,其檔案應該在總局,并建議本刊記者到國家工商總局查詢。隨后,本刊記者來到了國家工商總局,然而總局依舊查詢不到與中海恒有關的資料。于是本刊記者又前往中海恒公司注冊地——朝陽區工商局,結果依舊如故。作為一家上億元的注冊公司,中海恒到底在哪里?難道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為了找到這家公司,本刊記者隨后又兩次來到國家工商總局查詢,一工作人員回憶告知:這家公司好像是2004年從國家局遷到了海南。于是本刊記者又隨即前往海南。

  2006年4月6日,記者在海南省工商局得知,中海恒在2004年11月30日就被海南省工商局吊銷了營業執照。截至2006年4月6日,記者所獲悉的檔案資料中,均無該公司營業執照恢復的文件。作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東,營業執照都被吊銷屬于重大事項應予以公告,然后本刊記者卻無法查到海虹關于此事的相關公告。

  4.中海恒這么難找,圍繞該公司,到底有哪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

  本刊記者獲得的權威檔案提示:中海恒由海南中恒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前身為海南中恒實業總公司,出資4100萬元,占41%股份)聯合中國新時代公司(1700萬元,占17%股份)、中國華通物產集團(1700萬元,占17%股份)、中國泛華經濟發展有限公司(500萬元,5%股份)、中國華新實業總公司(500萬元,占5%股份)、中國京安進出口公司(500萬元,占5%股份)、三九企業集團(500萬元,占5%股份)、中國華電房地產公司(500萬元,占5%股份)等7家國有企業組建而成。對這些投資,當時北京龍州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證實,所有法人股東的入資已經到位。隨后幾年,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和驗資都證實了這一事實。

  而當時,由于化纖市場整體滑坡,位于海口的海南海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化纖主業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從而導致公司利潤下滑虧損。到1996年初,經營狀況并無好轉,海南省政府意欲為該公司找個好婆家。在上市公司殼資源尤為短缺的年代,拿到殼就等于打通了進入資本市場的通道。所以,當海南官方表達要轉讓該公司意向時,包括中海恒在內的不少于三家公司參與了這場殼資源的角逐。“競爭是很激烈的!”海南一位知情人士說。

  在這場角逐中最終以康健的勝出結束。

  1996年12月10日,中海恒正式入主海南海虹股份有限公司。

  在正式入主前4天,即1996年12月6日,中海恒與海虹及其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簽訂了一個協議,三方各自拿出5000萬元,共同成立一個1.5億元的基金投資公司,合作期限為1年,并到1997年12月5日中止。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海恒組建這個基金投資公司的目的是——旨在通過此舉把支付給海虹原大股東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的5400萬元套回來,達到不出錢,就可以獲得一家上市公司的目的。實際上,康健并沒有這么多錢,收購所用的1.2億元資金都是拆借來的,收購完成后就要歸還。

  事實確實如此,協議簽下后,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的5000萬元迅速到賬。一年很快過去了,但是,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投入的這筆錢卻沒有如期拿回。1998年7月13日,該公司向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中海恒盡快歸還這筆款。同年9月16日,中海恒提起反訴,隨后,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協議,中海恒開始陸續還款。到2001年7月18日,雙方再次簽訂補充協議時,海南省開發建設總公司還有872萬元未收回。

  5.虛假注冊之謎

  康健通過中海恒拿下了海虹,雖然之間的交易細節鮮為外人所知,但是,外界對中海恒的懷疑卻從未間斷,尤其是資金。

  距完成海虹收購快3年時,一件意外的事情出現了。1999年11月18日,中海恒在北京舉行了第二屆二次股東大會,令人意外的事,此次股東大會的結果,證實了該公司存在虛假資本注冊,涉及金額高達3000萬元,這從另外一個層面佐證了外界的質疑。

