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林(忠言)
為什么“4·24”以來一個又一個利好都打了水漂?市場究竟期待什么樣的利好?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救市政策?中國股市究竟怎樣才能走出危機?
筆者認為,是因為缺乏能讓中長線資金大膽進場、放心持股的切實措施,以切實化解大小非“堰塞湖”潛在的沖擊壓力。2005年6月股改前,1300多家上市公司大小非僅有4600億股,而2006年5月新老劃斷后上市的298只新股所創造的新大小非竟然多達8000多億股,為舊大小非的1.75倍,且未支付對價,成本僅1元,尤其是小非一年就可減持。新老大小非合計1.26萬億股,比前18年形成的6000多億股流通股多出兩倍以上。迄今,老大小非解禁1100億股,實際減持了215億股,還有1.2萬億股大小非待解禁、減持,2009年下半年最為集中。正是這種供求嚴重失衡的預期,使得反彈一波比一波低,做多力量均是在搗漿糊、做差價,做空搶回養命錢幾成市場共識。
為此,市場急需主要針對大小非的立竿見影的政策。
第一、由中央和地方的國資委帶頭,順應當今歐美國家“國有化”的潮流,國有大股東將一定比例(如30%)的股份轉為優先股(只分紅利,永不在二級市場拋售),牢牢把持國有控股地位;第二、鑒于全球金融危機,為配合政府救市,各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按3000—4000點時的平均價協商一個大非減持的最低價格,向社會公布,以消除市場對大小非減持“不確定性”的恐懼;第三、新老劃斷后的小非或宣布一個最低減持價或者永遠放到大宗交易市場轉讓;第四、動用國家一部分外匯儲備購買市盈率僅5—10倍的H股,既可避免外匯儲備在境外縮水,又可增加國家對H股大藍籌的控股權,還可通過拯救香港股市來對全球股市的穩定作出貢獻,更可帶動含H股的大藍籌A股,進而穩定中國股市;第五、在消除市場對大小非恐懼的基礎上,推出平準基金,吸引廣大投資者入市,使中國股市走出危機,全面恢復市場融資和投資動能,提升國有資產的市值,降低基金和個人投資者的虧損度,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形成各方共贏的局面。如果不盡早糾正和解決大小非問題,立竿見影地救市,等到明年年底,1.2萬億大小非大部解禁、減持,市場必將是各方皆輸。現在到了管理部門當機立斷的時候了。
(本文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博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