  當天的股東會上通過了幾項議題:同意中國新時代公司將其所持有的中海恒股份1200萬元,占總股本的12%轉讓給海南中恒實業有限公司。同意中國新時代公司退出其在中海恒實業公司認繳但未出資的500萬元股份,占總股本的5%,由海南中恒實業有限公司認繳并出資。占中海恒17%股份的中國華通物產集團也將股份轉讓給了海南中恒實業有限公司,轉讓理由與中國新時代公司相同。除中國華電房地產公司外的另外四家公司——中國華新實業總公司、中國泛華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中國京安進出口公司、三九企業集團,也將其各自所認繳但未出資的5%的股份——500萬元,轉讓給海南中海恒實業公司。轉讓后,中海恒的股東就只有海南中恒實業有限公司(95%)和中國華電房地產公司(占5%)。令人費解的是,直到2004年7月,中海恒股東大會才宣布免去了這幾家“國字號”公司(中國華電房地產公司除外)派出代表的董事職務。

  在這次股東大會上,中國華電房地產公司5%的股份為何得以保留?據悉,該公司時任法人代表宮著銘,曾任國家計委副局級總工、國家計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黨組成員兼體改辦主任、綜合計劃司司長。有人士認為,該公司對中海恒的投資要么確實有500萬元,要么就是此人曾經為中海恒收購融資提供過更多的支持。直到2004年10月,中國華電房地產公司才退出在中海恒的股份。

  中海恒成立之初,這些資金都是經會計師事務所多次驗資證實,幾家股東的投資都已到賬。為何在這個時候,中海恒要冒極大的法律風險,通過并簽訂這樣一個協議來否定當初投資已經到位的事實?事實上,問題還不僅于此,中國新時代公司和中國華通物產集團公司在1995年8月,已經將各自名下的1200萬元所屬于的股份轉讓給了海南中恒實業有限公司,雙方并簽訂了協議。

  6.介入藥品招投標

  中海恒為何在4年之后再次一并決議此事?

  這與海虹即將進入的又一個產業不無關系——藥品招投標。在這次股東會的7天前,即1999年11月1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下發了《深化醫藥流通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強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逐步推進醫藥電子商務。”而在此前的1998年,海虹就開始了醫藥電子商務項目調研,籌劃藥網。事實上,從1993年開始,國家就在摸索藥品流通改革的辦法,但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結合點。

  從政策遞進的變化中,海虹公司意識到藥品流通體制改革中要引進電子商務,這對企業是一個機會。而同期(1999年底),海南省已經在進行藥品招投標的試點改革摸索。由藥品招投標帶來的中介費傭金,其前景不可小覷,而且,其穩定的收益來源與電子商務概念,對于未來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做概念包裝無疑是一個極好的平臺。而另一方面,由于當時互聯網的前景還并不明顯,之前海虹投資的中公網信息技術與服務有限公司進入的領域,其未來收益的預期無法預測,這對未來資本市場的運作有無影響,誰都沒底。這些利弊,自然逃不過熟諳資本市場運作之道的康健的法眼。6年后,即在2005年,媒體披露的海虹利用旗下的藥品電子商務網將與美國醫藥電子商務大鱷Broadlane合作的概念炒作,直接從資本市場賺取18億元的信息,是否佐證了康健多年來的訴求?但在當時,要保證這一資本運作戰略目標的實現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須對中海恒的“遺留”問題進行處理——當初,中海恒為能順利拿下海虹股份,從身份(國資)和資金(便于融資)上都必須進行包裝,如果在進入新領域之前不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那么今后在藥品招投標領域賺取的利潤將面臨被分配的危險,哪怕這種分配并不可能得到主張,但是早作處理畢竟是上策。處理完遺留問題,海虹從1999年底便開始與海南方面就醫藥招投標密切接觸。

  7. 買下電子商務平臺

  通過人脈輕易拿下海虹,康健從資本與權力的合作中嘗到了甜頭,在看好的下一個業務單元中,康健是否會復制同樣的結合模式呢?

  利用電子商務搭建藥品招投標中介平臺,海虹雖然為自己確定了下一步的基本方向,但在自身并不具備這一優勢的客觀條件限制下,急需要找到一條捷徑。處理完中海恒“遺留”問題后,康健將突破點放在了河南。

  河南是國內最早進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試點探索地區,早在1993年初就進入了這個領域的研究,因為一些客觀原因,試點一直沒能得到更大范圍的突破。1996年后,河南省開始對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的電子商務進行可行性研究。1997年,由河南省衛生廳產業開發辦公室負責的醫藥電子商務系統完成設計開發。由于當時網絡環境尚不成熟以及缺乏相應政策支持,這套系統被束之高閣。

  2000年2月,海虹從河南省衛生廳手中買下了該項目的產權。并于同年5月召開董事會,決定在北京投資510萬(海虹控股51%)組建北京易通經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對買下的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完善和提供后續支持。

  一切準備妥當后,海虹回到海南建立了第一家藥品招標電子商務平臺——海南衛虹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衛虹公司),選擇回海南是因為康健在海南積累了廣泛的官方人脈關系,海南一位知情人士在接收本刊記者采訪時直言。2000年7月7日,衛生部、原國家計委、原國家藥監局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試點工作若干規定》,并確定海南、河南、遼寧、廈門作為國家試點地區。文件下發13天后,海虹便提出申請組建該電子商務公司并獲得了藥品招投標的代理資格。

  8.三個神秘人物的身份

  海虹為何能輕易入圍?記者在海南查詢到的一些原始檔案顯示:海南衛虹公司注冊資金為500萬元,股東為海虹(275萬元,55%);海南迅達醫藥咨詢服務中心占45%,投資225萬元。海南衛虹公司副董事長劉庭芳。劉庭芳是誰?來自哪里?檔案資料上并沒有記載。如果要向海虹和當地官方查詢此事,能否得到準確回復?在沒有確切消息前,本刊記者不愿提前向外界表明自己此行目的。于是致電海南省醫院管理協會,希望通過采訪該協會負責人來達到了解海虹介入海南藥品招投標的一些細節。沒有想到該協會會長就是劉庭芳,而兩個劉庭芳均為同一人。同時該協會還是海南省藥品聯合招投標領導小組辦公室,劉庭芳自然也是其中的一負責人。

  檔案資料進一步提示,海南衛虹的包括劉庭芳、何彥如(后來本刊記者多方打聽,該人原為海南省農墾醫院信息科科長,至于此人與劉庭芳、嚴朝君之間是何關系,當時沒有更好的證據加以證明)為衛虹公司董事。嚴朝君為該公司監事。嚴朝君又是誰?此人有無特別的身份?這些問題同樣在檔案資料上沒有注明。本刊記者為弄清這一問題,無意中在網上對這一名字進行了搜索處理,結果發現嚴朝君時為海南省衛生廳計財處處長,從2003年9月起任海南省衛生廳副廳長,當然證據也證明,兩邊的嚴朝君即為同一人。同時,資料顯示嚴朝君為海南省藥品招投標制度的設計者,海南的藥品招投標試點為海虹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

  海南迅達醫藥衛生咨詢服務中心與嚴朝君、劉庭芳、何彥如以及海南省衛生廳之間有無聯系?是何關系?2000年7月20日,該中心出具的委派書敘述:劉庭芳、何彥如、嚴朝軍三人為我公司員工,并受委派到海南衛虹公司工作。海南迅達醫藥衛生咨詢服務中心屬于什么性質的企業法人,在海南省工商局和海口市工商局,均無法查到該公司的任何檔案資料。為更好了解這之間的關系,本刊記者以采訪海南藥品流通改革為名約訪了嚴朝君。在采訪結束前,本刊記者拋出了海南迅達醫藥衛生咨詢服務中心是何性質、與海虹有何關系等問題。當時,面對這一問題,嚴朝君略為緊張并不愿涉及對此問題的回答,只稱:“迅達公司屬于私人性質的公司,已經注銷了。”

  9.復雜資本合謀布局

  按照公司注冊登記規定,即便注銷,在工商信息系統仍然可以查到與之相關的消息,事實上,在工商局卻無法查詢到與迅達公司相關的任何一點信息。該中心的股權結構、法人丁娟的身份就成為一個迷。該中心是私有性質還是屬于海南省衛生廳小金庫性質也無法得以印證。

  2004年3月2日,海南衛虹公司股東會議上,海南迅達醫藥衛生咨詢服務中心將在電子商務公司45%的股份轉讓給了海南恒利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同時,劉庭芳、何彥如、嚴朝君三人的職務相繼被免。此距嚴朝君就任副廳長已經過了5個月。此時轉讓股份,是否與嚴的提升有關?

  依據劉庭芳提供的數據計算,到2004年3月(即海南迅達醫藥衛生咨詢服務中心的股份轉讓時),海南衛虹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該省的藥品采購金額累計達到11億元,如果按照國家對藥品中介機構規定的收費標準,取其常用值(5‰)計算,該公司到2004年底收取的代理費累計可達到550萬元,這還不包括標書制作費等另外的一些費用。如果按照股權分配,并扣除26%左右的運作成本,海南迅達醫藥衛生咨詢服務中心可以分配的利潤將達到183萬元。海南迅達醫藥衛生服務咨詢中心神秘隱退,這筆上百萬元的收入去向就留下了諸多懸疑。

  按照2000年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勞動保障部、衛生部、藥品監管局、中醫藥局《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醫療機構是招投標采購的行為主體,可委托招標代理機構開展招標采購,具有編制招標文件和組織評標能力的也可以自行組織招標采購。招標代理機構經藥品監管部門會同衛生部門認定,與行政機關不得存在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害關系。顯然,海南衛虹公司有意為之。

  10.復制海南模式

  康健把海虹的第一家醫藥電子商務公司放在海南,除地利與人和外,與當時海南省率先推進藥品招投標改革所積累的資源積淀不無關系,尤其是政策資源和政府資源積淀。

  1999年底,時任海南省衛生廳計財處處長的嚴朝君在原來設計的藥品購銷制度改革中引入招投標做法,并在海南省人民醫藥選擇8個品種進行招投標試點。劉庭芳說:“為了防止暗箱操作,制定了評標標準,結果第一次非常成功,招標藥品價格下降。”

  試點成功后,海南省將試點擴大到了6家三甲醫院,繼而到12家三甲醫院。

  隨著招標范圍擴大,企業加入越來越多,到2000年國家正式確定海南為試點地區之前,海南招標的藥品價值超過了4000萬元。劉庭芳說:“中標藥品的價格降幅達到29%-30%。”對藥品價格的降幅和優惠值的強調, 是當時大眾和政府決策部門從媒體經常獲得的興奮點,這也成為藥品招投標初期在全國被熱捧的一大直接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這種片面的信息傳遞,忽略中標藥品在終端環節的應用值和對醫院補償機制的缺位分析,這也是藥品招投標在后來遭受阻力和詬病的重要緣由。

  在連續幾次試點成功后,藥品招投標被海南省政府列為2000年為民辦的13件好事之一。而這場改革同樣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因為當時對推進藥品流通秩序改革到底怎么做還沒有最佳的模式可參考,于是,包括原國家計委、衛生部、國務院糾風辦、國家經貿委、國家藥監局等部門高層領導,都先后來到海南調研,海南也因此成為國家首批的4個試點城市之一。

  據劉庭芳透露,在海南成為正式試點之前,海南省醫院管理協會是藥品招投標的主要操作機構,當時主要是手工進行。隨著業務流量的增大,手工操作的局限性越來越大。就在這時,海南衛虹公司成熟的電子商務網絡系統得以引進。海南被確定為國家試點地區后,海南省的藥品招投標都是海南衛虹公司來做,該公司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家藥品招標代理機構。海南的試點也得到了國務院調研組的調研和肯定。此后各省市爭先恐后前來取經。與此同時,海虹迅速在全國復制自己的模式,到2001年7月初,海虹公司已在全國建立了23個交易中心,其中13 家已完成注資和注冊手續并順利開展業務。

  2001年11月14日,國務院糾風辦、衛生部、原國家計委、原國家經貿委、國家工商總局等部委局在海口召開“全國推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會議”,此后,海虹公司的藥品電子商務平臺在藥品招投標市場的江湖地位由此確立。但,這并不意味著海虹就從此在這個市場一帆風順,于是,海南衛虹公司的“模式”也被復制到其他地方。

  據記者掌握的證據表明,海虹旗下的海南泰虹醫藥網絡開發有限公司、湖北海虹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河南海虹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都直接或者間接的閃現著一些與職能部門相關的身影。

  相關報道:

  藥品招投標中的資本與權力結合

  招投標反腐指數

  招投標:多少資質可以胡來

小調查

1、海虹為何能占據全國網上藥品招投標90%的市場?
藥品招投標中的資本與權力結合
公司規范,有實力
不好說

2、你認為政府是否應該制止藥品招投標中的壟斷行為?
應該
不應該
不好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8,1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